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浣腸劑需回收

衞生署同意持牌藥物批發商恒安(威信)藥業有限公司回收所有批次的「便利通強效浣腸(劑)」10毫升裝(註冊編號:HK-61569),建議市民停止使用。

 

衞生署表示,接獲恒安通知,指該產品曾貯存於台灣未經批准的場所,台灣製造商正回收產品。署方隨即調查跟進,約有40,400盒供應本地藥房及藥行。

 

產品為非處方藥物,每盒10支,含有甘油和氯化鈉,用作治療便秘。

 

署方至今沒有接獲使用產品後出現不良反應的報告。市民如有查詢,可致電恒安設立的熱線2604 2412。

器官捐贈推委會舉行首次會議

新成立的器官捐贈推廣委員會今日舉行首次會議,討論推廣器官捐贈的策略和方針,以及鼓勵器官捐贈和教育公眾的計劃。

 

身兼委員會主席的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陳肇始說,政府多年來一直大力推廣器官捐贈。隨着社會風氣日益開放,市民漸漸接受死後捐出器官,造福他人。在衞生署的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上,登記人數剛突破20萬人。

 

本港的器官捐贈率整體也正上升,以每100萬人計算,由2005年約四人增至2013年約6.1人,高於亞洲其他已發展經濟體系。

 

然而,捐贈數字遠不及輪候器官移植的人數。去年死後捐贈器官個案共129宗,但等待器官和組織移植的病人超過2,400人。

 

陳肇始表示,委員會致力加強宣傳器官捐贈的信息,包括鼓勵市民向家人和朋友表明意願,並在中央名冊上登記等。

 

委員在會上聽取衞生署和醫院管理局代表介紹有關推廣器官捐贈的工作,並就日後的教育宣傳策略提出意見。

 

委員同意需盡快制訂策略,並聯繫相關組織,推廣器官捐贈活動。首輪大型宣傳活動料於今年第二至第三季內推出。

 

成立專責小組探討醫學合作

香港政府、深圳市政府和瑞典卡羅琳醫學院今日成立三方專責小組,探討合作機會,研究如何善用香港和瑞典在再生和先進醫學研究的優勢,以及深圳強大的工業生產力。

 

專責小組今日舉行首次會議,出席者包括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峰和卡羅琳醫學院負責國際事務的副院長Maria Masucci等。

 

與會者討論再生醫學的科研和發展,並按三方的專長制訂合作策略框架。

 

食物及衞生局表示,期待三方在生物醫學及生物科技領域的合作,能發明嶄新的治療方法,為醫學發展帶來貢獻,促進人類健康。

扶貧會檢視貧窮線分析框架

扶貧委員會今日召開會議,檢視深化貧窮線分析框架的方案,並討論一項有關基層專上畢業生收入流動情況的研究。

 

政府經濟顧問在會上介紹將公屋扶貧成效納入主體分析和其他深化貧窮線框架的方案。這些方案是在檢視國際間相關研究及做法,並考慮了委員及持份者的意見後歸納出來的。

 

經深入討論後,委員會原則上認同公屋在政府扶貧工作上的重要角色,也備悉公屋住戶與租住私人樓宇的低收入住戶,生活質素有明顯差異。深化貧窮線框架有助突顯租住私人樓宇的低收入住戶的貧窮情況,有助探討針對支援這群組的措施。

 

委員會認為現時無迫切需要深化貧窮線分析框架,以及改動按現有框架分析所得的貧窮率和相關數據,會上探討不同深化方案所涉及的技術問題仍需再作討論。

 

委員會又同意公屋是重要和有效的扶貧措施,建議政府繼續竭力推行和落實公屋政策,並向社會人士多解說公屋在改善基層住戶生活的重要角色,爭取社會各界支持政府增建公屋。

 

另外,委員在會上備悉一項分析近年本港基層專上畢業生收入流動情況的研究。委員會轄下的青年教育、就業和培訓專責小組會因應研究結果繼續探討有助促進青年向上流動的措施,並在短期內公布研究資料文件。

殘疾人士資訊科技計劃接受申請

社會福利署推行「賽馬會視障人士資訊科技計劃」和「個人電腦中央基金」計劃,資助殘疾人士配置設備,協助他們運用互聯網資訊,新一期撥款明日至5月31日接受申請。

 

「賽馬會視障人士資訊科技計劃」資助為視障人士提供服務或教育的非牟利及非政府機構配置高效能中文讀屏設備、點字顯示器及輔助儀器,並協助個別在學習或工作必須使用高效能資訊科技,但有真正經濟困難的視障人士購置器材。

 

曾受惠此計劃者,如證實有真正經濟困難,並有學習或工作需要,可再次遞交申請。

 

「個人電腦中央基金」資助殘疾人士購置電腦設備,合資格者通過康復服務機構或勞工處展能就業科的輔助和跟進服務,在家中自設業務,又或在家中接受輔助就業服務。 

 

查詢可電2892 5156,又或透過傳真(2893 6983)、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聯絡社署康復及醫務社會服務科。詳情可瀏覽社署網頁康復數碼網絡

 

溜動青春

滾軸溜冰講求身體平衡、手腳協調,不少家長從小就為子女安排訓練,培養他們的專注力和反應。香港滾軸運動員陳文豐、蔡穎怡和范曉晴幾歲便接觸這運動,從此結下不解之緣。他們堅持不懈,多年來出戰本地和國際賽事,充滿熱情與夢想,希望為港爭光。

 

「穿上滾軸溜冰鞋,溜呀溜的,清風撲面,十分刺激,跟跑步截然不同。」陳文豐今年16歲,他憶述八年前首次在滾軸溜冰場上飛馳,感覺暢快,從此愛上這項運動。

 

陳文豐是香港自由式輪滑代表隊隊員,精於速度繞樁。「官方世界紀錄約為4.2秒,我的最佳成績跟世界紀錄相近。由於賽道很短,相差0.01秒已可輸掉名次。除了速度,也要步法精準。」

 

香港自由式輪滑代表隊教練蔡家齊說,速度繞樁講求腳法,要快而準。「選手先要溜12米直線,然後以單腳滑行,逐一繞過20個雪糕筒。若踢倒雪糕筒,每個加上0.2秒,最快走畢全程者獲勝。」

 

陳文豐多次代表香港出賽,去年在世界自由式輪滑錦標賽青年男子組速度繞樁項目贏得第四、 在2014世界錦標賽速度繞樁和花式繞樁兩個項目奪得第三。他亦在2013世界錦標賽速度繞樁項目勇奪第二,同年獲港協暨奧委會頒發香港傑出青少年運動員獎。

 

再接再厲 先敗後勝

對陳文豐來說,2013年的世錦賽別具意義。「2012年我到內地參加麗水世界錦標賽,成績墊底。一年後到台灣參加世錦賽,本不期望取得好成績,反奪得第二。努力了這麼久,終於拿到有分量的獎項,讓我樂透了。」

 

他期望在國際賽事上再創佳績,藉此推動滾軸運動。「如果我在國際賽拿到好成績,會有更多人認同、參與這項運動,因此我會堅持下去。」

 

滾軸運動 種類繁多

滾軸運動種類繁多,除自由式輪滑,還有速度滾軸溜冰、講求美感的藝術滾軸溜冰等。

 

香港藝術溜冰代表隊教練屈淑卿說,藝術溜冰難度高,一向較少人參與。「藝術溜冰包含多種動作,且要配合音樂旋轉,其中跳躍動作比較困難若掌握不好,着地時容易摔倒。有人害怕摔倒而放棄,也有人因無法隨音樂舞動,半途而廢。」

 

藝術溜冰包括個人自由花式、雙人花式、舞蹈、規定圖形、團體比賽等不同項目。目前代表香港出賽的藝術溜冰運動員僅六人,蔡穎怡和范曉晴是其中兩位。

 

循序漸進 邁向冠軍

蔡穎怡六歲起學溜冰,當初純粹因為愛美。「比賽的衣服很漂亮,又可以化妝,便深受吸引。」

 

長大後更希望藉這項運動挑戰自己。「我喜歡花式溜冰,練習方式較為固定,把一個動作練習純熟後,才練另一個,比賽時逐一表現出來即可。越不怕摔倒,表現越得心應手。」

 

蔡穎怡多年來屢獲殊榮,包括去年和2014年在全國花樣輪滑錦標賽贏得成年女子組全能和規定圖形項目第二、2014年在亞洲輪滑錦標賽全能項目奪得第四、2012年在亞洲輪滑錦標賽取得第三等。

 

蔡穎怡認為抛開壓力才能盡情發揮。她曾在賽前扭傷腳,至比賽前一天,狀態仍然欠佳。「心想既已沒有勝算,便豁出去,盡力而為,結果出人意表,得了第一。」

 

不怕摔倒 才能成功

運動員獲獎是奮鬥多年的成果,22歲的范曉晴說,花式溜冰有很多跳躍動作,漸漸學會平衡,成功克服困難。

 

范曉晴2008年參加亞洲錦標賽奪得第三,「站在頒獎台上,看到香港特區區旗緩緩升起,那一刻給我莫大成功感。」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她與陳文豐有相同心願,就是鼓勵更多人參與滾軸運動。「在香港,懂得滾軸溜冰,尤其花式溜冰的人不多,我慶幸是其中之一,這也是我堅持練習的原因。」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