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掃墓野外踏青 慎防遭蛇咬!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2014/03/27
台灣氣候溫暖多溼,適合蛇類繁殖,每年驚蟄(國曆3月6日)過後,蛇類就開始活動;疾管署提醒,清明時節,至山區掃墓、賞花、登山、郊遊時,應先以棍棒打草驚蛇,並穿著長袖衣物及長靴自我保護,小心防範遭毒蛇咬傷!
台灣目前有23種毒蛇,常見的有出血性的赤尾鮐、龜殼花、百步蛇;神經性的雨傘節、飯匙倩;以及兼有出血與神經混和性的鎖鏈蛇等;據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每年被毒蛇咬傷人數約有1千多人,以赤尾鮐、龜殼花及飯匙倩咬傷較多。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若不慎被毒蛇咬傷,請保持鎮定,並應辨別毒蛇的形狀、顏色及特徵,在離傷口5至10公分近心臟處,可使用彈性繃帶或絲襪包紮患肢,鬆緊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為原則,並要低於心臟,在包紮前應預先脫掉戒指、手鐲、手錶等物品,因傷口腫脹後不易取下。
周志浩並提醒,遭毒蛇咬傷,不應切開傷口,也不要嘗試用嘴巴吸出毒液,不要冰敷,以免造成血管收縮或壞死,更不要喝酒止痛,以免可能使心跳加速,應適當以雙氧水處理傷口後,儘速送醫,及時注射正確的抗蛇毒血清,是保住性命的關鍵治療。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