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老是習慣側睡 當心肩膀痠痛纏身

肩膀老是容易感到痠痛嗎?

中醫師指出,除了長時間姿勢不良,易導致肩膀痠痛外,錯誤睡姿也可能是誘發原因之一!因此,將針灸治療,搭配一套簡單可以達到效果的毛巾操,不僅讓症狀能夠穩定改善,且能恢復平常生活機能。

10位肩膀痛9位愛側睡沾黏、肌肉僵硬增治療難度

不分男女,過了一定的年齡後,容易因長期不良姿勢的累積,造成各種疼痛。在門診中,10位病患裡,就有9位是因側睡導致肩膀痠痛。由於肩膀的活動多倚靠肌肉協同作用,當其中幾條肌肉發生問題,會引起不適,但因不至於影響到功能,因此患者容易拖延就醫時間,而隨著疼痛影響,導致沾黏以及肌肉僵硬,才不得不來看醫生。

日做3回毛巾操不怕肩膀痛又卡

舒傳賢解釋,由於人體結構很複雜,特別是病程久的疾病,往往不是單一局部問題所造成,所以在治療第二次或第三次後,會視情況再加上陽陵泉、陰陵泉等下肢穴位,相輔進行。除了善用針灸治療、減少側睡習慣外,搭配毛巾操復健,症狀得以更加快速獲得改善。

舒傳賢醫師補充,毛巾操是將患側的手往後,兩隻手握著毛巾,抬高到緊繃的時候,再將沒有疼痛症狀的手往上拉,拉至患側肩膀有緊繃感,停留20-30秒,再放下,十次算一回合,一天做2-3回合,即可獲得緩解。

中醫穴位針灸+毛巾操甩痠痛

舒傳賢醫師說明,藉由針灸、毛巾操復健,兩者相輔相成,不僅能提供良好的療效,症狀改善也更加快速。而病人最關心的是要多久才可以康復,目前透過一週一次的門診就可以看到成效,長時間下來,即可穩定回復肩膀功能。(舒傳賢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

 

天冷流感季報到! 近一成有嚴重併發症

流感季節報到,不可不防!醫師指出,流感爆發流行相當快速、散播範圍廣泛以及併發症嚴重,尤其是續發性的細菌性及病毒性肺炎;另外也可能導致心肌炎、心包膜炎,或是神經系統併發症。其中,嬰幼兒、老年人、孕婦、患有心、肺、腎臟及代謝性疾病、貧血或免疫功能不全者、以及肥胖者,都是重症及死亡的高危險群,所以應特別謹慎留心。

流感易經飛沫傳染48小時內治療效果佳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顏正中表示,流感主要是透過感染者咳嗽、打噴嚏產生的飛沫傳播。雖然流感患者,大部分都可自行痊癒,但還是有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併發症,由於抗病毒藥物在發病後的48小時內使用效果最好,所以當出現流感相關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依醫師評估,使用流感抗病毒藥物或支持性療法治療。

注意重症前兆病徵掌握治療契機

顏正中醫師指出,台灣門診就醫的流感患者約有0.5%需住院治療,其中約有7%的患者會出現嚴重併發症,重症個案死亡率則約2成,因此不可輕忽流感可能造成的傷害。無論是否使用流感抗病毒藥物,一旦出現疑似重症的症狀,如胸痛、呼吸會喘、連續72小時高燒不退、意識改變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目前國內使用的流感抗病毒藥物主要分為口服劑型的克流感及吸入劑型的瑞樂沙兩種,且目前已知有抗藥性的流感病毒產生。因此,顏正中醫師提醒,患者千萬不可自行購藥服用,以避免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產生。

規律作息防散播預防流感接種疫苗最有效

顏正中呼籲,流感及其併發症雖然可怕,但只要把握好幾個原則,如每年定期接受疫苗注射,慢性病患需遵醫囑控制疾病,流行季節少去人多擁擠處,注意飲食均衡、多補充水分,適當運動及休息,以降低病毒傳播機會,相信人人都能夠平安度過流感季節。

肩膀卡卡舉不高 恐是旋轉肌破裂

當手無法正常舉起或覺得卡卡時得注意了,可能是旋轉肌破裂所導致。一名男子因右邊肩膀痛到無法舉高、痠軟無力,連睡覺翻身壓到肩膀還會痛醒,於是前往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就醫檢查,才發現原來是肩膀的旋轉肌破裂,經由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林敬興以微創關節鏡手術後,終於讓他順利擺脫疼痛之苦。

右肩疼痛影響生活 穿衣服都困難

林敬興醫師說,這位53歲蘇先生於門診時表示,半年前在一次更換車子輪胎之後,回家開始覺得右邊肩膀輕微疼痛,原以為只是常見的搬運輪胎時拉傷,擦藥膏過幾天就會好,沒想到這股疼痛持續發作,到後來對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包括工作、運動、睡眠,甚至穿衣服等日常動作都顯得困難,半年以來不斷飽受右肩疼痛折磨。

旋轉肌破裂無法施力 手舉不起好困擾

林敬興指出,旋轉肌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肩關節旋轉,使肩膀能側抬與內外旋轉,一般會破裂的原因為撞擊、拉扯、長期磨擦,或因年紀過了五十歲以後,逐漸形成肩關節的骨刺,進一步造成的肩關節卡住或夾擊症候群產生的磨損,另一種則是因病人本身肩峰骨的形狀較為弧形,容易產生磨擦。當旋轉肌破裂後,病患會有肩痛、無法施力、手舉不起來,或半夜睡不著,甚至痛醒等症狀,若未妥善治療,就會像「蛀牙」一樣,恐怕會越來越大洞,成為重度破裂並增加手術困難度,影響預後及回復功能。

微創關節鏡手術 修補旋轉肌問題

蘇先生經由核磁共振檢查確診後,使用微創關節鏡手術,針對旋轉肌腱做修補,同時手術中又發現二頭肌腱撕裂傷,接著再進行二頭肌腱做固定,手術後隔天就能出院。病患術後休息約一個月並建議使用三角巾,手臂吊帶等固定保護,術後前一個月至三個月,須注意平時動作不可太大或提重物,待傷口復原後配合復健。林敬興提醒,旋轉肌的治療早期在壓迫,或有肌腱炎時以保守治療為主,但若是到了肌腱破裂並影響工作及生活的地步,最好考慮開刀治療,以免引發嚴重的後遺症。

過猶不及! 16%蛋白質穩血糖、保腎、護血管

糖尿病人需要嚴格控制飲食,而在蛋白質的攝取上,太多或太少都不宜,否則很容易引起諸多併發症。根據研究發現,針對全管灌的糖尿病患者,提供蛋白質佔總熱量比為16%,使蛋白質、醣類、脂肪互相搭配下,最能幫助長期控制血糖、保護腎臟、顧好心血管。

此項研究是由新加坡商艾益生公司營養師柯雅惠博士在9月底,於韓國首爾希爾頓飯店召開ICDM國際糖尿病醫學研討會時發表;該項研究成果受到與會的各國專家肯定,畢竟許多糖尿病患最擔心的還是長期糖尿病之後,可能引發腎臟病,目前洗腎患者將近50%來自於糖尿病患,以及所可能引起的心血管併發症。

避免糖尿病併發症 蛋白質扮演重要角色

該項研究便根據國際建議指南,糖尿病指引及腎臟病營養臨床指引,作為配方的基準,設計蛋白質佔總熱量比為16%,並達到低GI(升糖指數)、高纖維,再運用高比例的MUFA(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達到蛋白質、醣類、脂肪三大營養素互相搭配效益,針對長期需要全管灌糖尿病患者,完全僅使用該營養品做為唯一的營養來源,全程使用3個月。結果發現,可使患者達到穩定血糖、保護腎臟及心血管的效益。

在營養學中,糖尿病若能將蛋白質攝取量提高,雖有助於血糖控制,但歐美許多研究已經證實,長期蛋白質佔熱量比20%或以上,會增加胰島素阻抗,反而不利於糖尿病的控制。高蛋白的定義是蛋白質攝取量佔總熱量15%以上,均稱為高蛋白;所以,蛋白質是一刀二刃,比例多少必須要斤斤計較,疏忽不得!

蛋白質攝取量高於17% 腎臟將加速惡化

國際腎臟病臨床指引(KDIGO)警告,已經出現糖尿病腎病變、或出現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蛋白質攝取量若高於17%,將加速腎臟惡化的速度,警告糖尿病患者若已經出現腎臟功能不可逆傷害,蛋白質攝取量一定要佔熱量17%以下,才能避免腎臟功能惡化加速。

大會主席曾問到,為何只挑選需要管灌的糖尿病患者進入臨床研究?柯雅惠的回應是,1.糖尿病易引起心血管問題併發中風以致無法正常進食,只能100%依靠營養品。2. 只有針對全管灌的患者,才能100%知道產品的真正效益,結果才值得信服。柯雅惠並強調,由於慢病共病現象已經愈來愈普遍,提供一個全方位的多元營養配方給患者,的確可以減少許多醫療成本,並預防多種併發症。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