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復健5大族群最需要! 研究證實:死亡率可降低15至31%

一名58歲的女性,因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合併急性心衰竭接受瓣膜置換手術,但心臟功能差,術後使用葉克膜維生系統及主動脈氣球幫浦,在加護病房躺了兩個月,普通病房又住了兩個月才出院;目前經長期復健,體力大幅改善、日常生活也可以自行完成。

心臟病發作突然 避免復發再入院是重要課題

隨著人口老化與生活型態改變,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比例增加;經衛生福利部統計,在國人十大死因裡,心臟疾病僅次於癌症為第2位。台中榮總復健科陳彥文技術主任表示,心臟病發作起來又快又猛,常讓患者與家人措手不及,生活壟罩著陰影,甚至再復發入院而降低生活品質,因此如何增加心肺功能、提升生活品質與降低死亡率一直是國內外醫療與研究極力推廣與發展的課題。

治療心臟疾病 「心臟復健」可降低死亡率

心臟疾病的治療除了手術介入、放置支架及藥物外,心臟復健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陳彥文技術主任解釋,「心臟復健」適用的族群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主動脈剝離術後、心臟衰竭及亞健康族群等。

經由規律運動,逐步恢復受疾病與手術影響的心肺功能,有效控制血壓、血脂肪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提升生活品質,研究統計顯示運動治療證實可降低15至31%心臟疾病的死亡率;其中,物理治療師運動指導透過給予心臟患者正確的運動觀念、訂定運動處方、監測運動反應來提升心肺功能、減少復健期中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Friday, 25 February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