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新冠肺炎你會重症或輕症? 基因裡可能有答案

感染新冠肺炎以輕症居多,少數會發展成重症,為何患者有不同嚴重程度?除了患者本身的慢性疾病、年紀和免疫力等因素外,科學家已展開國際合作,試圖從患者的基因中找尋答案。義大利西恩納大學 (University of Siena) 遺傳學家Alessandra Renieri表示,宿主的基因差異可能是面臨嚴重肺炎的關鍵之一。

輕重症差異 基因差異可能是因素之一

新冠肺炎延燒,台灣3百多名案例中,符合嚴重肺炎定義的患者約在5-6%,大多以輕症為主。而死亡5例中,多數為年紀大、有慢性共病的患者,但其中一名是年僅40歲的健康領隊。綜觀國際病例,任何人都可能發展成重症,國際專家相信,基因可能是一項關鍵。

根據《現場科學》報導,國際正啟動「COVID-19宿主遺傳計劃」(COVID-19 Host Genetics Initiative),將分析和比較嚴重COVID-19感染者與輕度或無症狀病例的基因。

受體、免疫基因為目標 國際參與熱烈

研究鎖定與ACE2受體相關的基因,ACE2受體是病毒感染人類細胞的大門。另外,與免疫相關基因也是重要目標,可能造成感染後免系統過強,對自身組織造成傷害,或者特定血型的遺傳基因具有某種「保護機制」─目前中國已發表初步研究。

「我們尚不清楚哪些基因可能使人們容易成為COVID-19重症,但是鑑於大流行的速度,研究人員可以在短短的幾個月內找到可能的高風險族群。」領導研究計畫的芬蘭分子醫學研究所遺傳學家Andrea Ganna如此表示。

許多基因銀行都表達高度興趣,除芬蘭分子醫學研究所,還包括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等。有機構更預計收集正在住院的COVID-19患者的檢體,Alessandra Renieri預期義大利就有11家醫院參與計畫。美國洛克斐勒大學兒科專家Jean-Laurent Casanova則預計專注於50歲以下,感染前是「健健康康」族群,為何會成為重症。

另外,報導指出,英國政府則啟動官方計畫,也正收集檢體、分析基因,在這些研究中,在很短時間內,有機會解開重輕症差異之謎。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