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常忘東西放哪?想講某物品卻忘記名稱? 當心「輕度認知障礙」上身

林太太時常記不清事情、忘記愛用的化妝品放在哪裡、忘記跟朋友約定的聚會時間或是約會地點,而最近一個月,她更注意到自己想要講某樣物品,卻怎麼樣也想不起來那樣物品的名稱,只能一直迂迴的描述物品長什麼樣子、物品是做什麼用的;也發生過和朋友相約到一間新餐廳吃飯,卻在半途迷了路。林太太擔心自己上述的情形有失智的傾向,決定在家人的陪同下到醫院就診。

輕度認知障礙 生活仍可獨立

隨著社會發展逐漸高齡化,認識老化及失智症,了解並學習如何調適與應對,逐漸成為大眾重視的議題。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林妤嬛表示,許多人會像林太太一樣發現自己認知表現上的變化,但日常生活仍可以獨立,這些僅稱為「輕度認知障礙」的表現,需要開始注意是否有其他失智症的症狀出現。

防失智症惡化 生活及環境調整助改善

失智症是一種不可逆的進行性退化疾病,每個個案可能呈現的病程不同,有人在確診幾年後即開始退化,有人則是在幾十年後才逐漸退化。除了藥物治療外,藉由非藥物治療的行為療法或是生活環境調整,也能有助於維持長者在認知功能及生活中的表現。

針對正常老化、自覺有輕度認知障礙表現或是失智症的個案,林妤嬛職能治療師以下列舉幾點生活及環境調整的策略:

一、培養習慣

1.書寫備忘錄:準備一本專門記事的小冊子,放在隨身背包內,不時拿起來翻閱,提醒自己要買哪些東西、家人電話號碼、常搭的公車號碼等。

2.每天起床注意日期及天氣:看日期可以提醒自己注意每天的活動安排;看天氣可以幫助自己選擇合適的衣物,出門是否該準備雨具或是保暖的衣物等。

3.記事及寫日記:紀錄每日的行程或是未來的預定行程,遺忘時可再看冊子回想;睡前可書寫回顧當天經歷的日記,或是翻閱排程、計畫隔天交通路線等。

二、生活安排

1.規律作息、運動及飲食

2.表列每日作息:將一週行程製作成大字的排程表,非固定進行的活動可用黏貼的方式修改。

3.定期安排戶外或社交活動:如參加同學會、公益社團、社區活動、打牌或其他團體休閒活動等。

三、物理環境友善

1.安全:室內環境:明亮、避免高低差及走道障礙物、衛浴環境使用防滑磚或防滑地貼、桌腳及櫃子貼設防撞條;家電設置:使用瓦斯安全裝置(定時跳起)、冷熱水溫度調節裝置。

2.分區分類擺放物品:使用分類籃收納物品,並標示所收納的物件;亦可使用鮮明的顏色分區,將物品明確陳列於分區中;避免頻繁改變居家環境擺設或搬家,可以給予長者內心穩定感及安適感。

3.使用提示或警示語:在日常活動區域可使用大字報提示活動步驟,例如:茶水區可標示泡麥片的步驟、電鍋旁可標示常用的水量及操作步驟;在危險區域可標示警示語,例如:瓦斯爐、有臺階或門檻處。

半夜起床看不清恐是「視網膜病變」! 新型篩檢儀器精準揪病灶

36歲許小姐日前覺得開車時看不到對側和隔壁車道的來車,半夜起床上廁所也會有看不清楚的情形,於是至眼科看診。醫師檢查眼底發現許小姐的視網膜有很多色素斑點沈積,利用最新的視網膜電位圖確認她罹患了「視網膜色素病變」,也就是俗稱的夜盲症的一種。

視網膜電位圖 診斷各種視網膜疾病

新竹臺大分院眼科部張逖文醫師說明,雖然常見的視網膜疾病(如視網膜剝離、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等)在診斷上不太需要用到視網膜電位圖,但是對於一些比較複雜或少見的視網膜疾病,如遺傳性視網膜變性(如視網膜色素病變等)、夜盲症、色盲、中毒性視網膜病變等疾病的診斷則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

另外,有些癌症、營養不良、不明炎症、或長期接受化療等藥物治療的患者,可能會出現畏光、模糊、夜間視力不佳、不明眩光等視力問題,或是某些病人出現不明原因的視力障礙等狀況,就會利用視網膜電位圖來找出可能的病因。

比現行篩檢工具快速 及早發現糖友視網膜病變

除此之外,在一些視網膜剝離術後、視網膜血管阻塞、晚期的青光眼等病人,醫生也會利用視網膜電位圖來客觀地評估病人視網膜功能;甚至一些最新的醫學研究顯示,對於糖尿病病人,視網膜電位圖可以比現行的篩檢工具更早發現視網膜的病變,可見視網膜電位圖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新型視網膜電位圖檢查儀 預測病變機率

張逖文醫師表示,為了提供病人最完整且方便的視網膜疾病的診斷與照護,特別引進符合國際臨床視覺電生理學會,全新手持式免散瞳非侵入性視網膜電位圖檢查儀;依據美國、日本等國的使用經驗,其檢查結果的精準度和傳統機器沒有差別,以利早期篩檢出高危險性的病人,檢查結果甚至可以預測以後發生病變的機率。

服藥減緩疼痛效果不佳? 「關鍵原因」曝光

你知道疼痛中有傷害覺的存在嗎?作者迪帕克‧拉文德蘭在《無痛思維》一書中提及,當受傷或身體某部位受到傷害時,受傷感知會啟動皮膚中某些化學物質與通道,這就是所謂的傷害覺,與疼痛完全不同,也因此想要服藥緩解疼痛,就得先了解你的疼痛是否含有傷害覺成分,再來決定如何服用藥物。

漸進式增藥物種類 降低副作用風險

首先,可考慮服用幾種作用於信號途徑的低劑量藥物,在以漸進的方式增加藥物種類,但為何要這樣服藥?作者迪帕克‧拉文德蘭在書中解釋,若一次只服用一次且單一藥物,那麼可能之後就會出現耐藥性,增加副作用風險,但若選擇兩、三種作用於信號途徑不同部位的藥物且皆服用低劑量,相較就能獲得藥物的綜合效果,也能降低任一種藥物的副作用風險。

益一需治數數值低 才能有效發揮藥效

作者迪帕克‧拉文德蘭說明,證據顯示,多數疼痛藥物發揮藥效的機率只有三成,也因此可藉由「益一需治數」(NNT)來評估某種疼痛藥物治療特定病症的效果,這是一個極為簡單而直覺的方式,舉例來說,通常NNT為1的藥物,代表每1個服用藥物的患者都能獲得至少30-50%的症狀緩解,若NNT介於2至4之間的藥物則值得嘗試。

參考NNT與NNH數值 選擇合適的用藥

此外,任何藥物都可能出現副作用,雖然多數副作用通常可以容忍,有些卻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也就是所謂的「害一需治數」(NNH)。作者迪帕克‧拉文德蘭強調,像佳巴本汀的NNH為3.7,那代表每4個人服用藥物,就可能有1個人承受副作用,因此通常我們會希望藥物的NNT數值低、NNH數值高,才能真正發揮藥效,避免患者飽受副作用所苦。

(本文摘選自方舟文化出版的《無痛思維》)

圖片

身體痠痛用熱敷墊、電熱毯緩解? 當心用錯會受傷

每當寒風颼颼吹,你的身體是不是就開始痠痛?適當使用熱敷墊,可緩解身體疼痛不適,但若使用錯誤,很可能導致燙傷或加重不適!

熱敷墊與電熱毯 功能不一樣

能發熱的熱敷墊、電熱毯,都能拿來熱敷嗎?桃園敏盛綜合醫院物理治療師許庭豪表示,熱敷墊與電熱毯兩者功能完全不同,電熱毯溫度較低,僅供保暖功能;動力式熱敷墊則屬於醫療器材,溫度較高,專供人體熱敷使用,使用時須謹慎注意溫度與時間的控制,否則容易燙傷。

非疼痛都能熱敷 當心症狀惡化

但並非所有的疼痛都適合靠熱敷緩解!許庭豪物理治療師指出,急性拉傷、扭傷急性期、懷疑有內出血、皮膚狀況不佳像是有傷口或濕疹的患者,都不適合使用熱敷墊,這些情況若加以熱敷,反而會使症狀惡化。

此外,糖尿病患等皮膚知覺異常者、意識不清者,都可能因熱敷不當造成燙傷,應避免使用;嬰兒通常無熱敷必要,故不建議使用。

熱敷溫度、次數須注意 睡覺勿使用

臨床上常有老人使用熱敷墊燙傷的案例,許庭豪物理治療師再三叮嚀,務必正確使用熱敷墊,建議溫度設定在40℃-50℃之間,不超過50℃,可多墊一條毛巾或隔著衣服熱敷,不要直接接觸皮膚,以免燙傷。每次建議熱敷15-20分鐘,一天可熱敷4次以內,熱敷過久反而沒有好處,切記睡覺時不要使用。

挑選動力式熱敷墊 應具衛生福利部核准

食藥署也提醒,動力式熱敷墊屬於第一等級醫療器材,購買時務必挑選具有衛生福利部核准之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廠商名稱地址、製造日期等資訊皆標示完整者,避免購買品質不良的來路不明產品,而且應挑選溫度與時間都可設定的熱敷墊產品。此外,購買後必須詳細閱讀使用說明書後再使用,才能確保熱敷墊使用正確,安心又安全。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Friday, 25 February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