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女生平均14歲戴隱形眼鏡 四成四於格仔舖網上購買
周街戴、交換戴、1 day con戴足1個月 眼科視光師指5大高危行為嚴重可致盲
香港光學會、香港眼科視光師學會及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上月進行《格仔舖、網上隱形眼鏡購買陷阱放蛇行動》,揭示出各種似是而非的銷售陷阱。與此同時,三大眼科視光師學會有見配戴隱形眼鏡有年輕化趨勢,故於上月在全港中學進行《中學生配戴隱形眼鏡習慣》問卷調查,成功訪問3,766名中學女生,由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兩成八(1,042人)曾戴隱形眼鏡,而平均首次佩戴年齡只有14歲。不少受訪者對配戴隱形眼鏡缺乏認識,更存有不少誤解,情況令人憂慮。
14歲開始戴隱形眼鏡 戴足12小時
調查顯示,受訪者平均14歲首次戴隱形眼鏡,其中四成六更戴過大眼仔或彩色隱形眼鏡。雖然兩成六受訪者曾被家人阻止佩戴隱形眼鏡,但當中七成二會自行購買。調查又指出,受訪者平均最長試過連續戴隱形眼鏡12.4小時。香港光學會董事樊志誠博士表示,港人佩戴隱形眼鏡愈趨年輕化,建議佩戴者依循眼科視光師指引配戴隱形眼鏡,以免因錯誤或過長佩戴而損害眼睛健康。
四成四到格仔舖上網買 購買、佩戴誤解多
購買隱形眼鏡方面,三成九受訪者指上一次買隱形眼鏡時不會問眼科視光師意見及檢查,有四成四受訪者認為無度數大眼仔或彩色隱形眼鏡不需經眼科視光師驗配。值得留意的是,四成四受訪者或其朋友表示曾在格仔舖或香港網上商店購買隱形眼鏡,八成四認為一般人因價錢較平而選擇於格仔舖或網上購買。
是次調查除反映出不少中學女生到格仔舖、網上購買隱形眼鏡外,亦揭示出中學女生對購買及佩戴隱形眼鏡存有不同誤解。購買誤解方面,三成受訪者認為購買裝飾性隱形眼鏡如要諮詢眼科視光師意見,不但浪費時間及金錢,亦十分麻煩。兩成四人認為到格仔舖及網上買隱形眼鏡跟眼鏡店沒有分別。有兩成二受訪者覺得裝飾性隱形眼鏡等同普通飾物,無需特別諮詢眼科視光師意見。另外,一成四受訪者覺得購買隱形眼鏡後如不適合可隨意轉售別人,情況值得關注。
佩戴誤解方面,四成三受訪者覺得只要懂得戴隱形眼鏡即可隨時隨地佩戴,二成五認為每日即棄或兩星期的隱形眼鏡(包括大眼仔),可以分開數日戴24小時或分開戴14日。有一成六更認為裝飾性隱形眼鏡跟普通隱形眼鏡透氧度一樣,可戴一整天。
5大高危行為 嚴重可致盲
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會長鄭偉雄指,調查顯示香港女生對隱形眼鏡存大量誤解,學會歸納出5大隱形眼鏡危險行為,指出嚴重可致盲。
危險行為一:周街戴
不少眼科視光師目睹女生在巴士站、甚至茶餐廳用餐後隨即在放滿菜餚的桌子上戴隱形眼鏡,完全忽視衛生問題,危害眼睛健康!事實上,在四周滿佈細菌環境下,市民如沒有徹底消毒雙手即佩戴隱形眼鏡,很容易受細菌感染。另外,鄭會長指市民在佩戴隱形眼鏡時容易因碰撞令手指誤插眼球,引致角膜受損;隱形眼鏡亦容易在佩戴中脫手,跌落地下或桌子,不少人即刻再戴上布滿細菌的隱形眼鏡,更令感染機會大增!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女士喜歡留長指甲及在指甲上貼滿裝飾,均會增加成為溫床細菌及引致感染的風險。此外,不少人會隨手以水喉水、蒸餾水及生理鹽水清洗隱形眼鏡,然後隨即戴上,其實暗藏危機:
清洗隱形眼鏡液體 | 潛在問題 |
水喉水 | 毫無消毒效用 令隱形眼鏡變形 礦物質及鐵銹問題酸鹼度不同 有機會令眼睛不適 |
蒸餾水 | 毫無消毒效用 |
生理鹽水 | 毫無消毒效用 |
危險行為二:交換戴
交換佩戴隱形眼鏡是另一高危行為,容易引致交叉感染,可引致的傳染疾病包括:紅眼症、乙型肝炎、愛滋病等。乙型肝炎及愛滋病病毒理論上可在淚水中生存一段短時間,猶幸尚未有因交換戴隱形眼鏡而染上乙型肝炎及愛滋病個案。鄭會長表示美國因減低交叉感染而立法規管只可試戴全新的隱形眼鏡,香港的眼科視光師亦只會提供全新的定期更換(每日、兩星期及每月即棄)隱形眼鏡試戴。
危險行為三:擅自延長配戴時間限期
不少人因慳錢及怕麻煩而擅自延長隱形眼鏡佩戴限期,如將「1 day con」戴足一個月、「2 星期con在日日清洗,眼睛無痛下戴成個月」, 甚至「用到爛」,使細菌感染機會大增。鄭會長提醒市民不應以雙眼作實驗,指配戴隱形眼鏡時間愈長,會不斷積聚分泌物及污垢,減低隱形眼鏡透氧度,儘管用消毒藥水清洗也不能完全清除分泌物,故不應擅自延長配戴限期。
危險行為四:在格仔舖或香港網上商店購買隱形眼鏡
調查顯示,不少人在格仔舖、網上購買隱形眼鏡。三大眼科視光師學會自上次放蛇行動中,已揭示出大部分格仔舖賣家以似是而非的手段誤導配戴者。格仔舖賣家不但沒有足夠專業知識,在售賣隱形眼鏡後亦不會負上責任,對配戴者而言,不但難以追究責任,亦缺乏保障。
香港眼科視光師學會候任會長伍孝仁眼科視光學博士表示,裝飾性隱形眼鏡直接銷售給消費者的問題在美國數年前亦十分嚴重,不論海灘小食店、化妝品店、甚至油站便利店等隨處均有直接銷售裝飾性隱形眼鏡給消費者的問題。故此,美國在05年規管裝飾性隱形眼鏡為醫療儀器 (medical device),必需由眼科視光師驗配或持處方才可購買。
危險行為五:不會問眼科視光師意見及檢查
不少人自行配戴隱形眼鏡,忽視先驗眼後配鏡的重要性。伍博士指,隱形眼鏡的鏡片物料各有不同,若胡亂選用可能影響眼睛健康。另外,隱形眼鏡度數與眼鏡度數往往並不一樣,眼睛弧度亦因人而異,市民若自行佩戴會有損眼睛健康;故在佩戴前應尋求眼科視光師意見。
裝飾性隱形眼鏡銷售未規管 成法律漏洞
立法會(衛生服務界)議員李國麟博士在會上反駁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日前對有關隱形眼鏡修例的回應,指實屬混淆視聽。周一嶽局長表示《輔助醫療業條例》(香港法例第359章)列明只有合資格的註冊專業人員才可配處或按處方供應隱形眼鏡,衛生署在過去三年沒有收到有關非註冊專業人員售賣矯視性隱形眼鏡的投訴。李議員指,有關法例只規管眼科視光師驗配隱形眼鏡,對非眼科視光師售賣隱形眼鏡則絲毫不管,故根本從不存在任何法例用以檢控沒有眼科視光師在場的格仔舖、網上賣家。
雖然政府自2000年起草議修改法例,但至今仍然未正式立法,對三大眼科視光師學會上月進行的放蛇行動結果更視而不見。李議員質疑政府是否一直採取拖延心態,直至等出現致盲個案時才採取行動。此外,李議員亦批評政府在昨天提交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的文件只考慮將非矯視性隱形眼鏡納入醫療儀器規管範圍,概念模糊。李議員指裝飾性及矯視性隱形眼鏡同樣直接覆蓋眼球,應同樣納入規管。
三大眼科視光師學會亦促請政府盡快立例,已去信至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要求政府在本立法年度盡快立例規管隱形眼鏡銷售,堵塞人人可賣漏洞,保障市民眼睛健康。學會建議政府制定隱形眼鏡強制性註冊制度,另應實行類似藥物銷售制度,規定隱形眼鏡只可經由註冊眼科視光師或相關專業人士驗配或出售。
資料提供: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