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政府澄清隔離人士收費安排

有報道評論政府不應「一刀切」向所有強制隔離人士收費,政府澄清並無此安排。

政府表示,收費安排只適用於入住政府暫住設施,即曹公潭戶外康樂中心、西貢戶外康樂中心或麥理浩夫人度假村的人士。他們都是從國內除湖北省以外返港的香港居民,本應在家居或其自行安排的處所進行家居隔離。

政府指,收費安排不適用於入住檢疫中心的人士,即與確診患者有密切接觸,或由湖北省等健康風險較高地區抵港但沒有出現病徵的人士。因此,從鑽石公主號或湖北返港的人士入住檢疫中心無須付費。

慎終追遠 勿忘防疫

清明將至,是一眾孝子賢孫慎終追遠、祭祖掃墓的日子。中國人對清明節甚為重視,家族成員盼能聚首一堂,扶老攜幼到先人墓地、骨灰龕位或紀念花園拜祭,悼念離開的親人,以及表達尊敬與懷念。

去年,清明節正日前往食物環境衞生署轄下和合石墳場及靈灰安置所的人次高達78,000人,而鑽石山金塔墳場及靈灰安置所的人次則有64,000人。此外,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轄下荃灣華人永遠墳場和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的人次分別達65,000人及62,000人。由此可見(見圖表),每年清明節正日,山頭總是人頭湧湧。

世界衞生組織已宣布將2019冠狀病毒病提升至全球大流行,情況嚴峻。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政府呼籲市民調整今年清明掃墓時間,避開清明節當日人多擠迫的高峰期,在清明前後的更長日子前往拜祭,藉此分散人流,從而減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如市民前往拜祭先人,亦應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注意防疫措施和個人衞生,包括佩戴口罩。以往不少人在掃墓後,按傳統習俗將供奉的食物,例如乳豬、燒肉、雞隻等在拜祭後就地分享食用。由於疫情仍然持續,掃墓時應避免聚餐,減低傳播風險。

食環署及華永會在3月至4月期間會延長骨灰安置所的開放時間,並會加強各公眾墳場及骨灰安置所的人群管理及控制措施,以及透過場內廣播提醒市民保持個人衞生。另外,食環署會加強墳場及骨灰安置所內的扶手和升降機按鈕等的清潔消毒工作。華永會亦將會在其轄下的墳場及骨灰安置所內採取上述措施。食環署亦會呼籲其他私營墳場及骨灰安置所經營者同步配合。

此外,市民亦可考慮使用食環署的「無盡思念」網上追思服務,或下載「無盡思念」手機應用程式,隨時隨地追思逝去的摯愛親友。

政府亦呼籲各宗教團體繼續保持轄下宗教場所的環境衞生。如非必要,信眾亦應避免前往人多擠迫的宗教儀式、聚會及活動,以期盡量減少社交接觸,減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每年有不少市民會到內地祭祖,並即日返港。我要強調,政府已實施向所有由內地抵港人士(包括香港居民)的強制檢疫措施。除獲豁免人士外,在抵港前14天內曾到內地的人士(即使經其他地方入境),必須在指定地點接受強制檢疫14天。我提醒有意前往內地祭祖的市民,回港時須遵從強制檢疫措施的安排,違反強制檢疫要求者屬違法,定罪最高可判入獄六個月及罰款25,000元。

為疏導人潮,方便市民前往掃墓,運輸署於3月初至5月初會實施一系列特別交通及運輸安排,當中包括分階段實施封路、交通改道、提供特別巴士服務及加強部分前往墳場的巴士及專線小巴服務等,以便利市民於不同時間前往掃墓。運輸署及公共交通營辦商會在清明節期間密切監察市民前往掃墓的乘車需求情況,營辦商會彈性調配車輛,以提供足夠的公共交通服務,並會加強清潔車廂和車站設施,以及防疫宣傳,務求保持候車處及車廂的環境衞生。

因應疫情,市民應盡可能調動今年清明節的掃墓日期或改變悼念形式。拜祭先人最重要是真心誠意,畢竟守護家人的健康是我們對先人的承諾。

以上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315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食環署轄下多個墳場及靈灰安置所在2019年清明節的人流

清明節正日(4月5日)(人次)

清明節的前後兩星期
(包括清明正日)(人次)

和合石墳場及靈灰安置所

78 000

212 000

鑽石山金塔墳場及靈灰安置所

64 000

219 000

哥連臣角靈灰安置所

30 000

149 000

長洲墳場及靈灰安置所

26 000

53 000

葵涌靈灰安置所

16 000

38 000

富山靈灰安置所

12 000

35 000

沙嶺墳場

11 000

21 000

禮智園墳場

380

2 800

大澳墳場

180

1 700

註:2019年清明期間,黃泥涌道靈灰安置所尚未啟用。南丫島靈灰安置所及坪洲靈灰安置所規模細小,人流數字並不顯著。

華永會轄下四個墳場在2019年清明節的人流

清明節正日(4月5日) (人次)

清明節的前後兩週末(人次)

荃灣墳場

65 466

125 833

將軍澳墳場

62 828

148 762

柴灣墳場

54 703

140 517

香港仔墳場

16 104

36 982

自願醫保涵蓋新型冠狀病毒病

自從自願醫保計劃在去年4月1日全面推行之後,不少巿民都留意到我們一系列以「有規範 安心揀」為口號的宣傳廣告,並考慮購買計劃下之認可產品。

目前,由食物及衞生局批出並已推出市場的自願醫保認可產品共有61款(包括29款標準計劃及32款靈活計劃),合共提供231種方案讓消費者選擇。這些產品由29間保險公司提供,粗略估計相關公司共佔醫療保險巿場佔有率超過九成。

截至2019年9月底,即這項全新的計劃推出了半年後,認可產品的保單數目已經超越30萬,反應令人鼓舞。以去年第三季數字與第二季數字比較,保單數目按季上升21%。

在30萬名保單受保人當中,約96%購買保障額較高的靈活計劃,其餘則購買標準計劃(見圖二)。

我們亦留意到,約有三分之一的受保人為30歲以下;而40歲以下的受保人則佔約一半,有關數字反映自願醫保對年輕人士有一定吸引力。此外,亦有不少巿民為十歲以下兒童購買自願醫保,這類人士佔所有受保人超過一成(見圖三)。

根據獨立顧問在自願醫保推出前的估算,在自願醫保推出的首兩年購買認可產品的人數約100萬。由於早前的社會事件和近來新型冠狀病毒病的衝擊,我們估計醫保產品的市況在近月會有所放緩,而自願醫保的投保情況亦同樣受到影響。但長遠而言,我們相信巿民重視個人健康及醫療保障的趨勢不會逆轉,甚至會因最近情況而有所加強,這樣會對自願醫保認可產品帶來穩定的需求。所以,參考目前的數據和對市況的觀察,我們對達致有關估算數目仍然維持審慎樂觀的態度。

就近日新型冠狀病毒病的情況,不少巿民關心自願醫保能否涵蓋相關治療。事實上,所有自願醫保的認可產品都會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治療提供保障。在自願醫保保單生效後,如受保人感染或懷疑感染相關病毒,相關的住院治療費用都可按認可產品的條款及細則獲得賠償。

自願醫保認可產品種類繁多,並正持續增加。為提高市場透明度及方便巿民比較不同產品的特點及了解所需保費,自願醫保官方網頁的消費者資訊專區已增設搜尋功能,讓消費者從眾多產品中,因應本身的需要和預算,選取及比較不同保險公司提供合適產品的內容和特點,從而選擇最切合其需要的產品。

最後,我亦想提醒有意購買自願醫保認可產品的朋友,可以把握機會,及早為自己及指明親屬購買認可產品。在今年3月31日前購買自願醫保認可產品並繳付相關合資格保費,可作2019至20課稅年度的稅務扣除。每年每名受保人的最高保費扣除額為8,000元。以邊際稅率17%計算,可節省稅款1,360元,而可申請稅務扣除的保單數量及受保人士人數均不設上限。有關計劃詳情可參閱自願醫保網頁

以上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315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亨泰樓一須疏散戶未聯絡上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疏散大埔富亨邨亨泰樓29樓至34樓13、14室的住戶,目前仍有一戶未能聯絡上,防護中心呼籲該戶居民致電熱線2125 1122。

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須疏散單位共12伙,其中兩伙住戶早前先後確診留院治療,九伙已入住檢疫中心,餘下一伙仍未聯絡上,涉及單位為14室。

此外,屋宇署人員昨晚檢查1樓至28樓13室的喉管,其中一戶排氣管未有妥善封好,七伙未能仔細檢查,人員認為住戶撤離後再視察會較理想,因此,1樓至28樓共八伙13室住戶已撤離,合共疏散43人。

四人染新型肺炎 全部曾外遊

本港新增四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全部患者最近均曾外遊,另有兩宗初步陽性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其中一名35歲男患者居於粉嶺華明邨禮明樓,他3月11日咳嗽,3月14日發燒,到北區醫院急症室求診並入院。他在整段潛伏期皆與友人在日本北海道滑雪。

另外三宗確診個案為外籍人士,其中一人29歲,他3月11日咳嗽,3月14日到律敦治醫院急症室求診並入院。他3月5日至6日到德國,然後駕車到奧地利,3月11日駕車回德國,3月12日由法蘭克福回港,3月13日下午約4時抵港,入住灣仔灣景國際酒店。

其餘兩宗確診個案患者是朋友,在法國一同滑雪。其中37歲男患者居於西貢白沙灣,3月10日咳嗽、發燒和腹瀉,3月14日到將軍澳醫院急症室求診。

其友人為39歲男士,3月13日咳嗽,3月14日知悉朋友入院,而且病毒檢測結果初步呈陽性,遂到瑪麗醫院求診。

至於兩宗初步確診個案涉及一對外籍夫婦,太太61歲,丈夫58歲,居於山頂嘉麗園,2月15日至3月9日曾到加拿大多倫多、美國紐約和波士頓,3月10日乘坐國泰航班回港,3月11日早上約5時抵達。

張竹君說,疫情在全球大流行,旅遊變得高危,當局難以堵截每一宗輸入個案,但會盡力加強監測和化驗。她又說,留意到英美的疫情,政府很快會推出更多檢疫措施。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海外抵港人士強制檢疫安排擴大

為應對2019冠狀病毒病最新疫情,衞生署進一步加強海外抵港人士衞生檢疫安排,3月19日零時零分起在抵港前14日曾到愛爾蘭、英國、美國和埃及的人士,不論是否香港居民,均須接受家居強制檢疫。

至於早前公布,對在抵港前14日曾到韓國、伊朗、日本北海道和歐洲神根地區(即奧地利、比利時、捷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冰島、意大利、拉脫維亞、列支敦士登公國、立陶宛、盧森堡、馬耳他、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斯洛伐克共和國、斯洛文尼亞共和國、西班牙、瑞典及瑞士)人士實施的檢疫措施維持不變。

衞生防護中心指出,本港過去14天錄得的46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中,26宗為輸入個案,佔56.5%,另外七宗個案,即15.2%病人曾在潛伏期前往外地。

由於目前香港的檢疫設施有限,政府認為現有檢疫中心必須預留予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作檢疫之用。

鑑於全球各地疫情迅速蔓延,防護中心呼籲市民避免非必要的外遊。如果不可避免前往香港以外地區,應戴上外科口罩,回港後也應繼續佩戴14天。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