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Friday, 25 February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健康資訊庫

「重量級」男子主動脈剝離 複合式手術救回變「型男」

一位50歲「重量級」的男子,因胸痛、背痛而被診斷出急性主動脈剝離,從胸部到骨盆腔長達約50公分的主動脈內壁中層破裂。澄清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吳慧中表示,經複合式手術,同時替換部分的人工血管和置放血管支架,救回一命也變成「型男」,經半年後,體重由130公斤瘦成90公斤,連衣服和褲子都得重新購買。

主動脈剝離範圍大 複合式手術救命

吳慧中主任表說明,由心臟打出來的血液,往身體上升進行,再經行轉折進入胸腔,下降直行到腹腔。這上升行進的路徑即為「升主動脈」,轉折彎曲處即為「主動脈弓」,下降行進路徑即為「降主動脈」。一旦主動脈血管壁的內膜破裂,導致血液經由此內膜裂孔進入主動脈壁的內、中層間,即所謂主動脈剝離。

吳慧中主任解釋,該患者主動脈剝離長達約50公分,在升主動脈、主動脈弓、降主動脈進行複合式手術,關鍵在保住他的心臟,心臟保下來就能活命,至於往下的主動剝離要靠藥物、血壓控制和飲食改善來康復。

有三分之一主動脈剝離 到院前死亡

吳慧中主任提醒,約有三分之一主動脈剝離的患者到院前就死亡。主動脈剝離有兩類患者,其一是高血壓,長期抽菸、生活壓力的人,會讓血管內膜產生動脈硬化,血管壁失去彈性而變得脆弱,尤其天候突然變冷時,血管收縮而血壓飆高特別會造成主動脈剝離。

其二是先天性的結締組織疾病,例如馬凡氏症候群的病人,天生就是血管脆弱,年紀輕輕就有可能引發主動脈剝離。急性主動脈剝離也常發生於身體硬朗的人,別輕忽血壓的控制,身體如有胸痛、呼吸困難應趕快就醫。

越活越焦慮? 美心理師曝5種超簡單方法助緩解

Delta變異株都還沒完全平息,Omicron變異株就悄悄給世界另一個重擊。疫苗、篩檢、醫療的腳步都必須追趕病毒變種的速度,這場疫情災難何時會結束?無人能知。當人們生活在不確定當中,越來越難以保持冷靜繼續前進,甚至感到筋疲力盡。美國臨床心理學家Jelena Kecmanovic,在《CNN》發表一篇文章,提供5種方法,幫助民眾在疫情期間緩解焦慮感。

Jelena Kecmanovic坦言:「身為心理學家,我每天都從個案口中聽到,因Omicron疫情出現,彷彿再次被拋入未知世界裡,是多麼令人焦慮、擔心健康和安全,由於醫院床位短缺、學校停課和旅行受限。除了接種疫苗、戴口罩和照顧自己健康外,我們仍然無法控制疫情大流行,以及那些讓我們感到焦慮的事情。」為此,Jelena Kecmanovic提出5種以科學為基礎的策略,可減少焦慮並在疫情風暴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

1.腹式呼吸、臉埋在水裡,激發動物本能可降低焦慮

當生物面對危機和壓力時,所出現的本能反應,稱之為「Fight-or- Flight Response」(編按:中譯「戰鬥或逃跑反應」),此時大腦會分泌賀爾蒙暫時壓抑與戰鬥、逃跑等無關的行動,例如理性思考,以作求生之用。隨著疫情爆發,許多人的戰鬥或逃跑反應本能,已經超速運轉。

這時的最好方法,是懂得傾聽自己的身體。比如「覺得最近腸胃打結卡卡的嗎?明明沒有鍛鍊身體,肌肉是否仍感到很緊繃?頭痛的狀況透過治療也沒有緩解?」這些都是因為焦慮,而引起的身體反應,有一招快速的放鬆技巧,可打破這個惡性循環。

Jelena Kecmanovic推薦,可以仰臥在床上,並將手放在胸前,再將書放在肚子上。接著深深地呼吸,讓書盡可能在肚子上下起伏,同時雙手保持靜止,至少持續七分鐘。把想法專注在呼吸上,這樣思緒就不會交叉混亂,會讓自己感覺平靜下來。或者也可以用冰水裝滿碗,然後將臉浸入,大概到耳朵位置,並屏住呼吸,只要能忍受,就把臉一直浸在水中,這種強大的練習會激活「哺乳動物潛水本能」,可以迅速降低焦慮情緒。

2.正向思考恐怕是一種毒藥:「毒性正能量」

什麼是毒性正能量?Jelena Kecmanovic表示,很多人急著想要消除焦慮感,卻對自己說「你已經比很多人幸福了,要往好處想、往正面的事情想才對。」會強迫或控制自己要正向思考,但事實上於事無補,甚至會越來越對自己沒信心、認為自己不夠努力,研究表明從長遠來看抑製或避免焦慮只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千萬別因壓力或焦慮一直批評、鞭打自己,而是進行自我同理。每當陷入自責時,可以引導自己,如果今天是最喜歡的祖父母或其他親戚、朋友,遇到這樣的狀況,他們會對你說什麼?他們會怎樣對待你?(只需要選擇一個支持你的家人或朋友。)甚至可以撫摸自己的手臂、撫摸你的臉頰或把手放在你的胸口,或者像寫給親愛的朋友一樣,給自己寫一封親切的信,利用這些方法減少痛苦比毒性正能量有效得多。

3.研究:每天超過2.5小時看新聞 焦慮感大增

Jelena Kecmanovic表示,每天花上大把時間無意識地瀏覽Facebook、Twitter或Instagram只會更焦慮。而科學家們發現了疫情期間,經常查看有關疫情的新聞是有害的,只要瀏覽超過2.5小時,每天焦慮感會明顯增加。

但是很難一次就告訴自己停止瀏覽,因此,先了解自己在媒體網站上花費的時間是改變的第一步,接著嘗試刪除社交媒體「應用程式」,以便您只能從「瀏覽器」看。最後,使用計時器堅持預定的時間段。還有其他行為,也被證明會增加焦慮,例如一直不安不定的尋求他人的安慰、生活與時間的拖延和酗酒,睡眠不足或缺乏運動。

4.不要常陷入「假設」 理性的方式分析自己的擔憂

儘管Omicron變異株,對全世界造成嚴重影響,但重要的是,要正確看待事情。Jelena Kecmanovic表示,我們的頭腦經常陷入「假設」,開始擔心「最壞的情況」。為了應對這種趨勢,還要考慮最好的情況和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然後製定策略做好準備。

Jelena Kecmanovic表示,可以設想目前最擔憂的事情,設定在一天、一周、一個月或一年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或者好好問自己事情在0到 100分的範圍內有多糟糕,0 是一個完美的世界,100 是可以想像的最糟糕的狀態,以冷靜、理性地態度審視目前最擔憂的狀況。

5.焦慮的最佳良藥不是放鬆,而是「參與有意義的事情」

Jelena Kecmanovic表示,可將您與他人和周圍的世界連結起來。科學家們發現,簡單地寫下擔憂的心情,然後確定價值觀並規劃長期目標,最終會減少憂慮。也可以走進大自然、沉浸在藝術或音樂,或探索附近的新角落。或者專注於如何幫助他人,關鍵在找到一些你可以控制並且現在就可以做的事情。

文章來源:As Omicron looms, here are 5 ways to ease anxiety

便祕難以啟齒? 日常「腸道照護」低調改善

「便祕」可說是一種文明病,隨著飲食逐漸西化,加上生活壓力大、久坐、水分攝取過少及作息不規律等問題,使得受便秘所擾的民眾日漸增加,根據統計,約80%的民眾曾有過便秘問題。由於腸道關係著人體70%的免疫系統,而長時間未排便不僅易有腹脹感,同時也可能造成民眾心理壓力,進而陷入讓便秘程度加重的惡性循環,放任不處理甚至可能引發瘜肉等病變,進而增加罹患大腸癌的機會。因此,適時尋求醫療協助是必須,但平時的照護包含調整日常生活習慣,或使用一些家用之外用儀器,都能協助緩解不適。

便祕成因百百種 經醫師專業判斷才能對症下藥

如何辨認自己有沒有便秘?知名肝膽腸胃科診所院長黃建財表示,排便次數落在每日三次至三日一次之間皆屬正常範圍,但若超過三日未排便,即可初步判斷有便祕問題。

黃建財院長補充,便祕成因一般可分為「功能性」及「阻塞性」兩大類,因潛在疾病,包含帕金森氏症、糖尿病或有中風病史而影響到排便機能,稱為功能性便秘;另外,曾開刀造成腸沾黏則可能導致阻塞性便秘。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少見疾病也會表現出便秘現象,因此,民眾一發現有便秘問題,應尋求醫師診斷評估致病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家用非侵入式水幫浦 取灌腸設備與免治馬桶之所長

如調整生活習慣也無法促進排便,醫師除開藥治療外,也會於診間施以灌腸這類物理方式刺激腸胃蠕動來協助排便。黃建財院長也提到,坊間常見一些大腸水療療法,將管柱伸入大腸以清水沖洗,事實上也屬於灌腸的一種,但因其為侵入性,部分族群如大腸內有腫瘤的患者無法使用,且必須由專業人員操作,使用上有一定風險需相當小心。

圖片

▲輕柔的水入式渦旋水柱輕鬆灌入直腸中

若要降低使用上的風險,近來市場開始出現一種國外已行之有年的非侵入、非接觸式家用型水幫浦馬桶,利用智慧型控制將水壓與氣體結合,以接近人體溫度之乾淨溫水,利用渦旋的鑽透力,在放鬆肛門後,不需用力即可簡單將溫水柱潤入直腸當中清潔腸道,結合灌腸設備與免治馬桶優勢。此類家用設備因方便性較高、風險低,可經常性使用,同時減少由專人操作傳統水療機造成的心理負擔,又不像免治馬桶僅能清潔臀外部位,提供民眾日常照護上的新選擇。

圖片

▲不用準備複雜的侵入式器材,在家即可簡單一次完成沖、潤、洗、排

安心使用前提 需水質、水壓、水溫三方位把關

黃建財院長強調,非接觸式家用水幫浦雖以水柱取代管柱侵入腸道,但相對的,水質把關也極為重要,水柱是否經消毒、是否無菌;水壓適不適宜,強度是否會造成腸道負擔,都需要事先了解,如有使用上的疑慮,建議民眾仍可向主治醫師主動諮詢。

威而鋼新用途? 美研究:似能對抗阿茲海默症引發之失智

長期研究威而鋼對腦部作用的美國科學家指出,「威而鋼可能同時為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有效藥物」。克里夫蘭研究團隊分析美國健保資料庫中,多達700多萬位患者的醫學統計數據,發現有在服用威而鋼的男性相較未服用者,似能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之風險,接著進行進一步研究,結果令人振奮。初步研究成果發現,威而鋼能作用於一般所知造成失智現象之腦部異常蛋白質堆積。專家們表示,這項發現非常令人興奮,因為只要經過後續研究能夠進一步證實的話,使用已存在的藥物治療,不論是在藥物價格、研究花費時間、取得用藥資格等等,效率皆遠快於研發新藥。

改善血流狀況 臨床研究可用於多種疾病

威而鋼,亦可稱西地那非,因其主要藉由放鬆或擴展血管來改善血流情形,故原先多作為心血管方面藥物。而後續研究發現,它在其他部位也有相似功效,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作用於生殖器動脈,治療男性勃起功能障礙,不僅如此,後來發現威而鋼臨床上還能用於治療肺高壓。

因該藥對於血管及血流的明顯作用,科學家們近來也開始研究威而鋼是否可幫助因流向腦部的血流減少導致腦部損傷,進而引發之血管性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該病是發生率僅次於阿茲海默症之失智症,而現在科學家們相信此藥也能同時改善阿茲海默症。

初步實驗成果公開 「這兩項」提供未來研究新方向

雖然阿茲海默症造成失智的根源尚未明朗,但根據至今相關研究已知,阿茲海默症患者腦中常伴隨大量異常蛋白質堆積,包含β澱粉樣蛋白及tau蛋白。隨著年齡增長,多數人都可能觀察到此現象,但阿茲海默症患者堆積量相較之下明顯更多,且一開始多堆積在腦中記憶形成區域,而後往其他區域蔓延,最終腦部全體皆受影響。

克里夫蘭團隊於此次研究中發現:

(1) 使用高劑量的威而鋼(高於一般人使用的劑量),進行人體組織切片研究發現,該藥有加強腦部神經突細胞生長,同時減少tau蛋白堆積的現象。

(2) 根據健保資料庫中針對藥物流行病學,長達六年且包含723萬以上個案之數據統計,使用威而鋼的患者相較從未使用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比例觀察到69%發生率的降低。

未來可能成為失智用藥? 專家:正制定後續研究計畫

研究團隊領導人、克里夫蘭醫學中心Feixiong Cheng博士表示,此項研究成果非常激勵人心,但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Feixiong Cheng說:「因為我們的發現僅能提出使用威而鋼與阿茲海默症發生率之間的關聯性,仍有許多資訊需深究,目前也在擬定相關研究計畫,以及二期隨機臨床試驗,期望不久的將來,可證實威而鋼對於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臨床效益。」

資料來源:

《Nature Aging》-Endophenotype-based in silico network medicine discovery combined with insurance record data mining identifies sildenafil as a candidate drug for Alzheimer’s

《BBC》Viagra may be useful against Alzheimer's dementia

《Alzheimer’s association》Basics of Alzheimer's Disease

新生兒周產期窒息 把握黃金治療期低溫療法

迎接寶寶的到來是全家人最開心的一刻,但生產過程存在很多變數,其中最不樂見的情況之一就是新生兒周產期窒息,每一千名活產新生兒約1至8位可能會發生此現象。新竹臺大分院小兒部新生兒科呂怡萱醫師指出,當胎兒在生產前後無法獲得足夠氧合或血液灌流時,引起代謝性酸血症及缺氧性腦病變,就是所謂的新生兒周產期窒息,是新生兒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

孕婦發現胎動變少 就醫後竟是新生兒周產期窒息

一名懷孕38週的媽媽,產檢過程正常,懷孕過程也未有不適,直到生產前兩天發現胎動變少,緊急就醫後發現胎兒窘迫合併胎兒心跳下降,因此緊急剖腹產。呂怡萱醫師說明,男嬰出生後沒有自主呼吸、心跳慢、四肢張力低弱,經新生兒緊急復甦處置後,恢復生命徵象,確診為缺氧性腦病變,因此出後兩小時後進行全身性低溫治療,經72小時完成治療,目前也未有任何神經學後遺症,並持續門診追蹤。

新生兒低溫療法 為缺氧腦病變寶寶帶來新曙光

呂怡萱醫師解釋,缺氧不僅會對器官造成傷害,嚴重還可以因缺氧性腦病變導致包括如腦性麻痺、癲癇、視力或聽力缺損等長期神經學後遺症,所幸近年來,低溫療法為缺氧缺血性腦病變的寶寶帶來新的曙光,針對出生週數大於36週、出生體重大於1800克符合缺氧缺血性腦病變的新生兒,把握出生後黃金六小時內,藉由特殊體溫監控調節儀器,利用全身性或是局部頭部低溫方式進行治療72小時,將病嬰的核心體溫維持在33至35度,低溫治療期滿再逐漸將體溫回溫。

懷孕過程發現異常 應提高警覺盡快就醫 

包括早產、胎盤或臍帶功能不佳等都可能埋下新生兒發生周產期窒息的危險因子,不過目前低溫療法已被許多研究報告證實,能顯著降低新生兒死亡率並改善神經學後遺症發生率。呂怡萱醫師強調,懷孕過程除了接受規則產檢外,也應提高警覺,若發現有任何異狀就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診治,把握黃金治療期才能降低遺憾發生。

長幼同患病 一家雙頭燒 疫情降溫!預防水痘、皮蛇等高傳染疾病不能等

新冠肺炎是近期最受全球關注的傳染性疾病,不過還有許多傳染性高的疾病包括水痘、帶狀疱疹等也需要被重視。以水痘為例,民眾容易因常見而輕忽嚴重性或認為水痘是小朋友的專利,其實水痘屬高傳染力疾病 ,近年就曾發生師大、成功嶺的群聚感染事件,且成人感染症狀容易較小朋友嚴重,因此成人也該做好防範。

水痘傳染力超過新冠,成人感染症狀嚴重

迎接冬季呼吸道疾病感染高峰期來襲,我國公費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也已經開打,包含75歲以上未曾接種過23價疫苗之長者,及2-5歲尚未接種13價疫苗之幼童皆可受惠 ,然馬偕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紀鑫主任提醒,除了成人容易感染的肺炎鏈球菌、流感,容易與家中幼兒交互感染之呼吸道病毒、水痘病毒等也都要特別小心。

眾多病毒當中水痘屬於傳播力很強的疾病,只要家中一人得到,其他未得過也未接種過疫苗的家人也非容易被感染到,其家庭二次侵襲率高達85~90%。如果以R0值說明,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原始株的平均R0值約為2.2~2.7 (一個受感染患者平均能傳染給約2個健康民眾),水痘可以達到10~12,麻疹更可高達12~18,傳染力很嚇人。

此外,水痘並非小朋友才會得,只要以前未得過或未接種過疫苗,都有感染機會,學校群聚感染幾乎每年都會發生,近年就曾發生師大、成功嶺群聚感染事件。成人及孕婦為水痘併發症的高危險族群 ,其中孕婦感染水痘可能會導致胎兒先天性缺陷,如果在產前五天感染,寶寶出生會有嚴重新生兒水痘的風險,容易導致肺炎、腦炎等併發症,需要特別小心防範。

接種兩劑疫苗,保護力更完整

依醫囑接種疫苗為最有效的預防方式之一,接種一劑水痘疫苗保護力約81%,兩劑可達到92%,接種兩劑保護力較完備,兩劑間隔4~8週(針對13歲以上之孩童)。除了1歲幼兒可公費接種一劑,13歲以上未接種過也未得過水痘的民眾,也建議依醫囑接種兩劑水痘疫苗;針對育齡婦女則建議在計畫懷孕至少一個月前依醫囑接種完畢兩劑水痘疫苗。而滿50歲則建議依醫囑接種帶狀疱疹疫苗 。

帶狀疱疹引發後神經痛痛不欲生,疫苗是最好的預防方式之一

帶狀疱疹其實就是所謂的「皮蛇」,據統計,一般大眾終其一生罹患帶狀疱疹的風險約為30% 。帶狀疱疹病毒會破壞神經造成嚴重神經痛,有病人形容比針扎還痛,甚至會痛到難以入眠 ,年紀越大後神經痛發生比率越高。因此,只要一確診就要在72小時內進行藥物治療,建議民眾若有病灶要及早就醫。而最好的預防方式之一就是依醫囑接種疫苗,建議50歲可以考慮接種帶狀疱疹疫苗。

成人得帶狀疱疹,慎防幼兒受感染引發水痘

另外要注意,家中有人得到帶狀疱疹,未得過水痘的其他成員要小心感染引起水痘。紀鑫主任表示日前收治一名不到一歲幼兒(還未接種水痘疫苗),就是因為奶奶得帶狀疱疹出現成群水泡,可能抱孫女而透過皮膚傷口接觸傳染病毒,孫女過十幾天才發病出現水泡,發燒一週未退而住院,期間皮膚傷口還感染金黃葡萄球菌(水泡破掉傷口容易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住院五天才恢復。

和任何疫苗一樣,接種水痘疫苗或帶狀疱疹疫苗不一定能對所有的接種者產生保護作用。常見不良反應包括:注射部位不適、發燒、頭痛。如有任何醫療疑問,請務必洽詢專業醫療人員。

孕兒好福氣 建構友善婦幼環境

據內政部最新統計,截至110年10月底,全國出生數為12萬5,636人,較去年同期減少7,410人,在國人普遍晚婚、晚生的狀況下,過去10年來台灣的新生兒人數持續下降,去(2020)年更首度出現死亡人數高於新生兒人數,全國正式邁入人口負成長,少子化情形日趨嚴重,如何建立友善兒童健康成長環境,珍惜不同性別孩子的特質,讓孩子適性發展,提升國民生活品質與素質,成為政府首要努力課題之一。

北市兒醫團隊 打造健康家園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提升周產期高風險孕產婦健康照護、守護孩童健康成長,自109年起配合中央及北市政府政策加強嬰幼兒照護,結合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辦理「營造健康家庭與兒童醫療照護網」,提供北市3歲以下的嬰幼兒全面健康照護,新手父母也能透過照護網獲得育兒知識及技能等專業指導。由兒科醫療團隊,如兒科醫師、護理師、個案管理師、營養師、社工師等到兒童家中進行訪視,以盡早發現兒童健康問題,減少居家環境危險因素,預防兒童意外事故發生,讓嬰幼兒在成長過程中,能獲得更多更好的生活資源及全面照顧。

北市友善照護網 保衛孕幼健康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更於今(110)年聯合5家院所及民間團體共同推動「周產期高風險孕產婦(兒)追蹤關懷計畫」,強化弱勢族群母嬰健康,提升健康意識、規律產檢。

收案對象包含,有菸酒者、多胞胎者、確診妊娠高血壓/糖尿病(教育程度為高中職以下或為原住民、新住民)、藥物濫用高風險群、未滿20歲者、低/中低收入者、受家暴未經產檢個案、母親孕期全程未做產檢個案的新生兒及身心障礙孕產婦。經個案同意後提供孕產婦從孕期到產後6周/6個月的追蹤關懷及訪視,強化孕產婦及新生兒的照護服務。

除了為嬰幼兒及孕婦提供充足且友善的醫療整合政策服務外,臺北市政府為鼓勵生育,推出「助您好孕3.0版」,整合資源包含優生保健、育兒支持服務、育兒補助、職場友善等,共同為民眾分擔育兒的壓力,增加更多元彈性的育兒選擇,民眾可至助您好孕3.0網站查詢最新資訊(網址:https://born.taipei/),一起為建構友善婦幼環境、提升兒童的幸福健康努力。

常化妝、緊盯3C 眼睛發炎長滿蟎蟲

30歲從事百貨業的李小姐,最近眼皮發紅、刺癢、眼屎分泌物也非常多,忍不住用手揉眼睛,甚至一直長針眼,由於李小姐平時必須「全妝上陣」,以服務前來購物的客人,但眼睛問題影響工作,趕緊跑去眼科診所就診,才知原來自己得了「眼瞼炎」。醫生檢查,發現睫毛根部佈滿「蟎蟲」。知名眼科診所院長李文浩表示,臨床上常常看到女生愛化妝、卸妝及保養眼睛的方法錯誤,造成蟎蟲感染,甚至常滑手機、常看3C眼睛,很少眨眼,導致不知不覺傷眼,還會同時引發乾眼症。

5秒眨眼有多重要?眼睛同時完成一連串動作保護眼球

看似只有5秒鐘的眨眼動作,眼睛卻在秒瞬之間完成一連串動作來保護眼球,一般人眨眼平均每分鐘15∼20次,從眨下去到睜開的瞬間,角膜處於短暫破裂的狀態,位於太陽穴附近的淚腺袋,開始分泌淚水到眼膜,同時間,在睫毛根部底下的瞼板腺會分泌油脂,以「油包水」的方式,形成由內而外具有黏液層、水液層、油脂層的「淚膜」,李文浩表示,淚水就是不含紅血球的血清,可以達到修復、維持眼球溼潤,但3C產品氾濫盛行,長時間緊盯手機螢幕,造成眨眼次數越來越低,眼睛未受保護,容易感染甚至引發眼瞼炎、乾眼症等眼睛疾病。

李文浩表示,有些人睡覺時眼睛會微微張開,淚液就會被蒸發掉,建議民眾睡前不要點藥妝店的眼藥水,因為通常含有防腐劑,「防腐劑只會讓眼睛越點越乾」。而是要盡量使用藥膏或凝膠,尤其是維他命A的藥膏,睡前時抹上一層讓眼睛達到保濕作用。

愛美是天性,化妝也是人之常情,但清潔保養務必要正確、確實,李文浩表示,女生的內眼線、假睫毛、睫毛膏等等產品,容易阻塞眼睛、還會長寄生蟲(蟎蟲),且一個毛囊通常會有3-4隻蟎蟲在裡面,常見症狀為搔癢,以及清晨時睫毛根部有白色碎屑、分泌物。

李文浩強調,保養眼睛平常就要做起,正確的步驟才能預防眼瞼炎的發生:

步驟一 熱敷

首先清潔雙手、摘除隱形眼鏡、使用熱毛巾、乾蒸氣眼罩,或者定時控溫的熱敷墊(45度C,熱敷10分鐘),最好是有醫療器材許可證的熱敷墊,才有安全保障,並將熱敷用品輕輕覆蓋於臉部、閉眼休息。

步驟二 清潔

熱敷後,可使用眼部專用清潔液擦拭,養成每日眼瞼清潔2-3次的衛生習慣。以棉片沾取適量的眼部專用清潔液,甚至是含有茶樹精油成分可以除蟎蟲,由眼頭至眼尾單向輕輕擦拭,清潔眼部及睫毛根部的分泌物。另外,每天可以使用棉花棒,將眼屎等分泌物掏出,保持清潔,否則用手搓揉,會加重受到感染的可能性。

步驟三 保健

除了熱敷與清潔,民眾每天務必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飲食,並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維他命A、C、E的蔬果,或是可以補充含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魚油及維生素D3。李文浩強調,民眾要注意自己的用眼習慣,定時休息,每隔50分鐘休息5-10分鐘,還要留意眨眼次數。若有發炎等不適問題,請儘速諮詢眼科專科醫師。

Subcategories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