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醫管局 :不會要求員工重用面罩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醫院管理局強調,局方不會要求醫護人員重用或共用單次使用的面罩。目前面罩儲存量約110萬個,供應已較穩定。

有人在社交網站聲稱,醫管局人員自行消毒面罩重用,該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今日在簡報會上予以澄清。他指,單次使用面罩不能重用,用後須立即棄置,局方不會要求人員重用甚至共用。

劉家獻表示,員工如對使用保護裝備有疑問,可向所屬部門主管或感染控制主任查詢。

面罩儲存量方面,醫管局現時約有110萬個,最近獲理工大學協助,並與一些本地生產商合作,面罩供應已較為穩定。

他又說,醫管局會就延長使用N95呼吸器事宜參照其他國家衞生組織的建議,目前所據為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

近期輸入個案主要涉兩旅行團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政府表示,本港有130宗2019年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其中45宗屬輸入個案及其密切接觸者。過去兩、三星期,輸入個案有所增加,其中17宗與印度和埃及兩個旅行團群組有關。

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今日在簡報會上說,直至今日上午9時,本港輸入確診個案39宗,另六宗個案為密切接觸者;本地或可能本地個案30宗,另55宗個案為密切接觸者。

徐德義指,本港於1月23日出現首宗確診個案,至2月7日均有輸入個案。2月8日至22日主要是本地或可能本地個案,而2月23日至今輸入個案則有所增加。

直至今日上午9時,內地以外地方輸入連同密切接觸者的個案共29宗,佔這段時期全部60宗個案約一半,其中有兩個較大群組,與印度旅行團相關的個案有八宗,與埃及旅行團相關的個案共九宗。

徐德義表示,不少國家的冠狀病毒病個案有持續上升趨勢,截至今日上午9時,內地累積個案逾80,700宗,其他國家或地區累積個案總數至少逾42,000宗。

他指,對比一周前內地累積個案約80,400宗,其他國家或地區累積個案只有13,000多宗,過去一星期世界各地疫情變化甚大。

市民應避免在人流高峰期掃墓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為防止2019冠狀病毒病傳播,政府呼籲市民避免在清明節當日高峰期掃墓。市民應盡量分散時間,例如在節日前後或更遠的日子前往拜祭。

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清明節將至,很多市民會拜祭先人,大量人流密集必然會增加公共衞生風險。

他說,政府已實施向所有由內地抵港人士發出檢疫令的強制檢疫措施,所有在抵港前14天內曾到內地的人士必須接受強制檢疫14天,有意回鄉祭祖的市民應留意此點。

清明節期間,大量市民料會前往不同地區掃墓或參加宗教活動,政府呼籲市民考慮分散時間掃墓,例如在清明節前後兩周、甚至考慮距此更遠日子的人流較少時段。

此外,市民可考慮利用食物環境衞生署無盡思念網站,向先人憑弔。

掃墓人士抵達拜祭現場後,在人多地方應戴上外科口罩,時刻注意個人衞生和清潔雙手,盡量與他人保持適當社交距離。市民應避免與親友在場地聚集或聚餐,也要留意交通運輸安排。

徐德義指,清明節期間,食環處會加強轄下墳場和骨灰安置所的清潔工作,安排清潔消毒扶手和升降機按鈕等,並會通過場內廣播和張貼告示提醒市民保持個人衞生。

政府亦會與私營墳場和宗教場所營運者聯絡,提醒他們做好場地清潔措施,並請他們呼籲掃墓人士避免在人潮高峰時前往拜祭。

積極抗疫 應對病毒大流行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表示,世界衞生組織已宣布將2019冠狀病毒病提升至全球大流行,特區政府繼續做好抗疫工作,並再次建議市民考慮延遲非必要的外遊計劃。

徐德義今日在簡報會上說,面對國際疫情的急速改變和帶來的挑戰,特區政府會繼續做好病毒偵測、檢測、治療、隔離、追蹤等各方面工作,並參考專家意見,適時考慮進一步推行港口衞生和檢疫措施,並發出或檢視外遊警示。

他說,政府推行有關措施會根據數項原則,包括有關國家和地區的感染人數和分布、確診個案增加速度、當地在監察和控制方面的措施,以及香港居民到訪當地的頻密程度等。

鑑於不同國家或地區對病毒的監測和化驗情況有所不同,除確診數字外,政府會考慮其他資料,例如輸入個案的傳播途徑等。

徐德義表示,由於疫情已發展成為全球大流行情況,市民應考慮延遲所有非必要的外遊計劃。

從外地回港後出現病徵的市民應立即求醫,主動告訴醫生最近曾到訪的地方、有否接觸患者等。當局並鼓勵所有由外地回港的人士佩戴外科口罩14天,以防傳染他人。

兩男子確診感染新型肺炎

衞生防護中心晚上公布,本港再增兩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累計個案132宗。

其一確診個案為今日下午公布的疑似個案,涉及一名37歲男子,為第130宗個案患者的丈夫。病人過往健康良好,2月29日偕妻兒從英國返港,居於岳父母位於葵涌青山公路iPlace的寓所。

他於3月3日開始發燒,昨日入住瑪嘉烈醫院,現時情況穩定。病人兒子出現流鼻水,已被送往瑪嘉烈醫院診治;其岳父母則沒有出現病徵,已被安排接受檢疫。

另一個案男患者31歲,有長期病患,居於堅尼地城西寧街西寧閣。他自3月8日開始發燒、肌肉痛及腹瀉,昨日到一院校診所求醫,其後到瑪麗醫院急症室求診,現被安排入住屯門醫院,情況穩定。

患者潛伏期內曾外遊,2月22日至3月1日在美國波士頓,再由波士頓經日本東京於3月2日抵達菲律賓馬尼拉,3月8日乘搭國泰航空CX930由馬尼拉返抵香港。其同住妻子沒有出現病徵,將被安排接受檢疫。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狗隻血清對冠狀病毒呈陰性

早前一狗隻對2019冠狀病毒病病毒呈弱陽性反應,漁農自然護理署再安排血清測試,該狗隻血清報告結果呈陰性。

漁護署表示,由2月下旬至今,先後五次為該狗隻抽取樣本進行測試,從其口腔及鼻腔樣本檢測到小量2019冠狀病毒。署方3月3日為該狗隻進行血清測試,結果則呈陰性,這代表狗隻的免疫系統沒有呈強度的免疫反應,亦顯示現階段其血液內的抗體不足以被測量。

該署指,血清測試呈陰性反應並不表示狗隻沒有感染有關病毒,以往人類感染其他類型冠狀病毒,如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其體內未必產生抗體。此外,身體一般需要14日或以上才產生足以被測量的抗體,因此在早期感染進行的測試可能會呈陰性,部門稍後會再為狗隻抽取血液樣本安排進一步測試。

漁護署並連同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為該狗隻及其密切接觸而確診者體內的2019冠狀病毒病病毒進行基因定序,結果顯示兩者的病毒定序非常相似,這顯示此病毒很可能由確診者傳染該狗隻。

該狗隻現時沒有與2019冠狀病毒病相關病徵,現正在港珠澳大橋口岸動物居留所接受檢疫。漁護署會繼續密切監察,並安排反覆測試,待結果呈陰性才會把狗隻交還予畜養人。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