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小孩抱到手腕痛 注意媽媽手不能做這件事!

新手媽媽小萍,因為小孩哭鬧只能抱著哄,連入睡都必須直立抱著孩子才願意入睡,結果手腕連到大拇指側越來越痛,有時候甚至不抱小孩都會痛,冰敷、痠痛貼布也都無效,只好趕緊到復健科就醫,發現自己就是典型的媽媽手。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許宏志表示,這類患者不適宜局部推拿按摩,可能會使症狀更加嚴重。

反覆、過度使用手腕 使肌腱局部發炎

因為過度或不當使用手腕,造成局部肌腱發炎,大拇指根部也就是手腕橈側疼痛,是稱作迪克文氏腱鞘炎的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可能侵犯到屈曲或伸直之肌腱,若發生於手腕橈骨處,稱為媽媽手,若是手指關節僵硬無法彎曲,則可能為板機指,兩者有時候會同時發生。

因好發於懷孕婦女、40歲以上、操持家事的媽媽們,才被俗稱為媽媽手。許宏志醫師表示,不僅發生於女性身上,隨著年紀增長,軟組織、肌腱的彈性降低,若長期搬重物、轉動螺絲、用滑鼠,也可能造成局部肌腱發炎。通常活動大拇指或握拳轉動手腕時最為疼痛。若疼痛更深層,也不排除是橈骨缺血性壞死,但通常好發於止痛藥攝取過量或是喜飲烈酒的人身上,一般人較為少見。

物理治療、藥物搭配護具 不建議局部推拿

透過軟組織超音波檢查或是核磁共振檢查,可找出發炎的肌腱及有無積水,許宏志醫師分享,通常確診後會以超音波、電療、低能量雷射等物理治療,並搭配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或局部注射低劑量類固醇可改善發炎情況,為避免惡化,也可使用手腕護套或護腕,使手腕保持直不彎曲用力。此類患者不建議局部推拿按摩,會使發炎及疼痛加劇,增加治療難度。

急性疼痛期後 熱敷、復健操不可少

除了治療之外,平常可搭配手部復健操練習,如雙手水平伸直,手握毛巾扭轉,如催動摩托車油門動作,但許宏志醫師提醒,復健操要在急性疼痛期過後才能進行,日常也可溫敷、熱敷或擦凡士林保養。若媽媽手症狀長期治療未改善,要注意平常錶帶是否太緊壓迫,他曾於門診遇過30多歲女性,非常配合治療都未改善,深究後才發現是患者運動時戴測量心跳的運動手錶,因綁很緊,反而壓迫橈側神經才造成疼痛。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