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本土+18皆為居隔陰轉陽 兒童染疫均為輕症或無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2/11)新增18例本土病例及61例境外移入,18例本土病例皆為近日匡列後於居隔期間陰轉陽,若以縣市作為分別,高雄有13例;新北3例;桃園2例。

高市確診情侶感染源有譜? 基因定序結果出爐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桃園區兩例居隔陰轉陽案例(案19558、案19585)為日翊物流公司工作人員的家人,其一在特定場所隔離,而另一位則是於自宅中進行自主式隔離,根據疫調後發現過去有至大湳市場等熱區的足跡,目前也正在釐清事件關聯性,但感染源是明確的。

另陳時中也針對感染源不明事件進行說明,包含新北板橋一家四口一名已匡列接觸者,昨檢測CT值為34.3而今降為17,研判剛染疫不久,今日也再添其家人於居隔期間確診;新北汐止手搖飲店今新增一名同職場員工確診,年假期間有至中南部的足跡,相關疫調正在進行中;跨縣市大家庭因居住地分隔三地,今也再添兩名家庭成員確診。

而高市兩對情侶確診衍生之傳染範圍較廣,今日接觸者同職場及其職場同仁家人等,包含今早傳出之台南聖功女學生在內,共新增12例居隔陰轉陽案例。但陳時中補充,其中有名案19530於1/10自中國入境,居檢期間與2位高雄港相關個案住於同樓層,且高雄市長陳其邁今也於記者會表示,其基因定序結果與高雄港事件一致,整起傳播鏈大致可以串聯起來

然而,陳時中強調,因案19530居隔期間距離發病期間久,難以與現已知Omicron病毒特性吻合,詳細情形仍待釐清。

成人輕症多為咳嗽與喉嚨症狀 兒童則以發燒為主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2/4-2/10境外移入確定病例之病毒基因定序結果已出爐,Delta病毒株仍掛零,現共累積439例Omicron境外移入案例,年齡層以中壯年為主,其中九成五可於7日內檢出;九成八可於10日內檢出。

另外,羅一鈞補充,1月以來已累積672例本土個案,其中,中重度個案為一名70多歲本國籍女性,目前觀察並無增加之中重症案例。本土案例多為20到40多歲族群,無症狀比例約為四成二;輕症約是五成七,並以喉嚨症狀與咳嗽為主,其次為流鼻水及發燒,民眾也可多加留意相關症狀。

青少年、兒童染疫症狀是否相異?對此,羅一鈞回應,兒童無症狀比例約為三成四,輕症症狀就目前觀察,排名前兩名症狀分別為發燒及咳嗽,發燒比例是六成三,與成人發燒比例二成相比的確有些微差異。

再傳防疫旅館染疫 現共累積18例境外改判本土

而許多人關注之防疫旅館染疫事件,經基因定序後今日再改判3例境外移入為本土個案,分別是位於桃園及高雄的防疫旅館,現已將上述旅館進行清空作業並回溯採檢,現正積極回溯採檢中。另外,指揮中心統計,自去(2021)年12月以來,累計共10家防疫旅館、18例由境外移入改判本土的個案。

▲圖片來源皆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頻檢查、狂洗手 強迫症該如何擺脫?

東西方都有與強迫行為相關的神話,例如東方的吳剛伐桂、西方的薛西弗斯推巨石,兩者都和死亡對抗有關,因而被處罰不斷做同件事。那麼,真實生活中,現代人為什麼會罹患強迫症呢? 一名30多歲的女性上班族個性追求完美,老是擔心私人訊息會夾雜在紙片、公文中洩露,習慣性將丟到垃圾桶的紙片或交出去的公文再取回檢查,明知這樣不行,她仍無法克制重複行為,造成工作時常延誤。甚至回到家裡,垃圾已打包丟到清潔車,她還追車要拿回來檢視。經醫師診斷為強迫症,接受藥物治療及心理輔導後,症狀逐漸改善。

重複行為 不想做卻停不了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唐守志表示,強迫症約有1/4是在兒童及青少年階段發作,男生在10歲前發病機率較女生高,但成年後比例相當,35歲後很少發生。一般而言,強迫症原因不明,可能與遺傳體質、大腦神經迴路、心理與社會環境因素有關,通常是慢慢發生,據統計,產生強迫想法及行為到就醫治療,大約需7、8年時間。

強迫思考的英文為Obsession,字意為「著魔」,在精神醫學領域,可以是「想法、衝動或是心像(mental image)」。它是一種無法控制的「侵入性想法」,自身也不想要,為了轉移這種想法,出現了強迫行為(Compulsion)。由於強迫症的重複行為是無意義的白耗工,因此會受苦。

如何區分是正常行為,還是強迫症?像是有些人個性謹慎,出門都要檢查電器、瓦斯有無關閉;也有些人擺放物品一定要成雙成對。唐守志說,強迫行為除了明顯的重複動作,心裡活動如數數、默念、策畫過程等也算是。與正常行為「因為喜歡而去做」,強迫行為不同之處在於,自身「並不想做」,卻停不下來,因而受苦,形成惡性循環。醫學上還會加上客觀條件,如果強迫行為在一天裡占據大於1小時以上,影響日常生活、人際關係,並排除其他心理疾病,可診斷為強迫症。

四大類型 客製化治療

強迫症大致有四種類型,因人而異。一、清潔類:怕感染弄髒,會不斷洗手或不敢上公廁,曾有青少年因不敢上學校廁所而休學;二、整齊控:要求東西按順序、成對擺放;三、禁忌想法:不斷出現暴力或傷害影像,會突然大叫大罵;四、憂慮傷害:總是擔心災害會發生,例如不斷檢查瓦斯開關。

哪些人是高風險群?唐守志指出,通常是內顯性格的人,較容易難過、焦慮、孤單、負面思考;其次,神經迴路從皮質到紋狀體再連結到視丘的過程受到影響,也可能生病;此外,直系血親有強迫症,得到的機率較高。

根據研究,長期追蹤病人大約3、40年時間,未治療的人,隨著生命歷程變化,2成會改善症狀,仍有8成不會好轉。而接受藥物結合心理治療的人,約有3至6成的療效。唐守志說,精神疾病需量身訂做的客製化治療,目前藥物以抗憂鬱劑為主,劑量會比治療憂鬱或焦慮症強,治療時間也較長,病人需耐心配合,至少三個月,才能判別藥物劑量是否有幫助。而心理治療則採認知行為及精神動力取向治療,在研究上都有不錯療效。目前也有大腦深度刺激的新療法,仍在研究探討中,希望未來能提供治療的幫助。

居家隔離陰轉陽比例增 專家推測可能原因有二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8宣布,該日新增26例本土案例中,有22例為居家隔離陰轉陽。而以統計數據看來,自今(2022)年一月底開始居家隔離陰轉陽的個案比例即有增加的趨勢,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認為,此現象一可能性為原始接觸者的直接感染,但於後期被檢測出來;二為在集中檢疫所中交叉感染。

究竟真實原因為何,全世界都仍在釐清中,然而,陳秀熙教授不諱言,以台灣目前現況看來,若要繼續維持將每日確診數控制在二位數以內的好成績,釐清確切原因迫在眉睫,再考量Omicron變種病毒株傳播力強、潛伏期短及感染時間短等特性,不能排除後者:自同一空間(包含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等)透過多元管道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物流群聚感染,包裹也不安全? 專家這樣說

自物流群聚感染事件爆發,許多人懷疑病毒是否會經由物流包裹接觸面傳染而緊張不安,對此,陳秀熙教授分析,雖然Omicron可在塑膠表面存活高達194小時;人類皮膚表面21小時,但根據研究顯示,如使用40%以上酒精擦拭、消毒,15秒後即可使Omicron病毒在塑膠表面及人體皮膚上完全失去活性。

由此可知,經由物流包裹傳染,對於國外確診個案數量極大的情況下可能性較高,但以目前台灣疫情控制得當的情形而言,經過物流收發清消流程,包含一般包裹於接收包裹及配發包裹時消毒,特殊來源包裹(醫院、高風險地區)除接收、配發包裹時清消外,還會在過程中進行二次消毒並靜置20分鐘不與其他包裹混放等措施,研判病毒並非經由物流包裹途徑傳染。

三月起莫德納基礎劑保護力下降 估計300萬人受影響

為抵抗Omicron的高度傳播力,「確保疫苗保護力」相當關鍵,陳秀熙教授指出,以台灣最早施打AZ疫苗基礎劑的族群來看,保護力約於去年底開始下滑,而台灣疫情確也於今年年初起升溫。

根據疫苗保護力統計數據顯示,三月起莫德納基礎劑施打者之疫苗保護力將開始衰退,若未及時施打追加劑,全台約有300萬人疫苗保護力會急速下降。因此,陳秀熙教授表示,第三劑疫苗應持續推廣施打,以避免疫苗保護力失效造成下一波流行發生。

▲圖片來源/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畫面

本土+37 一家族染疫,居住地不同出遊足跡遍布各地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2/10)新增37例本土案例及46例境外移入,其中僅11例為陰轉陽個案(亞旭),另26例皆為新案例。而因陰轉陽個案無法確認是否於集中檢疫所染疫,故現已召回風險較高之253人,重新居隔14天並同時進行追蹤與場所再檢視。

本土新案例比例大增 波及範圍仍需觀察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本土案例可分為四事件,一由昨日新增之嘉聯益新北樹林廠移工衍生,擴大匡列共1800餘名相關員工,現共累積採檢出15例陽性案例,並自2/9中午起預防性停工及全面消毒。陳時中說,為降低病毒傳染風險,復工時間將依整體採檢結果再評估,而因該公司另在桃園有一廠房,因此現也將桃園廠全體約450人員列入採檢名單。

再來為一起居住地不同(高雄、屏東、新北)之家族群聚,包含一對老夫婦,及其五位女兒中四名確診,現該家族共累積6位確診。陳時中指出,上述家族先在高雄進行聚餐後,再於2/4-2/5期間到苗栗旅遊,因涵蓋縣市範圍甚廣,尚待各地方政府完成疫調後再行公布足跡。

而昨傳出高雄有4名確診案例,為兩對情侶過年相約至屏東出遊,足跡遍布屏東各大知名景點,該案於今日再添兩名親密家人確診。

另一起獨立事件目前尚未釐清感染源,為新北汐止一間手搖飲店的員工,自2/3起出現咳嗽症狀並於今日確診,CT值21。陳時中也提到,這三起事件波及範圍,可能要過兩天才會比較明朗。

▲圖片皆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周邊國家單日確診數量高 台灣需借鏡日本提高警覺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概況,自前兩週的每日新增3、400萬,到這週單日新增約250萬例上下,似有趨緩的現象。但陳時中提醒,因染疫基數大,其中因新冠肺炎死亡的案例數數目也不小,值得注意的是台灣週邊國家如越南、新加坡,單日新增確診數約為一萬餘名;南韓單日確診數近五萬;日本單日確診數達十萬。而再以日本為例,在全球首波Omicron疫情升溫時,日本單日確診數也曾降到約100餘名,誰也沒想到會演變成現在的每日近十萬例,因此台灣也需特別提高警覺、步步為營,不能掉以輕心。

莫德納還有! 莊人祥點名「這些縣市」籲儘速預約

而昨日開放第22期疫苗追加劑預約,至今預約率約達八成,以莫德納預約率91.41%為第一。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點名,台北市、嘉義市、苗栗縣、南投縣、嘉義縣、花蓮縣、澎湖縣、連江縣等縣市莫德納預約率尚未達九成,還有接近一日的時間,呼籲上述縣市民眾儘快至預約平台預約,陳時中也強調,疫苗涵蓋率越高,不僅對自己的健康,對整個社會的防疫安全都有幫助。

Omicron平均潛伏期短 入境檢疫14天能縮短嗎?

台灣的邊境防疫措施一向相當嚴格,本國籍人士需持搭機前2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報告;而符合特殊條件之外籍人士,需持搭機前2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陰性報告,且成功入境後皆需檢疫14天。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指出,從台灣自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的境外移入個案統計數據看來,新冠肺炎Delta變種病毒株平均潛伏期約落在3.93天、3.49天區間,而Omicron平均潛伏期則為2.03天。這樣的研究發現,是否能成為台灣現行入境檢疫方案進行調整的契機?想必對於有需求的本國籍及外籍人士都是相當關注的議題。

現行14天檢疫期 專家:需縮短才能跟上國際趨勢

以春節檢疫專案為例,旅外國人依其所具備之條件可有A、B、C三種不同檢疫方案的選擇,但無論是14+0+7、10+4+7或7+7+7,都是檢疫14天再執行7天自主管理,只是執行檢疫之場所有些微異同。

▲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

然而,陳秀熙教授認為,以Omicron潛伏期短的特性看來,假定高/中/低風險地區每月各入境15000人的情況下,將檢疫期縮短至十天,不論是5天隔離檢疫加上5天自主管理;或是7天隔離檢疫加上3天自主管理,看起來僅漏掉2個無症狀個案,並不太會引起社區傳播的隱憂。而若縮短檢疫期,不僅可以減少於檢疫所中交叉感染的風險,也期望能在全球逐漸發展成與病毒共存的趨勢下,跟上國際步調,提供未來入境檢疫政策參考的方向。

▲圖片來源/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直播畫面

提升疫苗涵蓋率加上人民防疫觀念 才能與病毒共存

陳秀熙教授表示,希望縮短檢疫期是考量Omicron變種病毒株的特性,根據統計數據看來,確診者產生輕微呼吸道症狀,其中有87%可康復,僅有13%需住院進行治療,與武漢演化株相比,康復比例約相差三倍。未來隨著COVID-19疫苗的普及與改良、新藥物開發,再加上人民防疫觀念的養成,都能協助奠定打下「與病毒共存」的良好基礎。

長期菸酒左眼突中風失明 高壓氧神救援恢復視力

清潔工小陳於春節前嚴重腹瀉長達5天,頭昏目眩、步態不穩地到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就醫,診斷為急性腸胃炎即辦理住院,當躺在病床上時,突然感到左眼看不到、左邊一片漆黑,小陳驚嚇大叫:「誰關燈了!」,但右眼卻看的清清楚楚,病房內的燈是亮著的。經眼科醫師緊急會診檢查發現,小陳的左眼中心視網膜動脈阻塞,診斷為「眼中風」,左眼視力僅剩微弱光感,原本1.0的視力幾近於零,緊急進行高壓氧治療,1小時後恢復部份視力。

長期菸酒引發神經退化 視網膜血管阻塞缺氧

胸腔內科暨高壓氧專科醫師陳正昱表示,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小陳的小腦有輕微萎縮,而這可能與長期抽菸喝酒有關,因為長期抽菸喝酒是容易引發神經退化,視網膜動脈血管阻塞缺氧,導致神經無法傳導視覺訊號,埋下「眼中風」的禍因,且突發性失明的「眼中風」是腦中風前兆,不可掉以輕心,若在4至6小時未做適當治療,可能會導致永久性的視力喪失,因此接到緊急會診電話後,立即快速安排高壓氧治療。

高壓氧不具侵略性 治療十次視力恢復

高壓氧是目前最不具侵入性且能舒適平躺就能有良好明確療效的治療方式,小陳表示自己在高壓氧艙內約略30分鐘,感覺到左眼出現模糊的影像,治療10次後視力已恢復至0.9。現在眼前出現的影像都很清晰,走路也恢復正常,醫療團隊為小陳慶賀重見光明時,還特別告知贈送5次「戒菸門診」諮詢,勸小陳要遠離菸酒,因為「答應會戒菸酒的小陳」今年才46歲,卻已是有長達30年的菸酒資歷,是個資深菸酒人。

高壓氧提升血液含氧量 幫助神經復原、傷口復原

陳正昱醫師說明,高壓氧治療可提升血液中氧氣的輸送量,使氧氣擴散到缺氧受傷的組織,加速血管增生、促進感染控制與傷口癒合、幫助腦部及神經復原,適合以高壓氧治療的病症種類繁多,例如一氧化碳中毒、減壓症、急性氣栓塞症、氣壞疽病、細菌感染性疾病、慢性復發性骨髓炎、急性燒灼傷…等,目前在胸腔科、急重症醫療、傷口照護等各醫療上都有廣泛的應用。

陰轉陽個案CT值低需密切追蹤 陳時中:已8家旅社清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2/9)新增10例本土案例及44例境外移入,其中包含5例陰轉陽(日翊物流、點點幼兒園補習班)及5名新案例。

5名新案例分別位於高雄、新北 足跡涵蓋範圍廣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針對今日新增5名新案例進行說明,其中4例發生在高雄,先一人因症就醫進而匡列親密接觸者進行採檢,而採檢出另3位家人染疫,目前研判為過年聚餐時傳染,詳細疫調與匡列名單正在進行中,感染源也仍待查驗。

新案例中還有1例為昨日新增的新北一家四口(父母與一對姊妹)相關接觸者,是為妹妹男友的媽媽(案19385),CT值為34.3,相較該染疫家庭為高,目前關聯性也還在釐清。而因該確診家庭居住地與工作地不同,且該名妹妹在很多地方都有兼差打工,所以足跡涵蓋範圍較廣,有足跡重疊的民眾需提高警覺心,密切注意是否出現相關症狀。

另外,陳時中表示,有一名新北市移工開工時因出現症狀就醫而確診,目前尚未編列案號,已緊急將同宿舍移工召回採檢,目前感染源也尚未明確。

陰轉陽案例隨時掌握 以期及早發現問題

針對居家隔離陰轉陽是否為防疫旅宿或集中檢疫所內交叉感染所致,陳時中回應,以14天檢疫為例,頭尾進行PCR檢測,而中間若確診者CT值不夠低,快篩可能檢測不出來,因此無法確認個案是於哪個時間點轉陽。

依據現有準則與指引,若發現陰轉陽個案CT值低,即會追蹤前後時間,確認同一空間是否有出現相關聯的個案,再去比較病毒株序列,萬一真於防疫旅宿、檢疫所內感染也能及早發現問題,及時清空、清消。另外,陳時中坦承,目前已有8家旅社因懷疑有接觸性或開門通風傳染的可能性,現皆全數清空另外管理。

第22期疫苗預約率僅18% 指揮中心籲「儘速預約」

目前本土新冠肺炎疫苗施打概況,第一劑涵蓋率81.96%;第二劑75.07%;追加劑24.96%,輝瑞BNT最多人施打。

而今日開放第22期疫苗追加劑預約,共提供154萬5544劑疫苗追加劑,目前已預約數為28萬4717劑,預約率僅18%,其中預約率最高為莫德納,佔比25.31%。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提醒,整個預約期程到2/11中午12點為止,請符合資格的民眾儘快至預約平臺預約。

▲圖片皆來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本土+26 22隔離陰轉陽、一家4口感染源不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說明,今(2/7)新增26例本土案例及22例境外移入, 本土案例中,居家隔離採檢陰轉陽佔22例,另4例為新案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桃園自貿園區昨進行最後一次大型採檢,共驗2147人,其中7名確診移工於前天居隔期滿時採檢為陰性,已移回宿舍居住,現已針對宿舍方面再次進行檢查,以確認是否為回到宿舍後染疫。另外,新案例為新北市一家四口染疫,分別為爸爸、媽媽及一對姊妹,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表示,發現契機是妹妹2/5開始出現類似感冒症狀,隔日警覺即使用家用快篩試劑進行篩檢,確認為陽性後通報,同住家人採檢後均為無症狀陽性個案,然而,目前尚未找到感染源,現也正加緊腳步進行疫調與匡列,相關足跡需待新北市政府公布。

追加劑涵蓋率提升中 最多人打輝瑞BNT

針對目前台灣疫苗施打現況,陳時中於記者會中提到,昨共施打17萬5474人,第一劑涵蓋率達81.9%;第二劑74.96%;追加劑24.22%,最多人施打為輝瑞BNT。

第22期疫苗追加劑也即將於2/9開放於預約平台預約,以分流模式:65歲以上自當日上午10時開始預約;50-64歲自中午12時開始預約;18-49歲自下午2時開始預約。於去(2021)年11月28日前完成第二劑疫苗接種且符合條件之民眾可多加利用。

另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也對近日傳出之疫苗不良反應進行補充,一為施打高端產生皮膚搔癢情形,給予救濟金5000元;二為施打AZ疫苗28天內出現心肌炎的現象,判斷為疫苗相關不良事件,給予救濟金7萬元;還有一案施打莫德納後隔日出現胸痛、肌肉痠痛、呼吸困難等症狀,致死原因為急性心肌梗塞與主動脈剝離等心血管疾病,因無法排除該案出現心肌炎的可能性,也無法驗證與疫苗之間的關聯,故核予救濟金30萬元。

「台灣模式」外媒稱讚 陳時中:多虧人民配合

Omicron挾帶高傳染力讓世界多國都快速淪陷,每日新增確診數數以萬計,而台灣走出自己一套防疫模式,與他國相較之下防疫成績依然亮眼。何謂「台灣模式」?陳時中說,台灣封城指數低,在兼顧產業發展與人民日常生活的情況下努力達到最大防疫效果,很榮幸也獲得幾間相當具有影響力、公信力的國際媒體大力讚賞。其中包含《彭博社》公布之2022年1月「全球防疫韌性」排名,台灣位居世界第8;《日經亞洲評論》公布之最新「日經新冠復甦指數」(Nikkei COVID-19 Recovery Index),台灣也勇奪全球第一,不僅要歸功於台灣人民對於防疫政策的配合,也因每日定時召開記者會,讓民眾能更加了解疫情新訊,達到實質上的「全民防疫」。

為延續防疫成績,民眾仍應落實手部衛生,配合防疫政策,外出儘量全程配戴口罩,避免前往人潮聚集地。如身體出現類似不適症狀,提高警覺進行快篩或通報,及早斬斷傳播鏈,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狀況下,共同守護家園。

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