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早產或心肺功能發育不健全的嬰兒均屬高危
感染兒童會出現多種如"腦炎等嚴重併發症"或"死亡"
繼 兩名女童先後疑因受神秘病毒襲擊發燒入院,在威爾斯醫院一死一留醫後,短短一星期內又出現第三宗女童發燒送院後急速死亡個案。最新一宗死亡個案的三歲女 童,家住深水土步區,因發燒到廣華醫院急症室求醫,入院時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發燒及嘔吐等徵狀,她隨即 被送往兒科深切治療部治理,但之後出現休克、抽搐及血管內血液凝固症徵狀。
衛生防護中心預期會有更多個案透過現時的兒童監察機制呈報。醫院管理局近日再次 提醒醫生,若有手足口病、流感或其他可能與傳染病有關的嚴重個案,均需呈報,相信令呈報個案增加;加上現時是流感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高峰期,類似個案將會更多。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亦開腔關注兒童連環感染個案。
由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副教授韓錦倫與另外數名醫生由2003年1月至2007年4月進行一項有關流感病毒研究顯示,49名入住兒科深切治療部的兒童當中,驗出有54種不 同流感病毒。當中最多人證實感染呼吸道合胞(RSV),比起普通流感的13個感染個案多出4個。17名證實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嬰兒平均年歲為0.9歲, 平均入院日數為3日,當中有一名死亡。衛生防護中心月前亦指流感病毒數量有上升的趨勢,專襲幼童的呼吸道體病毒數量更見急升。
免疫系統特別脆弱的嬰兒就更要多加注意,由於他們的肺部發育比兒童更弱,受感染機會更高,所以家長更應多加 留神。外國多個國家對呼吸道病毒極為緊張,家長普遍會為嬰兒於每年病毒活躍之非常時期注射單克隆抗 體針劑,此針劑能成功減低感染率達六成。
"呼吸道合胞"病毒具高度傳染性
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副教授韓錦倫表示呼吸道病毒感染是一種呼吸道感染疾病,亦是一般呼吸道病毒檢 驗中,其中一種受到常規性檢測的病毒。此病毒最常引起的疾病為上呼吸道感染,可於短時間內發病,如未能及時發現病徵,有可能令病毒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份令病 情惡化,有可能引致肺炎或腦炎等其他併發症,由於初生嬰兒抵抗力弱,所以特別容易受到感染。
呼吸道病毒感染在春夏期間最為活躍,不同國家或地方會出現於不同時期,在香港,活躍期由三月至九月,在這段時間內,醫生呼籲,家長應該避免帶嬰 兒到人多的地方,特別是呼吸系統功能較差,先天抵抗力弱、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及懷孕周期為35以下的早產嬰兒等,受到感染機會會較其他嬰 兒多,一旦不幸受到感染,嬰兒必須入院治療,部分患者更有可能出現更多併發症或嚴重疾病,更有可能導致死亡。
呼吸道病毒的潛伏期為一至十日,通常在五至七日之間就會病發,常見病徵包括發冷、頭痛、食慾減退、身體感到痛楚或軟弱無力等, 嬰兒或會出現腸胃失調症狀。大部分病者可以透過氧氣療法或服用擴張氣管的藥物等支持療法來紓緩病況;若患者出現由細菌引起的繼發性感染,或需附以抗生素治 療。
注射抗體可減六成感染率
一向被指為醫生指引的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出刊的 red book,亦有建議各醫生給呼吸系統功能較差,先天抵抗力弱、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及懷孕周期為35以下的早產嬰兒注射單克針劑 Synagis。Synagis已通過FDA測試,在外國非常盛行,它並不是一種疫苗,它是一種單克隆抗體,可有效對抗流感病毒,注射劑量會根據體重及嬰 兒自身抗體數目而定,可於高危期內任何時間注射,每一劑量可保護嬰兒肺部功能達28-30日,直至高危期間完結前都必須定期注射,一般需要於出生後連續注 射兩年。曾受感染的嬰兒,亦可注射以防止再進一步受到感染。全球權威性兒童醫學雜誌Pediatrics亦曾刊登過一個名為Impact-RSV的大型臨 床研究,發現於美國、加拿大及英國三地的1,502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及懷孕周期為35周以下的早產嬰兒中,應用Synagis的住院 率比沒有應用的低55%;同時亦顯示住院日數比沒有應用的低44%及入住兒進深切治療部低57%。亦有研究顯示,使用Synagis能有效減低兒童長大後 喘氣或感染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