台灣健康

清明登山掃墓 牢記「五要五不」確保安全

清明時節即將到來,臺灣氣候溫暖潮溼,適合蛇類繁殖,疾管署提醒,民眾至山區掃墓、賞花、登山、郊遊時,應穿著長袖衣物及長靴自我保護,進入樹叢及草堆,要打草驚蛇,勿翻動中空林木或石塊,並避免在蛇類最活躍的夜間、日出及雨過天晴等時段,在蛇類出沒的地方逗留,避免遭毒蛇咬傷。

疾管署有供應蛇毒血清 勿購買來路不明藥品

疾管署表示,每年約有1,000名以上民眾遭毒蛇咬傷,國內較常見毒蛇依其毒性及咬傷後之臨床症狀,可區分為出血性毒的龜殼花、赤尾鮐(俗稱赤尾青竹絲)與百步蛇;神經性毒的飯匙倩(俗稱眼鏡蛇)與雨傘節,以及兼具出血和神經毒的鎖鏈蛇。被毒蛇咬傷的治療方式,以注射中和性的抗蛇毒血清為主。

疾管署是國內目前唯一供應抗蛇毒血清予醫療院所救急的單位,每年平均供應量分別為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約3,000瓶、抗雨傘節及飯匙倩蛇毒血清約1,100瓶、抗百步蛇毒血清約240瓶、抗鎖鏈蛇毒血清約40瓶。上述抗蛇毒血清為醫師處方用藥,醫療院所才可購買,請民眾切勿購買來路不明藥物。

抗蛇毒血清儲存查詢 牢記「五要五不」

疾管署再次呼籲,民眾如不慎被蛇類咬傷,請牢記「五要五不」,五要:要視為毒蛇咬傷處理、要記毒蛇外觀特徵、要脫飾品,避免肢體腫脹、要包傷口上緣,減緩毒液擴散、要保持冷靜並儘速就醫;五不:不割開傷口、不用嘴吸出毒液,避免感染、不冰敷,避免組織壞死、不飲酒或刺激性飲料,避免加速毒液作用、不延誤就醫,以免耽誤治療時機。

網路藥品販售氾濫 勿買勿賣免傷身

民眾切勿以身試法

為維護民眾權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積極查緝不法藥物,尤其面對境外販售藥物的網路業者,像是Facebook,因我國無管轄權,查證難度更高,但一旦查證違法屬實,最重可處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且得併科新臺幣1億元以下罰金。

非實體通路藥物違規成長三成 

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105年度主動監控網路違規數有3,154件,其中含藥物222件、食品及化妝品共2932件;106年度則總計有3443件主動監控網路違規件數,其中含藥物320件、食品及化粧品違規3,123件。衛生局表示,經積極查察,非實體通路藥物違規案件數成長幅度達3成,尤其針對境外網路販售違規業者,也在臉書管理中心留言,請其移除違法頁面。

入境攜帶自用藥物應符合規定

衛生局進一步說明,依藥事法核准登記以及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告的百貨、雜貨店等業者,才能在網路零售類乙類成藥,且根據財政部公告,國人入境攜帶自用藥物限量規定,非處方藥每種至多12瓶,合計以不超過36瓶為限,且中藥最多僅1公斤,合計不得超過12種,就連隱形眼鏡也有規定為單一度數60片,若攜帶超量或寄送藥品回國,都需事先申請。

對藥品有疑慮應盡快尋求專業協助

國外藥品沒有中文標示,也未經政府把關,加上未有醫師等專業人員用藥諮詢,若未注意正確用量、副作用等,恐造成身體傷害;衛生局呼籲,若對任何藥品標示有疑慮時,也可至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查詢系統上,查詢是否符合合法產品,一旦用藥後有任何不適,應盡快就醫治療,避免耽誤病情。

流感疫情趨緩 公費用藥擴大對象至三月底

國內流感整體疫情已逐漸緩和,因此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流感防治組、預防接種組聯席會議決議,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擴大使用條件適用期間,依原規劃至3月31日截止,4月1日起公費藥劑使用對象將回歸常態,符合公費條件者,無需快篩即可依醫師臨床判斷開立公費藥劑。

流感群聚以校園最多 新增5例死亡個案

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3月18日至3月24日)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為92,749,較前一週下降10%。近4週檢出49起流感群聚案件,以校園36起(73.5%)為多。上週新增35例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其中30例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另新增5例流感死亡個案,均有慢性病史且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

流行病毒型別多樣 最新疫情呈下降趨勢

依各國衛生部公布之最新流感疫情報告顯示,近期北半球各國多已脫離流行高峰,疫情呈現下降趨勢;中國大陸北方已處低流行水平。流行病毒型別仍然多樣:中國大陸以A型H1N1為主,其次為B型;香港、新加坡以B型為主,其次為A型H1N1;韓國、美國以B型為主,其次為A型H3N2;日本、加拿大及歐洲以B型為主。

勿輕忽流感威脅 做好衛生防護

疾管署再次呼籲,民眾勿輕忽流感威脅,出入人潮眾多的場所務必做好手部及呼吸道衛生,及落實生病在家休息;如有類流感症狀可至鄰近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合約院所就醫,並按醫師指示服藥,以減少併發重症、死亡及病毒傳播的風險。

用歌唱展自信! 小嫻為偏鄉孩童齊發聲

前陣子剛歷經一段風雨波折的藝人小嫻,在沉靜了一段時間後,重新開始新生活,活動代言一波接著一波,愈來愈美麗與自信的她,內心充滿著強大的正能量,並投身付出於公益。而已經邁入第五年,專為偏鄉孩童打造表演舞台的《來聽我唱 善耕365公益音樂節》,今年首次邀請小嫻擔任愛心大使,希冀藉由她善良又正面的形象,將這個音樂計劃廣為散播,引起更多人關注這場公益音樂會。

一起聽音樂做公益 用行動化為支持與鼓勵

自2013年以來,「善耕365公益媒合平台」不以比賽為目的,不挑選學生,運用音樂推動教育,使更多資源能前進偏鄉或資源不足的學校,讓所有的孩童都有機會被看見,一年又一年的舉辦免費音樂會,只為了讓這些孩子有個專屬的舞台,努力可以被大家看見,也讓屬於台灣的好聲音被聽見。

整場音樂會是學生們努力、辛苦一整年的成果,也期待能夠被更多人看見,讓學生站在舞台上,用自己的力量翻轉自己,也感動民眾,一起聽音樂做公益,用出席與掌聲給孩子最直接的支持與鼓勵。

首次跨國連線大合唱 即日起就能線上索票

2018《來聽我唱 善耕365公益音樂節》進入最後倒數階段,雖然該活動可免費入場,但為避免人數過多導致無法進場的窘境,台北場及高雄場目前都已開放線上索票,於線上索票者可優先入場;此次更有別以往,將有跨國連線大合唱,以及來自全台各地300位兒童將壓軸登場,重新詮釋最感動人心的經典老歌「快樂天堂」,與民眾碰出熱情火花。

《來聽我唱 善耕365公益音樂節》台北場於4月14日(星期六)晚上七點半,在台北市聖家堂(台北市新生南路二段50號)舉辦,高雄場於4月13日(星期五)下午二點,在高雄市岡山文化中心演藝廳(高雄市岡山區岡山南路42號)舉辦,公益音樂節入場門票即日起可於善耕365官網開放免費索取。

老菸槍才戒菸 沒想到動脈狹窄已上身  

有些民眾戒菸時胸悶不適、疲憊,以為是戒菸導致的副作用。然而別誤會了,戒菸並不會造成心臟負擔,抽菸才是導致心肌梗塞的元兇!一名約45歲的劉先生是20多年的老菸槍且患糖尿病,月前開始服用戒菸口服藥,但總感覺胸口悶且容易疲憊,走路易喘。劉先生就醫經心電圖檢查發現急性心肌梗塞,導管檢查發現供應心臟的血管嚴重堵塞,緊急治療後才保住一命。

尼古丁導致冠狀動脈狹窄 增心肌梗塞風險

心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2位,且死亡率不降反升,可見心臟疾病的莫大威脅。南投醫院心臟內科嚴元鴻醫師表示,抽菸是導致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之一。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導致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粥腫樣、硬化狹窄,使血液流通不順,且會激發血管發炎反應,活化交感神經系統並增加心臟負擔,增加心肌梗塞風險。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家族史等也都是潛在危險因子,這些危險因子會增加身體血管壁的傷害,輕則引起血管的狹窄與心臟肌肉的缺氧,重則導致血管栓塞與心臟肌肉壞死。

吸菸、三高是冠心病高危險因子

嚴元鴻醫師表示,三高可藉由正確的生活作息與藥物治療達到良好控制,而香菸則是絕對不可以碰觸的有毒物質。要預防冠心病發生,除了正確的生活習慣、積極藥物治療、規律回診與檢查外,氣候變化劇烈時要記得保暖,工作壓力疲憊時適度休息,而最重要的就是戒菸。

戒菸辛苦且需要決心,部分有戒菸動機的民眾會使用輔助藥物,戒菸的過程會出現許多不適症狀,建議欲戒菸的民眾至戒菸門診進行諮詢,由醫師針對狀況開立戒菸藥物,衛教師一起討論如何因應戒斷症狀,增加戒菸成功率。

讓民眾食得安心 北市免費送食安試劑

自行篩檢過氧化氫或皂黃 衛生局免費送試劑

目前市面上販售各種濕式麵條、魚肉煉製品、豆製品等,常有過氧化氫,又稱雙氧水非法殘留的問題;另外,大黃豆干及鹹魚,也被驗出曾有工業用色素-皂黃。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為了讓民眾能食得安心,檢驗科特別配製FS食安試劑,提供民眾免費索取,讓民眾在家也能自行篩檢食品,是否有殘留過氧化氫或是皂黃的情形。

食用約3%過氧化氫 恐引發急性腸胃炎

雙氧水是家中常用的漂白劑及消毒劑,依法規定可使用於麵粉或其他製品以外的食品,作為殺菌使用,但最終產品不得殘留,一旦食用約3%的過氧化氫,可能出現急性腸胃炎症狀;衛生局指出,若過氧化氫試劑滴在食品上出現黃褐色,則為陽性反應,若沒有變色則為陰性反應,代表沒有檢出。

皂黃試劑滴食品 出現紫紅色恐屬不合格

像是皂黃屬於工業用色素,依規定不得作為食用色素,卻被部分不肖業者添加在食品上,讓食品色澤更漂亮,但一旦人體吸收,可能誘發肝癌上身;像是色澤若較鮮黃的豆干和鹹魚,可用皂黃試劑檢驗,是否有工業色素皂黃。衛生局表示,若皂黃試劑滴在食品上,出現紫紅色則為陽性表現,沒有變色則為陰性,代表並未檢出。

為食品把關 北市食安試劑免費索取

若民眾篩檢後,發現任何疑似出現陽性反應的不合格食品,應盡快向衛生局反映,一旦查證認屬違規,則可依法處置;衛生局呼籲,市民若有需要,可於4月3日前,上午9時到下午5時上班日,至北市12區健康服務中心免費索取,數量有限發完為止。

思覺失調不可怕! 一「針」就能擺脫異想世界

衛福部已在2014年將「精神分裂症」正式更名為「思覺失調症」。根據統計,全球每一百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可能罹患思覺失調症;全台更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因未能遵從醫囑規律按時服藥,或是根本沒有接受治療,而造成病情日漸加重,其中更有高達八成五的患者面臨失業問題,導致間接的社會成本。所幸目前已有新一代長效針劑已通過健保給付,每個月僅需回診施打一次,幫助患者穩定並改善病情,對於服藥順從性不佳的病患,可減低家人和患者負擔。

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失調 四大症狀分辨思覺失調症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思覺失調症顧名思義是「思考」及「知覺」失調的一種腦部疾病,醫界普遍認為是因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失調所引起,進而造成大腦萎縮影響功能,是一種慢性的精神疾病。

賴德仁理事長解釋,思覺失調症多好發年齡約在20~40歲間的青少年階段及成人,發病原因包含遺傳、個人體質、環境壓力因素等。其可以分為出現幻聽、忘想的正性症狀;情感、動機表達變少的負性症狀;無法專注、解決問題的認知功能障礙,以及伴隨著憂鬱、焦慮等情緒的情緒症狀等四大症狀,但因大眾對這個疾病的不了解,時常造成患者及家屬無病識感,因此無法早期診斷。

無遵循醫囑用藥 九成患者半年內復發機率高

台灣精神醫學會秘書長張家銘表示,傳統治療思覺失調症大多都是以口服藥物治療為主,由於傳統口服藥物必須每天服用,雖然在短期療程內可有效改善症狀,但隨著療程延長,常因有副作用或是患者怕被他人知道,大多未能夠按時服藥,其順從性較差,容易導致病情更加惡化;其中,更有近九成患者可能會在在半年內復發,不但會使大腦功能退化,復發嚴重者,還會出現自我傷害或傷害他人行為。

新一代長效針劑獲健保給付 安全性高、副作用低且藥效持久

張家銘秘書長說明,目前對於治療思覺失調症,已有新一代長效針劑通過健保給付,其將口服藥物製成水性懸浮液,一個月只要注射一次,藥效便會在體內緩緩釋放,能有效達到藥效在血液中維持一個月的濃度,大幅提升藥效穩定性及患者便利性,且安全性佳,副作用低,同時可減低家人和患者負擔。

越早治療成效越佳 友善關懷有助回歸社會

賴德仁理事長提醒,大眾對思覺失調症仍存有許多錯誤迷思,導致其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歧視。希望更多人能了解思覺失調症並不可怕,不僅患者與家屬要勇於面對疾病,社會也應友善及關懷對待,幫助他們回歸社會,找到適合的工作,減少家庭及社會的負擔。賴德仁理事長再次呼籲,思覺失調症就如同其他慢性疾病,並非絕症,若能早期診斷,及早規律治療,恢復情形愈好,經治療後患者也能夠融入社會。

銀髮族好發大腸癌 是否會較為惡性?

根據衛福部統計,大腸癌的發生率首度負成長,顯示國健署癌症篩檢政策有其成效;此外,則是六十歲以上年紀,是大腸癌主要發生年齡,並且是在六十七歲達到高峰,由於越是年長者發現罹患大腸癌,往往多是生長在大腸左側,值得年長者多加警愓!

六十歲以後罹患大腸癌 比較靠近肛門直腸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醫師表示,年紀六十歲以後罹患大腸癌,其位置會比較靠近肛門直腸的左側大腸,因為糞便到此處時,水份都被吸收得差不多,因此這裡所剩下的大腸黏膜上皮,會比較受刺激,若是沒有定期排便,或是食物中又低纖維,大腸會很容易癌化。

及早做大便潛血反應檢查 可以發現早期大腸癌

所以,年紀越大,越容易得到靠近大腸左邊的大腸癌與直腸癌,至於是否較為惡性呢?王正旭醫師指出,癌細胞是否會比較惡性,或是治療預後是否不好,要看是何時被發現;所以,做癌篩很重要,因為早期大腸癌細胞上皮磨破,在大便潛血反應檢查時,發現會有血液在大便中,就可進一步做大腸鏡來確診。

老人家害怕治療 越不治療越嚴重、預後越差

由於大腸癌好發年齡多在六十歲以後,正要開始享受退休生活,卻因為罹癌而打亂生活步調,心情往往大受打擊,甚至有些七、八十歲的老人家聽到罹患大腸癌,也都很害怕治療。王正旭醫師進一步指出,每個人聽到罹癌一定會害怕,哪有人罹癌不害怕,但要讓老人家理解,越不治療越嚴重,預後越差,應該依病情與家庭狀況來解決。

癌症希望護照 完整檢查及治療計畫

王正旭醫師強調,害怕罹癌是一個過程,家人與病人要了解疾病,做完整的檢查以及要有好的治療計畫,有關癌症患者罹癌後面臨癌症的希望護照,可向基金會索取相關資訊,了解罹癌之後的需要;而在治療之後,對於飲食與生活習慣,也都有團隊可協助應該注意事項。

保腸5招報你知 減少大腸癌發生機會

三月是大腸癌防治月,癌症希望基金會並有五招預防大腸癌的方法,減少癌症發生機會,謹提供民眾參考。

一、多蔬果:青菜水果吃足夠,纖維愈高健腸愈有效。

二、勤運動:每日運動半點鐘,身體勇健不輸一尾龍。

三、做篩檢:定期檢查不艱苦,二冬一遍政府有補助。

四、看結果:檢查結果要確認,按呢自己才會卡安心。

五、再確診:檢查若是呈陽性,就要早去病院照腸鏡。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