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分泌瘤難察覺 症狀千變常與其他疾病混淆

一位36歲男性,因轉換工作進行職前體檢並順便進行健康檢查,於腸胃道內視鏡發現疑似胰臟腫瘤壓迫十二指腸,進行內視鏡切片後,病理診斷為神經內分泌瘤,醫師立即為病人安排住院做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神經內分泌瘤無明顯症狀 確診多在5年後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病理部黃賢能醫師說明,神經內分泌瘤最常出現在腸胃道,其次是胰臟、肺部,其他部位像是腎臟、攝護腺、乳房、子宮等,也都有可能發生神經內分泌瘤。

許多神經內分泌瘤的病人沒有明顯症狀,即使出現症狀,也和許多常見疾病很相似,如胃潰瘍、腹痛、臉潮紅、咳嗽、心悸、皮膚炎等,因此病人常常在症狀出現後5年才確診。

新增健保給付藥物 早期治療治癒機會高

黃賢能醫師指出,神經內分泌瘤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切除、荷爾蒙治療、標靶藥物、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目前健保署已通過廣泛適用於胃腸胰之長效型體抑素治療藥物的健保給付,相較於過去的短效型體抑素治療藥物,長效型體抑素只需一個月施打一次,此外,標靶治療藥物如Sunitinib也已經納入健保給付,可減輕病人經濟負擔。

黃賢能醫師進一步表示,隨著治療方式的進步,醫師會根據病況選擇最適合的治療工具,最重要的是,神經內分泌瘤已不是不治之症,若能早期發現,更有治癒的機會。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