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珍愛女性超前部署 類風濕性關節炎想「孕」免煩惱

30歲的小珍(化名)目前從事金融業,平常需要大量處理電腦文書工作,一年多前在打字時,發現手指關節莫名疼痛,早上起床關節開始僵硬,後來連開門鎖、扭毛巾及騎機車催油門等日常動作也愈來愈困難,經老公陪同就醫檢查,竟是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由於目前處於備孕階段,擔心藥物會影響胎兒健康,又擔心停藥會造成病情復發,令她陷入兩難。所幸在與醫師充分討論後,使用適合孕婦患者的生物製劑,懷孕期間不但病情獲得控制,生產後也沒有復發,讓夫妻順利完成育兒美夢。

類風濕關節炎女性患者多 正確治療認知待加強

台南市立醫院風濕免疫科葉宏明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女性患者大約是男性的三倍,發病機會高的原因主要與染色體和荷爾蒙有關,研究發現,X染色體和荷爾蒙也容易讓女性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高於男性。除此之外,女性病友除了要面對自己疾病和承受治療過程的艱辛外,還要背負晚婚及懷孕的家庭期望與責任,因此經常承受龐大身體、心理及社會壓力。

葉宏明醫師補充說明,根據針對612位慢性免疫疾病女性病友的調查研究顯示,51%病友因病痛及種種擔憂而沒有積極的計畫是否要懷孕,甚至大半病友會因莫名恐懼疾病的不良影響而不敢懷孕。另外也有46%病友會擔心疾病影響新生兒健康;23%會擔心無法順利受孕、懷孕直到生產。除此之外,38%慢性免疫疾病病友缺乏治療對懷孕影響的知識;另外有32%病友在懷孕期間沒有受到良好的治療控制,足見提升女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疾病治療意識及正確懷孕治療認知仍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育齡婦女治療慎防副作用 專用生物製劑造福女性患者

女性病友在懷孕前、中期和生產後的病情控制相當重要!葉宏明醫師指出,雖然非類固醇消炎藥及免疫抑制劑是常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用藥,不過並非每位女性病友或懷孕患者都適用,例如腎臟功能不佳、消化性潰瘍的病友,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就要小心監控副作用;也不鼓勵孕婦在懷孕20週後使用某些非類固醇消炎藥,防止罕見嚴重不良事件影響胎兒腎臟。另外,有些育齡婦女持續使用某種免疫抑制劑治療,若之後想要懷孕,就必須停藥3-4個月。

備孕治療超前部署 歡喜迎接新生命

葉宏明醫師表示,近年來生物製劑的使用,已經可有效消除關節腫痛、防止關節遭受破壞,也能防止已受破壞的關節繼續惡化。隨著醫療技術持續進步,目前已有適合懷孕患者使用的生物製劑,不容易通過胎盤影響胎兒,可以抑制免疫系統,減輕發炎作用。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已進入個人化治療階段,對於有備孕計畫的女性患者,可以在懷孕前仔細跟風濕科專科醫師充分溝通討論,選擇適合的治療計畫,也相信在風濕科、婦產科及小兒科醫師共同合作下,可以讓懷孕患者歡喜迎接新生命到來。

足踝關節痛吃止痛藥無效? 「足踝關節融合術」介入解救

70歲陳阿嬤本身就有雙側扁平足問題,但長期下來也相安無事,即使有症狀也不嚴重。未料在一次車禍中傷到右足部,自此以後疼痛加劇無法緩解,導致無法行走,只好以輪椅代步,因疼痛關係甚至還影響到睡眠,止痛藥和注射治療都嘗試過但仍舊無法解決疼痛問題,直到就醫接受足踝關節融合手術,阿嬤術後疼痛感大大減少許多,總算可以把枴杖跟輪椅收好保存。

足踝關節融合手術 這些情況都適用

安南醫院骨科姜典佑醫師指出,足踝關節融合手術在臨床上相當常見,對於疼痛病症有很好效果。從手術的名稱顧名思義就是將原本關節已經磨耗的軟骨先徹底的清除,後續再以鋼釘或鋼板將其固定融合,適用病人有以下情況發生者:前足、中足或後足嚴重變形而導致的關節炎情況;風濕性關節炎;創傷後發生關節炎的病人,常見可能之併發症為感染、融合處骨頭未癒合或癒合不佳及移行性關節炎(融合處鄰近的關節位置)。

某一處關節融合 仍保有一定程度活動能力

姜典佑醫師說,有些民眾一聽到融合這兩個字,就會先入為主有刻板印象會擔心術後腳踝會完全無法活動,但這是不正確的迷思。舉例來說,腳踝的活動不只需靠踝關節,仍有一部份是要仰賴舟距或距下關節,因此病人即便接受某一處的關節融合,通常病人仍保有一定程度的活動能力,因此大家毋須擔心術後腳踝會完全無法活動。

預防足踝關節炎 自身有這些情況應警覺

姜典佑醫師強調,足踝關節炎在臨床上很常見,但不像髖部或膝部關節炎的症狀那麼明顯,因此容易被病人自身及同住家屬忽視因而延誤病情,所以如發現自身有嚴重扭傷、扁平足或風濕性關節炎等病史,可尋求專業骨科醫師幫忙診治,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不會變成枴杖俠及輪椅族。

裝假牙卻讓牙齦變黑? 專家解析假牙材質怎麼選

42歲許先生因右上牙齒變黑疑似蛀牙,至牙科求診,諮詢是否要做根管治療。經醫師檢查後發現右上第一大臼齒蛀牙,且牙髓壞死,決定先進行根管治療,且因右上第一大臼齒大範圍的蛀牙,齒質脆弱,並考量美觀,與許先生討論治療計畫後,決定以全鋯冠修復牙齒外型及恢復功能。

贗復牙冠 恢復功能及外觀

台南市立醫院牙科部林芳宇醫師表示,以往的假牙材質不外乎全金屬牙冠或者是金屬外層燒附陶瓷牙冠,雖然金屬外層燒附陶瓷牙冠能解決部分美觀的問題,但長期追蹤後,病人常有牙齦變黑的煩惱;在少部分的病例中,也會出現陶瓷崩落,露出內層金屬的問題,不僅影響美觀,嚴重可能會影響到假牙正常功能,最後需要破壞假牙重新製作。

牙冠材質是用牙齒不同 依需求選擇

牙冠的材質日新月異,全瓷牙冠及氧化鋯牙冠的出現,讓患者有更多的選擇。但林芳宇醫師指出,這兩者因為性質的差異,所適用的牙齒也不同,全瓷冠的色澤自然透光但強度稍弱,適合前牙的修復;而氧化鋯一種金屬氧化物,強度高、硬度高、生物相容性高,顏色呈象牙白色,不僅前牙合適也更適合後牙使用。

全鋯冠一體成型 氧化鋯瓷冠須修較多牙齒

林芳宇醫師說明,氧化鋯牙冠以有無燒瓷分為全鋯冠及氧化鋯瓷冠。全鋯冠一體成型,不會有瓷裂的問題,色澤自然,適合作為後牙假牙;氧化鋯瓷冠的構成是內層氧化鋯內冠,外層再燒陶瓷,顏色會更仿真,且不會有傳統金屬外層燒附陶瓷牙冠假牙邊緣暗色的現象,適合作為前牙及後牙假牙,但也因為是兩種材質結合而成的設計,會需要修較多的牙齒,且有機率會出現瓷裂。

假牙除美觀 恢復功能更是重點

林芳宇醫師強調,基於牙齒的結構、位置、病人的咬合、飲食習慣、會不會磨牙、個人喜好等,會有不同的選擇。在正常使用下,都有長期的穩定性,建議患者可以提出自己的考量與牙醫師共同討論,以利牙醫師訂出適合的治療計畫。

高醫兄弟檔醫師攜手救命 手術檯見真情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前不久成功完成了多重器官移植手術,在陣容堅強的手術團隊中,有對默契十足的兄弟檔,一個參與換心、一個投入換肝,手足情深,彼此相助,共同搶救生命。

兄弟莫名默契 升學之路都念同所學校

76年次的哥哥吳柏宣和小3歲的弟弟吳柏俞,兩位外科醫師從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讀的都是同一所學校,大學讀的是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踏入職場也同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服務,這樣的巧合連兄弟倆都覺得是「幸運」。

不畏挑戰高難度 選擇冷門科別

當同學人紛紛選擇皮膚、醫美等熱門科別時,吳柏宣及吳柏俞卻分別選擇冷門的一般及消化系外科、心臟血管外科。吳柏宣醫師說,他在當實習醫師時就對肚子裡的臟器充滿好奇,也不畏挑戰高難度的手術,而決定留在第一線打拚。

不過,外科醫師要忍受孤獨,常常開刀一整晚沒辦法睡覺,有時候手術結束,累倒在沙發上就睡著了,到下一個手術時,立刻跳起來繼續開刀,無法像一般人有正常的社交活動。

獨身前往印度當背包客 重新思考人生

目前是心臟血管外科總住院醫師的吳柏俞,初披白袍時,曾陷入選擇科別的徬徨期,毅然離職當起背包客,獨自前往印度、尼泊爾旅行5星期,看到與臺灣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沒有小七、也沒有美而美,在惡劣環境中都能存活,而重新思考人生方向,並用行動證明自己的實力,3個月後重返熟悉的高醫工作。

兄弟盡忠職守 做好醫療專業

英雄惜英雄,兄弟倆彼此信賴、互相幫忙,分享開刀過程中的成就與挫折。高醫副院長林志隆對這對「心肝」好兄弟疼惜有加,他以打油詩「心肝好昆仲、換心又換肝、兄弟齊同心、肝膽來相照」給予祝福,並期勉兄弟倆秉持行醫的熱情與堅定,把醫療專業做好,因為每一條生命都是無價的。

陰虛體質易經痛? 中醫師:補水+運動可改善

許多女性在月經期間因受黃體素影響,不但臉上冒痘痘、情緒起伏大,飽受經痛折磨,嚴重者甚至導致工作困難需休假,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鄭伊倫醫師表示,陰虛與肝鬱的體質更容易經痛,建議平日及月經期間透過補充水份、適度運動改善經痛,尤以有氧運動最有效。

陰虛、肝鬱易月經不調 經痛、腰痠、便秘上身

鄭伊倫醫師指出,中醫有「陰虛」與「肝鬱」體質者容易有月經不調的說法,哪些人容易形成這種體質?一般以長期勞心勞力、熬夜或睡眠不足,曾經有大量失血、慢性疾病者、接近更年期者,都可能形成「陰虛」,較容易有經期失調、經痛的症狀,也容易感到腰痠、耳鳴、睡眠品質差、口乾舌燥、皮膚乾躁、便秘、有烘熱的感覺等。現代女性工作壓力大或多憂思慮,容易造成氣機調節失常的「肝鬱」體質,長期鬱滯的氣機便會產生火氣而加重「陰虛」的狀況。另外因為經期造成黃體素升高,影響體內水分滯留、脂肪囤積以及腸胃排空變慢,因此許多女性在月經前的體重居高不下,相較月經後甚至可能會差距至2公斤之多,這些狀況都可以透過補水、運動、飲食調整。

改善生理期不適 建議每天30分鐘有氧運動

本身就熱愛運動的鄭伊倫醫師指出掌握三大方法,可以與每個月來訪的顧人怨生理期成為好朋友。第一是建議每天進行30分鐘有氧運動,可增進身體調節氣機的能力、促進下半身循環,減少經痛與水腫。配合月經週期進行運動訓練則更有效,有運動習慣者,平日建議可以加入核心及重量訓練交替進行,強化骨盆腔部分肌肉調節能力。而月經前與月經初期血量較大的日子裡,則減少下肢負重型的運動,改以瑜珈伸展舒緩。無運動習慣者,平時可以低強度的有氧訓練開始,如自行車、快走、短程輕鬆慢跑,也可改善經前與經期中的不適。

經前飲食清淡 增加水分攝取

第二是要進行飲食控管,月經前清淡飲食,減少高熱量及生冷食物,可以減少脾胃負擔。減少刺激性飲食,如烤、炸、辣的食物,可減少引動肝氣加重火氣的情形。避開高鈉高鹽食物並增加水分攝取,則可以增加水分代謝及改善經期水腫,建議每日攝取體重乘以30的水量,例如60公斤者至少每日喝1800c.c.水量。而透過上述飲食調整,都能改善陰虛與肝鬱體質造成的問題。

減少熬夜 校正陰虛體質

第三則是改善睡眠品質,減少熬夜的機會,鄭伊倫醫師強調這是校正陰虛體質的重要關鍵,平時的睡眠模式應儘量睡滿7小時。若是能避免在月經前熬夜,氣血能穩定巡行在膽肝經,就能改善睡眠品質,並預防熬夜造成的火氣上衝;精神飽滿,整體狀態才會更好。

禦寒門窗緊閉 頭暈又昏睡竟是一氧化碳中毒

本週寒流來襲,民眾在家習慣將門窗緊閉,但要注意了,若發生頭暈、噁心又嗜睡等症狀,應立即打開窗戶保持通風,慎防一氧化碳中毒。日前臺中醫院收治一對同房室友,某天晚上突然感覺頭暈且全身無力,一路昏睡至隔天下午才漸漸醒來,由於持續暈眩與不適,便主動到急診室就醫。急診醫師懷疑兩人同時出現類似症狀,可能是環境因素所起,便檢驗血中一氧化碳濃度,結果分別為22.1%及22.7%,嚴重高於標準值(

嬰兒吐奶別輕忽! 當心「先天性腸旋轉不良症」奪命

兩位出生未滿三天的男嬰,由媽媽親餵母乳,發生吐奶甚至吐出黃綠色液體,診斷為腸旋轉不良症,這是胚胎發育不良的先天性疾病,經澄清醫院兒科團隊通力合作,手術後恢復腸道的暢通,這兩位男嬰已正常餵奶。

腸道旋轉不完整 引起十二指腸阻塞 

新生兒加護病房黃元韻主任表示,A男嬰經X光檢查發現胃和小腸有雙層氣泡現象,進一步做上消化道攝影,證實在十二指腸第三區幾乎阻塞,因此接受緊急剖腹手術,術後診斷為「腸旋轉不良症」。

黃元韻主任補充,在胚胎發育期間,十二指腸需逆時鐘旋轉270度後定位,若腸道旋轉不完整,會造成Ladd束帶壓迫十二指腸,引起十二指腸阻塞。

合併小腸扭轉未及時發現 恐有致命疑慮

另一位B男嬰的腸旋轉不良症,更合併小腸扭轉,並已影響上腸繫膜動脈,如果再晚發現此症狀,是有致命的危險。小兒外科主任林雨利表示,手術最主要是將壓迫十二指腸的束帶鬆解,讓十二指腸暢通;而經手術將小腸復位,目前這兩位男嬰都已恢復腸道的正常。

先天性腸旋轉不良症 異常性吐奶為徵兆

黃元韻主任說明,新生兒先天性腸旋轉不良症,在母胎裡是不易診斷,即使出生後也很難立即發現,等到有某些異常情形才能做精確的診斷,其典型的症狀是異常性的吐奶,甚至吐出黃綠色的膽汁液體,而生理性脫水和體重減輕也是很重要的觀察點,這兩位男嬰三天內體重減輕約10%。

因此,如果寶寶出現上述異常症狀,應須儘快前往醫院就醫,以避免腸道壞死的嚴重後果。

肺癌穩居癌症致死之冠 5成患者確診時癌細胞已擴散

肺癌是全世界癌症死亡原因的首位,檢視近幾年我國的癌症死亡排行,也發現同樣結果,而肺癌具有高致死率的原因之一,是因初期肺癌症狀不明顯,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張基晟指出,「以非小細胞肺癌為例,僅有3成5不到的患者在早期確診,卻超過半數(53%)患者確診時已邁入第四期;部份屬於第三期的患者,更有7-8成機會病程惡化。」所幸,現今可透過基因檢測,尤其藉由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找出致癌驅動基因,選擇對應標靶藥物,精準控制癌細胞。

肺癌標靶藥日益多元 想及早治療快做「次世代基因定序」

基因突變是造成癌症的主因,而可以鎖定致癌驅動基因、精準控制的標靶藥物,可說是今日對抗肺癌的關鍵。張基晟說明,「非小細胞肺癌特別是肺腺癌,又可依據突變基因分為不同類別,如:EGFR、ALK、ROS1、BRAF、MET、KRAS、RET、NTRK、NRG1等,每種基因型對應的標靶藥物都不同,同時今日已有多元標靶藥物可使用,至少有6成的肺腺癌患者可找到適切的標靶藥物治療,患者不僅可以有效控制病程、延長存活期,更能避免生活品質受到劇烈衝擊。」

「次世代基因定序是掌握黃金治療期的關鍵。」張基晟直指,過去常使用單基因檢測方式,依照基因突變發生率依序檢測,但若患者屬於罕見肺癌,不僅需要反覆進行穿刺採取腫瘤組織,也因耗時,恐導致療程延後。而次世代基因定序,可依需求,一次性檢測數十個甚至數百個基因,幫助醫師快速確認突變基因,還可以提供大量基因資訊,幫助判別該使用何種標靶藥物與治療成效。除此之外,腫瘤檢體取得困難的患者,在醫師評估下可透過液體切片進行檢測,提供更多的檢測機會。

張基晟鼓勵,若經檢測屬於罕見肺癌也別擔心,今日有多元標靶藥物可使用,與傳統治療相比,副作用較小,患者有望兼顧預後與生活品質。舉例而言,今日在ALK型肺癌上,在第一線、第二線、第三線都有標靶藥物可用,意味著,患者在病程發生變化後,仍有機會使用下一線的標靶藥物,若治療期間的副作用難以忍受,還可更換藥物接續治療。除此之外,臨床上將會有越來越多新型標靶藥物可用,例如針對MET突變型肺癌的標靶藥物。

中山附醫以一站式治療 接軌國際提供最前線治療選擇

張基晟表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團隊召集了胸腔腫瘤內科、胸腔外科、影像醫學科、病理科、個管師、心理師等,提供檢測、治療、與副作用管理、心理輔導等一站式服務。另外,研究中心也提供次世代基因檢測服務,持續引入最前線的標靶藥物,同時,尚有多種正在臨床試驗的標靶藥物,也可讓適合的病人得到不同治療的選擇機會。

想要降低肺癌死亡風險,定期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是關鍵,鼓勵有癌症家族史、吸菸習慣者、肺部疾病者、氡暴露及特定職業暴露(如石綿)的民眾,可經專業醫師評估適時檢查,張基晟說「確診肺癌時也別過於恐慌,今日有多元治療選擇,個人化療程也能兼顧預後與生活品質。」患者務必與醫療團隊齊心,一同實踐治療方案,擺脫肺癌陰霾。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