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癬性關節炎治療副作用能避免! 醫師一語點破迷思

乾癬性關節炎狀況多 常見影響骨盆、指頭、足踝

乾癬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約有三成患者會合併乾癬性關節炎,由於免疫系統失調,不僅皮膚出現皮屑病灶,關節也受到侵犯,進而出現紅腫、熱痛的症狀,並容易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共病。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洪偉哲醫師指出,乾癬性關節炎好發部位包含背部、骨盆區塊及手腳指、足踝等關節,症狀表現相當多樣,許多患者因為皮膚外觀以及關節失能的狀況,對生活造成莫大影響,比一般人更容易有憂鬱傾向。

適時調整治療藥物 肝腎功能不佳有辦法

乾癬性關節炎在治療上多採階段式的用藥策略,對於剛確診或是症狀較輕微的患者會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症狀較嚴重則會加上免疫調節藥物,如果使用上述兩種藥物後,患部紅腫熱痛的情形沒有得到改善,或是肝、腎功能不佳,醫師會評估患者狀況,給予生物製劑進行治療。

洪偉哲醫師說,除了上述藥物,許多患者對類固醇的使用有迷思,其實在患者急性且嚴重的狀況時,才會短時間的使用類固醇治療,醫師會協助患者把關副作用,在控制病情後就會慢慢剔除類固醇的使用。

部分患者也擔心藥物治療是否會對肝臟或腎臟造成傷害,洪偉哲醫師解釋,其實不同免疫調節藥的代謝途徑不一樣,醫師會依每個患者的狀況去調整,在避免造成身體負擔的前提下,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另外,也有人認為生物製劑感染風險高於傳統藥物,根據國外的研究發現,生物製劑與傳統藥物的感染風險其實兩者相當,醫療團隊會監測患者肝、腎狀況,呼籲患者不需要太過擔憂副作用問題。

圖片

五旬櫃姐乾癬關節炎致離職 生物製劑幫她穩定控制

曾有一名54歲女士,罹患乾癬二十多年,不僅指頭、背部腫痛,嚴重到關節失能,皮膚病灶也藏不住,影響她身為櫃姐的職涯生活,最終以離職告終。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她的病情在3個月後就有明顯改善,生活回到了正軌,現在也常常參與登山活動。

洪偉哲醫師補充,考量患者的治療時,除了控制原本疾病的活動度外,醫師會特別留意患者是否合併共病,也會整合不同科別團隊來做適當的治療,包括衛教師、心理諮商等等,並透過提供正確的衛教,以及後續藥物的調整,釐清患者對於副作用的疑慮,給予全方位的醫療照護。

熟記336防禦法則 化「癬」為夷

此外,醫師也提醒,乾癬患者可熟記336防禦法則,注意頭皮、指甲、私密皺褶處3處是否有病變情形,以及關節僵硬、腫、痛3大警訊,把握6個月黃金治療期,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化「癬」為夷。

以上衛教資訊由台灣諾華協助提供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