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文物修復 光采重現

文物是文化遺產、歷史見證,是社會大眾的珍寶。但隨着時間流逝,文物會逐漸破損,甚至殘缺不全。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辦事處肩負文物修復的重任,30多名專業人員就像醫生一樣,對症下藥,妥為修復殘破的文物,使它們的歷史藝術價值經久不衰。

 

走進香港文化博物館,穿過職員通道,來到修復實驗室,裏面放置各種儀器,桌上有些文物正在修復中。不遠的一角,放了一扇木門、一副對聯,來自歷史逾150年的屏山法定古蹟達德公所,都已修復完竣,光采重現。

 

修復工序  一絲不苟

 

二級助理館長黃銘軒在文物修復辦事處工作四年多,有份參與這次修復工程,坦言功夫並不簡單。木門送來時已經霉爛,下半部分更有個大洞,因此需切掉下半部分,再找同類木材接駁,使結構回復穩固。另外,木門經歷水患,門神的顏色掉得八八九九,要設法弄清楚原來的顏料才上色,整項工程結果花了近一年時間。

 

「九成的顏料都被沖走了,只見裂縫裏殘留一些物質,我們就憑此進行科學分析。例如門神的盔甲,找樣本分析後才確定是真金,而不是金漆,我們於是用金箔鋪上去。」

 

「金漆和金箔是不同的,金漆經時間洗禮會變得暗啞,金箔才能做出原來光澤效果。」

 

至於那幅對聯,在達德公所時已裂成多片,文字也已褪色,最終用了超過半年才完成修復。黃銘軒和同事先進行科學分析,知道對聯由黃花沙製成,於是用一些合適的物質加固,將碎片黏合起來。由於加固物質和對聯的顏色不同,還要再作潤色。至於上面的文字,則用石灰配方和烏烟重整。

 

「黃花沙是很脆弱的物料,修復過程要很小心。我們恐怕對聯運回達德公所安裝時會再有損毀,於是在對聯背後加上碳纖維布,令結構更穩固。」

 

專業儀器  協助修復

 

文物修復辦事處的30多名修復人員為本港十多間公共博物館、古物古蹟辦事處和藝術推廣辦事處提供服務,按文物的種類分成八組,包括書畫、印刷品和相片、歷史文獻、紡織品和標本、有機文物、陶瓷、金屬品和出土文物。修復員持有學士學位,一般主修文物修復、化學或材料科學。

 

修復工作往往需用上不同儀器,例如氮氣滅蟲室可消滅文物中的害蟲、色譜分析儀則可檢測文物表面的顏色有否變化。

 

負責修復金屬文物的一級助理館長謝志遠說,X光機是常用的儀器之一。「出土文物一般藏在很深的泥土中,用X光機進行檢查,可看到裏面有沒有文物,包括數量、種類,再研究如何修復和保存。」

 

至於修復書畫,最常見的問題是發霉。一級助理館長廖慧沁表示,處理方式一般是用沾了離子水的棉花棒抹拭,將霉菌逐一清除。

 

對廖慧沁來說,文物修復工作很有意義,像把歷史故事一頁頁掀開,重現眼前。

 

「我修復過一件紙本印刷畫,是香港藝術館的藏品。它非常殘破,捲摺得很厲害。我們翻查歷史,才知道該畫在日本侵佔香港時藏於港督府。為防日軍偷竊,一個管家將它捲起來,藏在褲袋逃走,終於避過被劫的厄運。」

 

招募義工  推廣工作

 

文物修復辦事處總監楊甦表示,文物修復任重道遠,希望市民多認識箇中工作,了解保護文物的重要性。

 

「如果沒有文物修復,一些文物很快會因老化和劣化而消失,我們的後代便無從了解前人的歷史、藝術、科學技術和當時生活,這是一種損失。」

 

辦事處每年招募義工參與文物修復工作。新加入的義工負責較簡單的工作,例如協助監察環境、檢視和記錄文物狀況,有經驗者則在學會所需技巧後嘗試修復。

 

楊甦指出,博物館的藏品不少來自民間,由熱心人士捐贈。只要普羅大眾有保存文物的意識,文物送到博物館時便能保持較佳狀態,省卻不少修復的資源。

 

辦事處更在今年六月至七月舉辦「珍藏上醫館」活動,市民家中如有珍藏書畫、照片、銀器、硬幣等舊物出現損毀或變得破舊,可帶到辦事處「診症」,並學習修復技巧。該活動免費參加,名額200個,6月18日截止報名。

韓國再公布中東呼吸症醫院名單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繼早前公布的平澤聖母醫院,韓國衞生當局今日公布其餘23所有中東呼吸綜合症個案的醫療機構名稱。中心呼籲市民應盡量避免到訪韓國的醫療機構。

 

衞生防護中心今日表示,除了5月15至29日期間到過平澤聖母醫院的市民,韓國政府正呼籲曾於5月27至31日期間到過Samsung Medical Center、5月28至30日期間到過Konyang University Hospital和5月22至30日期間到過Dae-Chung Hospital的市民向當地政府報告,以便評估他們的情況。

 

中心呼籲曾於上述期間到過相關醫院的市民,致電衞生防護中心熱線2125 1111作進一步評估。

 

衞生防護中心會繼續與世界衞生組織和韓國衞生當局密切聯繫。

高永文冀韓國疫情資料全面透明

韓國今日新增九宗中東呼吸綜合症個案。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韓國提供疫情的透明度稍有改善,但仍希望資訊能夠全面透明,當局仍會努力加強在這方面的溝通工作。

 

韓國至今公布49宗個案,另一宗個案則從韓國輸往中國內地。

 

高永文今日出席公開活動後向傳媒表示,新增病例均在醫院內傳播,暫時並未改變對當地疫情的評估。

 

昨日開始,香港國際機場採取新措施,盡量把所有從南韓抵港航機集中在南停機坪,然後以巴士運載旅客到港口衞生檢疫站。

 

高永文指,部分航機因飛機的大小未能停在南停機坪,需停在另外特定泊位,他強調,這類航班屬少數,而且該處同樣設有檢疫站,若有懷疑個案,不會再經過其他旅客使用的通道,會以專車接走。

 

高永文又說,仍有五名本港醫護人員在南韓,預期未來數日陸續返回香港。所有曾往南韓參與醫療專業交流的工作人員回港後均會接受評估,不論結果,一律需接受醫學監察,配戴口罩,並每日量度體溫。

 

另外,高永文表示,將於年底推出大腸癌篩選檢查的先導計劃,率先為61歲至70歲的香港市民進行檢查,其後再考慮推展至50歲以上的市民。他指,篩查能夠協助找出早期癌症,或預防會形成癌症的大腸瘜肉。

粵港暑期實習計劃啟動

粵港暑期實習計劃今日舉行啟動禮,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表示,兩地政府均十分重視這項計劃,感謝港澳辦五個城巿政府的部門和相關單位企業支持,提供實習崗位。

 

實習計劃由民政事務局、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和青年事務委員會首次合辦,旨在向本港青年提供內地實習機會,讓他們了解內地職場和親身感受當地文化,為內地和香港的未來作出貢獻。

 

實習崗位分布廣州、深圳、東莞、佛山和中山巿,由多間企業和單位提供,涵蓋不同行業,包括資訊科技、市場推廣、人事管理、工程、會計、法律等,實習期約四星期。

 

曾德成連同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廖京山和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劉鳴煒擔任主禮嘉賓,為參與計劃的青年打氣。兩間大型企業的管理層在啟動禮上與學生分享內地工作和營商經驗。

 

曾德成期望參與實習的青年,把握機會,從實習中累積經驗,擴闊視野,加深對內地的認識,並樹立良好形象,為計劃的長遠持續發展建立良好基礎。

韓國中東呼吸症累計40宗

韓國今日公布五宗中東呼吸綜合症新增個案。衞生防護中心正密切監察,並繼續與世界衞生組織及韓國衞生當局聯繫。

 

新增個案中,四人曾與確診病人同房,一人曾到醫院接觸過確診患者 。

 

韓國至今公布40宗中東呼吸綜合症個案,另一宗個案則從韓國輸往中國內地。

兩水塔樣本退伍軍人菌超標

機電工程署上月檢測73個淡水冷卻塔水樣本,其中兩個樣本的退伍軍人病菌數量等於或超過每毫升1,000菌落的上限值。

 

該兩個樣本來自長沙灣青山道177-179號和九龍灣宏照道18號中國建設銀行中心。

 

有關的冷卻塔擁有人已按機電署要求,完成所需的消毒工作。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