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12年11月11日】香港人生活水平提升,增加每天使用護理產品的次數。有資料顯示,女性每天早上平均使用12種皮膚護理和美容化妝產品,而這類產品大多含有有害化學成份,長期使用會影響健康。為了解香港市民使用護理產品的情況,從而提升他們對含有害化學物護理產品的關注及購買護理產品的正確知識,藥房總商會早前進行「港人使用護理產品及毒性產品成份大搜查」,調查結果發現
全香港有一半日常護理產品含有11種有害化學成份;長期使用含有害化學物質之個人護理產品可導致早熟症。
長期吸收11種有害化學物質 可致接觸性皮膚炎 影響兒童發育
兒科專科醫生蘇傑榮指出皮膚受到化學物質,如鄰苯二甲酸酯、防腐劑、甲醛、 硫酸鹽、肥皂、酒精、硫酸鈉、羊毛脂、染料、色素及香精等的刺激,可致接觸性皮膚炎,出現「主婦手」、「濕疹」等問題,甚至造成爛面,影響外觀。
有些化學物質如鄰笨二甲酸酯 (Phthalates)為環境荷爾蒙,此主要為外源性雌激素 (Xenoestrogen),可擾亂內分泌,導致雌激素過多。如男性雌激素過多,從生理上來說,會引致睪丸體積下降、精子數量減少、陰莖體積下降、男性乳房發育症、減低性慾及不育。使心理上產生憂慮、不安,影響自信心,產生厭學情緒。女性方面,雌激素過多可致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子宮纖維肌瘤及性早熟症。
港童性早熟的情況愈趨嚴重
性早熟是指尚未到達青春發育的年齡,各項性徵卻都超前成熟,此症主要影響兒童,女童正常乳房發育為 9.8 歲,月經來潮12.8歲,但性早熟女生於8歲前出現各項性徵。
衛生署數據顯示,近年性早熟學童個案上升,由07-08年度的312宗至09-10年度上升9.6%至342宗。其中兩名年僅5歲的女童其乳房已發育,情況令人關注。兒科專科醫生蘇傑榮表示性早熟後遺症多,使女童高度停留在小童高度,即「唔識高」,甚至增加患婦女病風險,包括: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多囊卵巢綜合症、乳癌及不育。蘇傑榮醫生建議應選擇不含有毒化學物質的護理產品以有效預防接觸性皮膚炎及雌激素過多的後遺症。
資料提供: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