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營養師教你小撇步 預防食物中毒五原則!

炎炎夏日,天氣悶熱潮濕,為細菌適合生長時節,食物保存不易,一不小心可能會發生食品中毒事件,出現腹部絞痛、上吐下瀉、虛弱甚至頭痛及發燒等症狀。
醫院營養師陳佳祺提供小撇步,呼籲「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注意保存溫度、要澈底加熱」等,讓民眾可以安全享用美食,避免食品中毒發生。

高溫潮溼環境細菌易生長 五至九月高峰期

常見食品中毒的三個地方分別為營業場所、學校與自宅,而最常發生食品中毒案件的月份為5月至9月,在高溫且潮濕的環境最適合各種微生物生長,若食品烹調及保存不當,就易發生食品中毒事件。

最常見引起食品中毒的病因物質,包括了細菌(如腸炎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仙人掌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霍亂弧菌、肉毒桿菌等)、病毒(如諾羅病毒等)、天然毒素(如河豚毒素、麻痺性貝毒素、黴菌毒素等) 與化學物質(如農藥、重金屬等)。

預防食品中毒五原則 注意食物保存方式

陳佳祺營養師表示,想要預防食物中毒,食材購買後應儘速放入冰箱中冷凍或冷藏,購買食材不過量,避免冰箱儲存過多食品,導致冰箱冷卻效果不足而微生物滋長;料理食品前後應澈底洗淨雙手,生熟食刀具、砧板應分開,以避免交叉污染;餐點烹煮不過量,若未食用完畢,應適當熱藏大於60℃、冷藏小於7℃,復熱應確保中心溫度大於75℃,減少微生物滋生而造成食物腐敗。

購買外食應選擇環境衛生優良且值得信賴的商家,並當餐食用、隔餐勿食。

謹記預防食品中毒五要原則「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注意保存溫度、要澈底加熱」等,以預防食品中毒事件發生。【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 (陳佳祺-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