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體檢須知

基因檢測+影像檢查 乳癌無所遁形

一名60歲剛退休婦女,其妹於日前發現罹患晚期乳癌,她擔心自己也「中獎」,到醫院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果真發現0.5公分的早期乳癌;另一名45歲職業單身婦女,姊姊有乳癌病史,她進一步做新一代顯影劑乳房攝影檢查,竟也發現許多微小乳癌。醫師表示,目前已有基因檢測及風險評估軟體可得知乳癌風險,搭配優良的影像檢查定期追蹤,能及早發現零期乳癌,免於切全乳、打化療的痛苦。

乳癌發生率排名第3 日增32人

近年來,國內乳癌發生率逐漸攀升,根據衛福部103年國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統計,總共有1萬1769人罹患乳癌,排名首度躍居十大癌症第3名,平均每天有32人罹患。

年紀、基因是關鍵 45歲後為高峰期

高雄榮民總醫院乳房放射科主任周春平指出,老化與遺傳基因是乳癌的主因,國內好發年齡為40至50歲婦女,而停經前後更是高峰期;若有乳癌家族史風險增加2至3倍之多。另外,乳腺細胞越密集者、過量食用雌激素食物,以及過量飲酒者,罹患乳癌的風險也越高。

BRCA1、BRCA2基因檢測 1成有乳癌

周春平主任進一步說明,正常人都帶有抑制乳癌基因BRCA1、BRCA2,若BRCA1、BRCA2發生基因突變,則會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據統計,國內每10名年輕或高風險家族史乳癌患者中,就有1人發生BRCA1、BRCA2基因突變,透過抽血、口腔黏膜、唾液就可以進行基因檢測。

突變無法預防 基因檢測可預防

檢測發現BRCA1、BRCA2基因突變怎麼辦?周春平主任表示,基因突變無法治療,若是基因突變乳癌發生風險較高者,第一步應購買醫療保險,可提供日後較佳的醫療照顧,並降低經濟負擔;第二步要定期檢查追蹤,美國放射學會(ACR)建議針對乳癌高風險婦女每年定期接受一次優良的影像檢查,例如超音波乳房檢查、核磁共振MRI、3D乳房斷層攝影、顯影劑乳房攝影等。

優良影像檢查 發現零期乳癌

周春平主任強調,早期小於1公分乳癌沒有任何症狀,目前國健署提供的兩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較適合一般無乳癌風險的婦女,診斷約是乳癌第一期到第二期;而針對乳癌高風險婦女的影像檢查則可偵測到小於1公分的零期及第一期乳癌,早期診斷、及早治療,多數病患不需要切除全乳及接受化療,得以保留乳房與頭髮等女性特徵。

子宮鏡檢查有必要嗎? 林口長庚被投訴

林口長庚醫院遭投訴濫用子宮鏡檢查,健保署公布調查結果,並將追回健保給付費用。不過,林口長庚醫院則是認為,健保署的初審醫師對於子宮鏡檢查有所誤解;因此將會備齊所有的病歷以及相關文獻資料,提出申復。

一名婦人3年內接受25次鏡檢

針對林口長庚醫院被投訴濫用子宮鏡檢查乙案,中央健保署公布初步調查結果,指出該院近3年執行子宮鏡檢查,不論是婦產科門診病人平均就醫次數或鏡檢執行率都高於醫學中心同儕值,健保署邀請婦產科專業醫師進行病歷抽審初審及複審後,404件有291件被認定核減,核減率72%,其中一名婦人在3年內接受25次鏡檢,有20次也被認定屬非必要檢查而被核扣,健保署並會將結果提供林口長庚醫院檢討並做回應與正向溝通。

婦科病人鏡檢比率高於同儕值

健保署李伯璋署長指出,根據健保署資料分析,全國各醫學中心近3年(103~105年)婦產科門診就醫人數平均每年約55萬人,林口長庚約8萬人,占全國15%;在子宮鏡檢查方面,在醫學中心每年平均檢查數為1.85萬人,其中林口長庚一年就有0.88萬人,占全國受檢人數47.4%,若進一步從婦產科門診病人接受鏡檢的比率來看,各醫學中心的平均受檢率為3.35%,林口長庚為10.5%。

此外,健保署以每季執行1次子宮鏡檢查為標準,近3年接受重複鏡檢逾12次以上的病人進行歸戶,發現共有5名病人,其中一名病患累計3年共接受25次鏡檢。經過專家審核後,認為有20次屬於非必要檢查而進行核刪。

子宮鏡檢查總核減率七成二

針對林口長庚執行子宮鏡檢查,該署北區業務組委託專業婦產科專家進行病歷抽審,鎖定該院近3年執行率高的醫師,以及病患重複檢查逾10次以上的個案,共計抽審404件,有291件被核減,總核減率72%,其核減理由包括非必要檢查/不符健保適應症、過於頻繁/重複檢查等,待行政調查完成後,健保署將進行追扣給付,這部分也會請林口長庚醫院說明。

必要時尋求第二醫療意見

子宮鏡檢查是婦產科醫師診斷婦科子宮疾病的新利器之一,健保署希望婦產科醫學會能藉此訂定相關治療指引,畢竟大部分醫療行為的決定是由醫師端開始,呼籲所有病患對於任何侵入性檢查風險要有警覺性,病人有權利請求醫師對醫療行為善盡告知說明責任,並不是「醫師說什麼,病患就配合什麼」,必要時應尋求第二醫療意見。

長庚醫院將提出申復

對此,長庚醫院也立即啟動內外部專家雙重審查機制;該院指出,初步審查結果都能符合適應症,但外部專家表示有部分案例應先進行超音波檢查,如發覺異常時才進行子宮鏡檢查,亦建議有外院超音波檢查者,應詳細記載於病歷。而對於健保初審醫師有不同的見解,誤以為院非必要檢查比例偏高,將會備齊所有的病歷以及相關文獻資料,提出申復。

肺癌早期檢查 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率高

一名38歲的林小姐沒有抽菸習慣,也相當厭惡二手菸,但因有肺癌家族史,三年前覺得胸口不適到醫院求診,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左下肺部出現0.8公分的結節,開刀證實為肺腺癌第一期,於是開始接受治療,持續追蹤3年至今,林小姐都沒有復發並控制良好。

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16年台灣有9,372人死於肺癌,占所有死亡人數的5.4%,死亡率除了超過男性發生率最高的結直腸癌,及女性發生率最高的乳癌總和之外,死亡人數更首度比「國病」肝癌死亡人數高出逾千人,可見肺癌有變成「新國病」的趨勢。

胸部X光常無法發現一公分以內肺部腫瘤

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高尚志醫師表示,超過 1公分的癌細胞轉移機率大為提高,除了壓迫局部組織外,且會快速擴散惡化,甚至轉移導致患者死亡。若能在腫瘤初期(小於1公分以內)就切除,五年存活率高達90%以上,目前一般的胸部X光常常無法發現一公分以內的肺部腫瘤,經由高階影像的精密檢查,才能夠有效提升疾病的準確率及篩檢率。

LDCT可發現早期肺癌

高尚志醫師說,歐美國家的肺癌患者主因是吸菸,但在台灣的肺癌患者,卻以非吸菸者居多,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目前使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可有效幫助沒有吸菸的民眾,在無特殊徵狀時早期發現肺癌並進行治療。

新光醫院自2007年至2017年的十年間,使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進行肺癌篩檢共28,604人,結果發現,檢查出罹患肺癌的263位病患中,近7成是沒有吸菸者,且高達8成5的患者為肺癌第一期。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發現肺癌的平均年齡為57.75歲 (最年輕患者為35歲)、男性發現肺癌平均年齡為60.26歲 (最年輕患者為36歲),遠低於國人十大癌症中位數年齡69歲,顯示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可有效提早發現肺癌。

次世代基因定序(NGS)  幫助患者精準用藥

另外,新光醫院於日前舉辦第25屆吳火獅紀念學術會議,邀請多位國際早期診斷權威學者進行學術交流,透過國內外專家分享癌症篩檢、肺癌及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精準醫學臨床經驗。另外,也與提供完整癌症基因檢測服務的基因公司合作,導入國際專業認證的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的檢測技術,將預防治療提早到未發病階段,藉由基因庫的建立和大資料分析,瞭解自己的基因特性和罹患疾病的風險。

許多患者經常聽到醫師告知罹患癌症時,就彷彿被宣判死刑一般,高尚志醫師提醒,『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預防疾病的不二法門,治療痊癒的機會就會提高,加上目前基因檢測技術不斷提升,幫助患者更精準用藥,提高癌症的治療效果。

腦力壓力紅綠燈APP 3分鐘檢查精神健康

你的精神健康嗎?精神健康基金會推出「腦力壓力紅綠燈APP」,只要3分鐘就能檢測精神健康,包括精神健康狀況、心身壓力、腦力、思覺功能等4大檢測功能,方便民眾了解自我精神健康警訊。

身心壓力察覺不及 容易危害健康

根據2016年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統計,超過3成國人自覺有記憶困難或睡眠障礙,2成自述曾有憂鬱、焦躁、動力低落的狀況。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強調,沒有及早察覺身心壓力及精神困擾,容易導致腦力不足的現象,引發憂鬱症、焦慮症,嚴重可能危害生命,造成家庭及社會的重大負擔。

腦力壓力紅綠燈APP 檢測精神健康

胡海國董事長表示,為幫助民眾輕鬆了解精神健康的概念,開發出一套針對國人精神健康的測量工具「腦力壓力紅綠燈APP」,整合精神健康指數量表、身心壓力反應量表、腦保養操練量表、思覺功能自我檢測等4大檢測功能,只要3分鐘就能檢測自我精神健康。

自動紀錄檢測結果 每3個月時主動提醒

胡海國董事長進一步說明,此APP的檢測結果以圖表呈現,且自動紀錄每次檢測結果,將近10次紀錄製作精神健康日記,並在每3個月時主動提醒,進行精神健康檢測,也可建立多位使用者,協助了解家中長輩或青少年兒童的精神狀況,定期提供教育推廣活動資訊,讓民眾隨時掌握最新訊息。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睡眠檢查在家做! 陽明首創無線睡眠記錄儀

未來睡眠檢查在家可以進行!陽明大學領先全球,首創「全無線貼片式多頻道睡眠生理記錄儀」雛形機,只要在全身貼上5個貼片,即可透過無線方式記錄多重生理訊號,預計最快2年內,民眾就能在家進行睡眠檢查。

傳統睡眠紀錄儀器 使用方式限制多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統計,全台每10人就有1人有失眠問題。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教授郭博昭指出,引起失眠的因素眾多,利用睡眠檢查可以找出原因;不過,傳統睡眠紀錄儀器使用方法複雜,需要再全身上下黏貼17條以上的線路,才能同步收集人體多項生理訊號,患者也必須到醫院由專業人員進行操作,難以反映真實的睡眠情況。

改良傳輸方式 無線記錄生理訊號

為改善傳統睡眠紀錄儀器的使用限制,歷時10年時間,郭博昭教授研發「神農無線傳輸」技術,開發出「全無線貼片式多頻道睡眠生理記錄儀」雛形機,生理訊號感測器僅有積木大小,只要黏貼於患者身上5個特定部位,即可透過無線方式記錄腦波、眼動波、肌電波、心電波、呼吸、運動等生理訊號,最多一次能有高達10個點同步傳輸。

睡眠檢查 最快2年可在家做

郭博昭教授表示,目前無線睡眠記錄儀仍需搭配睡眠檢查室使用,且需仰賴專業人員判讀,未來期望導入人工智慧將判讀自動化,預計2至3年內,民眾就有機會在家進行睡眠檢查。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換水大腸鏡檢查 有效提升腺瘤發現率

透過換水大腸鏡 減輕患者檢查疼痛

大腸癌有90%為腺瘤病變,檢查上多以大腸鏡為主,但因檢查時造成的疼痛,或無痛大腸鏡的麻醉風險,都讓患者望之卻步,導致延誤就醫治療;大林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謝毓錫指出,目前可透過換水法大腸鏡檢查,非但有效減輕患者疼痛,也能提高腺瘤發現率。

換水大腸鏡提高腺瘤發現率 研究刊登國際期刊

換水法大腸鏡檢查,就是抽出患者大腸內多餘空氣,並反覆灌水、抽水撐開腸道以便檢查,但因腸道沒有被空氣撐脹變長,維持塌陷自然狀態,讓患者疼痛感降低;謝毓錫醫師表示,研究發現,換水法大腸鏡檢查因在大腸鏡進入前,已將大腸洗乾淨,使得腺瘤發現率有效提高,目前研究成果也刊登於美國內視鏡醫學會官方期刊腸胃內視鏡。

腺瘤發現率增12% 換水大腸鏡檢查新選擇

換水大腸鏡的腺瘤發現率為49.8%,比起傳統充氣式大腸鏡的腺瘤發現率37.8%,明顯增加12%,類似研究在義大利、中國都有獲得相同結果;謝毓錫醫師表示,每增加1%的腺瘤發現率,可減少3%大腸癌發生率,即使是麻醉患者,也不會有疼痛問題出現,是患者檢查上的新選擇。

排便習慣突然改變 恐是大腸癌徵兆

其實大腸腺瘤起初多為良性,但因長期不良飲食習慣、便秘,加上致癌物等原因,就可能埋下演變成癌症的危險因子;謝毓錫醫師呼籲,有大腸癌或大腸息肉家族史者,50歲前應至少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且配合定期追蹤,一般人則約50歲左右接受一次檢查,另外若發現排便習慣突然改變,恐也是徵兆,應盡快就醫檢查。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超過三年未做抹片檢查 婦人子宮頸癌末期

彰化一名80歲婦人,被診斷出罹患子宮頸癌末期,經評估僅剩三個月壽命,原被醫院建議住進安寧病房,但婦人並不放棄,轉診至衛福部彰化醫院治療;彰化醫院放射腫瘤中心主任賴易成指出,患者癌細胞不只侵犯到子宮頸上方的膀胱及骨盆側壁,造成小便大便出血,輸尿管兩側也遭阻塞,無法順利小便,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腫瘤約9公分大,切片確認是子宮頸癌末期。

圖片

忽略定期檢查 子宮頸癌找上門

經婦產科醫師、泌尿科醫師及放射腫瘤科醫師先解決患者小便、膀胱大量出血等問題,並進行同步放射線合併化療治療,目前病情在控制中;彰化醫院放射腫瘤中心主任賴易成指出,後來發現患者發病後,已超過三年沒做子宮頸抹片檢查,若能每年定期檢查,就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初期子宮頸癌 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

目前30歲以上婦人可接受每年一次免費子宮頸抹片篩檢後,臨床上,子宮頸癌零期發現率超過一半;彰化醫院婦產科醫師莊麗娟指出,到末期才被發現的子宮頸癌患者,通常都多年未做檢查,衛福部國健署癌症年報指出,近年子宮頸癌期別統計,零期者約55%、一期約13%、二期約6%、三期約6%、四期約5%,顯示多數患者被診斷出多為零期和一期,其實這時幾乎可治癒,5年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

30歲以上婦女 每年可一次免費子抹片檢查

但若一旦拖延到第四期末期才治療子宮頸癌,5成存活率僅剩下1成5;莊麗娟醫師呼籲,早期子宮頸癌,若經治療,治癒率幾乎可以百分之百,因此建議30歲以上婦女可每年一次接受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沒有年齡上限,及早發現就能及時介入治療。

 

預防子宮頸癌 抹片檢查疫苗接種不可少

台灣推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已經很多年,雖然已從婦癌第一名下降,但是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每年仍然有5-6千名新增病例。換言之,子宮頸癌病人每天仍新增17名。婦產科醫師提醒,除了子宮頸抹片檢查之外,最好還能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可及早防治。

罹患率下降 每年仍新增5-6千人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鄭志堅表示,子宮頸癌是台灣很常見的癌症,之前甚至排名女性癌症第1名;近年因為子宮頸抹片檢查普及化,罹患率呈現下降趨勢,只是每年仍新增5-6千名病例。

醫療進步 子宮頸癌死亡率仍居高

換算下來,台灣每天仍然有17名新增子宮頸癌病例;鄭志堅醫師指出,雖然目前醫療水準進步,台灣每年因為子宮頸癌死亡病例也有上千人,而全世界因為子宮頸癌死亡的也有45萬人,是女性癌症很嚴重的問題。

抹片檢查初篩 疫苗接種防範雙保障

也就因此,對於子宮頸癌的防治,醫界除了推出抹片檢查之外,還有研發出子宮頸癌疫苗來加以防範;鄭志堅醫師進一步指出,子宮頸癌是因為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導致,且研究顯示,無論是二劑或是三劑的HPV疫苗,接種後就終生不用再補打。

疫苗接種防範 全台各市免費或補助

至於HPV疫苗接種來防範子宮頸癌,國內目前有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台中市、嘉義縣、嘉義市及金門等8縣市有提供公費接種;台北市則是針對中低收入戶的國中女生有補助。而為了預防子宮頸癌,衛福部國健署已編列預算,預計今年九月上國一女生,能夠全面施打HPV疫苗。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