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失智症找上門? 把握3個預防方法

台灣人口老齡化嚴重,失智症人口佔全國人口1.24%,換句話說,每80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神經內科主任賴軍皓指出,失智症並非老年人專利,臨床上,約50%病患屬於65歲前發病的早發性失智症,主要因症狀常被忽略導致延誤診斷,不僅影響個人生活品質,對於家庭及社會都埋下沈重負擔。

頭部外傷 恐埋下血管性失智症風險

失智症可分為神經退化性及血管性兩種,前者以阿茲海默症最為常見,後者則因腦中風、頭部外傷或慢性腦血管病變等埋下危險因子。賴軍皓主任說明,若為續發性失智症,可能是因酒精成癮物質或醫藥、頭部創傷、梅毒、缺乏維生素 B12 或葉酸、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因素所引起,雖比例不高,但研究也指出,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糖尿病等也可能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

保持健康體重 降低罹患失智症機率

要如何避免失智症找上門呢?包括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健康飲食及保持愉悅好心情都有助於降低罹患失智症風險。賴軍皓主任提及,像是中年時期肥胖者,發生失智風險相對上升3倍,即使過瘦也會提高失智風險,因此應保持健康體重,且養成每週2次以上規律地運動,並遠離抽菸的危險因子,也能降低疾病發生率。

鼓勵長者多參與社交活動 延緩失智症發生

至於在健康飲食上,除了可參考衛生福利部公布之每日攝取量,也應多攝蔬果、豆類、堅果、未精緻的穀類及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且能適量補充維生素B6、B12、C、E,有助於預防與延緩失智症的發生,最後則是可透過多參與社交活動,或從事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等,都有助於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記憶力衰退且認知功能差 恐是失智症惹禍

若發現家人不僅是因老化導致記憶力的衰退,同時出現語言能力、認知功能受到影響,甚至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等症狀時,就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賴軍皓主任呼籲,患者在接受評估過程時,也應有家屬,尤其是主要照顧者一同參與,才能正確取得病患病史,以利診斷。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Friday, 25 February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