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銀髮生活

銀髮族預防跌倒 這幾項運動要每天做

銀髮族如果平常缺少運動,會肌肉無力,而且會沒有平衡感,一旦有突發狀況,就很容易跌倒;所以,想要預防跌倒,很重要的關鍵就是要運動。復健科醫師建議,銀髮族最好是每天都做運動鍛練身體,訓練好體力與耐力、肌力與平衡力,才能預防跌倒。

盡量出去活動 家事不是運動

高雄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辛宜蓉表示,銀髮族要預防跌倒可以從簡單的運動開始做起,不要爬太高的山,或是去慢跑,要盡量出去活動,其實每次運動十分鐘,一天做五、六次就好,不用一次做運動一、二小時;但是要記得,家事不是運動,千萬不要以為做很多家事就是運動。

做下肢運動 訓練肌力與平衡力可防跌

辛宜蓉醫師建議銀髮族盡量做下肢運動,每天都做運動鍛練身體,訓練好體力與耐力、肌力與平衡力,才能預防跌倒。她並提供以下運動方法:

一、坐在椅子上,一腳伸直後腳踝往上翹,數到五再放下,一次做三十下,換腳同樣做一次,每天做三次,可以增加下肢肌力。

二、下肢拉筋運動,坐在椅子上,一腳彎曲握住腳踝,使大腿的股四頭肌緊繃,然後停留三十秒,一次做三十下,換腳同樣做一次,每天做三次。

三、下肢肌力運動,拿一張穩固的椅子手扶著椅子靠背,在其後站直,墊腳尖,數到五再放下,一次做三十下,每天做三次。

四、扶著穩固椅子的靠背,站直後,半蹲數到五,再站起,一次做三十下,每天做三次。

五、扶著穩固椅子的靠背,站直後,單腳往後方抬起,數到五再放下,一次做三十下,換腳同樣做一次,每天做三次。

銀髮族保命防跌 可得要小心這些藥

銀髮族若是發生跌倒意外,往往會影響健康至鉅,有人因此而造成骨折,更嚴重的可能撞到頭部造成腦震盪或是腦出血,進而增加死亡機率。雖然跌倒因素眾多,但是也別忽略藥物的副作用;藥劑師即提醒,容易讓人想睡覺、意識昏沉、肌肉無力的藥物,最容易讓銀髮族發生跌倒意外,家人要特別注意。

安眠鎮靜及肌肉鬆弛藥物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藥師王怡青表示,尤其是安眠鎮靜及肌肉鬆弛藥物,因為會讓人想睡覺,老人家在服用這類藥物時,就很容易因為藥物副作用,進而發生跌倒意外;所以,在服用這類藥物後,不要頻繁走動,也應避免開車、操作機械等,以免發生危險。

利尿劑避免晚上服用

根據調查統計,銀髮族跌倒最常發生的地方之一就是家裡廁所!王怡青藥師指出,是有不少老人家是因為去上廁所時,就發生跌倒意外,而容易使老人家經常上廁所的利尿劑就會增加上廁所的頻率;因此,服用這類藥物應盡量避免晚上服用,以免夜晚需要一直起床上廁所。

藥袋標示加註「(跌)」,民眾要小心

此外,感冒藥、抗憂鬱劑、麻醉劑、鴉片類止痛劑、巴金森氏症藥物等,也有會有視力模糊及失憶等副作用,都有跌倒風險。而針對有跌倒風險藥物,通常都會在藥袋標示加註「(跌)」字樣,民眾就要特別小心。

加強室內照明及防滑措施

王怡青藥師進一步指出,老人家跌倒也不完全是藥物因素,還有其他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居家環境過於昏暗,尤其是最易發生跌倒的居家環境浴室,就應加強室內照明,以及防滑措施也應加強,如防滑墊、扶手等,以減少在浴室跌倒的機會。

銀髮族危機! 重聽恐致失智

你是否曾因老人說話大聲而觀感不佳?具內政部統計,台灣老年人口比例劇增, 民國103年底已達12%,全國老化指數達85.7%,顯示人口結構越趨不平衡,有關老人安養及疾病預防問題,為首要重視項目,而其中除了癌症等致死病因,聽力與視力的退化也是一大隱憂。

全台聽損者12萬 逾60歲占75%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調查,65歲以上的老人約有3成發生聽力退化,而85歲以上更高達5成,據衛福部統計,台灣聽力損傷者約12萬人,其中60歲以上的患者占比例約75%,一般來說,45歲後,聽力的清晰程度會逐漸下降,有時甚至時常伴隨耳鳴、嗡嗡聲,或者活動時失去平衡等狀況。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李奕輝指出,老年人聽力障礙中,老年性重聽為常見原因,是聽覺系統因衰老而產生的聽覺障礙,如鳥鳴聲、電話鈴聲等高頻率聲音會特別聽不清楚,台灣聽力語言學會理事長葉文英表示,失去視覺會讓人缺乏安全感,但失去聽力則會影響到一個人的社交及溝通,使得人越來越封閉。

另外,因老人聽力受損,家人與其交流機會困難,進而較少關心,恐會導致失智風險升高,聽不懂旁人在說什麼,不容易融入話題或其他活動因而產生困難,影響認知、溝通與情緒,心理層面的問題產生後,可能會進一步再影響生理機能加快退化,國外有些研究甚至提出聽損與老年癡呆症之間的相關連性。(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跑步機危機多 銀髮族如何安心使用?

現代人重養生,不只年輕人愛運動,銀髮族也愛運動,甚至還會選擇上跑步機健身;不過,復健科醫師提醒,銀髮族在跑步機上運動的速度可不能和年輕人一樣,而且一定要有監測心跳的裝置,才能安全又安心的練習跑步。

跑步機也可以做為走步機使用

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林硯農表示,通常銀髮族來診間接受跑步機訓練多是因為中風後,需要做肌力與心肺功能的訓練,這時就不能跑步而是要以走步為主,可從最低速度開始訓練;而且跑步機也可以做為走步機使用,差別主要在於速度。

運動速度以每分鐘心跳120下為宜

林硯農醫師指出,銀髮族想運動以走路比較適合,60歲以上,運動速度以每分鐘心跳有120下就可以了;所以,想要以跑步機來運動,就要選擇可以量心跳的跑步機,通常手抓住跑步機把手,就可以看到心律速度。

運動強度指標是看心跳

跑步機有最低限速裝置,調整到最低速度可以安全走步,大約是走路的速度,也可調整到快走速度;林硯農醫師進一步指出,跑步機訓練時的安全速度不重要,重要的是心跳速,看運動強度的指標不是看速度,而是看心跳,跑越快心跳越快,但是每個人的體適能不同,心肺耐力也不同,每分鐘要心跳120下,對於體適能好的人,要跑很快才能達到,但是體適能不好的人,則跑很慢就能達到。

走步也可增加心肺功能與肌耐力

林硯農醫師強調,使用跑步機運動,健康人1小時大約可以走4公里,但是對於中風病人,則只能是健康人的二分之一或是三分之一,甚至有人會使用枴杖,所以速度要很慢,也有病人則是需要吊起來走;至於銀髮族利用跑步機運動,也要看自己的健康狀況,尤其是有退化性膝關節者,就不適合跑,以走步也可增加心肺功能與肌耐力。

跑步機加裝安全插梢更安心

以跑步機訓練,當機器突然停止時,有可能會發生跌倒或是摔出去的現象;對此,除了要對機器多加熟悉之外,其實有些跑步機有加裝安全插梢,可以緊緊的別在跑者的身上,不容易鬆脫,進而可以保護跑者,也不致於在按了緊急停止按紐時,而發生危險。

銀髮爸爸強化肌力 關節不卡卡!

年過半百後,退化性關節炎的盛行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提升。退化性關節炎與職業有很強的關聯,如果年輕時因工作所需常負重或曾有運動傷害,年老較易引起退化性關節炎。復健專科診所院長曾清祥醫師鼓勵銀髮爸爸每天10分鐘,加強肌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找上你!

膝蓋感覺疼痛就應檢查治療

當走路、跑步、上下樓梯或屈蹲時膝蓋會感覺到疼痛,就應檢查治療。經由醫師檢查,給予復健物理治療,如:冷熱敷、關節鬆動、電療、短波、核心肌群穩定訓練等;或藥物治療,如:消炎止痛、補充玻尿酸、增生注射療法。

若需手術 把握術後黃金復健治療期

退化性關節炎不一定得置換人工關節,醫師會依據每個人病史、疼痛指數加以評估。當膝蓋關節炎退化變形嚴重,則需以置換人工膝關節以擺脫疼痛。即使已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仍要把握術後1~8週黃金復健治療期,由專業物理治療師進行有效的復健治療與訓練。

推薦運動1:大腿前側肌群伸展運動

動作1:立正站穩,雙腿與肩同寬,做預備動作。

動作2:右膝彎曲,用右手抓住右腳踝,輕輕往後拉向臀部,直到感覺前側大腿肌肉緊繃即停留,每次停留15秒,重複10下。換另一隻腳做運動。一天兩腳各做3回合。

作用:牽拉股四頭肌(大腿前側)。

醫師小叮嚀:若擔心無法站穩者,請一手扶牆壁或椅子,避免跌倒。

推薦運動1:大腿前側肌群伸展運動

推薦運動2:大腿後側肌群牽拉運動

動作1:仰臥於床,以長毛巾當輔具,一側膝蓋彎曲,腳底勾套兩手拉毛巾,做預備動作。

動作2:將膝蓋打直,緩緩往上抬高角度,維持5-6秒鐘。換另一隻腳做運動。一天兩腳各做3回合。

作用:牽拉大腿後側肌肉。

醫師小叮嚀:平舉伸直的過程要溫和,是慢慢把膝蓋伸直,而不是踢出去。

推薦運動2:大腿後側肌群牽拉運

推薦運動3:股四頭肌鍛鍊運動

動作1:上半身靠牆,雙腿離牆面半步距離,雙腿中間夾彈力球(或可用抱枕、枕頭替代),做準備動作。

動作2:維持上半身靠牆姿勢,垂直緩緩下蹲,膝蓋不下蹲超過45度,維持在45度左右,此時膝蓋不超過腳趾,停留10秒鐘,回復原姿勢。重複5次,一天做3回合。

作用:鍛鍊股四頭肌。

醫師小叮嚀:注意膝關節彎曲角度勿超於45度,以避免讓膝蓋與下背部負擔過大而有受傷風險。

推薦運動3:股四頭肌鍛鍊運動

銀髮身障族 也能輕鬆做運動

運動才能真正抗衰老!研究證實,「全身垂直律動訓練」能夠改善及預防多種疾病,目前已在許多醫學中心廣泛應用,如高雄醫學大學、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長庚醫院等都有在實際應用。

運動器材幫你練外丹功

運動器材業者指出,全身垂直律動機可以在不增加心肺負擔的狀況下,與人體產生和諧的律動頻率,以正弦波的速度及加速度使人體上下律動,當這樣的垂直律動波轉移至使用者身體時,能夠溫和刺激身體的細胞、血管、肌肉、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骨骼到身體的五臟六腑組織,與中國的外丹功、氣功理論不謀而合,同時民眾只需要站或坐在機器上,就可以達到此效果。

對改善及預防疾病有幫助

全身垂直律動訓練對於預防疾病,以及改善各種疾病都有顯著的成果,運動器材業者表示,全身垂直律動訓練可增加骨質密度、改善心血管功能、協助腦中風者復健、增加肌力與協調性、降低脂肪堆積;去年11月,日本更於國際期刊發表「低頻率全身律動促進神經細胞與受損的神經細胞增生與修復」研究報告指出,透過每天低頻率的律動方式,對受損的神經細胞之修復有幫助。

行動不便也能輕鬆動

運動器材業者提到,針對不同的市場需求,他們也設計出不同的規格供民眾參考,即使銀髮族或是行動不便的身障者,也可以使用全身垂直律動機來達到被動運動的效果,達到維護健康以及改善情緒及睡眠問題。

MIT恆速椅式腳踏車 銀髮族也能安心運動

許多運動健身器材是為年輕人所設計,對銀髮族或是中風的患者來說則負擔過大,一不小心還有可能造成運動傷害。台灣廠商有感目前市場少有替老人家打造的運動器材,特別推出一款椅式腳踏車,讓行動不便者也能舒適運動。

因為獨有的恆速模式,讓銀髮族使用起來更順手、更安心,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角度,再搭配各種運動模式,能讓使用者依照體能狀況調整使用,同時年輕人也能輕易上手。

台灣人口逐漸高齡化,如何活得精彩健康,是社會應關注的議題,挑選合適的運動器材,銀髮族也能輕鬆動起來。

活到老學到老 銀髮族健康不失智

王奶奶每周最期待參加社區健康促進課程,最近也獲頒「關懷天使」結訓證書。她說,每次上完後感覺很充實,不但獲得許多健康知識,現在成為失智症的關懷天使,可以用更多的愛心關懷周圍失智症的家屬、朋友。

健康促進課程

八里療養院附設中和職能治療所近期與大型住宅社區合作「健康活力老來寶」的課程,將過去辦理失智症瑞齡學堂的經驗推廣到社區。中和職能治療所職能治療師夏安婷指出,一系列課程總共有5大主題,包括日常生活習慣認識與建立、銀髮族飲食與健康、長者如何安全運動健身、關懷天使培訓,以及在社區可扮演的角色等。

培訓失智症關懷天使

夏安婷治療師表示,過去參加瑞齡學堂的學員主要為失智症患者,但社區有很多健康的銀髮族更需要被關心,透過培訓失智症關懷天使,建立正確的失智症預防與復健知識,讓更多長者關心彼此健康、生活更有品質。

提升長者自我價值感

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表示,希望透過有效整合式的社區關懷天使模式,擴大社區式的長照服務網,以及失智症社區照顧服務資源,提供長者更適切服務,增進獨立生活能力,讓長者找到自我價值感與需求性,活得更有價值且活得更健康。

 

下級分類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