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泡泡尿 小心可能是腎臟病警訊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 2014/07/21
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所進行的腎臟病防治篩檢結果顯示,約有2成民眾篩檢呈現異常。該院腎臟內科醫師蘇碩凱表示,台灣人的腎臟病成因之一與愛服用成藥和吃止痛藥有關。由於腎臟是沒有神經的器官,疾病形成於無聲,初期並沒有明顯症狀,但是若出現泡泡尿或水腫情形,便是一種警訊,建議及早就醫檢查。

蘇碩凱指出,腎臟的主要功能是排洩體內廢物、調解水分、酸鹼度及分泌荷爾蒙,但腎臟功能出問題,初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但可從「泡、水、高、貧、倦」等小細節察覺異狀。泡指的是蛋白尿,尿液常會起泡沫,10分鐘尚未散去、混濁且有異味;水指的是水腫,包括眼皮浮腫、下肢水腫;高指的是高血壓;貧是貧血;倦則是食慾不振、疲倦。有這些症狀,可透過驗尿、抽血、腎臟超音波、腎臟組織病理檢查、靜脈注射腎盂X光攝影或電腦斷層等檢查,來確診是否為腎臟病。

若腎臟組織長期受損壞達數月或數年,且無法恢復原有功能的階段,稱為慢性腎臟病,病程進展分五期。第一、二和第三期前期的病人,被視為初期個案,因健檢或篩檢出潛在疾病群,可即早介入照護與保健,需維持健康飲食及規律作息。第三、四期的病人必須限制高磷食物,避免喝過多湯汁及鹽分,需以低蛋白飲食控制,第一至四期重點在於延緩腎功能惡化。第五期則為末期腎臟病,需使用藥物改善食慾不振及噁心,宜與醫師討論透析相關事宜。

腎臟病個案管理師呂玉華表示,慢性腎臟病的病人,需控制三高,高低起伏的血壓會加速破壞腎臟的血管,血壓應控制在130/80mmHg理想範圍;血糖過高則會導致微血管及大血管病變,影響腎臟血流量造成腎功能下降,飯前血糖應控制在低於110mg/d1、飯後血糖低於140mg/d1、糖化血色素低於7.0%。應禁止熬夜、酗酒、抽菸,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30分鐘,調整飲食及運動控制體重以預防高血脂。腎臟保建的健康寶典建議,多纖維、多蔬菜、多喝水;少鹽、少油、少糖;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吃來路不明的藥,即可擁有腎利人生。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Friday, 25 February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