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男性健康

男性疾病

發炎性腸道疾病PSA值太高 小心前列腺癌上身

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是一種腸道發生慢性發炎的疾病,好發於歐美人士,然而在台灣也不算罕見,每年新確診案例約5百人,盛行率和發生率都有增加的趨勢。美國西北大學日前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指出,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男性,被診斷出前列腺(攝護腺)癌的機率高出4至5倍。

西北大學芬堡醫學院助理教授Shilajit Kundu醫師指出,若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男性被檢測出過高的前列腺特異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可能是前列腺癌的前兆。 發炎性腸道疾病分2類 導致多種健康問題 根據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病友會資料,發炎性腸道疾病分為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及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兩類。潰瘍性大腸炎主要發生在大腸(結腸)或直腸,克隆氏症則好發於末段小腸,但也可能侵犯到整個消化道(從口腔到肛門)。常見的症狀有肚子痛、時常腹瀉、血便、發燒、疲憊、體重減輕、虹膜炎或皮膚出現紅斑等。相關的併發症包括貧血、營養缺乏、骨質疏鬆、關節炎和肝炎等症狀。 台灣盛行率增 多種藥物可治療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發病機轉還不清楚,但與患者的基因、生活環境與免疫系統有關。據1998年到2010年台灣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顯示,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人數每年逐年增加,直到2007-2010年才趨於穩定,其中潰瘍性大腸炎終生累積發生率是0.066%,克隆氏症則為0.013%,好發於10-30歲,另一發病高峰在50-80歲。 臨床常用診斷,包括內視鏡檢查(大腸鏡、小腸鏡)、影像學檢查(鋇劑攝影、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和血液及生化檢查。該疾病有抗發炎藥物外,類固醇、免疫調節劑,甚至較新的生物學製劑如Anti-TNF等藥物可供選擇,若病情較嚴重,則必須進行手術。 注意PSA數值 前列腺癌前兆 西北大學發表在《歐洲泌尿外科》(European Urology)的研究花費18年,追蹤1,033名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男性與9,306正常男性。經過相互比較後,研究顯示,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男性較容易得到前列腺癌,並檢測出較高的PSA值。 「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男性應更謹慎篩檢前列腺癌。」Shilajit Kundu醫師向《科學日報》表示,根據他的臨床經驗,他看過太多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男性有過高的PSA值。然而許多醫師認為,PSA值升高僅僅只是反映發炎的情況,而且過去並沒有任何資料指引這些醫師後續處理。未來研究團隊將進一步調查腸道發炎引起前列腺癌的原因。

參考資料:

1. Jacob A. Burns et al.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the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European Urology, 2018; DOI: 10.1016/j.eururo.2018.11.039 2.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linked to prostate cancer.

35歲男右耳腫脹 竟是耳廓假性囊腫

一名35歲男性,有天感到右耳發熱,且照鏡子看疑似腫起來,就醫檢查,初步判斷為耳朵發炎,但服消炎藥後卻未改善,反而更加腫脹,於是又回診,透過幾次穿刺抽液並加壓包紮,但症狀依舊未改善,直到赴醫學中心求診,經安排詳細檢查後,確診為耳廓假性囊腫,透過手術治療後,目前患者已恢復健康。

耳朵長期慢性壓迫 恐促使耳廓假性囊腫

耳廓假性囊腫形成原因,恐和受傷有關,若非明顯的外傷病史,就可能與長期慢性壓迫有關,又被稱為耳廓漿液性軟骨膜炎;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鼻科主任林志勳指出,主要是因耳朵受傷時,軟骨分泌出發炎酵素而破壞耳軟骨,這時發炎的組織液累積在軟骨層中間,就促成此症狀。

成年男性易罹耳廓假性囊腫 有症狀勿輕忽

耳廓假性囊腫以成年男性居多,30至40歲為高危險族群,耳廓腹側面會出現囊腫,呈半球形隆起,界限清楚,皮膚色澤正常,患者會感到單側耳廓脹滿感;林志勳主任表示,若置之不理,恐造成耳廓變形,甚至外觀塌陷、萎縮,這時可能因此間接影響聽力,不得輕忽嚴重性。

針對不同耳廓假性囊腫病症 給予合適治療

治療上,若腫脹範圍較小,則可採以無菌操作下,穿刺抽液,加壓包紮,但若腫脹範圍大,建議須進行手術並加壓包紮;林志勳主任提醒,其他像是抽吸後打入藥物等,也是治療方式之一,關鍵是一旦出現任何症狀時,應盡快就醫檢查,對症下藥,給予合適治療,才能避免症狀加劇。

尿尿有噗噗聲! 男子驚罹大腸癌

小便冒出放屁聲,當心可能罹患大腸癌!就有ㄧ名四十五歲男子日前突然頻尿,且有血尿的情況發生,在小便時還會冒出像放屁的空氣聲。起初被當成泌尿道感染治療,導致病情惡化為血便,甚至尿出糞便。輾轉至臺中慈濟醫院檢查,診斷為大腸癌二期,進行手術切除並服用化療藥物治療,目前仍持續追蹤中。

解尿冒出氣聲 恐是泌尿道與腸胃道出現瘻管

臺中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陳至正醫師表示,解尿時冒出氣聲,甚至夾帶糞便,就有可能是典型泌尿道與腸胃道相通。該名男子經驗尿、攝影檢查、膀胱鏡與電腦斷層等進一步檢查,確認泌尿道感染來自膀胱跟腸道間的瘻管,而瘻管來自乙狀結腸腫瘤侵犯到膀胱造成通道,從影像學判斷腫瘤已達五公分。在大腸鏡檢查後,確知男子罹患乙狀結腸癌,術中切除全部的乙狀結腸及部份膀胱,以確保腫瘤及瘻管廓清乾淨。

近三成因大腸癌 從大腸貫穿至膀胱

臺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科醫師方佳偉指出,國外統計,導致泌尿道與腸道出現瘻管的原因,百分之五十是慢性發炎的憩室膿水找出路,從一開始的憩室變成膀胱跟大腸的通道;百分之廿到卅是惡性腫瘤,當惡性腫瘤長在大腸,吃穿大腸腸壁,直接貫穿膀胱壁,進而形成通道。其中,年紀愈大者,得到惡性腫瘤機會愈高。

遠離大腸癌 可從規律生活作息著手

方佳偉醫師表示,大腸癌若不是先天基因遺傳,就是後天抽菸、喝酒、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導致。而從事勞力工作的該名患者,回想起平日飲食習慣,不僅抽菸、喝酒,還有作息不正常的習慣,確實值得改進,更決心未來會遵從醫囑,不碰菸酒、生活作息正常,飲食清淡並定時回診追蹤。

男子胸椎僵硬引起頭痛 增生療法+復健漸緩解

一名30歲的蔣先生,受頸部疼痛折磨近1年,不時蔓延成頭痛和頭暈,吃藥、傳統治療都無法緩解,有時嚴重到無法工作。檢查後發現蔣先生的長期頸部疼痛是因為胸椎僵硬影響,接受增生療法注射治療、搭配適當復健訓練及改正工作姿勢不良壞習慣後,才漸漸減輕疼痛康復。

胸椎接在頸椎下方 轉身動作牽連

為什麼頸部疼痛卻是胸椎問題?復健科醫師邱熙亭表示,胸椎接在頸椎下方,和一根根肋骨相連構成堅固的胸廓,像籠子一樣保護內臟。人體構造中,胸椎和頸椎都負責重要旋轉動作如轉身拿東西、回頭看人、投球等動作。

當要轉身向後看人時,如果胸椎僵硬、活動度差,腦部神經中樞就會讓脖子多轉些角度來達到動作需求,如此一來就會超過頸椎關節先天結構的旋轉極限,容易造成韌帶筋膜拉傷和關節磨損,長期下來就會成為慢性疼痛,甚至常會擴散到頭頂或是膏肓肩胛骨部位疼痛。

找出疼痛源頭、姿勢問題 再擬定治療計畫

治療方式首先要找出疼痛源頭和不正確姿勢,若疼痛得厲害,可先接受增生療法注射治療緩解不適、幫助受傷組織修復、改善關節功能。再依適當復健計劃,針對緊繃軟組織使用滾筒放鬆筋膜,再針對不會出力的肌群,運用紅繩等設備加強訓練神經肌肉控制,並配合日常生活姿勢矯正,重新訓練出良好無傷害的動作模式,才能免於反覆性病痛纏身。

邱熙亭醫師提醒,骨關節軟組織的慢性傷害與疼痛,常是因各種不同原因造成。民眾,疼痛發生時一定要由專業醫師與復健團隊評估治療,不要任意相信偏方,才能早日脫離「痛」海。(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男子肩膀疼痛 竟是胸腺癌惹禍

一名53歲何先生,半年來不時感到右肩疼痛,尤其工作結束時更為劇痛,起初僅赴診所就診,但自費施打玻尿酸後,仍未改善,甚至痛到晚上睡覺得吃止痛藥才能入睡,才趕緊到大醫院就醫檢查;醫師透過X光發現,何先生胛骨有一溶骨性病變,懷疑恐是惡性腫瘤合併骨轉移,進一步接受病理切片與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在前縱膈腔有一個大小約2.7公分腫瘤病灶,手術切除後證實為胸腺癌,目前患者仍接受化療中。

胸腺癌轉移到肩胛骨 全球零星個案報告

胸腺腫瘤屬於罕見腫瘤,多好發於前縱膈腔,佔所有癌症的0.5%;臺南市立安南醫院骨科醫師許惟傑指出,根據流行病學資料,國內發生率為每十萬人有0.63個個案數,遠端轉移好發位置為肋膜、肺部、骨頭及肝臟,根據醫療文獻顯示,骨頭轉移大多發生於脊椎與長骨,像此個案轉移到肩胛骨情況,全球僅零星個案報告。

胸腺癌高度侵犯性 患者會出現胸部不適

胸腺癌容易好發於中年人,男性又高於女性,具高度侵犯性,臨床上,多數患者會出現胸部不適、咳嗽、橫膈神經痲痺等疼痛;許惟傑醫師指出,胸腺腫瘤分成良性以及極度惡性兩種,因位處體內較深層,診斷時患者多為臨床症狀,僅部分患者會出現像重症肌無力、純紅血球再生不良和低丙型球蛋白血症等副腫瘤症候群。

肩膀疼痛超過一個月 應盡快就醫檢查

治療胸腺癌,可採以手術切除、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等,依照患者病症,採取合適的整合性治療;許惟傑醫師提醒,肌肉緊繃、二頭肌發炎、五十肩、旋轉肌破裂等,都可能成為肩膀疼痛原因,但若症狀持續超過一個月,且吃藥打針都未能改善,應盡快赴大醫院檢查,對症下藥,避免症狀持續惡化。

中年男有苦說不出?!  職場挫敗好鬱卒

許多男性為了面子問題,即使面臨職場挫折、經濟壓力,也不願意傾吐心事,反而壓抑情緒,卻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憾事!臨床上曾有一名50歲中年男性,覺得自己心情低潮、做什麼都不對,工作專注度也降低,進一步就醫,被診斷出罹患憂鬱症;所幸經由接受抗憂鬱劑治療,並合併「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來加強治療,患者症狀在調整藥物的幾週內,就獲得明顯改善及緩解,慢慢重拾對生活的熱情,工作效率也提高,連同事及家人也能夠發現他的轉變。

全世界有3億5千萬人為憂鬱症所苦 上百萬人因憂鬱症走向絕路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全世界有3億5千萬人為憂鬱症所苦,是世界總人口的5%,且數字一直不斷再攀升,其中更有超過1百萬人因為憂鬱症而走向絕路。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15年國內男性死於自殺有2426人,女性1249人,男性將近是女性的2倍,由此可見,男性憂鬱症若未得到應有的注意,愁上加愁,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男性愛硬撐 堅強的代價也可能是憂鬱?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黃偉烈說明,現代社會競爭壓力大,不論男女,常見到過度焦慮、憂鬱的情況;但相較之下,女性主動求醫的比例較高,看診人數在部分醫療場域為男性的2至3倍。可能因受到文化對男性形象的期許,男性患者往往傾向自行處理,病症拖了幾個月以上,甚至撐到不得已情形才來就診。而憂鬱症是因為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失調,以生理學來說,同樣處境下,行為表現也有所不同,例如某些人會顯得退縮而遲緩,或表現出焦躁與衝動。

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輔助 調節腦中多巴胺與血清素平衡

對於憂鬱症的治療,黃偉烈主任表示,可以藉由藥物或心理治療,來緩解相關症狀。目前實證支持的藥物和心理療法都已有多種選擇。若使用第一線抗憂鬱劑治療,緩解反應欠佳時,則會和患者討論,以調整劑量、合併另一種抗憂鬱劑,或合併「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等方式來輔助治療。

家人親友陪伴 是治癒關鍵!

黃偉烈主任建議,若家人罹患憂鬱症,最重要的就是「傾聽、陪伴」,可常帶他們出門散心,助其紓緩壓力,如不想出門就陪伴在家,避免碎碎念,以免讓患者更感壓力,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醫師最後也強調,別因為自己的忽略或社會大眾錯誤的認知,而習慣性壓抑情緒,不敢面對低落情緒與疾病,而錯失了及早治療的良機。

壯男忘記回家的路  竟因尿路感染惹禍

1名35歲彭姓男子,某天下班後突然忘記回家的路,家人動用各種管道尋找,好不容易找到了,回家後竟然什麼事情也記不起來,就連自己的房間也認不出來,也沒辦法自己去上廁所,就連100減7也算不出。

年紀大、加護病房患者 易出現敗血性腦病變

豐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洪良一表示,經檢查後發現男子「忘記」的情形,主要是因為腎結石造成尿路感染,導致「敗血性腦病變」,出現腦波異常,敗血性病變並不是因為壓力所引起,而是潛在性疾病所引起。

「敗血性腦病變」通常好發於年紀較大的民眾、或是加護病房的患者,同時伴隨病人的死亡率也比較高。意識不清或意識混亂較常見,而失憶表現的情況很少見,若沒即時診斷並開始治療,可能錯失治療時機。

腎結石造成尿路感染 引發敗血性腦病變

洪良一主任表示,這名患者因「敗血性腦病變」,除了記憶受影響外,會不記得時間、地點等,其實連運算也受影響,好比基本的算術100減7,也無法算出來。腦部病變對日常生活影響甚鉅。

幸好這名年輕男患者經過2周將「潛在性疾病」腎結石造成尿路感染治癒,「敗血性腦病變」也改善、恢復記憶,然患者一旦再出現染,「敗血性腦病變」仍有機會再復發。若有發現突然意識不清、意識混亂或是失憶的表現,應速就醫進一步檢查。(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

誤認腸躁症! 男大生「大腸包小腸」進開刀房

肚子痛的感覺,叫人一秒也無法忍受!一名20多歲的男大生,準備期中考期間突然腹痛,原以為是考試壓力大腸躁症發作,休息一下就好,未料腹痛卻愈發劇烈,至學校附近的診所就診,懷疑是急性闌尾炎,要他趕緊轉診至彰化基督教醫院。醫師檢查後才發現,男大生的疼痛是腸套疊引起的,趕緊進行腹腔鏡右側半結腸切除手術。

誤以為急性闌尾炎 腹腔鏡確診腸套疊

收治男大生的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張譽耀指出,男大生剛到急診時,急診醫師發現他右下腹有壓痛,因為無法排除急性闌尾炎,因此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檢查。檢查中並無發現明顯地闌尾炎,但卻有一段小腸鑽進去升結腸裡,疑似腸套疊,張譽耀評估後因無法排除腫瘤可能性,建議男大生進行腹腔鏡右側半結腸切除手術。

腸套疊分幼兒型、成人型

張譽耀解釋,腸套疊分為幼兒型和成人型,幼兒型腸套疊好發在2歲左右的幼兒且沒有原因,發生時常造成幼兒腹痛、腹脹、或腸阻塞,治療大多不需要手術,只需大腸鏡復位即可;但成人型腸套疊,大多都有病灶,可能是大腸癌、闌尾癌、或大腸發炎,這些病灶大多都需要手術治療才會康復。

免開腹! 腹腔鏡微創手術傷口小

張譽耀表示,以往治療腸套疊這種急診手術,多以傳統開腹式手術進行,但近年來手術技術進步,只要利用腹腔鏡微創手術就能進行,相較於開腹手術傷口大、癒後時間長,腹腔鏡微創手術傷口小,術後恢復也快。

下級分類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