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想變瘦 要看腸道細菌配不配合?

一個人想變瘦,不只靠飲食、運動,腸道細菌更扮演關鍵角色。大學醫學院教授林文元前幾日在2017台灣科技生物大展「21世紀健康新趨勢」講座中,以「扭轉肥胖因子,健康不再有負擔」為題指出,科學界進行實驗發現,腸道中的一些致胖菌、抑胖菌可能影響胖瘦,而腸道細菌生態的多樣性,更與胖瘦息息相關。

腸道 是全身重要免疫器官

保健營養學系名譽教授謝明哲也表示,腸道是全身重要免疫器官,如果腸道細菌生態維持健康、平衡,就能充分發揮解毒功能,幫助減輕肝臟負擔,肝臟、心臟、呼吸器官等,腸道也會變得比較健康。

在「21世紀健康新趨勢」講座中,現場民眾座無虛席,專心聆聽醫學專家演講,謝明哲教授指出,人要活得好、活得長壽,重要的是「營養、保養、休養」。如果每天吃含糖飲料、油炸食物,就容易提早死亡。此外,在長期壓力之下,加上抗生素、類固醇等藥物傷害腸道細菌,腸道就容易滋生腐敗菌,進而影響腸道、全身健康。

腸道多樣化 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

林文元教授分析,每個人的腸道細菌菌相都是獨一無二,隨著生產方式、用藥種類、飲食等多諸多因素影響,腸道細菌生態也會出現變化。若腸道細菌越多樣化,腸道、身體整體狀況也會更健康。當腸道細菌生態受破壞,可能就需要重建腸道細菌生態系統,讓腸道細菌生態恢復原始健康狀態。

謝明哲教授補充,像「益生菌生成物」等,可幫助益生菌在健康環境下順利生長、重建腸道細菌生態系統。除了益生菌生成萃取物,寡糖、膳食纖維等,也有助益生菌生生不息,這就是所謂「補充好菌不如養好菌」的概念,腸道好菌長得好,腸道自然保持健康、年輕,身體也會更有活力。 (林文元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謝明哲 -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名譽教授)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