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開疫情焦慮情緒 走向正循環使用「三個它」 

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球,成為最近兩個月最被大家所關注的話題。新型冠狀病毒是大眾不認識也不熟悉的病毒,但傳染力非常強大,對全球造成極大的壓力。防疫的相關商品紛紛造成大缺貨,金融市場也大受影響,金融投資大師巴菲特說:「這是他花了 89 年才經歷到的市場恐慌」。這個百年一見的災難衝擊民眾的心靈,這種面對疫情的不確定性,正是焦慮與恐慌的來源。 情緒以想法來餵養 教它不要怕它

草屯療養院臨床心理師許嘉宏表示,擔憂疫情的想法引發焦慮情緒,而焦慮情緒又引發負面想法,負面想法進一步引發恐慌情緒。這種「想法與情緒」迴圈正是在面對不確定情況下,引發恐慌情緒的主要原因。情緒需要想法來餵養,越餵養越壯大,尤其本來個性較比較容易焦慮的人,更是容易在不確定感下觸發越想越可怕的焦慮迴圈。面對這種恐慌情緒,你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1.覺察它(身體感受)可能是身體感受躁動、胸悶,或是覺得鬱悶、焦躁

2.看到它(想法蔓延) 不再沉浸在疫情變化的預測或想像中,因為過去沒有人有經驗,預測跟想像都可能不是事實,只需「把想法當成只是一個想法」,不隨想像起舞,無端的想像會帶出更多焦慮。

3.改變它(聚焦他處取代想法) 可以做一些讓自己更平靜的事,也可以嘗試注意呼吸過程的每一瞬間,取代餵養負面想法給情緒,沒有材火的情緒自然起不了反應。

以上3個過程其實不難,但是你要嘗試開始練習,去改變「想法與情緒」迴圈之間舊有的習慣性。 「正念減壓療法」 避免情緒被淹沒

新冠肺炎不會是世界上,最後一個讓人心慌亂的事件,我們對世間的災難有時真的無能為力,但正如正念減壓療法創始人喬卡巴金說所說:「生命的本質是苦樂交融的過程,即使在最艱困的環境中,我們仍可以跟所有層面的自己和平共處」。如何跟自己和平共處,避免讓情緒淹沒自己,才能有機會用善巧有智慧的方式回應新冠肺炎帶來的壓力。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