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享用鮮美貝類 小心2類中毒

貝類水產如生蚵、生蠔、扇貝、鮑魚、蛤蜊及淡菜等品,因口感鮮甜,廣受饕客喜愛,然而貝類如處理、烹調不慎,仍有可能引發食品中毒。
貝類水產品依中毒機制,可分為2大類:

1)微生物汙染

貝類若遭生長環境中的諾羅病毒、腸炎弧菌污染,且民眾食用前未充分加熱,即可能導致食用後中毒。近年來,貝類食品中毒案,皆是由此類細菌或病毒引起。為防範微生物污染問題,貝類水產品應澈底加熱後再食用,而且調理食品前後需洗淨雙手,料理過程使用的生熟食刀具、砧板應分開,避免交叉污染。

2)貝類毒素中毒

由於貝類為濾食性生物,以攝食藻類(如渦鞭毛藻、矽藻等)為食,但受全球暖化影響,藻類大量繁殖,而藻類產生的次級代謝產物「藻類毒素」也可能大量累積在貝類組織中,後再經由食物鏈轉移至消費者體內,便可能造成消費者中毒。

貝類毒素依照其化學特性可分為以下2種:(1) 水溶性毒素,如麻痺性貝毒、失憶性貝毒;(2) 脂溶性毒素,如下痢性貝毒、神經性貝毒、氨代螺旋酸貝毒。

貝類毒素在貝肉組織中相當穩定,即使經過高溫加熱,也不易被破壞。但貝類毒素中毒較少見,一般人可能不清楚會有哪些症狀。若食用貝類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肌肉刺痛、口部及四肢麻痺,可能是貝類毒素引起;若中毒症狀嚴重,甚至可能出現吞嚥困難、呼吸系統中止或致命。其中,失憶性貝毒則會造成短暫性記憶力喪失。

購買貝類慎選供應商 避免來路不明產品

民眾在購買、食用貝類時,仍應慎選供應商,避免購買或食用來路不明的貝類水產品,才能在享用美食之際,也遠離毒害。

(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85期資料;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

 

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天氣溫差大,好好控制氣喘!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

星期三, 07 10月 2020 16:01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