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亞太地區必須多方面著手處理肝炎問題
否則會為人類健康帶來長遠的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訂立7月28日為「世界肝炎日」,並 指出病毒性肝炎已為全球性健康問題
香港醫學專家關注肝炎病毒感染率高企,強調提高市民對該疾病認知的重要性
2011年7月28日為「世界肝炎日」,多位病毒性肝炎權威專家敦促亞太各區的政府及公眾,要求他們增加關注肝炎對個人、家庭和社區所造成廣泛及具破壞性的影響。這些權威專家於最近成立「亞太病毒肝炎撲滅聯盟」(Coalition to Eradicate Viral Hepatitis in Asia Pacific ,CEVHAP),旨在透過改變各國欠缺處理病毒性肝炎及其問題的決心,及增加大眾對肝炎的認知。香港的腸胃病和肝病學權威專家為該聯盟的重要分子,有見感染者及社會大眾對肝炎和其影響的理解不足,他們均竭盡所能,促進大眾對肝炎的關注和認識,並推廣有關的健康教育活動。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0年5月通過有關病毒性肝炎的決議 (WHA63.R18),將肝炎認定為全球性醫療議題並訂立7月28日為「世界肝炎日」。該項決議亦表達了世界各地對預防、控制和治療病毒性肝炎缺乏進展的關注。
李國賢基金教授席(腸胃學)、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肝臟科講座教授及CEVHAP香港成員黎青龍教授表示:「CEVHAP集合及運用了其亞太區成員的專業知識,致力與政府部門合作,以制定政策和推廣健康教育。除非我們能採取互相配合的措施,否則病毒性肝炎對我們醫療系統的挑戰及負擔將會不斷增加。」
全球每12人便有1人受肝炎病毒感染
當中尤以乙型和丙型肝炎為甚。肝炎每年平均奪去大約100萬人的性命1, 而亞太區更首當其衝,成為全球最多人受肝炎病毒感染的地區。於東南亞包括香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整體感染率高企 (超過8%)。據估計,全球約有2%至3%的人口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特聘講座教授及CEVHAP聯合創辦人陳定信教授表示:「慢性肝炎能夠潛伏多年而期間亦只有很少或沒有任何病徵,它亦是一種未有受到大眾及政府關注的疾病。這情況導致現時很多感染者沒有尋求或接受治療,而在政府補貼醫療費用國家的患者也面對同樣情況。」
現在每年由病毒性肝炎所引致的慢性感染和死亡人數,與由愛滋病、肺結核病和瘧疾所引致的慢性感染和死亡人數比例相若。儘管以上所有疾病有相近程度的社會影響,但公眾及政界對肝炎的關注都相對缺乏。
CEVHAP的目標是要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新決議和亞太區之間的橋樑。鑑於乙型及丙型肝炎在亞太區的影響最大,CEVHAP初步的重點是該兩類肝炎。
黎青龍教授補充: 「作為病毒性肝炎的專家,我們的角色是確保世界衛生組織能將亞太地區包括香港,立入為其解決病毒性肝炎全球方案中的一個部份。透過『世界肝炎日』,我們期望能增加大眾對病毒性肝炎的關注,明白該疾病於香港對個人健康、社會及經濟負擔的影響,並希望大家明白到聯手處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亞太地區有迫切性需要推行為患者提供檢查和治療的政策。目前,有超過一半慢性肝炎患者居住在沒有免費檢測的國家,另有41%的患者居住在對乙型或丙型肝炎沒有政府治療資助的國家。
資料提供:CEVH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