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超過九成半港人不知穀物早餐、燒味、咖啡、公仔麵會引致「熱氣」
港人嗜「熱氣」食物加上體質"虛" – 近六成港人「積熱指數」爆錶
中醫:「積熱」不清易傷身 涼茶勿亂飲 - 處理「虛火」、「實火」真正解決「積熱」問題

八成八港人「熱氣」最常喉乾有口氣「熱氣」分虛實「積熱」傷及臟腑
「熱氣」在本港非常普遍,當中有多達八成三受訪者表示,過去半年間曾出現過「熱氣」的徵狀。最常見的徵狀為「喉嚨乾痛/有口氣」(88 %)、其次為「生痱滋/牙肉腫痛/生暗瘡」(84%),更有41%出現心煩/失眠。
燒味、公仔麵都「熱氣」 港人對「熱氣食物」認知明顯不足
不良生活習慣 加上「熱氣食物」 港人體質虛「積熱」元兇
九成八港人「積熱指數」達警戒線、近六成爆錶
要判別一個人是否「積熱」,可計算其「積熱指數」。受訪者首先需符合身體虛弱一項,然後計算進食不同「熱氣食物」的情況。
根據是次調查,可推算出九成八港人「積熱指數」超出警戒線, 八成半港人「積熱指數」超錶,「積熱指數」爆錶者更達五成九,情況令人關注。(附件一 :「熱氣」食物三級警示)
港人對涼茶誤解多 近三成人曾因飲涼茶不適
「熱氣」分「虛火」、「實火」 中醫籲涼茶勿亂飲
是次調查發現,受訪港人嗜各種「熱氣」食物,但普遍對「熱氣」概念和「涼茶」的服用方法認知不足,容易影響健康。
「熱氣」分「實火」和「虛火」,需要按情況處理才不會出現「積熱」。前者最主要是陽氣超出正常水平,並進食太多「熱氣」食物或天氣炎熱所致,中醫稱為「陰虛火旺」,需要「清熱瀉火」;而後者則陰氣低於正常水平(如身體虛弱人士),並同時進食「熱氣」食物所引起,需要「滋陰降火」。
嚴醫師稱:「如果人體有『虛火』或『實火』而未能及時處理,便會積存於體內,形成『積熱』。長期『積熱』,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極大影響,嚴重者更可能傷及臟腑。」
港人對「清熱」存誤解 - 涼茶愈飲愈「積熱」
不少港人均相信「飲涼茶」可以對付「熱氣」,但嚴醫師稱,並非人人都適合飲用涼茶,如寒底的人、小孩、長者或孕婦,便不適合飲用,否則會愈飲愈寒;只顧「實火」,不理「虛火」,不但會弄巧反絀,更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副作用,如頭暈、肚瀉,甚至有生命危險。
調查顯示,超過9成港人體質虛,加上進食「熱氣食物」,虛火問題更為嚴重。若誤以涼茶「下火」,令陽氣更虛,反而不單未能真正處理「虛火」,更有可能令「積熱」問題更為嚴重。
嚴醫師臨床經驗發現,香港人多對「熱氣」有誤解,對處理「熱氣」和「清熱」的方法更大錯特錯。(附件二:港人「積熱」5大誤解)
「積熱」不清易傷身 - 隨時胃出血、尿道炎
初期「熱氣」,「火」的情況輕微,外在徵狀可見口乾、口臭、喉嚨乾/痛、牙肉腫痛。中期「熱氣」者,人們通常在這階段會感覺不適而自行服用涼茶,「積熱」的情況已向內發展,可能會生痱滋/口瘡、流牙血、鼻涕/痰/眼垢變黃/量多、流鼻血、生暗瘡、大便秘結、小便色深甚或有氣味、心煩、失眠、掌心熱等。至於後期「熱氣」者,「熱氣」情況嚴重,已傷及臟腑,可能會咽喉潰爛、口腔潰瘍、胃出血、小便灼熱赤痛等,嚴重者更可能引發慢性咽喉炎、胃潰瘍、尿道炎、黃疸病等,絕對不容忽視!
石斛一次過處理「虛火」、「實火」
調查顯示九成八港人「積熱」指數超出警戒線。嚴醫師指當出現「積熱」時,不應亂服清熱食物或飲涼茶。需要分清「實火」、「虛火」,對症治療,前者需要「清熱瀉火」,後者需要「滋陰降火」。
而中藥材「石斛」能益胃生津,具滋陰清熱之效,能善養胃陰, 生津液,補肺脾胃而不傷正氣。中醫常用以處理「虛火」,對「實火」亦有相當功效 。嚴醫師建議,若出現「熱氣」時,應即時處理,不應盲目「下火」亂飲涼茶。若「積熱」情況持續,便應盡快向註冊中醫師求診。
個案分享:一日三餐「熱氣」食物典型辦公室一族「積熱」嚴重
喜歡吃「熱氣」食物的人比比皆是,剛代表香港參加亞洲區搏擊賽、從事廣告業的鄭文達更是當中的佼佼者。 鄭先生從小到大最愛吃煎炸食物,與普通辦公室一族一樣,鄭先生的午餐甚至晚餐通常都在茶餐廳或快餐店吃。他最喜歡快餐店的炸雞,更隔日就吃一次燒味飯。在下午茶時段,鄭先生會吃咖喱魚蛋、蛋撻或煎爙三寶,一日三餐均離不開「熱氣」食物;平日則熱愛燒烤。進入秋冬季節,鄭先生更會每星期打邊爐。
附件一:「熱氣」食物三級警示 (按中醫理論分類)
- 如進食「任何一項非常熱氣食物」或「間中/經常進食中度熱氣食物」、或「經常進食輕微熱氣食物」,就代表「積熱指數」達警戒線。
- 如「間中/經常進食非常熱氣食物」或「經常進食中度熱氣食物」達三項,就屬「積熱超錶」。
- 如「間中/經常進食非常熱氣食物」或「經常進食中度熱氣食物」達五項,就屬「積熱爆錶」。
非常「熱氣」食物 | 中度「熱氣」食物 | 輕微「熱氣」食物 |
|
|
|
|
|
|
附件二:港人「積熱」5大誤解
- 「積熱」誤解1:「熱氣人人都有,不用特別處理或求診」
正解:「熱氣」情況嚴重可傷及臟腑,引致咽喉潰爛、口腔潰瘍、胃出血、小便灼熱赤痛等。長期「積熱」可導致慢性咽喉炎、胃潰瘍、尿道炎、黃疸病,甚或消渴病、腫瘤等,問題嚴重,不容忽視!
- 「積熱」誤解2:「有熱氣飲涼茶或食龜苓膏就會好」
正解:「熱氣」有「虛火」和「實火」之分,需要按情況處理才不會出現「積熱」。飲涼茶或食龜苓膏並非人人都適合,如寒底的人、小孩、長者或孕婦,便不適合飲用,否則會愈飲愈寒。如只顧「實火」而不理「虛火」,不但會弄巧反絀,更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副作用,如頭暈、肚瀉,甚至有生命危險。
- 「積熱」誤解3:「覺得熱氣飲多兩杯水就會無事」
正解:發覺小便黃或量少很自然會飲多些水,然而只能夠利尿(增加尿液排出),積存於身體內的「虛火」和「實火」沒有使用正確的方法處理,只會繼續「積熱」,問題會更嚴重! - 「積熱」誤解4:「熱氣時多飲兩杯番鬼佬涼茶(啤酒)」
正解:飲啤酒就像飲水一樣,只能利尿(增加尿液排出)。儘管飲啤酒會短暫地舒緩「熱氣」的感覺,然而積存於身體內的「虛火」和「實火」沒有使用正確方法處理,只會繼續「積熱」,問題會更嚴重!此外,啤酒傷肝,長期飲用過多啤酒會引致肝硬化!
- 「積熱」誤解5:「打邊爐或者BBQ時準備同時飲用酸梅湯或者五花茶就不會積熱」
正解:打邊爐及BBQ都是「非常熱氣食物」,一旦進食便即時上火!同時飲酸梅湯或五花茶只能輕微下火,只是聊勝於無。而且「積熱」因應體質,有「虛火」和「實火」之分,需要按情況處理才不會出現「積熱」。
資料提供: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