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揭示香港消費者對個人健康狀况、品牌效應及非處方藥物的看法
香港 - 最新的調查顯示,三分一的港人自稱個人健康狀况良好(對比起全球有五成市民說自己有良好的健康)。受訪者中,26%的香港人選擇以减肥改善健康,在過去12 個月,嘗試該方法的女性(29%)比男性(23%)較多。
這項調查目的:
- 是要瞭解市民對個人健康狀况的看法、
- 購買非處方藥物 (Over The Counter medicine) 的信心和態度、
- 對原廠品牌藥物 (recognized brand medicine) 與
- 自家品牌藥物 (generic or store branded medicine) 療效的信賴程度
- 以及藥廠和醫生對消費者購買藥物的影響力。
調查涵蓋了17 個國家和地區,受訪人數達12,000 名市民,包括 - 澳大利亞、比利時、智利、法國、德國、香港、匈牙利、印度、韓國、荷蘭、塞爾維亞、新加坡、西班牙、台灣、阿聯酋、英國和美國。
我是否真的需要吃藥?
近一半香港人(46%)自稱個人健康狀况只屬普通。相比起男性(43%),有更多的女性(48%)認爲自己的健康只是普通。
在過去一年,大多數(60%)香港人選擇多吃水果蔬菜,及每周堅持最少運動3 次以改善健康。有26%的人嘗試减肥 – 約三位女性中便有一位選擇這方法以改善健康。
但在過去12 個月,只有7%的市民决定戒煙以改善健康。
對非處方藥物 (Over The Counter medicine) 的需求
在過去半年,市民最常購買的藥物種類分別為感冒藥 (38%),止痛藥 (15%),急救類藥(15%),眼睛健康護理產品 (14%) 以及腸胃消化類藥(12%) 。
思緯醫療研究部門香港研究總監唐芬莉1 指出:「由於香港天氣多變,感冒藥銷售所佔的比例最高也不足爲奇。其他藥物種類,如止痛藥,眼睛健康護理產品及腸胃消化類藥,多與緊張快速的生活節奏和環境污染有關。除此之外,健康營養產品,如維他命補充劑和中國傳統保健產品,也是市民常購買的藥物。」
當提及市民在何處購買非處方藥物時,唐芬莉補充:「59%受訪者選擇在藥房購買,正因此種方式最爲方便。這類藥房在香港隨處可見。」
知名品牌還是零售商自家藥品好?
究竟知名品牌 (recognized brand name) 還是通用或零售商自家品牌(generic or store brand) 更好?
大部份行業對這話題也有爭議及分歧,並非只集中於非處方藥物業。全球40%受訪者不同意零售商自家藥品可以達到原廠藥物的療效,45%的香港消費者也認同。
全球有44%的受訪者表示會為家人選用知名品牌,66%的香港消費者持相同觀點。這進一步證明知名品牌的重要性。
唐芬莉提及另一個現象:「本港消費者並不介意使用替代藥物(alternative medicine),如針灸或健康食品治療法。39%的人願意在有需要的情况下選用替代藥物。」
詳細數據,請參見表一、香港消費者對購買非處方藥物的態度
保健知識知多少
是次訪問調查受訪者從何處獲得保健訊息。排名前三的分別是:
- 全科醫生/家庭醫生/外科醫生 (39%)
- 聊天/交流網站 (29%)
- 從第三者得知 (18%)
約三位港人便有兩位(61%)擔憂服用未經醫生處方的藥物。近半數(48%)人反對未經過醫生處方/推薦,而自行購買非處方藥物。這種擔憂主要針對櫃檯銷售人員 - 61%受訪者擔心銷售人員對某些非處方藥物産品沒有足夠的認識。
除了透過醫生(39%)獲得保健訊息外,另一種向香港消費者傳遞保健信息的有效途徑就是聊天/交流網站(29%)。
唐芬莉評論:「隨著媒體在各個方面的普及和發展,醫療保健行業也從中受益。互聯網已是另一種普及的渠道,迅速成為年輕一代獲得保健訊息的來源。」
旅遊必備
訪問中,受訪者列出以下三種旅遊時最常備用的藥物,分別是:
- 感冒藥 (52%)
- 胃腸消化類藥 (44%)
- 止痛藥 (41%)
調查顯示,受訪者中有57%强烈反對或猶豫在外地購買此類藥物。78%的人更表示不會請他人在外出旅行時代購非處方藥物。唐芬莉表示:「這證明需求和購買行爲基本僅限於本港內。」
與時下普遍的看法剛巧相反的是,香港人購買安眠藥並不普及。67%反對在旅遊時服食安眠藥。近四成人(38%)表示從不服用安眠藥,是眾多藥物中,最多人表示不曾服食的藥物。
唐芬莉補充:「香港是一個細小,競爭激烈及節奏很快的市場,人們可以通過很多其他“非藥物”的途徑來代替安眠藥。金錢以及就診的麻煩也是使很多香港人都把服用安眠藥作爲不得已之計。」
1唐芬莉 (Ms. Fanny Thong, Research Director of Synovate Healthcare in Hong Kong)
資料提供: 思緯 (Synovate)-跨國市場資訊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