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Friday, 25 February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健康資訊庫

腳腫如蚯蚓又痠麻 輕鬆擺脫靜脈曲張就靠「它」

一名85歲、罹患婦科癌症的患者,有長達近20年靜脈曲張的問題,因遲遲未治療,使得下肢呈現嚴重的靜脈潰瘍,皮膚因色素沉澱發黑發紫,但因罹癌身體狀況不穩定,難以承受具侵入性、疼痛、恢復期長的傳統手術或雷射治療,所幸,現在有一種侵入性小、傷口小,且療程約一小時就可完成的「靜脈膠水閉合術」,衛福部立桃園醫院心臟外科主任袁于婷醫師表示,該患者術後反應良好,潰瘍傷口也終於癒合,皮膚狀況改善許多。

久站引起血液回流受阻 形成靜脈曲張

袁于婷醫師表示,「靜脈負責將血液送回心臟,靜脈曲張就是把血送回去的路徑出問題,血管當中的瓣膜受到破壞,導致靜脈壓力過高,血液無法正常回流,造成血管擴張,形成靜脈曲張。」久站久走的職業,讓下肢血管承受很大壓力,容易罹患靜脈曲張。另外,孕婦或極度肥胖的人,由於肚子太大,腹內壓力過高,也會阻礙血液回流,造成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嚴重會面臨血栓、截肢風險

袁于婷醫師說明,靜脈曲張程度可分6級:第一級最輕微,皮表出現形似「蜘蛛絲」的血管,第二級出現更明顯的血管擴張,此時治療方式以改善外觀為主,大多以皮表的血管雷射,或是注射泡沫性硬化劑,讓膨脹血管收縮。第三級則是出現形如「蚯蚓」的血管,且是門診中最常見明顯的靜脈曲張;第四級則有色素沈澱,例如腳踝、小腿發黑,腳底皮膚粗糙、濕疹。

第五級因靜脈壓力過高、血液大量淤積在下肢形成癒合性潰瘍;第六級則是活動性潰瘍,也就是一直無法癒合的傷口,甚至會面臨截肢風險。袁于婷醫師表示,第三級以上的患者,會有腳腫脹、疼痛、容易抽筋的狀況,若有明顯的靜脈浮出時,可能會產生血栓,久而久之引發血栓靜脈炎,就會出現傷口潰瘍、色素沉澱。

聽到血栓,是否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袁于婷醫師表示,靜脈曲張是表淺性的血管,跟民眾擔心的深層靜脈栓塞不同,深層血管產生的血栓可能跑到心臟,或肺部變成肺栓塞,但靜脈曲張產生的血栓要到肺栓塞,其實不常見,但不代表不會發生。袁于婷醫師也強調,當靜脈曲張達到第三級以上,建議進一步手術治療。

圖片

手術怕痛不想挨針 新選擇輕鬆擺脫靜脈曲張

針對手術治療選擇,袁于婷醫師說明,可採用「靜脈膠水閉合術」,袁于婷醫師表示,傳統手術是把血管結紮並抽掉,就沒有逆流的問題;或是用雷射、射頻燒灼術,以較高溫度,讓血管閉合不再逆流,然而這類手術,因高溫會傷害血管周邊神經,需要再打上其他藥物、麻醉,以避免熱傷害,但對患者來說,不僅挨許多針、感到疼痛,術後恢復期也長。

袁于婷醫師表示,若施以靜脈膠水閉合術,顧名思義是用膠水(醫用黏合劑)將擴張血管黏起來,將不再有擴張的問題,周邊相連的血液逆流都會改善,且患者門診時可直接手術,不需上太多麻藥,一小時內就可返家,對醫師來說執行方法快速簡單,就是放一根細細的管子到血管中,注入膠水後再加壓讓血管閉合,即結束療程,傷口很小,且不會對周邊神經造成熱傷害。對於擔心麻醉風險、或生活工作忙碌、身體狀況不穩定難以承受較難度手術的人而言,是很好的選擇。

上學就肚子痛、回家就沒事? 當心收假症候群惹禍

各學校已陸續開學,相信有部分的家長會發現家中孩子在上學前開始抱怨肚子痛,或是在學校期間因為腸胃不適而進出保健室,可是下課回家之後,肚子好像就不痛了。

收假症候群 壓力解除後症狀緩解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身心科衛教資料指出,面對連續假期之後的上班日或上課日,不論大人小孩,可能會出現情緒低落、憂鬱、精神不振及睡眠失調等「收假症候群」之症狀。

收假症候群並不是精神疾病,但這些症狀著實會造成不小的困擾,甚至有些民眾因為焦慮而伴隨腸胃道症狀(腹痛、便秘或腹瀉)、胸悶、疲倦及身體緊繃等狀況,不過這些症狀會在壓力解除之後漸漸緩解。

假期維持正常作息 開學前預告緩解焦慮

小兒腸胃科蔡璽翔醫師建議家長,平時訓練小朋友能建立起自信,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放假期間還是要維持小朋友正常的作息,避免過度使用3C產品。而在開學前陪伴孩子整理好新學期要使用的文具等用品,提前預告、規劃開學後的行程,安排適當的運動緩解焦慮。

觀察學校生活 鼓勵+陪伴助回正軌

另外,在開學後,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適應情形,關心在學校的生活狀況,是否有同儕還是學校課業師長的壓力,持續正面鼓勵,並在耐心陪伴下,可以讓孩子順利的回復到原本學習節奏。

腹痛合併這些症狀 應盡快就醫治療

上學就喊肚子痛,回家就緩解,這很多是因為情緒焦慮所引起的功能性腹痛。至於要如何判斷是否需要就醫,蔡璽翔醫師認為,如果腹痛是合併有嚴重的嘔吐症狀、吞嚥困難、體重減輕、發燒、有消化道出血的情形,身上有不尋常的皮疹,開學之後腹痛的時間持續太久無改善,就要懷疑是否有其他的診斷,建議至兒科門診評估。

眼睛乾澀又常流淚? 小心是乾眼症惹禍

你常感到眼睛乾澀、紅眼甚至視力模糊等現象嗎?小心可能是乾眼症惹禍!隨著3C產品普及,過去多發生於老年人的乾眼症也逐漸有年輕化趨勢,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黃楚軒指出,當眼淚分泌結構其中一層功能受損時,就會使眼淚分泌不足因而引乾眼症,長期置之不理,不僅會引起慢性發炎,也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視力減損。

多數乾眼症病患缺油又缺水 治療得雙管旗下

事實上,乾眼症又分為淚液分泌不足的「缺水型」,以及淚液蒸發過快的「缺油型」乾眼症。前者是因基礎分泌量下降造成水分不足所致,後者則因分泌油脂層的瞼板腺功能障礙使眼淚蒸發過快無法保留在眼表所導致;黃楚軒醫師表示,臨床上,多數病患屬於缺油又缺水,因使治療上就得透過雙管齊下才能幫助紓緩症狀。

適時補充人工淚液 解決缺水性乾眼症 

黃楚軒醫師說明,以缺水性的乾眼症而言,治療以補充人工淚液為主,其中可藉由含人工防腐劑的單支裝產品避免發炎,若為嚴重缺水的患者則可採以淚管栓塞的方式來增加淚液留置,但栓塞又分暫時性與長效性,需與醫師討論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至於缺油性的乾眼症則得藉由每日規律的按摩熱敷,幫助軟化油脂且透過按摩促進暢通,藥物上則可服用魚油、維他命等舒緩乾眼症發炎程度。

乾眼症檢查機器 為乾眼症患者全面評估

此外,乾眼症患者平時也應注意環境的調整,像是降低室內溫度、使用戴擋風眼鏡或保溼眼鏡等方式減少淚水蒸發機率。黃楚軒醫師強調,若乾眼症患者伴隨慢性結膜炎、眼瞼炎等症狀時,則需搭配消炎藥物使用,而難治型患者則可考慮抽取自體血清以達到良好療效,目前院內也有提供專門針對乾眼症檢查的機器,透過全面評估可望幫助更多需要的患者。

常水腫又血壓高? 小心是慢性腎臟病徵兆

你有常常水腫、排尿困難甚至血壓變高等情況嗎?小心可能是慢性腎臟病早期徵兆。國泰綜合醫院社區護理組個案管理師曾寶玉指出,當腎臟因疾病或傷害而不能維持正常功能時,就會使廢物或過多的液體累積在血液,這時就會出現相關徵兆,一旦受損超過3個月,無法恢復原有的功能時,就演變為慢性腎臟病。

腎炎患者多數無症狀 定期尿液檢查是關鍵

但哪些人又為慢性腎臟病高危險群呢?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痛風、65歲以上長者、藥物濫用者、腎炎以及有腎臟病家族史等者都可能提高致病的危險因子。曾寶玉個案管理師表示,像是糖尿病主要因長期高血糖會導致血管病變進而造成腎功能下降,痛風者則容易因血液尿酸濃度高,產生尿酸結晶沉澱在腎臟造成腎臟傷害,其中腎炎因多數人未有症狀,得藉由定期尿液檢查才能確診。

慢性腎臟病分5期 治療依據每期患者各有不同

曾寶玉個案管理師說明,事實上,慢性腎臟病共分為5期,得透過年齡、性別、血清肌酸酐計算出腎絲球過濾率來判定腎功能期別,治療上,第1、2期患者可透過健康飲食、規律生活、控制三高以及定期追蹤等方式以維持腎臟功能,而第3、4期患者因得減緩進入末期腎臟病,因此除了養成健康生活型態且定期就醫治療,也應維持護腎飲食,做好自我心理調適,有助於延緩腎臟病惡化。

預防腎功能衰退 從改變飲食生活習慣開始

至於第5期患者因進入末期腎衰竭,通常得面臨洗腎、換腎,甚至進入安寧緩和治療。曾寶玉個案管理師呼籲,為避免演變末期腎衰竭,預防勝於治療,平時配合改變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才是預防及延緩腎功能衰退的最好方法。

年輕人滑手機痛炸 當心乾癬性關節炎上身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近來收治多位年紀均在30歲上下,最年輕的是24歲妙齡女子,共同症狀都是皮膚有紅斑、脫屑等症狀,且經常復發難以根治,經醫師詢問其他部位異狀,不約而同表示單根手指或腳指也有紅腫,不僅走路困難,甚至「滑手機都會痛」,確診為「乾癬性關節炎」。

乾癬非傳染病 反覆發作無法根治

亞大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肇基副院長表示,冬天是乾癬好發季節,民間有迷思認為乾癬是一種傳染病,但其實乾癬是慢性免疫疾病,因自體免疫系統失調導致「發炎」症狀,往往會先表現在皮膚上,外觀有如鮮紅色板塊,並帶有許多白色麟狀皮屑,因無法根治而會反覆發作,目前並無特效藥。

圖片

▲亞大醫院過敏免疫風溼科副院長蔡肇基透過問診及檢查,提供治療建議。(圖為情境照)

乾癬未及時治療 恐造成關節變形

由於乾癬若未及時接受治療,不僅皮膚紅斑問題會持續擴大,甚至可能會合併關節炎造成關節腫脹、疼痛、變形;據統計,約有3成的患者會合併有乾癬性關節炎的狀況,特別是在頭皮、指甲與皮膚皺褶處有皮膚乾癬的患者罹病風險更高。

治療合典型乾癬性關節炎 外用藥膏+口服藥物

蔡肇基副院長指出,由於患者的症狀符合典型「乾癬性關節炎」,建議使用外用藥膏和口服藥物先觀察效果,若症狀持續未恢復,健保署也已經核准申請使用生物製劑或口服標靶藥物,雖會有些微不適感,但多數患者可達到病灶接近消失的程度,是就醫的選項之一。

誤信偏方 盡快就醫避免症狀加劇

由於乾癬是免疫系統出了問題,因此除了皮膚疾病外,也會對體內器官造成影響,包括心血管疾病、關節炎、糖尿病、眼睛葡萄膜炎等。蔡肇基副院長提醒,若出現相關症狀,最好盡快就醫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式,切勿聽信偏方,延誤治療,並避免抽菸、飲酒或濫用藥物,保持正常飲食,以免症狀更加嚴重。

洗眼液這個成分易感染、潰瘍 醫曝更天然洗眼方法

現代環境充斥空污的問題,再加上民眾過度使用3C產品,以及女生外出化妝等,往往對眼睛造成負擔、傷害,為此藥妝店推出各式各樣的「洗眼液」商品,標榜「舒緩眼部疲勞、清潔眼球表面、防過敏」等效果,不過洗眼液真的這麼神奇嗎?裡頭的添加物是否都無害?衛福部立台北醫院眼科主任林人傑點出關鍵,有些洗眼液會添加「防腐劑」,長期使用之下將破壞眼球表面酸鹼值平衡,導致容易發生感染或嚴重則造成潰瘍。

這個關鍵成分 長期不當使用恐感染潰瘍

林人傑表示,洗眼液的主要用途是清洗眼睛,裡面的成分大多是生理食鹽水、蒸餾水,用以清潔眼球表面的灰塵、髒東西或雜質;有的洗眼液會添加抗菌成份,最常見的是加入草本植物當中所含的「甘草酸二鉀」,可達到抗菌、抗發炎的作用;有的也會添加營養物質,例如維他命A、維他命B6、維他命E、維他命B12等,這些成分促使黏蛋白生成,黏蛋白能保護、濕潤角膜,穩定淚膜,並使淚液附著在眼表上,也能修復受損的角膜細胞,並放鬆眼球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增加眼部的新陳代謝。

林人傑補充,還有些洗眼液使用起來涼涼的,通常是添加薄荷或中藥成分。然而有的人眼睛癢、過敏,有些洗眼液會添加抗組織胺或血管收縮劑,雖然短效間會使發紅過敏的眼睛退紅,但林人傑表示,這些東西用久了,效果會越來越不彰。還有一種成分,是「硫磺酸」,這是一種含硫的胺基酸,可舒緩眼睛疲勞,對視網膜的代謝有幫助。

不過,有些洗眼液當中會加入防腐劑,使商品可以保存較久,但民眾長期使用下會影響眼球表面,破壞酸鹼值及滲透壓的平衡,林人傑表示,眼部的淚液、油脂、蛋白物質都會被破壞掉,使眼球表面屏障損傷,就容易使角膜、結膜,受到外界微生物的侵入感染或引發潰瘍,民眾使用時須多加注意。

洗眼液不是仙丹 清潔眼睛有更天然的方式

因此,林人傑強調,不建議每天都使用含有該成分的洗眼液,使用上一個禮拜不要超過3到4次,若眼睛狀況真的很不舒服、搔癢、充血厲害、角膜發炎或有乾眼症的狀況,表示眼球的表面已經有問題,不能使用洗眼液。另外,若遭到化學灼傷,例如清洗浴室的清潔劑、蘇打水等化學物質噴進眼睛,不可使用洗眼液清洗,應使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食鹽水清洗。

除了使用洗眼液,民眾有更天然的洗眼、滋潤眼睛的方式。林人傑表示,每天把上下眼皮、睫毛末端,以及在眼瞼邊緣上的小洞口,也就是麥氏腺的出口進行清潔,以保持暢通。民眾可至藥局購買眼瞼清潔棉片,將雙眼撐開上下進行清潔,也可以每天使用蒸氣眼罩熱敷眼睛15-20分鐘,消除眼部疲勞。

林人傑表示,麥氏腺一定要暢通,因為麥氏腺會分泌油脂,以構成淚液的「油脂層」,避免淚水蒸發掉,才不會讓眼睛感到乾澀不舒服。「只要清潔眼瞼,比起使用洗眼液來的關鍵,因為眼瞼還是要用棉片『搓洗』才洗得乾淨,只使用洗眼液的效用並不大。」若手邊沒有清潔用品的話,可考慮使用人工淚液、生理食鹽水,將眼睛上多餘的雜質沖掉。

孕期高血壓危機重重 7大徵兆快就醫

現年31歲的尤小姐,懷第一胎時就罹患妊娠高血壓,自12~13週開始平均收縮壓都在160毫米汞柱以上,16~20週時更出現明顯的下肢水腫,稍微行動就會喘不過氣,而且隨著懷孕週數增長,症狀也越嚴重。經醫師仔細評估後,建議在37週時剖腹生產。只是尤小姐妊娠高血壓依舊無法有效控制,在37週時打了催生藥後血壓一度飆到190毫米汞柱,導致剖腹產時發生大出血500c.c以上,所幸最後嬰兒順利生產,尤小姐在病房接受8天的觀察後也平安出院。

妊娠高血壓號稱「母嬰殺手」 容易造成胎盤剝離、胎兒窘迫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婦產科醫師林新旺表示,妊娠高血壓是臨床上不可不慎的「母嬰殺手」,主因是由於全身性血管攣縮所造成。血管攣縮的結果會導致血液量減少,影響胎盤功能,進而對胎兒生長造成負面效應。妊娠高血壓除了容易造成胎盤早期剝離及胎兒窘迫之外,也因為胎盤功能較差,容易使胎兒體重過輕、羊水過少等等,這些都是孕婦產檢時必須得注意的要項。

恐致子癲前症 勿吃太鹹、含鈉量高食物

另外,一般妊娠高血壓若合併蛋白尿與水腫,就屬於「子癲前症」。約有5%的妊娠高血壓產婦會出現子癲前症。林新旺醫師建議,若產婦有輕微的高血壓,就盡量在家中休養,注意水腫程度並密切監測血壓變化,並以口服降血壓藥物來控制血壓;飲食則建議多補充蛋白質,切勿吃太鹹或鈉含量高的食物。

林新旺醫師呼籲,一旦產婦出現如下症狀,就要馬上就醫觀察及治療,及早排除妊娠高血壓危害。

1.血壓大於160/110毫米汞柱

2.蛋白尿大於2+(當次尿蛋白高於100 mg/dL)

3.全身水腫

4.噁心、嘔吐、頭痛、視力模糊、頸部僵硬

5.小便量減少

6.體重快速增加(每週增加2公斤以上)

7.上腹部疼痛

▲醫師與尤小姐攜手切蛋糕,慶祝個案的前世情人平安長大。

眼睛太乾睜不開? 脈衝光治療壓出一堆油

冬季寒風徐徐,眼睛易感乾澀,尤其是年長者及長時間使用3C產品的族群更有感,常見淚水狂飆、視線模糊、眼睛癢、有異物感,即使眨眼或點眼藥水都無法改善,高雄51歲的陳太太一早睡醒睜不開眼,請先生協助點了眼藥水後,仍只能困難且緩慢張開雙眼,立即決定要聽從友人的介紹北上至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眼科林人傑主任門診就醫,希望解決長期的乾眼困擾。

天冷眼睛越乾越難受 脈衝光治療緩解

陳太太表示自己長期受到眼睛乾澀、角膜發炎的痛苦,最一開始只要休息、眨眼就會恢復正常,不知何時已不能改善狀況,在家裡附近診所就醫搭配溫熱敷、人工淚液治療,仍不見效果,尤其天氣越冷越難受。北上就診時,雙眼紅腫、感覺剌痛有異物感、搔癢,且畏光、視力減退、角膜發炎,經林人傑主任診斷為瞼板腺功能障礙合併乾眼症,在門診以脈衝光治療,隔日即緩解不適症狀。

瞼板腺油脂凝結堵塞 導致發炎、乾眼症

「簡單來說,有點類似毛孔堵塞長痘痘一樣,嚴重的就容易發炎、長針眼或引發乾眼症等不適症狀。」林人傑主任說明,現在民眾使用電腦與手機的時間非常長,乾眼症人數快速增加,當瞼板腺內塞滿凝結的油脂時瞼板腺口被堵塞,許多年輕族群有此困擾,一般是因為清潔不當、老化、飲食過於油膩、賀爾蒙變化等原因造成,也可能是眼睛水份或油脂不足,需要補水或補油,另也可能是瞼板腺的皮脂腺受到堵塞,需要好好清潔及控油的狀況,真正的病因需診療後才能對症治療。

疏通堵塞油脂 脈衝光助穩定淚膜

醫療科技的進步讓治療乾眼症有新的選擇,脈衝光能增加瞼板腺分泌脂質的能力、融化眼部阻塞的油脂、降低引來蠕形螨的機率、抑制發炎、增加淚膜脂質層厚度以減少淚液蒸發速度。脈衝光治療之後,林人傑主任像給眼瞼做清粉剌一樣,將原本深藏在眼瞼內的油脂排出,疏通阻塞的眼瞼板腺、解決病人眼部乾澀疼痛痠脹的不適。林人傑主任表示,許多病人經過第一次治療就能大幅改善症狀,進行完整療程與積極配合治療追蹤,能幫助眼睛維持良好的亮眼效果,但預防保養勝於治療,提醒大家平時應做好眼部清潔,並為眼睛補水、補油與控油。

控油補水不可少 護眼撇步要做到

如何為眼睛補水、補油與控油?林人傑主任表示,眼睛平常會分泌淚液與油脂以維持眼睛濕潤,當覺得眼睛酸澀時,透過眨眼或點人工淚液可改善,其他護眼撇步例如:

1.可減少使用3C產品的時間,用眼30分鐘至少休息10分鐘。

2.適當的溫熱敷,幫助放鬆眼球周邊肌肉組織,緩解睫狀肌,改善眼部疲勞,提升眼周邊血液循環、促進淚腺分泌淚液,疏通阻塞的瞼板腺。

3.不熬夜,飲食均衡,少吃刺激性食物,及避免長期配戴隱形眼鏡。

4.保持空氣濕度,在乾燥的環境可用加濕器或放一盆水。

5.眼部脈衝光,可以增加瞼板腺分泌脂質的能力、融化眼部阻塞的油脂、疏通瞼板線,且能抑制發炎。

長期在眼科服務的呂為朋專科護理師提醒,門診中經常見到許多民眾在就醫前,是先使用家中庫存、不知道放多久的眼藥水,直至無法忍受甚至嚴重導致角膜病變的程度才就醫,其實眼藥水也是藥,是藥就需依照醫囑使用,且眼藥水有保存期限,若過期、變混濁、變色,都請勿繼續使用,平時若透過使用溫熱敷、加強眼瞼清潔、人工淚液療效不佳,請盡速就醫,讓專業醫師診療後進行精準治療,可以更快速有效的解決眼疾困擾。

Subcategories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