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緊張就想拔頭髮? 醫曝超嚴重下場

出現拔毛症時,患者會出現拔除身體毛髮為主的行為,臨床上,多好發於12至14歲以後,又以女性居多,主要因受到像是升學、求職等外在的情緒困擾導致!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蔡尚穎表示,近來臨床上收治數名拔毛症患者,不僅無法控制拔除頭髮、眉毛等部位毛髮,也造成頭部不規則禿髮,甚至嚴重影響社交與日常生活。

嚴重拔毛症 恐影響日常生活

蔡尚穎醫師解釋,患者透過拔毛的行為,以舒緩情緒,長期下來就會演變成無法控制的拔毛,且範圍涉及隨手可及的部位,一旦拔毛行為到達自我無法控制、影響外觀,甚至出現社會畏縮、煩躁等表現時,就應盡快透過專業治療介入。此外,部分受到情緒困擾的患者也會藉由咬指甲、摳皮膚緩解壓力。

透過行為治療 解決拔毛症問題

蔡尚穎醫師進一步說明,治療上,因拔毛症是透過學習機轉而來的行為,因此主要以行為治療為主,並不需仰賴藥物,透過評估患者的拔毛過程,逐一修飾行為,但要注意是,拔毛症患者與因生理原因造成禿頭的患者不同,較於禿頭患者落髮平均,拔毛症患者因每次拔除毛髮的位置與數量不同,較容易出現頭髮長短不一、落髮區域不規則等現象。

出現症狀應及早治療 為自己找回身體主控權

拔毛症雖好發率約為1%,但若發生於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而言,卻並非罕見行為問題。蔡尚穎醫師提醒,若有相關症狀出現時,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透過醫師評估是否確診為拔毛症,並藉由行為治療盡早找回身體主控權。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