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氣血不循環 筋骨痠痛易上身

冬天好冷!只想吃吃喝喝不想動,但長時間不動,又再加上天氣寒冷,很容易讓人血液不循環,進而導致筋骨痠痛。中醫師劉建忠說,透過自我按摩穴位加上食補,除了能夠舒緩不適,又能補氣血,可說是一舉兩得!

中醫師劉建忠表示,中醫認為,經脈貫通上下,溝通內外,是經絡系統中縱行的主幹,因身體的經絡相貫,透過循行將體內的五臟六腑與體外三百多個特定的穴道連結在一起,就能透過按壓穴道來紓解痠痛。要做到補氣血,除了按壓穴位外,最好能搭配中藥食補,例如杜仲、當歸與何首烏都是不錯的選擇。

劉建忠醫師推薦,常按身體五穴位,可促進血液循環,補充氣血。

一、合谷穴:位在第一、二掌骨之間,兩骨相合(虎口)處,形狀如山谷的地方,所以名為合谷。循行經大腸經與肩膀,所以便秘者與肩頸痠痛者可多按此穴位。

二、血海穴:位在膝蓋內側(膝窩)處,可幫助血液循環,循行經過脾經,可改善女性經痛與腰軟無力的問題。

三、足三里:膝蓋下約四指處即為足三里穴,許多人稱之為「強壯穴」,多案可強身健體,循行經胃經,可以改善胃脹氣等腸胃問題。

四、太衝穴:腳的大拇指和第二指交界處,循行經肝經,對於解尿不順、不乾淨、子宮下垂常有重墜感的女性能夠有效地緩解。

五、內關穴:手腕橫紋正中央,沿著兩條筋的中間往上約三手指寬處,多按摩此穴位可改善中氣不足,且常按可保養心臟與肝臟,有心定、安神之效。

穴位按摩手法以「掐」、「揉」最為常見。掐,有針灸之效果,是指以針刺或火灸人體穴位來治療疾病;「揉」則是類似推拿,以疏通患者經絡,促使氣血運行,調整五臟六腑的功能,增強人體抗病能力,從而達到治癒病痛的目的。劉建忠醫師說,按摩穴位要掌握「頻率、時間、程度」三原則,建議可早、中、晚按摩,每次十秒,按到有感覺即可。而對於某些「肌痛點」,有些人的反應可能會較為明顯,所以按摩時感到稍痛即可。

劉建忠醫師叮嚀,孕婦在孕期間應避免針灸,但可按摩,按摩時避開至陰穴(在腳的小指頭指甲根旁),此穴位會刺激子宮。而高血壓患者以穩定血壓為優先,避免按壓缺盆穴(鎖骨上窩內,窩凹陷如盆而得名),此穴位會使血壓上升。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Friday, 25 February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