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別以為一忍就過  有這6特徵快就醫

60歲羅先生,駝背十分嚴重,在三十多歲時,開始有下背痛的症狀,早上醒來感覺特別僵硬,約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日常活動後會比較緩解,但疼痛感並沒有到無法忍受的程度,因此從來沒有到醫療院所就診過,經家人極力勸說,到院檢查發現側薦腸骨關節已完全黏合,而且頸椎、胸椎及腰椎也出現黏合,甚至符合中度殘障鑑定的標準,確診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為慢性自體發炎性疾病 20-40歲易好發

奇美醫學中心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昭宇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慢性自體發炎性疾病,好發在20到40歲的年輕人,在台灣大約四萬人有這個疾病。但發病到確定診斷的期間,可能會長達6-8年,主要是因為病人症狀可能不很嚴重,或者誤以為是其他原因導致的下背疼痛。

90%與遺傳有關 6特徵超過三個月勿輕忽

而90%以上的僵直性脊椎炎病人帶有B27型人類白血球抗原基因(HLA-B27;雖然帶有此基因者只有不到10%會有僵直性脊椎炎),與遺傳的關聯性高。最主要的症狀為發炎性下背痛,佔所有下背痛原因的約4-5%,特徵包含初次發生年齡小於40歲,常發生在清晨快起床的時候,會有雙側臀部交互疼痛,醒來活動之後症狀會緩解但期間會長達半小時以上,但休息並不會緩解疼痛,而且症狀發生時間持續超過三個月。

不只是背痛! 還要留意「這些」共病風險

除了下背痛以外,僵直性脊椎炎也可能出現「著骨點炎」,導致腳後跟痛、胸痛、膝蓋附近疼痛、大腿外側疼痛等,並可能出現肩關節和髖關節等大關節發炎;亦可能發生急性單側「虹彩炎」,症狀包含眼睛紅腫、疼痛、視力模糊、畏光等;A型免疫球蛋白腎炎,大都為無症狀的輕微血尿或泡沫尿、或無症狀且輕微的主動脈瓣閉鎖不全或傳導阻滯、罕見的上肺部纖維化等。部分病人在疾病進展數年之後,會開始產生脊椎的黏合,導致「竹節狀脊椎」的形成,造成駝背及背部活動不能,而且容易因為較大幅度的運動導致受傷。

跨科別治療 提供完整醫療照顧

最後,陳昭宇主治醫師提醒,症狀符合發炎性下背痛,或者曾經被診斷有「虹彩炎」、「著骨點炎」等疾病,都應該儘早至風濕免疫科門診就醫,以達到早期診斷,並跟醫師討論後續的治療方式,包含藥物治療、運動姿勢與生活習慣衛教等,並可能配合復健科、眼科醫師等共同照護。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