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熬夜加班虛弱無力 選對B群才有精神

上班族工作、加班老是哈欠連連,原來是身體缺乏維生素B群。在精神不濟時,不少人總會吞顆B群,希望能夠立刻提振精神,但選擇維生素B群可是有學問的。

B群是由8種水溶性維生素組成,包括B1、B2、B3菸鹼酸、B5泛酸、B6、B7生物素、B9葉酸、B12,供應人體能量所需,是重要的代謝工具。

其實B群不是只有精神不濟才能吃,素食者、老年人、孕婦、哺乳媽咪、常喝酒者、慢性腎衰竭患者、長期使用制酸劑者、使用利尿劑的高血壓患者,以及夜班族、熬夜族、女性經期期間,還有正值減重瘦身期,也都可以補充。

趙順榮藥師提醒,選擇維生素B群緩釋錠時,要留意產品是否提供「溶離試驗分析檢驗報告」,經實驗證明,能夠有效達到10小時以上的緩慢釋放作用,才是真正的緩釋型產品。

面膜過度使用 恐造成接觸性皮膚炎

你有在使用面膜嗎?目前坊間所販售的面膜產品琳瑯滿目,而愛美人士甚至有天天使用面膜的習慣;皮膚科醫師提醒,面膜不宜過度使用,而且在使用時也應注意其中的成分,以免容易造成接觸性皮膚炎,反而得不償失!

使用美白面膜要看時機

皮膚科醫師柯適中表示,現在的面膜多會添加很多東西,加強其效果,其中最常見的是美白成分,所以會有維他命C、維他命E、果酸、杜鵑花酸、熊果素等面膜;但是使用美白面膜也要看時機,若是有酒糟性皮膚炎,或是在陽光曝曬後,肌膚有受損的情況之下,又使用美白面膜,這時機就不對,若是又敷太久,敏感度就會增加,就可能會出現接觸性皮膚炎。

面膜會添加防腐劑

此外,有很多業者會發揚光大面膜,甚至有多胜肽面膜及玻尿酸面膜,聲稱可以改善青春痘、縮小毛孔。柯適中醫師指出,面膜的成分太複雜,也會增加皮膚的敏感度,而且業者為了使面膜能夠放得久,往往會添加防腐劑,這對於肌膚反而不好,嚴重刺激皮膚,以致常有人因為敷面膜而導致皮膚過敏。

面膜敷得久效果不見得較好

然而,面膜業者除了會誇大療效,民眾過度使用也是不對的;柯適中醫師進一步指出,若是要使肌膚緊實,使毛孔縮小,使用面膜也是瞬間效果,不會因為面膜敷得久,效果就較好,而且面膜最主要的作用只有保濕,至於過度使用面膜,最嚴重的還是使肌膚出現過敏。

每次使用面膜不可超過15分鐘

尤其是強調效果的面膜,就會增加肌膚的刺激度;柯適中醫師建議,面膜若是強調保濕還好,但若是強調美白,就要注意看自己是否適合,而且使用時間也不宜太長,最好是每次使用面膜不可超過15分鐘,以免肌膚過敏而出現出現接觸性皮膚炎。

兒童看牙不嚎哭 職能治療解憂愁

帶孩子看牙醫這件事總是讓父母相當頭疼!常有孩子看牙醫時因為害怕掙扎亂動甚至嚎啕大哭,導致牙醫師不易治療。另外臨床上也發現發展障礙的兒童經常有蛀牙的困擾,再加上較難配合牙科治療,往往到後期已需要全身麻醉做全口重建。若能透過與職能治療合作,扎實做好預防保健,施以口腔減敏運動或在復健時做好心理建設,也能幫助牙醫師能更好處理口腔狀況。

職能治療 助病人回歸生活

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理事長張自強表示,近年職能治療師參與社會各項服務時不遺餘力,特別是在八仙塵爆、0206南部地震過後,職能治療在創傷的急性期或恢復期都有積極介入。因為職能治療師對於病人身心復健的協助,除了可提供壓力治療的專業的評估和建議外,更能提供病人未來在重回職場的準備與訓練,提供輔具與職務再設計,讓病人盡早重回原來正常生活與角色。

發展障礙兒童 蛀牙機率高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兒童牙科主任黃慧瑜醫師曾在研討會中提到,臨床上有許多發展障礙的兒童常為受忽視的齲齒中度風險族群,且在牙科治療檯上需要做較多的關心與技巧,才能完成牙科的治療。因為發展遲緩兒童受限於其生理因素,日常的口腔清潔習慣建立卻較一般兒童困難,其原因包括有口腔敏感無法配合刷牙、習慣將食物含著口中不吞嚥等因素,再加上發緩兒童的行為可能無法配合一般牙科治療,就醫的困難及家屬的忽略,導致無法儘早就醫,造成發緩兒童未治療的齲齒率偏高,使得必須經常依賴全身麻醉來完成全口重建治療。

牙科照護新藍海 遲緩兒快樂成長

黃慧瑜主任表示,對於發緩兒童的口腔健康策略,兒童牙科除分析其齲齒風險外,亦可提供家屬預防性的口腔照護觀念,及協同早療團隊評估其口腔功能,提供整合性的口腔健康與功能建立。未來期望和職能治療合作創造新藍海,亦即牙科如能納入發展遲緩兒童評估及早期療育體系,透過職能治療師等專業人員的協助,如兒童口腔減敏按摩,可提供發緩兒童全方位的照護,讓孩子健康微笑,快樂成長。

預防熱傷害 酷夏戶外活動必備5小物

近年夏季溫度屢創新高,中央氣象局也頻頻提醒民眾高溫訊息!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醒牢記預防熱傷害的從頭到腳5裝備:「寬邊帽、太陽眼鏡、涼爽透氣之衣物、擦防曬乳、帶水瓶」。

夏日炎炎曬不得 熱傷害症狀勿輕忽

國民健康署提醒您當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預防熱傷害搗蛋 從頭到腳戶外5裝備

因戶外活動長時間處於悶熱環境,且運動大量流汗,如果忘記補充水分,容易造成脫水狀況,戶外活動應戴寬邊帽及太陽眼鏡、穿著涼爽透氣之衣物、注意防曬、於陰涼處活動以減少太陽直曬時間、增加休息次數、定時飲用白開水等。

圖片

1、寬邊帽或陽傘:利用寬邊帽或陽傘避免陽光直射臉、耳朵及脖子。

2、太陽眼鏡:選擇檢驗合格的太陽眼鏡保護眼睛,並挑選可遮擋眼睛周圍及適合臉型的款式,且注意鏡片破碎的安全性。

3、涼爽透氣的衣物:可考慮舒適的棉質衣服,或是能保護皮膚不受紫外線照射的功能性衣服,且於運動後更換乾爽的衣服以維持優良的防護功能。

4、擦防曬乳:外出前20分鐘建議使用防水且SPF30或更高防曬係數之防曬乳,並每2小時補充1次,可於將防曬乳作為每天早晨保護的一部分;保存時應避免放置於過熱之處以免變質,若為敏感性肌膚可選擇標記有免感性肌膚使用或無香味之產品。

5、帶水瓶:自備水瓶並定時喝水,每天至少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不喝含酒精及糖分飲料,可多吃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