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七成失智症患者 合併有精神行為症狀

「醫生,我家81歲的阿嬤最近一直覺得我媽媽(阿嬤的媳婦)偷她的東西。甚至,不吃我媽媽為她準備的東西,也不讓她照顧,而且情緒變得激動不安,時而消沉,時而易怒,晚上都不睡一直吵我們,造成家裡照顧者不小負擔。」鹿港基督教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莊睿样分享門診中遇到的個案。

失智症合併精神行為症狀

目前台灣已經進入高齡社會,老年人口越多,老年失智症的盛行率就會越大。莊睿样醫師指出,失智症的病患常常會出現精神症狀(如妄想、幻覺、錯認等)、情緒症狀(如焦慮、憂鬱),以及行為障礙(如攻擊行為、睡眠障礙、漫遊、病態收集、飲食改變等),這些狀況都稱為失智症合併精神行為症狀(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簡稱BPSD)。

25%照顧者壓力 來自失智症合併精神行為症狀

BPSD在臨床上十分常見,台灣約有70%的失智症病患合併有精神行為症狀,是家屬照顧者的主要壓力來源,約有25%的照顧者壓力來自BPSD。莊睿样醫師表示,BPSD也常是家屬無法照顧,而將病患送往療養機構或長期照護機構的原因,因此增加了照顧費用支出,也可能是造成老人虐待的原因。相較於失智症的認知功能障礙,BPSD能得到有效且安全的治療結果。

透過診斷、評估 擬定治療照顧計畫

莊睿样醫師說明,首先,先確定診斷:臨床上面對一個失智症老人,我們要先評估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釐清病患是否真的進入失智症的病程。其次,找出病患已經出現那些精神行為症狀/徵候。再者,評估有無誘發因子,即這些BPSD是否在特定的人、事、時、地、物容易發生。有時,老人的某些異常行為是為了表達心裏或生理的不舒適,但因表達能力退化,所以用一些不適當方式表達,而非真正的失智症導致之精神行為症狀/徵候,我們需鑑別並避免不必要的治療。最後評估嚴重性及擬定治療照顧計畫。

失智症合併精神行為症狀(BPSD)是可以被治療的,有藥物治療控制及非藥物治療照護,除非BPSD症狀已經非常嚴重需要立即的藥物治療,應以非藥物治療照護為第一優先。

◎非藥物治療:

 ●提供病患熟悉的環境。

 ●提供固定且有結構化的生活作息。

 ●訓練認知功能,強化病患剩餘的功能。

 ●矯正病患的聽力與視力。

 ●加強照顧者的照顧技巧。

 ●關心照顧者的身心狀況。

 ●尋找任何會加重精神行為症狀的環境或物理因子,並加以去除。

◎藥物治療

主要針對失智症病患所出現的精神行為問題做控制及緩解,目前治療的藥物已經相當的進步且多樣性,可由精神科專科醫師診斷評估後開立適合病患的藥物來治療。

而藥物治療原則是當BPSD具有危險及對生命有威脅性時,就須以精神科藥物積極治療,且須選擇副作用最少、具有最低有效劑量的藥物。注意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若BPSD已被控制,可減低劑量,甚至慢慢停藥。鹿基設有記憶暨失智門診,可以提供失智病患合併BPSD的診斷、評估及治療。

越熬夜越瘦不了? 充足睡眠提升「瘦體素」分泌

經常熬夜加班的王小姐,原本是小鳥胃的她,食慾卻越來越強,半年後胖了10公斤,王小姐的案例,也是多數上班族的煩惱,為何熬夜會使食慾大增?因為夜晚睡覺時,體內會分泌一種由「脂肪細胞」所產生的化學物質──瘦體素(Leptin),身為肌力與體能教練的吳皓宇營養師說,瘦體素可抑制食慾,若經常睡眠不足,不僅會使食慾大增,還會降低代謝導致肥胖。

半夜12點瘦體素分泌旺盛 應把握時間睡眠

瘦體素可以抑制食慾,而當脂肪細胞吸收過多熱量時,也會分泌瘦體素到血中,並通過腦內類似圍牆的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進入下視丘,藉以降低食慾及增加身體代謝率。它在午夜12到1點之間分泌最為旺盛,但當熬夜失眠,睡眠品質不好、被打斷,或是睡眠時間過少,瘦體素的分泌就會大幅降低,並且增加飢餓感。

研究發現,一天只睡5小時的人,瘦體素比起一天睡滿8小時的人,竟少了16%,而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的人,比起睡眠時間7到9小時的人,反而攝取了更多脂肪量!因此想要瘦身的人,最簡單的關鍵步驟就是要有充足的睡眠,瘦體素就會自動控制好食慾和體重。

肥胖者瘦體素濃度高 為何瘦不下來?

既然「瘦體素」是從「脂肪」產生的,換句話說,肥胖的人體脂肪過高,瘦體素濃度也比一般人多,為什麼還是瘦不下來?吳皓宇營養師表示,因為肥胖的人身體內的瘦體素濃度過高,因此產生瘦體素阻(Leptin Resistance),反而影響瘦體素接收器的正常功能,換句話說,是人體對於瘦體素的敏感度降低,因此進食時感受不到瘦體素發出的飽足訊號,容易不知不覺吃下太多食物,造成減重失敗的惡性循環。所以就算肥胖的人瘦體素比一般人多,依然更不容易減重。

吃對食物適量運動 能使瘦體素分泌穩定

「人會變胖因為瘦體素阻抗,通常是攝取過多的高精緻食物,例如蛋糕、餅乾、甜點或油炸類,因此要攝取正確的食物,進而抑制瘦體素阻抗的發生,讓瘦體素能夠穩定分泌。」吳皓宇營養師分享,如炒菜時多加使用健康好油,像是屬於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或椰子油,或是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亞麻仁油或魚油。

同時更要避免攝取過量的沙拉油、花生油,因當中的Omega-6容易造成身體發炎反應,進而引發瘦體素阻抗。食物方面盡量以原型食物為主,也不宜添加過多調味料,並選擇補充膳食纖維豐富的蔬菜水果,也可以穩定瘦體素分泌。

吳皓宇建議,若想要減肥,亦可搭配適量運動,因為過胖的人體內瘦體素過多,造成瘦體素阻抗,透過運動可以降低瘦體素阻抗,讓瘦體素能夠正常作用。因此充足睡眠、吃對食物和適量運動,是減肥的不二法門。

營養師吳皓宇

現職:小型健身房肌力與體能教練合作營養師

證照: 國家高考營養師

ACE-CPT 美國運動協會-私人教練證照

怪獸訓練-肌力與體能教練C級證照

台灣運動醫學學會-運動指導員認證

CTSSN 臺灣運動營養學會-運動營養專業認證

TATHA-HSKC 臺灣運動保健協會-硬式壺鈴教練

心跳異常加速 很可能是危險疾病預兆

心跳異常加速很可能是危險疾病的預兆!埼玉醫科大學綜合醫療中心急救科教授輿水健治醫學博士說,雖然知道脈搏加速是因為緊張或壓力,但若經過休息或是夜晚就寢前,心臟又開始加速跳動,代表身體可能潛藏著危險的疾病,必須多加留意。一出狀況很可能會攸關性命,因此必須從平常定時接受健康檢查,避免危險發生。

深呼吸後心跳仍加速 必須至醫院就診

在緊張的狀況下,經常會冒手汗或是呼吸急促。輿水健治醫學博士表示,當不安、緊張情緒或壓力增強時,會加速交感神經作用,進而提高血壓及心跳,容易因爲呼吸較急促導致呼吸困難等情況。但這並非是身體不健康的象徵,比如酒精及咖啡因等物質也會使心跳加速,若靜待一段時間就會恢復正常,代表身體無異狀,不須擔心。不過,若這些症狀頻繁出現時,自己能覺察就須多加留意,減少這類情況產生。

心臟出現異常狀況 心悸、呼吸困難需注意

然而,若在不太會促使交感神經作用的情況下,心臟仍加速跳動時,就必須加以注意。輿水健治醫學博士提到,「如夜晚睡前、早上起床時,原本應由副交感神經作用,協助身體或心臟放鬆,卻反而出現心悸、呼吸困難等狀況,就代表身體可能出現異常狀況。就算無過於嚴重的症狀,也可能因心房顫動,造成突發性心律不整,進而出現心跳過快的『頻脈』,或因貧血或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問題,使得心跳加快。只要出現類似的自覺症狀一次,就建議至醫院接受檢查。」

圖片

輿水健治醫學博士補充,如果在攀爬階梯或坡道時,常會感到呼吸困難。此外,呼吸困難狀況持續過久也必須小心。雖然這些症狀類似喝酒或咖啡後的情況,但很可能因心悸或呼吸困難等症狀,進而察覺潛藏於身體內的心臟疾病。假如會感到心悸、呼吸困難時,請稍事休息,並做深呼吸。如果嘗試後仍無法減低心跳加速的狀況,請將其視為一個警訊,應盡早至醫院就診。

心臟及肺臟機能衰弱 攸關性命不可輕忽

如果心悸、呼吸困難反覆發生,難以掌握就診時機該怎麼辦?輿水健治醫學博士提到,即便前往醫院做心電圖等檢查,當下未必會出現症狀,也難以在1至2分鐘內做出正確的診斷。因此,也可使用隨身型心電圖記錄器,配戴24小時,讓機器發出微量電流記錄心跳活動。如此一來,也能讓醫師判斷患者日常生活中心悸(心律不整)發生的頻率,以及此情況是否嚴重等。

輿水健治醫學博士呼籲,一旦覺得心臟跳動頻率異常時,必須多加留意,不可輕忽相關症狀。特別是會引發心悸、呼吸困難的原因不少,但主要多與心臟、肺臟功能息息相關。這些器官與肝臟、腎臟不同,一出狀況可能會攸關性命,因此必須從平常就定時接受健康檢查,避免危險發生。

(文章授權提供/ALBA高爾夫雜誌)

資料來源:https://www.albagolf.com.tw/zh-tw/

老婦腰酸背痛以為骨折 竟是甲狀腺癌轉移了!

一名78歲女性,長期腰酸背痛,入院檢查後確診腰椎壓迫性骨折進行手術,不料,術中發現患部並非正常的壓迫性骨折,疑似是因為腫瘤轉移,造成骨頭結構破壞的病理性骨折。經切片化驗後,確定為甲狀腺濾泡癌轉移至腰椎。由於癌細胞已經轉移,除了手術穩定骨折的腰椎以外,後續也必須將雙側甲狀腺切除,避免癌細胞繼續擴散。

甲狀腺癌型態多元 及早治療存活率逾9成

負責收治上述個案的彰化基督教醫院一般外科黃政諺醫師說明,甲狀腺結節好發於女性,發生率約男性的三倍,分為良性結節與惡性腫瘤,惡性腫瘤發生率約佔甲狀腺結節的百分之五。在甲狀腺惡性腫瘤中,又以乳突癌與濾泡癌患者佔大多數,尤其這兩類為手術預後較良好的甲狀腺癌型態,若及早治療第一期至第三期的十年存活率約90%~95%。

微創手術助縮小傷口、隱藏疤痕 提升術後美觀性

傳統甲狀腺切除手術是在脖子開一個傷口,傷口較大且明顯。黃政諺醫師提到,由於甲狀腺腫瘤好發於女性,目前可透過「微創內視鏡輔助甲狀腺切除術」與「經口內視鏡甲狀腺切除術」縮小傷口或隱藏疤痕,提升術後外觀的美觀性。「微創內視鏡輔助甲狀腺切除術」主要是透過內視鏡放大影像畫面,能縮小脖子上的切口,術後疤痕也會比較小;「經口內視鏡甲狀腺切除術」顧名思義就是將傷口隱藏在嘴巴內,使脖子外觀沒有切口,術後不留疤。不過,醫師也提醒,手術方式多元,建議患者可以多與主治醫師討論,不是每種情況都可以施行經口內視鏡甲狀腺切除術。

擔心甲狀腺手術後遺症? 正確儀器輔助降低風險

然而,甲狀腺周圍佈滿神經與重要器官,術後較為擔心的後遺症包含術後出血、低血鈣以及喉返神經損傷。甲狀腺是一個血流豐富的器官,於術中同時輔以同步切割與止血的「止血融合刀」,不僅減少出血,相較於傳統電燒刀熱傷害較低,也有助於術後復原。此外,多數患者擔心術後喉返神經損傷,造成聲帶麻痺、聲音沙啞、喝水嗆到等症狀,目前可以透過「喉返神經監測儀」即時定位神經位置,它就如同一台倒車雷達,可降低喉返神經損害的風險。

治療選擇多元 應及早檢查與治療

最後,黃政諺醫師提到,國內在甲狀腺癌的治療,已經有很多方式可以選擇,隨著健檢普及與國人健康意識抬頭,雖然甲狀腺癌國人發生率是排在十大癌症第七位,女性更是排在第四位,但死亡率卻遠在二十名以外。由此可見,甲狀腺癌的預後相較於其他癌症佳,因此,若疑似有發現甲狀腺結節,應及早就醫檢查,把握黃金治療期積極治療。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Friday, 25 February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