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糖類攝取過多 罹心血管疾病風險高

隨著養生風氣掀起,許多民眾在飲食上總會特別選擇減糖的食物,但你分得清「糖」和「醣」的區別嗎?衛生福利部營養室營養師王玟茵表示,醣類是所有碳水化合物的總稱,像纖維、雙糖、葡萄糖、寡糖等,嚐起來不一定有甜味,而糖類則包涵由食品加工生產業者、廚師與消費者添加在食物與飲料的所有單醣和雙醣,或蜂蜜、糖漿等糖分。

攝取過多糖量 恐稀釋其他營養素含量

因此,飲食上若減少糖類攝取,不僅能降低蛀牙,還能減少誘發胰島素抗性,避免肥胖、代謝症候群找上門,還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王玟茵營養師指出,一旦攝取糖量增加,熱量也會增高,相對稀釋了其他必需營養素的含量,但平常飲食上,究竟要如何達成減糖的目標,其實可透過三個小撇步達成任務。

學會看懂營養標示 不怕越吃越負擔

首先,應多喝白開水,並以無糖茶飲取代含糖飲料,民眾也可加入檸檬片或使用茶葉搭配白開水,製作成無糖飲品;王玟茵營養師表示,其次,則是購買任何包裝食品時,應學會看懂營養標示,像是碳水化合物為醣類總含量,下方的糖則代表產品本身的糖量及額外添加糖的總量,民眾可依據每包裝含幾份去乘以總吃入份數,便可依據來選購較無負擔的食品。

小心隱藏高糖食物 吞下肚恐攝取過多糖

最後,則是避開隱藏高糖食物,像是優酪乳、蔓越莓等果汁,因還有大量糖份來增加適口性,因此喝下飲料時,也同時喝下許多糖;王玟茵營養師呼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游離糖攝取量應低於攝取總熱量10%,並建議各國在經過社會各界討論有共識下,將游離糖攝取量降低至攝取總熱量5%,且今年國健署發布新版國民飲食指標,也增加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的建議,因此從平時減糖生活做起,就能避免疾病找上門。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