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颱風清理家園 應注意個人防護避免染病

颱風過境,強風豪雨造成部分地區停水停電等災情,尤其低窪地區甚至發生淹水情況;衛生局局長吳澤誠指出,民眾忙著清理家園時,也要特別注意個人防護,做好環境衛生工作,才能避免感染傳染病。

民眾一定要謹記防疫三步驟,包括清除、清潔以及消毒,才能全面堵絕病媒蚊的孳生,尤其從飲食開始到環境衛生都應特別注意小心;吳澤誠說,目前正值登革熱流行季節,大雨過後孳生病媒蚊的機率大增,民眾整理家園時應特別針對室內外的積水容器、垃圾以及廢棄物進行清除,避免登革熱疫情發生。

清理家園時容易接觸到汙水,建議民眾應穿著雨鞋以及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工作完畢後卸下裝備,也應立即以清水及肥皂洗手,且若為老年人、免疫功能不佳或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臟病等民眾,應避免直接暴露於污水,減少被傳染的機率。

另外,因豪雨導致民生用水濁度上升,除了飲用水因煮沸後再食用外,遭淹水的廚房用具等應消毒後再使用,若是泡過水的食物也應避免再食用,建議民眾可自行購買含氯的漂白水,以稀釋消毒擦拭居家環境;吳澤誠提醒,若有任何症狀出現時,像是發燒、腹瀉等症狀,就應盡快就醫檢查。

吳澤誠,基隆市衛生局局長

 

女染淋病無疼痛感 拖延治療恐不孕

淋病不及時治療,小心不孕!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今年截至上個月底,確診淋病病例已達1841人,病患多為15至59歲的性活躍期男性。不過,醫師提醒,女性感染症狀較無疼痛感,且診斷較為困難;若沒有及時接受治療,可能會造成不孕。

藥劑科藥師徐瑋謙指出,淋病是一種常見的性傳染疾病,主因為接觸到淋病雙球菌而引起。感染途徑是由不安全性行為造成,只有極少數會因穿著帶菌衣物,或經由公共浴室的浴缸、毛巾而染病。

徐瑋謙表示,淋病的潛伏期約為2至7天,偶爾會更久。女性症狀有尿道炎或子宮頸炎,大多不會有疼痛感,症狀也不明顯常被忽略。臨床上,約有2成的病患因月經週期導致子宮感染,引起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或骨盤腔腹膜炎,最後造成子宮外孕或不孕症。

淋病可治癒。徐瑋謙強調,目前在藥物治療方面,感染初期可以用大劑量的抗生素一次治癒,提醒民眾不小心發生危險性行為時,一定要特別留意後續病徵,千萬不要延誤治療時間,甚至導致不孕,不可不慎。 

徐瑋謙,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藥劑科藥師

 

工作忙碌壓力大 他罹慢性疲勞症候群

35歲的張先生,工作忙碌還要照顧小孩,生活壓力龐大,時常腰痠背痛、精神不濟、咽喉疼痛、莫名疲倦,即使休息仍感到非常疲累,就醫檢查,身體沒有任何異狀,診斷是「慢性疲勞症候群」。

張先生說,近年來因為成家立業,加上經濟不景氣、貸款壓力,肩膀上的沉甸甸負荷,似乎壓到心裡面去了,健康狀況大不如前,怎麼休息總是沒辦法完全恢復,有天看到電視播出過勞死亡的新聞,嚇得趕緊到醫院檢查。

收治個案的中醫師張琮瑋指出,慢性疲勞症候群在西醫並無特別藥物可以使用,於是患者轉往中醫門診尋求幫忙。經由辯證發現,其屬氣陰兩虛或脾肺氣虛等證型,建議接受針灸,並搭配健康茶飲,如生脈益氣飲、參鬚杞菊茶、祛濕養神茶等,以及正常飲食、規律作息後,症狀明顯獲得改善。

張琮瑋強調,疲勞是身體發出的一種警訊,不要無視於身體的抗議;一旦出現虛勞、鬱症、不寐等症狀,應適時休息,千萬不要為了工作而影響健康,捨本逐末、因小失大。 

張琮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中醫科醫師

 

咳嗽發燒以為得流感 竟是肺結核

一名50歲婦女,日前因咳嗽發燒掛急診,診斷為流行性感冒,數周後咳嗽仍未改善,再次就醫接受胸部X光檢查,竟發現肺部有異常白點,進一步電腦斷層檢查及驗痰後,確診感染肺結核,經投予抗結核菌藥物,症狀已改善。

胸腔內科主任劉冠霆表示,肺結核是肺部感染結核分枝桿菌所引起的慢性傳染病,感染者可能出現久咳、咳痰、胸痛、咳血等呼吸道症狀,以及體重減輕、食慾不振、易疲倦等全身性症狀。

劉冠霆強調,肺結核的主要傳染途徑是飛沫傳染,若吸入含有結核菌的飛沫,平均每百名接觸結核菌的患者有3成會感染,其中只有10分之1的人會發病,是因身體具有抵抗力可消滅入侵的結核菌;但有些病菌會潛伏在體內,等受感染者體力變差、免疫力下降時,又伺機發病,這類患者稱為潛伏性肺結核。

如何預防感染肺結核?劉冠霆建議,平時應增強抵抗力,減少出入公共場所,並做好自我健康管理;若有長期咳嗽、有痰、胸痛等肺結核症狀,也可利用7分篩檢法,自我檢測是否需要就醫及早接受治療。 

劉冠霆,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胸腔內科主任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