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居粵病人支援計劃續延長半年

為方便身在廣東省的慢性病患者於新型肺炎疫情期間繼續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獲得受資助診症服務,特區政府再度延續特別支援計劃至明年5月9日,並額外增加人民幣1,000元資助。

鑑於現時兩地的強制檢疫措施仍未完全解除,政府決定延續支援計劃。合資格人士可於明年5月9日或香港與內地的檢疫安排失效前到港大深圳醫院接受診症服務,期限以較早日期為準。

此外,因應支援計劃進一步延續,下月9日或之前提交有效申請並獲核實資格的病人可獲政府在其原有的人民幣2,000元資助再增人民幣1,000元資助,即資助總額上限提升至人民幣3,000元。

至於下月10日或以後提交有效申請並獲核實資格的病人,他們在六個月延續期內的資助總額上限為人民幣1,000元。

覆診期介乎去年2月17日至明年5月9日的醫管局專科門診或普通科門診病人可持證明文件,向港大深圳醫院提交申請。

計劃的服務及資助範圍維持不變,涵蓋醫管局提供的主要專科和普通科門診服務,包括麻醉科痛症科門診、心胸外科、臨床腫瘤科、耳鼻喉科、眼科、婦科、內科、神經外科、產科、矯形及創傷外科(骨科)、兒科和外科。偶發性疾病、需要住院或日間住院和急症室服務不包括在內。

截至本月10日,港大深圳醫院已為合資格人士安排約31,300個診症預約,約26,000人次接受診症服務。

查詢可致電2300 7070聯絡醫管局,又或致電(+86)0755-86913101聯絡港大深圳醫院。

輸入個案增兩宗 均涉變異病毒株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港新增兩宗外地輸入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均涉及L452R變異病毒株。

其中一名女患者31歲,由屬中風險地區的馬爾代夫經多哈抵港。她是早前一宗輸入個案的密切接觸者,於公立醫院陪伴該個案患者期間確診。

另一女患者為43歲外籍家庭傭工,由屬高風險地區的菲律賓抵港,於檢疫期間確診。

過去14天,本港累計新增個案60宗,一宗屬源頭不明本地個案,其餘均為輸入個案。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進入政府大樓必須使用安心出行

政府宣布,下月1日起,除獲豁免人士外,所有政府員工和市民必須使用「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掃描場所二維碼,才可進入政府大樓和辦公處所。

政府表示,容許進入政府大樓和辦公處所人士只登記姓名和聯絡電話會有個人資料缺漏或失實的情況,一旦出現確診個案,將令追蹤接觸者的效率和精確性大為減低,若因此未能及早截斷病毒傳播鏈,或會演變為社區爆發。

2019冠狀病毒病肆虐全球,變異病毒株更具高度傳染性,當局必須採取更嚴謹措施,嚴格執行使用「安心出行」要求,同時加強核實個人資料,確保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的流行病學調查持續高效,保障市民和員工安全。

在新安排下,12歲以下、65歲或以上人士,以及難以使用「安心出行」的殘疾人士可獲豁免,惟他們進入政府大樓和辦公處所時必須填寫表格,登記姓名、身分證明文件首四位數字或字母、聯絡電話號碼、到訪日期和時間,並須按場所人員要求展示身分證明文件以作核實,場所人員並會致電核實聯絡號碼。

此外,相關政策局或部門可按實際情況豁免個別人士進入政府大樓和辦公處所時使用「安心出行」,並會登記和核實他們提供的資料。在新安排下,不願意使用「安心出行」不獲接受為豁免理由。

新安排下需時核實個人資料,獲豁免人士輪候使用公共服務或進入有關場所的時間可能較長,當局希望市民諒解。

政府希望安排能起牽頭作用,鼓勵不同私人企業更廣泛和嚴謹地落實使用「安心出行」的要求。

任何人明知而提供任何在要項上屬虛假或具誤導性的資料,可被檢控。

新型肺炎輸入個案增六宗

本港新增六宗外地輸入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四宗涉及變異病毒株,一宗的病毒量不足以進行變異病毒株檢測,餘下一宗的變異病毒株檢測結果待定。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六名患者年齡介乎1至60歲,三人由高風險地區抵港,另三人由中風險地區抵港。患者中兩人是早前一宗輸入個案的密切接觸者,另三人同於檢疫期間確診,其餘一人抵港時在機場受檢,結果呈陽性。

防護中心並提醒西灣河嘉亨灣第1座相關指明人士,他們明日須遵從強制檢測公告接受檢測。

過去14天,本港累計新增個案62宗,一宗屬源頭不明本地個案,其餘均為輸入個案。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政府歡迎醫生註冊條例修訂獲通過

立法會今日三讀通過《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歡迎,希望藉此吸引更多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循新途徑來港執業,紓緩公營醫療系統醫生人手不足的問題。

陳肇始在立法會綜合大樓會見傳媒時指,該法案為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開闢特別註冊的途徑,他們只要符合特定要求或條件,便可在香港取得正式註冊資格。

她說,政府隨即會展開多方面工作,包括成立特別註冊委員會,從而制訂認可醫學資格名單。當局爭取在本月底公布委員會成員名單,下月舉行首次會議,期望委員會在明年下半年公布認可醫學資格名單,讓合資格人士申請特別註冊來港執業。

政府也會成立全新平台,邀請醫院管理局、衞生署、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商議專科培訓事宜。有關討論會以稍後公布的專科醫生人力推算結果為基礎,並參考每個專科的預期服務需求和最大培訓容量。醫管局會獲邀制訂計劃,以善用新增硬件支援專科培訓,並檢視相應的人手需求。

此外,政府會與四間公營醫療機構商討特別註冊醫生在職評核的具體模式和內容。除在現有的評核制度中加入一些共通的醫生核心才能,例如醫學知識應用、與病人關係、臨床表現、個人誠信、團隊精神等,以考核特別註冊醫生的表現,而該些機構也須定時評核和給予意見,以確保醫生表現稱職。

對外宣傳方面,陳肇始表示,政府會透過各駐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以及醫管局、衞生署的既有網絡,積極向香港以外地區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宣傳,鼓勵他們來港執業。

陳肇始並強調,當局會持續改善現時醫療系統問題,作出適當改革,包括挽留醫療人手、增強公私營合作計劃、提升硬件、加強並建立更整全的基層醫療健康系統。

她期望引入更多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後,本港公營醫療體系和相關服務得以改善,讓病患者受益。

立會通過法案禁新型吸煙產品

立法會今日三讀通過《2019年吸煙(公眾衞生)(修訂)條例草案》,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新法例刊憲後六個月生效,屆時新興吸煙產品無法進口香港,可杜絕煙草和尼古丁禍延下一代。

陳肇始今日在立法會綜合大樓會見傳媒,對法案獲通過表示歡迎,形容修例是本港控煙工作的重要里程碑,是公共衞生的重大成就。她說,政府會盡快展開宣傳活動,讓公眾、商戶、旅客等知悉有關規定,衞生署、海關則會全力準備執法。

她指出,近年各國的吸煙率下降,香港是全球吸煙率最低的地區之一,但在歷時近三年的立法期間,新興吸煙產品已在全球迅速流行,杜絕有關產品成為本港控煙工作重要一環。

政府會繼續致力減低本港吸煙率,達到《邁向2025: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動計劃》所定目標,在2025年或之前把吸煙率進一步降至7.8%,並向煙草終局的方向邁進。

陳肇始說,當局會全面檢視現行控煙政策,聚焦於防止二手煙危害,並加強戒煙工作。在這方面,政府會善用新設的地區康健中心或地區康健站作為社區戒煙點,方便市民戒煙,並協助吸食加熱煙的市民戒煙。

她表示,政府也會繼續研究和參考外國經驗,遏止新增煙民情況。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