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及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發布警訊指出,近期該國出現32起大腸桿菌O157:H7型感染病例,均與食用蘿蔓生菜有關,並建議消費者避免食用蘿蔓生菜,直到有更充足的調查結果為止。
「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納入甲種法定傳染病,並於93年修正公布傳染病防治法,將該疾病修正為第二類傳染病。
食因性傳染病 初期水瀉又腹痛
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為食因性傳染病,致病原為大腸桿菌,人可經由接觸受感染的動物、食入受汙染食物、飲水,或經與患者直接接觸而感染。該病潛伏期約2至8天,感染初期會出現水瀉、腹痛,病情惡化後出現嚴重腹瀉及血便,嚴重者成人會有腎衰竭、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小孩則有溶血性尿毒症候群,嚴重者可能導致長期洗腎或造成死亡。過去美、日等國曾發生經由未煮熟之肉品或未滅菌之果汁、乳品造成大規模食因性感染疫情。
注意飲食衛生 用餐前後應洗手
民眾前往美國、加拿大旅遊或商務活動,要注意飲食衛生及飲水安全,避免生食或飲用未經滅菌處理的生乳、果汁;用餐前、上完廁所或接觸動物後,應使用肥皂澈底洗手,降低感染風險。返國後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將旅遊史及飲食史告知醫師。
身體不適速就醫 通報送驗高警覺
如已購買美國、加拿大進口蘿蔓生菜且尚未食用完畢,應注意該生菜衛生情形,有疑慮應停止食用;已食用者若發生身體不適,應儘速就醫。醫師如遇到疑似病患時,請儘速通報,並採集相關檢體送驗,及早給予病患適當治療,防範疫情擴大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