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蟲蟲危肌! 「蟎」臉橫行痘痘粉刺治不好

一名20多歲的年輕人,臉上都是大爛痘、黑頭粉刺,吃藥、抹藥治療都無效,就醫確診罹患毛囊蟎蟲病;還有一名70多歲老伯,手臂丘疹數月,擦藥久治未癒,就醫後經皮屑檢查,竟發現多量毛囊蟎蟲。

9成人臉有毛囊蟎蟲

據統計,高達9成以上的人,臉部都有毛囊蟎蟲。皮膚科診所陳姿秀醫師指出,人體皮膚最常見的寄生蟲就是毛囊蟎蟲或蠕型蟎蟲,通常寄生在皮膚的毛囊或皮脂腺中,尤其油脂分泌較旺盛的T字部位、眼周、鼻翼、嘴角、胸部、脖子等,是最常分布的部位。

皮膚免疫力下降肇因

陳姿秀醫師表示,皮膚存在許多細菌、蟎蟲,正常情況下維持共生平衡;一旦皮膚免疫力下降,如長期塗抹類固醇、不當使用抗生素,或接受洗腎、化療等罹患重大疾病的患者,毛囊蟎蟲就會伺機大量繁殖,造成皮膚出現慢性發炎反應,容易搔癢、冒丘疹、長膿瘡、惡化酒糟、造成濕疹樣反應。

藥物治療可改善

陳姿秀醫師指出,治療毛囊蟎蟲病的方法,有口服驅蟲藥、口服或外用A酸,或外用水楊酸等,通常約一星期可以痊癒,不過也容易復發,建議平時應做好清潔工作。

三招預防毛囊蟎蟲病

如何有效預防毛囊蟎蟲病呢?陳姿秀醫師強調,首先不要自行濫用類固醇、抗生素,以免皮膚抵抗力低下;第二,正確清潔肌膚;第三,經常更換枕頭套、棉被套,並曝曬於陽光下。

用錯洗面乳變敏感肌

選擇洗面乳一定要看成分,陳姿秀醫師建議,洗面乳以溫和無刺激最適當,可先於手臂、耳後測試,觀察皮膚有無過敏;另外,配方添加香料、香精、柔珠,都容易傷害肌膚。洗完臉過度乾澀,也會傷害皮膚屏障保護功能,長久下來恐變成敏感肌。至於近來診間詢問度甚高的火山泥洗面乳,原理是藉火山泥中的高嶺土成分加強吸附皮膚油脂,若消費者想嘗試,建議在不過敏的情況下適量使用。

痘痘久治不癒要檢查

陳姿秀醫師提醒,皮膚長時間出現搔癢、長痘痘、膿瘡、紅疹、酒糟反覆惡化、過敏等問題,建議就醫使用藥物治療並視情況接受皮屑或皮膚切片檢查,鑑別診斷是否與毛囊蟎蟲有關。

臉撞凹了還原 顏面骨骨折重建

林小姐剛考到摩托車駕照,興奮的跟同學一起騎車出遊,沒想到機車打滑撞到安全島,醒來時已經在醫院急診室。經過初步的評估發現,雖然沒有顱內出血,但是多個部位均有骨折現象,以及臉部多處擦傷及撕裂傷,相當疼痛。經過多科會診後,共同處理,最後由整形外科醫師於病人臉部消腫後,擇期安排顏面骨復位固定手術,在牙模的輔助下讓牙齒咬合恰當,以鋼絲固定上下排牙齒6週,林小姐總算恢復原先立體的臉龐。 顏面骨骨折發生原因多元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整形外科主任黃柏誠醫師表示,顏面骨骨折在台灣常肇因於汽機車事故、運動傷害、打架等,嚴重度隨著撞擊的力道與機制而不同。發生事故後,應先穩定病人的生命徵象,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要先處理,再進行檢查評估,包含顱內狀況、視力及眼睛的活動度、牙齒咬合、顏面神經功能、內外耳結構等等,以決定後續開刀時間及方式。 手術恢復原貌兼顧咬合 黃柏誠主任指出,由於車禍顏面骨折常伴隨顏面部傷口,需徹底清除異物以免造成感染。現在電腦斷層影像清晰且可以影像3D化,對於顏面骨折的評估與手術的計畫是一大利器。至於骨折固定除了傳統鋼絲固定,亦有鈦金屬骨板或可吸收骨板可選擇,讓顏面骨在手術後4-6週癒合,使顏面部傷口盡量美觀,將手術疤痕隱藏的恰當,臉型能接近原貌且兼顧咬合,保有正常功能。 最後,黃柏誠主任提醒,手術後應注意傷口照顧,以及口腔清潔以避免感染,適當的營養攝取,與醫療團隊配合,才能順利地將破碎的臉還原。

一年高致死菜瓜布肺 九成伴隨胃食道逆流

酷酷嗽不停,64歲的黃小姐2年來長期咳嗽時好時壞,吃藥又不見起色,三個月前迅速惡化還會伴隨漏尿。直到後來做高解析度斷層,才驚覺罹患了「特發性肺纖維化」。

特發性肺纖維化」俗稱菜瓜布肺,由於肺泡和血管之間的組織增厚,形成疤痕,整個肺葉就像菜瓜布一樣,有一絲一絲的纖維及空洞,初期會呼吸不順及乾咳,漸漸地呼吸困難最後衰竭而亡,一年致死率相當高,尤其多數患者更伴隨有胃食道逆流症狀。

余忠仁, 台灣胸腔暨重症醫學會理事長表示,目前菜瓜布肺仍無法治癒,但卻可藉由新藥物的早期介入,延緩急性惡化的時程。

醫師提醒,菜瓜布肺有百分之五的人全無症狀,高危險族群的民眾一定要提高警覺。

 

疼痛是生命徵象 無痛醫院提升醫療品質

近年來,建立無痛醫院成為醫療界的新趨勢,目的在止痛、提升健康與改善醫療品質,強調免於疼痛是人的權利,病人有疼痛時都必須評估疼痛,並給予有效的止痛治療。世界衛生組織在1990年宣示「免於疼痛是一種基本人權,進行疼痛治療是對這種權利的尊重」。台北榮民總醫院參考外國的經驗與方法,自100年起逐步建立疼痛照護的相關系統。 成立委員會整合分工 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何善台表示,台北榮民總醫院首先成立委員會,全面推廣疼痛評估及教育訓練,把病人的疼痛列為第五個生命徵象,先以住院病人為目標,再延伸至門診病人。他指出,作業流程的標準化也很重要,包括護理疼痛評估、住院病人三階段疼痛治療與癌症疼痛評估處置標準流程等,期使住院病人得到適當且有效的疼痛治療,本院住院病人之中重度疼痛比例逐年下降,目前分別發表Medicine及Pain Medicine SCI期刊兩篇論文。 何善台副院長指出,近來各國投入大量經費,推出包含疼痛議題的國家級腦科學發展研究計畫。我國科技部也在今年腦科學領域,選定神經退化與慢性疼痛兩個主題,提出8年期研究發展計畫。 止痛治療的新發展 以台北榮民總醫院為例,王署君主任領導的頭痛中心,針對頭痛治療與研究迭有豐碩成果。而謝仁俊教授團隊,針對女性最常見卻也是最常被忽視的原發性痛經,結合臨床轉譯醫學、基因研究與整合型腦造影技術,發現原發性痛經,可能直接或間接導致日後慢性功能性疼痛,因此嚴重型的痛經必須積極的治療,研究成果領先並轟動國際,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PAIN。 何善台副院長表示,臺北榮民總醫院以多科系多模式建立疼痛團隊,使用藥物與非藥物治療,也考慮到病人的精神層面與教育問題,達到無痛醫院的目標,希望讓病人可以得到妥善的止痛照顧,恢復正常生活機能,貫徹以病人為中心之醫療照護。

「突發性耳聾」病人受打擊 掌握治療黃金期

45歲王女士某日接起電話卻聽不到聲音,之後一整天都覺得耳朵聽不清楚,確診後判定是「突發性耳聾」,而進行治療,目前聽力已恢復,並於門診持續追蹤。 聽力突然變差 可能是突發性耳聾 收治個案的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林志勳表示,慢性病或老化造成的漸進性聽力障礙,病人通常不會急著就醫;但病人若是一夕之間聽力突然變差,多半會趕緊求助於診所或醫院,此時臨床醫師很直覺地會聯想到的診斷就是「突發性耳聾」。 突發性耳聾可能導致腦中風 突發性耳聾指的是在很短的時間(72小時)內突然發生的感音型聽力障礙,判定標準是連續3個頻率之閾值≧30分貝。多發生於單耳,雙耳同時發生情形很罕見,男女比例相當。「突發性耳聾」的病因不明,3種最常提到的原因是:血管性疾病、內淋巴囊水腫破裂和病毒感染,如果突發性耳聾伴隨有局部神經學症候,就要高度懷疑有中樞神經疾病如腦中風、腦瘤等。 發病頭兩周 治療最有效 林志勳醫師指出,治療的藥物,醫師可視情況而給予類固醇,給藥途徑包括口服、靜脈注射、鼓室內注射。學理上可作用於內耳,治療聽損。對於重度至極重度聽障的病人,類固醇治療是選擇方案之一。由於聽力恢復最顯著時期是在發病頭兩週內,若在此時投藥可達最佳效果,若晚至四到六週以後再投藥則成效不彰。 他進一步說明,「突發性耳聾」的診斷可能會讓病人產生挫折、恐慌、焦慮等感受,除了藥物治療外,應加強心理諮詢。對於另一側好耳的聽力保健尤其重要,避免暴露於噪音或壓力性創傷,林志勳醫師強調,一旦好耳發生聽損、耳鳴、耳痛或耳漏,須及早求治於耳鼻喉專科醫師。

嬌小透納氏症 小女孩化身心靈巨人

30出頭的柯姓女性從小因為身體狀況不好常進出醫院,在學校擔任教師的媽媽,非常留意她的生長過程,覺得她生長速度較同齡的孩子緩慢,直到小學三年級,才確診為透納氏症女孩。 透納氏症不是病來自遺傳 收治個案的彰基兒童醫院遺傳科主任趙美琴醫師表示,透納氏症(Turnur syndrome)不是病,只是與生俱有的一個X染色體出了問題,造成臨床上有輕或重的缺憾。一般女性有46條染色體,包含兩條X染色體,但受精卵或精子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發生錯誤,少了一條X染色體或其中一條X染色體構造缺損,即造成透納氏症。 透納氏症女孩最大的困擾是,從兒童時期發育特別遲緩,她們的面貌很正常,少部分有蹼狀頸或較短頸部。嬰兒時期手背腳背淋巴水腫在滿月後會消失,約有17%透納氏症女孩有心雜音。雖然透納氏症女孩缺乏青春期前急速生長現象,青春期的第二性徵發育幾乎不出現,懷孕較難,但是她們行為表現及智力發展都很正常。 發展較遲緩沒有智能問題 趙美琴醫師表示,過去大家認為透納氏症小孩長的又小,腎臟、心臟不好,甚至有人說納氏症小孩智能不好;其實,不會有這樣的問題。現在有些小孩子是在產前檢驗出來,可以儘早找到適合的醫師,提供醫療資源,讓孩子從早期就得到良好的照顧。 柯姓女性自確診後,開始接受生長激素治療,持續治療,並定期回診,現在的她,身高154公分,除了持續補充黃體激素直到更年期之外,與其他女性沒有兩樣。她鼓勵透納氏女孩的家長,「每個人狀況不同,不要害怕講出自己的需求,越正面對待自己、越容易得到別人的理解、越能融入社會。」

重修鼻形防失敗風險 自體肋軟骨美鼻夯

每逢年關將近,許多愛美女性蠢蠢欲動,想要趁著歲末年終來執行「修修臉」計畫,開業整形醫師許英哲表示,除了施打填充物修補的微整形深受民眾歡迎外,以往令人害怕的侵入式手術療程,隨著資訊的普及,國人接受度也越來越高,像是雙眼皮手術、隆鼻手術皆是年前整形門診中熱門的諮詢項目;但相對地手術醫療糾紛多,如何慎選專業安全的整形環境是更重要的課題。

隆鼻手術多 糾紛也不少

相關數據指出,2015年「醫學美容」已經成為僅次於航空以及汽車的全球第三大產業。整形在台灣風靡的程度世界皆知。整形外科醫師賴慶鴻指出,以隆鼻手術為例,台灣民眾每年約有高達20萬人進行隆鼻相關手術,坊間更是出現各式各樣隆鼻的行銷名詞與術語,愛美人士一窩蜂的進行隆鼻手術,但手術失敗且需要接受二度隆鼻者,也是不計其數。

許英哲醫師以自身個案為例,該案例本身鼻子又短又低,為了讓自己變得鼻型更美,過去便接受了隆鼻手術。但由於放入的矽膠植體與鼻形不符,導致植體穿出,鼻子穿孔變型;後來求助於他,修復手術進行前需先將原本植體移除,並改用自體肋軟骨移植,將困難朝天縮鼻重建,並找回鼻頭適合的角度。

隆鼻手術材料多 個人適用不同

許英哲醫師長期專精於鼻整形與重建專業,他解釋一般坊間的隆鼻材料大致可分為自體軟骨移植、矽膠鼻膜、卡麥拉隆鼻醫材、Goretex人工血管材質等幾種。他提到,並非每個人都適用於同一種材料的手術,任何手術都存在著風險,如使用人工材料隆鼻,一旦發生感染與併發症,就有可能使鼻子潰爛,造成難以恢復的傷害;醫師進一步說明,肋軟骨固然有其優點存在,但手術門檻高,並非每位醫師都能施作,經驗不夠的醫師做出來的結果,並不見得比使用人工材料來得有美感。

許英哲醫師認為,適合肋軟骨做為隆鼻材料的人主要是無法接受外來物隆鼻,但可接受肋軟骨彎曲率重修者;其次,嚴重短鼻,曾經隆鼻手術感染發炎或多次鼻重修手術者,以及鼻中隔嚴重歪斜,或需要鼻中隔重建者等,都適用於肋軟骨隆鼻療程。他表示,只要借助正確專業的隆鼻的方式,大家也可以擁有美麗挺直的鼻型。

醫師美感經驗是關鍵 專業諮詢不可少

賴慶鴻醫師則形容,「一道菜好吃與否,最關鍵在於廚師的技術;空有好的食材,沒有經驗豐富的廚師,也燒不出菜的美味」。相對的,使用自體肋軟骨隆鼻,能否做出好鼻型的關鍵,手術醫師的美感與經驗是關鍵。因此,許英哲醫師提醒,整形手術從術前仔細評估選擇到術後保養、生活作息都要注意,醫師的執刀技術則是手術成功與否的最大關鍵,他建議想要改頭換面的民眾術前一定要多做功課,深入研究比較,找出服務與技術都值得信賴的醫師操刀,重塑美麗且「安能辨真假」的鼻形!經由醫師審慎的評估,做出最適當的手術判斷。

血管炎症狀多確診難 找出病因好治療

一位二十多歲的年輕男性,因發高燒至醫院就診,感染科以為是感染肺結核,立刻通報疾管署並投藥治療,病情並無起色,感染科醫師懷疑患者可能是其他疾病,但住院一個多月以來仍查不出病因,最後因為關節炎發作手腳關節腫痛不已,抽血檢驗才發現,該名男子體內ANCA(抗嗜中性白血球細胞質抗體)呈現陽性,確診為ANCA相關的血管炎。 血管炎症狀多變 疾病診斷困難 負責收治該名病患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內科主治醫師歐燦騰表示,血管炎是一種難以鑑別診斷的疾病,症狀多元且非特異性,臨床上病患一開始會因為鼻竇炎、咳血、血尿、發燒等症狀,或是皮膚出現紫斑、紅疹至不同科別就診,只有因為合併關節炎疼痛不已,才可能第一次就找對科別。 亞東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吳建陞補充說明,血管炎是因為免疫系統攻擊血管組織,造成血管壁發炎而引起發炎細胞浸潤、血管壁增厚、血管內層破壞,導致血管腔狹窄甚至阻塞。血管炎依侵犯血管之大小而有大、中、小血管炎,而侵犯中小血管的ANCA相關的血管炎,健保重大傷病中有三種較為嚴重。 意識昏迷送醫 對症下藥恢復正常生活 歐燦騰醫師表示,因為血管炎的病徵多樣化而且早期症狀不明顯,血管炎難在「診斷」,但可怕的是ANCA相關的血管炎發作時進展快速又很嚴重。歐燦騰曾經遇過一位病患是意識不清送至高醫急救,最後住院治療三個多月後,終於能出院工作。 及早確診 健保給付成效不錯 醫師進一步說明,如果能夠早點經過確診,血管炎治療起來並不難,也有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治療效果不錯,復發機率也比過去的療法來得低,病人治療後能恢復正常生活品質。他提醒民眾,血管炎患者接受治療期間因為免疫力較低,不宜生食,也不宜吃未熟的荷包蛋,也儘量避免至人多的地方,出門時記得要自備口罩、筷子、湯匙以免感染,如果鼻竇炎、咳血、血尿、發燒等症狀,反覆發作且一直找不出原因,記得詢問醫師需否做ANCA檢驗,以免ANCA相關的血管炎找上身。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