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天然的尚好 多吃營養食物防早死

現代人常借用營養補充品來幫助因食物營養素攝取的不足。日前美國一項世代研究指出,比起補給品,攝取足夠天然食物營養素,證實能降低早死風險。塔夫茨大學營養科學和政策助理教授Fang Fang Zhang表示,補給品對於無法從食物攝取足夠營養的人有效,但對正常人而言,應多吃蔬果等天然食物。美國營養與飲食學會建議,吃補給品民眾勿驚慌,應與醫師討論。

2萬人世代研究 天然食物防早死

根據《Science Daily》報導,該研究分析了20歲以上,共27,000名美國人,透過受試者自主回報24小時內飲食狀況,以及是否過去30天內曾吃過補給品,推估其攝取劑量,平均追蹤持續約6年。在研究期間,約有3,600人死亡,其中945人死於心臟病,805人死於癌症。至少超過一半的人坦承,至少服用一項補給品。

研究發現,由食物中適量攝入維生素K和鎂,可降低死亡風險;若從食物中適當攝取維生素A、維生素K和鋅,與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有關。然而若從補給品攝取相同營養素,卻沒有同樣效果。Fang Fang Zhang指出,雖然補給品有助於增加總營養素的攝取量,效果卻不等同食物來源。

部分補給品過量 與死亡風險有關

研究更顯示,透過補給品攝取過量鈣質,與癌症死亡風險增加高53%有關。但在食物中卻無此現象。Fang Fang Zhang告訴《時代雜誌》,身體可能無法清除過量的鈣質,然而,鈣質和癌症之間的聯繫仍然不明,需要更多的研究。此外,若不缺乏維生素D的人,仍然攝取維生素D補充品,死亡風險也會升高。不過,缺乏維生素D的人,吃補給品不影響死亡風險。

《現場科學》報導,補給品風險研究早有先例,2011年一項大型研究曾發現,維生素E補充品與男性前列腺癌風險有關。另一項20年研究也指出,老年婦女服用維生素E,死亡風險也會增加。

食物與補給品不同 有疑慮諮詢醫師

美國營養與飲食學會建議,民眾應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營養,因為食物可能有些有益成分,如纖維,是營養補給品中缺乏的。

然而,某些疾病患者,可能無法從食物中獲得所有營養,因此需要營養補給品。例如,孕婦需吃葉酸或鐵劑,來預防畸胎並幫助胎兒生長。某些食物過敏或消化系統疾病的人,也有需求。學會建議,民眾在服用補給品前,應與醫生討論。

食用營養補給品的民眾不用恐慌,研究人員強調,依賴受試者自我報告的飲食評估,存在無法避免的誤差,加上其他干擾因子,未來仍需進一步研究。

參考資料:

1. Nutrients from food, not supplements, linked to lower risks of death, cancer.

2. Vitamins and Supplements Can't Replace a Balanced Diet, Study Says.

3. Vitamins from Food — Not Supplements — Linked with Longer Life.

4. Fan Chen et al. Association Among Dietary Supplement Use, Nutrient Intake, and Mortality Among U.S. Adults.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9; DOI: 10.7326/M18-2478.

 

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星期三, 11 6月 2008 16:21

香 港 現 時 約 有 四 十 萬 至 五 十 萬 名 二 型 糖 尿 病 患 者 , 且 每 年 新 症 有 增 加 的 趨 勢 。 二 型 糖 尿 病 患 者 初 期 大 部 分 並 無 病 徵 , 大 部 分 患 者 均 是 在 身 體 檢 查 中 無 意 發 現 ; 此 類 型 糖 尿...

健康資訊

你有失眠的困擾嗎?是否只有吃安眠藥才能入睡,或是有安眠藥越吃越重的問題?臨床上,就有人竟會吃到三、四種安眠藥。醫師提醒,安眠藥吃太重不一定好睡,且會影響第二天的心情與精神狀態,容易使工作出差錯,要吃安眠藥,也得要聰明吃,不要糊里糊塗的吃! 白天多運動及喝酒後 可以減量或不吃就能入睡...

星期一, 20 2月 2017 12:02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