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眼睛護理

亂揉眼睛染病毒 當心病毒性角膜炎

忽略角膜炎的嚴重性,小心影響視力,甚至導致失明!45歲的游姓女子是名上班族,常常慣性揉眼睛,連續2週出現右眼疼痛、視力模糊且不自主流淚。一開始以為只是單純眼睛破皮,曾使用眼藥水、眼藥膏或是包紮眼睛治療,但仍然疼痛難受,嚴重影響生活與工作。

今年2月游女就醫檢查,發現右眼度數只剩下0.5,角膜中央更出現地圖型不規則破皮,一般無法用肉眼看出,細問才發現患者有嘴角疱疹潰瘍的病史,最近還出現更年期病灶,夜晚常常失眠,確診為少見的「病毒性角膜炎」。游姓女子經過2週治療,右眼視力度數恢復到0.9,不再感到疼痛,眼睛破皮的範圍也縮小。

病毒性角膜炎 免疫力差 壓力大者可能發生

烏日林新醫院眼科主任薛維禎表示,病毒性角膜炎好發於過去曾有相關病史,有可能發生在眼睛或身體其他部位,如臉部、軀幹部位帶狀疱疹,或近期免疫力低下的民眾、孕婦,及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者。

當身體免疫力下降時,病毒也會復發侵犯到眼睛,一般有眼睛疼痛、紅腫、癢、視力模糊、流眼淚、分泌物增加或畏光等症狀,角膜表皮也會出現樹枝狀或地圖型不規則破損。這類病毒會隱身在神經節裡,即便往後復原,仍可能在受到壓力、作息、免疫力不佳時再度復發,若不及時治療,恐會導致永久失明的嚴重後果!

眼睛不適 視茫別輕忽 侵犯角膜影響視力

游女一開始聽到自己罹患病毒性角膜炎,原本以為只是像結膜炎般的常見疾病,但眼科薛維禎主任進一步解釋,結膜發炎常見症狀為眼睛紅癢,但侵犯到位於眼球中央的角膜造成發炎,就會對視力產生影響。

病毒性角膜炎是由簡單性疱疹病毒(HSV)造成角膜表皮感染的眼疾,針對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療,一般以開立抗生素來預防合併性細菌性感染,搭配抗病毒藥膏作為主要治療;再以消炎、滋潤眼藥水為輔,減輕不適感。薛維禎主任提醒,眼睛不適或視力模糊的原因百百種,病毒性角膜炎也常會和其他眼科疾病搞混,建議盡早尋求眼科醫師的協助,找出病因,避免危害視力。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幫助眼睛亮晶晶 除了葉黃素還需要這兩樣…

許多人都知道,葉黃素對眼睛健康很重要,事實上,玉米黃素、Omega-3等營養素,也是眼睛健康重要關鍵。藥師趙順榮表示,眼睛黃斑部中的葉黃素、玉米黃素可幫助對抗藍光傷害,而這兩種營養素必須靠Omega-3油脂,才能順利進入眼睛組織,發揮保健效果。

葉黃素、玉米黃素 有助抵抗藍光傷害

趙藥師分析,不少現代人、年輕人長時間滑手機、看電腦,加上飲食、生活習慣不健康,眼睛很容易提早老化,黃斑部中的葉黃素、玉米黃素也會流失。黃斑部中的葉黃素就好像「濾光器」,有助過濾藍光傷害,當葉黃素、玉米黃素不足,眼睛就容易產生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等問題。

葉黃素、玉米黃素 黃金比例10:2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所進行AREDS II 老化相關眼疾研究第二階段,眼睛黃斑色素中的葉黃素、玉米黃素黃金比例為10:2。趙藥師表示,黃色、橘色蔬果多含有葉黃素、玉米黃素,對於那些很難改變生活習慣的族群,以營養補充品補充葉黃素、玉米黃素,也是另一種不錯的選擇。

藻油Omega-3身體使用率 與魚油並駕齊驅

另外,Omega-3負責將葉黃素、玉米黃素輸送至黃斑部,其中的EPA、DHA濃度更決定Omega-3品質好壞。趙藥師指出,傳統認為,魚油是Omega-3主要來源,實際上藻類中的藻油也含Omega-3,透過食物鏈,Omega-3便進入魚類體內。

藻油來源Omega-3較為環保 素食者也可食用

不過與魚油相比,過去藻油Omega-3的萃取濃度較低,身體轉換運用度也低於魚油。若運用專利萃取、製程技術,就能改善這問題,目前相關人體臨床試驗也證實藻油Omega-3的身體使用率已與魚油並駕齊驅,食用藻油Omega-3不只對環保、海洋生態較有好處,素食者也可食用。

健康飲食、生活習慣 幫助維持眼睛健康

趙藥師叮嚀,民眾想維持眼睛、黃斑部健康,飲食、營養要均衡,也要少吃油炸食物,使用3C產品及滑手機的時間要有所節制,平常也要避免紫外線和藍光傷害眼睛。

若暫時無法改變飲食、生活習慣,就要考慮攝取營養補充品,以補充流失的葉黃素、玉米黃素。(趙順榮 - 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藥師)

 

眼睛也要呼吸! 戴錯隱眼恐吸乾淚液

不少隱眼族應該有過這樣的經驗,在冷氣房內待上一陣子,或在辦公室長時間盯著電腦,或在追著當前夯劇後,眼睛不僅痠澀,同時也變的乾巴巴的,點了人工淚液後好不容易改善乾澀的狀況,但一回兒就又馬上被打回原狀;究竟在購買隱形眼鏡時該如何挑選?又有哪些眉角要注意的呢?

過度用眼、不眨眼 恐使眼睛缺氧

眼科診所院長王孟祺醫師表示,一般隱形眼鏡可分為軟式與硬式兩種材質。其中,軟式隱形眼鏡因較易取得,且拋棄式隱形眼鏡屬軟式,使用上也較方便,因此較受大眾接受;但當過度使用3C產品或長時間處於冷氣房時,眨眼次數減少,使眼淚覆蓋於眼球表面的時間易相對減少,便會導致水分蒸發,隱形眼鏡自然變的乾燥,雙眼便會出現紅腫、乾燥、發炎等不適症狀。

隱形眼鏡挑選有訣竅 材質莫輕忽

目前市面上隱形眼鏡百家爭鳴,該如何選擇才能讓眼睛舒適呢?王孟祺醫師強調,除配戴時間不應超過8小時,且應符合度數外,更要注重材質的透氧性與含水量,如有的會於保存液中添加玻尿酸、海藻酸成分,以保持鏡面濕潤;有的則使用硅水凝膠作為鏡片材質,增加透氧性;此外,目前也有兩性離子鏡片材質,其添加藻元酸成分,讓民眾根據自身狀況選擇,使長時間配戴能更舒適。

諮詢專業 正確使用以達矯正視力之效

現今隱形眼鏡取得容易,常讓人忽略其專業性與安全性,王孟祺醫師提醒,若所挑選度數不符,除易讓眼睛疲憊、無法矯正視力外,更可能造成視力損毀;此外,也應特別注意使用隱形眼鏡的衛生,定期清潔、保養不可少,同時民眾在使用隱形眼鏡前,也應於諮詢專業意見後,依自身需求選擇適合配戴的鏡片,否則長期下來恐會增加造成視力傷害的風險,不得不慎。

遠離眼睛缺氧危機! 藻元酸保濕新趨勢

戴隱眼追劇不眠不休 女大生角膜缺氧兩眼通紅

一名22歲大學生小琳,患有近視與散光,因平時非常重視形象與穿搭,故選擇配戴隱形眼鏡矯正。喜歡追逐時事潮流的她,閒暇時間就是滑手機與平板更新時事,放學後也常坐在電腦前追熱門夯劇。近日在朋友的推薦下,一時興起又在電腦前追了整整12小時的宮廷劇,正當要休息取下隱形眼鏡時,一照鏡子才發現雙眼通紅,十分乾燥不適,鏡片也拔了好幾次才取下。隔日起床,眼睛仍佈滿血絲,且連眨眼時都感到疼痛,就醫後確診為因長期配戴隱眼缺氧所引起的「角膜缺氧」,如延遲就醫,嚴重還可能導致視力毀損。

過度使用3C不眨眼 小心眼睛喘不過氣

眼科診所院長王孟祺醫師表示,隱形眼鏡可分為軟式與硬式兩種材質,因前者較易取得且容易驗配,故在台灣有90%的人選擇使用軟式隱形眼鏡。而水分蒸發,一向是配戴軟性隱形眼鏡時,產生乾燥感的主要原因。當民眾過度使用3C產品或長時間處於冷氣房時,眨眼次數以及淚水覆蓋於眼球表面的時間也相對減少,導致水分容易蒸發,隱形眼鏡自然也變得乾燥、不透氧,進而引發眼睛紅腫、乾澀、發炎等不適現象。

兩性離子鏡片添加藻元酸 守護雙瞳新選擇

如欲減少軟式隱形眼鏡帶來的不適,王孟祺醫師說明,除了配戴時間不應超過8小時,且應符合度數外,更要注重材質的透氧性與含水量。目前市面上的隱形眼鏡百家爭鳴,為了提升使用者的配戴舒適度,有的於保存液中添加玻尿酸、海藻酸成分以保持鏡片濕潤;有的使用透氧性佳的硅水凝膠作為鏡片材質;最新趨勢還有來自日本的兩性離子鏡片材質,添加藻元酸成分,提供消費者多元化選擇。

諮詢專業符合度數隱眼 正確使用矯正視力

王孟祺醫師指出,因目前市面隱形眼鏡取得容易,臨床常見年輕人為追逐時尚潮流,與朋友合購鏡片、互換有色隱形眼鏡配戴等現象也屢見不鮮,除了度數不符易讓眼睛疲憊、無法矯正視力外,更有造成視力毀損的可能性,不可不慎。最後,王醫師也提醒,儘管隱形眼鏡選擇漸趨時尚、多元,民眾仍應於諮詢專業意見後,依自身需求選擇適合配戴的鏡片,才能有效保護雙瞳、矯正視力。

隱形眼鏡為醫材 保護眼睛驗配有五撇步

隱形眼鏡已是現代人很常用的醫療用品,目前販賣隱形眼鏡的地點不只眼鏡行、眼科診所,就連連鎖藥妝店都可以買得到。但在這隨手可得的便利之下,任意購買的隱形眼鏡,沒有經過驗光人員與眼科醫師確認驗配,是存有風險的,所以如何保護好您的靈魂之窗,讓自己在未來的數十年生活看得清、看得舒適,是一個重要課題。

驗配五撇步 問、驗、推、戴、追

衛生福利部於105年公告施行驗光人員法,臺北市驗光師及驗光生公會根據法令在106年1月成立,迄8月14日止共有119家驗光所完成設立,並有驗光師130人及驗光生84人完成執業登記,提供民眾驗光配鏡多一層專業把關。臺北市驗光生公會理事長許正格建議,民眾可遵循 「隱形眼鏡驗配5撇步—問、驗、推、戴、追」,亦即透過驗光師/生的專業「詢問、驗光、推薦、試戴、追蹤」五步驟,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眼睛而且配戴舒適的隱形眼鏡。

選擇合格驗光師 保障眼睛健康

許理事長並強調,不要誤將隱形眼鏡當作日用品,而忽略隱形眼鏡的本質是醫療器材,才能避免對健康造成傷害。視力矯正除了隱形眼鏡還有框架眼鏡,在驗光人員法施行後,驗光不再只是把度數量測出來,要如何配得一副好的眼鏡。

臺北市驗光生公會提供4個建議:

1、驗光前諮詢-了解民眾用眼生活需求、觀察用眼狀況及是否有其他訴求。

2、精準的驗光-在標準的驗光步驟下,還需要考量到兩眼的視覺評估如:調節能力、輻湊能力、雙眼共動協調能力、視覺統合分析評估等。

3、鏡框尺寸的選擇-每一位民眾的頭圍、臉型、鼻梁骨不盡相同,所需要的眼鏡尺寸也需要特別注意。

4、眼鏡的調整-透過調整讓光學鏡片,呈現優良的光學品質。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健康要由合格的醫事人員來把關,民眾配鏡前最好先經眼科醫師或驗光人員檢查,及選擇適合的眼鏡,改善視力;選擇合法設立的醫療院所與驗光所。

眼睛發炎卻失明? 恐是風溼疾病惹禍

一名20歲的黃小姐,在1歲時突然無法走動,連關節都跟著腫起來,直到4歲才診斷出來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而在14歲時視力突然下降,原以為是近視,進一步就醫檢查,竟是罹患虹彩炎,導致她右眼失明;此外,她在10歲就發生全身性關節炎,讓她走路不是很方便,加上長期使用類固醇,使她身高僅有130公分。

少年型關節炎合併眼睛葡萄膜炎 嚴重恐致失明

收治黃小姐的林口長庚醫院視網膜科/葡萄膜炎科主任黃奕修表示,少年型關節炎不容易治療,因已破壞變形的關節通常無法恢復功能,嚴重的話甚至導致殘廢。此外,少年型關節炎也常合併眼睛葡萄膜炎,其雖然以虹彩炎的方式表現,卻與一般虹彩炎不同,病人通常不紅不痛,但視力會持續變差,所以年輕患者與家長皆不易察覺;這是極難治癒的眼炎症,用了各種免疫抑制劑,仍常無法避免其高致盲率。

五大疾病亦併發全身性疾病 僵直性脊椎炎佔最多

黃奕修主任指出,據長庚醫療研究團隊回溯研究2009年至2014年共6年的資料,研究收集了轉診至林口長庚葡萄膜炎科之患者共823位,結果發現,其中最常合併之全身性疾病依次為僵直性脊椎炎(39.8%)、Behçet白塞氏病(18.7%)、類肉瘤病(9.8%)、乾癬(7.3%)及小兒原發性關節炎(11.4%)。結果已刊登於2017年12月的「微生物免疫感染期刊」。

葡萄膜炎兒童不易發現 發病後治癒難度高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葉國偉說,研究亦發現,合併全身性疾病之葡萄膜炎患者,相對於沒有合併全身疾病者,年紀較輕,特別是兒童特發性關節炎常發生於16歲以下。此類病患其治療時間必須拉長,以虹彩炎發作型態較多,更容易復發,且更易雙眼發病,因此面對此類患者必須更加小心。

若有眼疾應盡速就醫 風濕疾病患者應定期追蹤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主任吳為吉強調,除高危險群的病友應注意是否有合併眼科症狀,ㄧ般民眾若發現視力改變、飛蚊症變多、眼紅眼痛等發炎等任何一種症狀,也應儘快尋求眼科醫師的協助。目前對於診斷有風濕性疾病的兒童,會將其轉介至眼科評估是否有葡萄膜炎,並依關節炎的型態安排定期檢查追蹤;同樣的,當眼科醫師發現葡萄膜炎的患者,也會轉介至兒童風濕科門診評估有無潛在的風溼性疾病。

眼睛也要防曬 太陽眼鏡這樣挑

日頭赤炎炎,越來越多人會戴太陽眼鏡保護眼睛,但市售產品眾多,到底該怎麼挑,才真正防曬?眼科醫師建議,太陽眼鏡以灰色鏡片最具通用性,透光率8-40 %,適合在多數狀況下使用。

眼睛無法抵擋紫外線 長期曝曬恐病變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主治醫師林育葳指出,日常可見光中包含高能量的紫外線,可能引發眼瞼惡性腫瘤、光性角膜炎、翼狀贅肉、皮質性白內障等病變。所幸眼睛角膜及水晶體也具隔絕效果,真正進入視網膜的僅約1.5 %,但長時間累積下,亦可能造成黃斑部病變。

皮膚黑色素能驅散99.9 %的紫外線,但眼睛並沒有如此條件,所有人都須防紫外線。很多人對太陽眼鏡存有迷思,認為顏色越深越好,林育葳澄清並非如此。她指出,根據國內CNS規範,濾鏡分為0至4等級。一般透光率大於40 %的鏡片(無UV400標籤),時髦性大於功能性,最好選擇透光率 8-40 %,適合在多數狀況下使用。至於第4級透光率僅3-8 %,並不適合開車,通常用於強光環境下,例如登山、滑雪等。

抗藍光眼鏡非墨鏡 不能替代

林育葳提到,有些人以為抗藍光眼鏡可代替太陽眼鏡,其實藍光和紫外線在光學頻譜上處於不同位置,且抗藍光眼鏡尚無檢驗標準,功效無從確認,絕不能充當太陽眼鏡。

鏡片材質方面,玻璃鏡片材質抗紫外線能力較弱,需額外加工;林育葳說明,一般樹脂鏡片就具有相當程度的抗紫外線能力,但易刮傷。質輕耐撞的聚碳酸酯鏡片(PC太空鏡片)不需染色,就擁有100 %抗紫外線效果。採全視線技術的變色鏡片適合平時配戴,缺點是由明亮處進入黑暗時,恢復透明的時間較長,一般類型的不適合開車使用,開車需選購感光敏感度較高的型號。

選擇墨鏡第一步 挑選UV400貼紙

林育葳指出,太陽眼鏡的選擇太多,若記不住挑選技巧,簡單的方法是選有UV400貼紙的鏡片,代表可過濾400nm波長以下的紫外線,再依不同情況下選擇透光度和顏色即可。此外,一般眼鏡行都有測試紫外線的儀器,可幫忙做鏡片測試。林育葳提醒,太陽眼鏡只能阻擋正前方光線,紫外線仍會從上下側面進入眼睛,出門還應戴上有帽沿的帽子或撐洋傘,方能有效隔絕紫外線。

水泥含強鹼物質 噴入眼睛化學灼傷恐失明

水泥是營造業相當重要的基礎材料,舉凡住宅,道路、橋梁等各種工程都會有大量需求,裡面的主要成分為石灰及矽酸鈣,而這也是工作場所中最常見的鹼性化學物質,使得它成為最常見在工作場所造成眼睛化學性傷害的來源。

一名48歲余先生於今年4月時,於工作中就發生左眼水泥進入眼睛造成傷害。他起初被送到眼科診所就醫,經過一星期治療後,左眼視力仍沒有好轉,最佳矯正視力僅剩0.2左右,因而輾轉至北市聯醫陽明院區眼科就醫。經由眼科細隙燈下染色檢查發現,余先生的左眼角膜及結膜有大範圍的表皮破損,因而醫師給予治療型的隱形眼鏡配戴,佐以局部抗生素、類固醇、自體血清等眼藥水,並給予口服四環黴素和維他命C降低眼睛發炎及幫助生長。

水泥初入眼應當心 灼傷眼睛恢復難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主治醫師林育葳指出,水泥本身的酸鹼度PH值大約為10~12,算是強鹼。而它造成的化學性灼傷特點是穿透眼睛組織相對緩慢,但是容易殘存大量粉狀顆粒在眼睛表面,這會產生後續的毒性。

因此,當水泥進入眼睛,在受傷的初期,林育葳醫師建議用棉枝或乾淨手帕儘量將表面粉狀物清除,然後再用乾淨清水初步沖洗,隨即送至急救室使用等滲透生理食鹽水大量沖洗。

鹼性化肥使用不當 灼傷身體程度不一

日常生活中也有常見的鹼性化學物質需要注意,林育葳指出,包括農用肥料、製冷劑、清潔劑等含有阿摩尼亞;排水溝清潔劑、安全氣囊爆開也可能含有鹼性物質如含有氫氧化鈉;化工用的腐蝕性物質則含有氫氧化鉀;和喜慶節日常施放的煙火含有氫氧化鎂;雖然常聽到煙火會造成燒燙傷,但其實也要小心它在眼部帶來的鹼性化學灼傷。

林育葳強調,眼睛的化學灼傷嚴重程度取決於化學物質的濃度、酸鹼度、接觸時間以及接觸眼睛範圍面積。造成傷害包含持續性角結膜表皮破損、角膜潰瘍、青光眼、角膜幹細胞缺乏…等,造成的視力影響也不一而同。而治療則要看病患傷勢而定,或是使用藥水、或是清創、羊膜移植、幹細胞移植,甚至於後續的視力復健可能都有需要。

下級分類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