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Friday, 25 February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飲食與健康

中秋月餅糖份、熱量高! 5招化解肥胖危機

中秋節團圓賞月,市售月餅琳瑯滿目,如何兼具應景和健康呢?市售廣式月餅通常皮薄內餡多,成分多以高油及高糖所組成,1顆月餅(185公克)含糖量高達19顆方糖,熱量大約420大卡,更相當於1.5碗白飯(240公克)的熱量,以體重60公斤者為例,需要快走1個多小時(約76分鐘),才能消耗熱量。

攝取蔬果+運動 促進腸化消化蠕動

臺北市衛生局提醒,中秋佳節吃月餅時,可搭配無糖飲品外,烤肉時應減少使用含高糖高鹽的烤肉醬,並盡量挑選新鮮食材替代加工食品,同時應適量攝取當季蔬果,在家則應適量運動,可以促進腸胃蠕動。

自製月餅控熱量 營養均衡無負擔

要點1:小巧月餅控熱量

一顆棗泥月餅熱量高達420大卡、綠豆椪熱量約360大卡,自己動手做除增添趣味外,也可以自己控制月餅的大小,小巧月餅減少多餘的熱量攝取。

要點2:營養多元才均衡

中秋吃烤肉、市售月餅時,容易僅攝取高糖、高油脂,若是使用紅心芭樂、鳳梨、地瓜、抹茶等食材,富含植化素、多酚類及維生素C等,能多元攝取營養素。

要點3:少糖少油真輕盈

市售月餅大多使用油膩、糖量高的綠豆沙或紅豆泥當作內餡,選用鳳梨、地瓜等能提供天然甜味的食材來代替高糖分的使用,可品嘗天然蔬果鮮甜,同時減少高糖內餡及減少酥油的使用而不膩口。

要點4:多纖增添飽足感

製作月餅時宜利用當季蔬果等香氣食材替換原本高熱量的內餡料並使用蔬果高纖維,來增加飽腹感,減少高熱量酥皮類等澱粉及油脂的攝取,還可幫助消化。

要點5:無糖搭配減負擔

吃月餅時容易膩口,很適合配上一杯飲品,可搭配對身體負擔較少的飲品,例如:無糖麥茶、檸檬水、無糖冷泡茶等,減少精緻糖的攝取。

焦慮到身心失調 中醫師授三茶飲穴道舒緩

因為疫情關係及有些媒體的推波助瀾,使社會氛圍充滿恐慌與對立,讓許多民眾感到焦慮。不僅心情受到影響,也會出現許多身心變化,如頭暈、頭痛、失眠等,因此求診的人也增加。王翊錞中醫師表示,除了配合治療之外,也需要正常飲食與運動,若有焦慮到不敢出門的民眾,他也分享三個茶飲與穴道按摩可舒緩。

自律神經失調 中醫又稱肝氣鬱

焦慮是臨床醫療常見問題之一,帶給身心的影響不亞於糖尿病或高血脂等慢性病,正視自己的壓力,減少焦慮是現在重要的課題。王翊錞中醫師提到,因為疫情延燒,人心惶惶,因為身心狀況就診的民眾也增加。

焦慮或壓力都會造成身心的變化,像是頭痛頭暈、失眠、疲勞善忘、喉嚨有痰吐不出來、肌肉緊繃、胸悶心悸、胃痛、便秘或腹瀉、頻尿、盜汗等問題。王翊錞中醫師指出,這被稱為自律神經失調;也是中醫的肝氣鬱,在黃帝內經中玉機真藏論已經說明,肝氣太過則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巔疾;其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脇胠滿。

飲食均衡與運動助平衡 舒緩情緒三茶飲

若有在看診的民眾,應持續就醫,也應該飲食均衡與運動,才能讓身心狀態達到平衡。王翊錞中醫師分享三種茶飲可以幫助舒緩情緒,也建議可以進行簡單的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挑選以方便按壓,且穴位不會太深為主。程度都是以手指頭輕微按壓,稍微痠但不要痛最好,按壓方式持續按壓十個呼吸後,停止按壓一個呼吸為一次,作三次。

甘麥大棗湯

甘草10克 浮小麥50克 大棗5枚,以水600cc,煮成300cc,分成三份喝。

適合精神恍惚、悲痛欲哭、呵欠頻頻的朋友。

紫蘇薄荷茶

紫蘇適量 薄荷適量 熱水沖泡

適合容易頭痛胸悶,覺得自己容易中暑的朋友

玫瑰花茶

玫瑰花適量 陳皮適量 熱水沖泡

適合容易胃痛、乳房脹痛、覺得自己腸胃都不動的朋友

自律神經失調 輕微按壓三穴道改善

太衝穴:安撫焦慮心情

位置在腳的大拇指和第二指指縫間,往上1寸(約一個拇指橫寬)處

適合心情煩躁、很想吵架的朋友

內關穴:緩解胸胃疼痛

手腕橫紋正中,沿著兩條筋的中間往上2寸(約三手指寬)處

適合容易心驚、心悸、胸悶、胃痛、或腹瀉、便祕的朋友

神門穴:安定心神

手腕掌心橫紋下方,靠小指側端,豌豆骨凹陷處。

適合頭暈、頭痛、心煩、失眠、頻尿的患者

王翊錞中醫師 學經歷

中醫皮膚科醫學會 專科醫師

中醫兒科醫學會 專科醫師

台北市聯合醫院 醫師

馬祖無中醫鄉巡迴醫療 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國際醫療服務隊 講師

北醫中國醫藥研究社 講師

臺大傳統醫學研究社 講師

台灣偏遠地區義診

中國四川麻瘋村義診

東馬來西亞中醫義診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畢業 中醫師

台灣大學藥學系畢業 藥師

大蒜會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 藥師提醒用藥注意事項

許多服用降血壓藥的人,會避免同時食用葡萄柚,但卻不知道柚子(文旦)和葡萄柚一樣也含有抑制肝臟代謝酵素的成分「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持續大啖柚子,可能會抑制高血壓藥的代謝,導致藥品血中濃度增加,使副作用發生機率提高。郭建宏藥師提醒,正在服用降血壓藥品的民眾,如食用柑橘類水果時應特別留意,避免同時服用。

高濃度萃取物 易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

含有高濃度納豆萃取成分的食品,因含大量維生素K,可能會影響抗凝血藥品的作用,應避免在服藥期間食用。而在高濃度大蒜萃取物的部分,因為大蒜直接用於烹調料理的調味時,不至於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但含高濃縮大蒜成分的食品與抗凝血藥品併服時,則可能會增加出血的藥品副作用,建議於服用抗凝血藥品期間避免攝取高濃度大蒜萃取物。

食用藥品與營養品 不可同時服用

郭建宏藥師建議,正在服藥治療疾病者,在食用任何保健食品、中藥,或者其他高濃度營養補充品前,都應該先諮詢醫師或藥師,避免其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影響疾病痊癒,甚至增加副作用的發生率。

此外,領取藥品時也應詳閱藥品資訊及注意事項,是否有「與乳製品間隔2小時」等與飲食相關警語,若有任何用藥相關問題,可諮詢專業醫事人員。

高濃度特定成分食品非萬靈丹 規律生活習慣是根本

食藥署也提醒消費者,含高濃度特定成分的食品並非健康萬靈丹,此類食品無法取代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因此,切勿購買來路不明的產品,以免保健不成反而傷身,若因食用健康食品、特殊營養食品或任何膠囊錠狀類產品後,產生身體不適,皆可透過「全國健康食品、特殊營養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通報。

喝4種飲料配藥吃 藥師警告:小心副作用風險飆

不少人常圖方便,隨手用飲料配服藥品,但這可能會與藥品發生交互作用,進而影響藥品吸收,甚至產生副作用,對此,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社區藥局郭建宏藥師與民眾分享臨床上常見的例子。

服藥前後兩小時 勿飲用牛奶製品

首先,郭建宏藥師指出,牛奶中的鈣會與四環素類抗生素(Tetracyclines)、喹諾酮類抗生素(Quinolones)結合,減少其吸收,導致藥效降低;此外,牛奶也會影響甲狀腺素藥品及治療骨質疏鬆的雙磷酸鹽類藥品吸收。

對此,郭建宏藥師建議,服藥的前後兩小時內,勿飲用牛奶與含牛奶飲料,以免鈣與藥品結合而降低藥效。

咖啡因恐減少藥品代謝 當心副作用

而咖啡因會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促進腎上腺素分泌,造成興奮及心跳加速,這些作用會使某些藥品如含麻黃素類感冒藥的作用加成、或降低鎮靜安眠藥的效果。郭建宏藥師提及,咖啡因會減少某些藥品代謝,造成血中藥品濃度增加,進而增加副作用,例如精神科用藥Clozapine。

此外,茶飲含咖啡因,因此也會影響藥效;茶中的茶鹼成分,若與氣喘治療藥併用,會使藥品作用加成,增加副作用發生率。

葡萄柚與藥品交互作用多 服用前應諮詢醫師

最後,葡萄柚汁中含有抑制肝臟代謝酵素的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此成分會使經由此種酵素代謝的藥品血中濃度增加,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例如降血壓藥品、Statin類之降血脂藥品、抗心律不整藥 (Amiodarone) 、免疫抑制劑。

因葡萄柚汁與許多藥品都可能產生交互作用,食藥署建議,於用藥期間應避免飲用葡萄柚汁,或先行詢問醫師、藥師,以免產生不良反應。

包裝果蔬汁注意5細節! 挑錯先胖一半

有人說喝果蔬汁比較健康,加上外食族無法有效補充蔬菜和水果,許多人期望能藉由包裝果蔬汁攝取所需營養,不過事實真的如此嗎?

挑選蔬果汁 5要件須具備

有些產品的果蔬汁含量低、糖分含量高,不僅營養成分含量少,喝多了反而對身體產生負擔,因此,食藥署分享選擇果蔬汁時要注意什麼:

一、果蔬汁含量:

果蔬汁含量多寡會影響口感、價位及營養成分等,挑選時應注意果蔬汁含量,而食藥署對於市售果蔬汁的包裝飲料標示有以下規定:

1.未含果蔬汁者:應於產品外包裝正面顯著處標示「無果(蔬)汁」或等同意義字樣;若產品品名含果蔬名稱者,並應於品名中標示「口味」、「風味」或等同意義字樣。

2.果蔬汁總含量未達百分之十者:除內容物名稱外,不得標示果蔬汁或等同意義字樣,並應於外包裝正面處顯著標示「果(蔬)汁含量未達百分之十」或等同意義字樣,或直接標示原汁含有率。

3.果蔬汁總含量達百分之十以上者:應於外包裝正面顯著標示原汁含有率,如由二種以上果蔬汁混合而成,且品名標示為果蔬汁者,尚須符合下列規定:

‧品名揭露全部果蔬名稱,其名稱應依含量多寡由高至低依序標示。

‧品名未揭露全部果蔬名稱,應於品名或外包裝正面處顯著標示「綜合果(蔬)汁」、「混合果(蔬)汁」或等同意義字樣。

二、保存期限:

果蔬汁產品的保存期限與加工流程有關,經較高溫度及較長時間的熱殺菌,可去除較多微生物及酵素,延長保存時間,但也會使色澤、營養及風味部分被破壞或流失。近來出現冷殺菌產品,訴求無熱破壞,可保留原始色澤、營養成分及風味,惟價位偏高,且多需冷藏貯存。

三、成分及營養標示:

部分市售果蔬汁產品,會添加蔗糖或果糖,攝取過多會使血糖上升、導致體脂肪形成,產生肥胖問題。

四、貯藏溫度:

有些果蔬汁產品只能以冷藏貯藏,開封後要儘快飲用完,才能避免微生物滋生、產品腐敗變質引起食物中毒或腹瀉等情況。

五、過敏原警語:

芒果及其製品為果蔬汁常見的過敏原,如對其過敏,挑選時要特別留意,以免發生過敏症狀。

你每天都習慣來一杯嗎? 研究:愈早接觸酒精愈容易成癮

你也有睡前喝一杯紅酒的習慣嗎?雖多數人認為可幫助睡眠,甚至有研究指出適度酒精可降低失智風險,但根據民國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過去一年飲酒率,曾飲酒的比率接近一半,其中又在18至29歲及30至39歲有增加趨勢。臺中榮總嘉義分院身心科顏士昕醫師指出,雖飲酒行為和酒癮非直接劃上等號,但以精神疾病診斷而言,還須評估酒精使用的控制受損、造成的社交損害以及有風險的使用酒精。

喝酒喝到胰臟發炎 40歲男為健康戒酒

一名40歲陳先生,從大學開始就習慣會與朋友喝酒,也讓出社會後的他,有時工作壓力大或失眠也會喝點酒,更曾因酒駕被罰錢,原來常常只想喝一點的他,卻會忍不住一杯接著一杯,直到某次胰臟發炎住院,經醫師建議戒酒,陳先生才開始為了健康開始赴醫院身心科門診就醫戒酒。

酒精成癮多從社交開始 嚴重恐出現幻覺

顏士昕醫師說明,許多酒精成癮者最開始多為社交性飲酒,後續被本身或環境因素影響,逐漸開始規律使用酒精,當大腦持續被酒精帶來的效果改變,平常活動帶來的情緒回饋也會減弱,增加對酒精的依賴度,造成所謂成癮的酒精依賴行為,這時長期飲酒的患者,若突然停止減少就會出現焦慮、頭痛,甚至出現幻覺等戒斷反應。

越早接觸酒精越易成癮 及早發現及早戒斷是關鍵

包括家族史、早期接觸酒精、接觸高風險環境以及特定精神疾病等都屬於酒精成癮的高危險族群,其中青少年更屬於成癮脆弱性較高的族群。顏士昕醫師強調,酒癮是一種疾病需要長期治療,尤其及早預防相當重要,一般臨床常見的酒癮者通成都是從青少年開始喝酒,且越早接觸酒精更容易造成嚴重酒癮,因此若周遭親朋好友的飲酒習慣有異,或為酒精成癮的高危險族群,都應盡快尋求醫師評估,接受適當治療方式。

生雞肉買回來 下鍋煮前要沖洗嗎?

生雞肉買回來,下鍋煮前需要沖洗嗎?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營養師妮可·霍普賽格(Nicole Hopsecger)指出,清洗雞肉會增加食物染病的風險,因生雞肉及其汁液很可能攜帶如曲狀桿菌、沙門氏菌等細菌很可能會導致食物中毒感染,它引起腹瀉等身體不適反應。

在烹飪前清洗生雞肉 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

對某些人來說,烹飪前沒有清潔食物似乎有悖常理,但實際上清洗生雞肉很可能會增加生病的風險。特別是生雞肉及其汁液可能沾染如曲狀桿菌、沙門氏菌、產氣莢膜梭菌等都會導致食物中毒,在食用被未煮熟雞肉或其汁液污染的其他食物而生病。

如果在烹飪前清洗生雞肉,當您在水龍頭下沖洗雞肉時,有細菌的水透過飛濺的方式傳播到手、廚房檯面、衣服和烹飪設備上,這些水滴可以向各個方向傳播超過50厘米,僅需少量的曲狀桿菌細胞即可引起食物中毒。

在準備生雞肉時 可用紙巾輕拍減少汁液

假如想在烹飪前減少雞肉的表面汁液,建議可以用紙巾輕拍生雞肉,只要正確地處理紙巾並在之後立即洗手即可,關鍵是防止這些原汁的傳播。為了減少傳播有害細菌的風險,在準備生雞肉時請遵循以下步驟:

1. 將生家禽存放在冷凍室或冰箱的最低架子上,以減少攜帶細菌的汁液從包裝中滴落到其他食物上。

2. 在處理生禽之前後務必先洗手。

3. 生家禽的使用專門的砧板,以防細菌的潛在傳播。

4. 未煮熟的肉也會有感染的風險,在烹飪家禽時,請使用乾淨的肉類溫度計,確保按照FDA的建議將肉煮熟至至少攝氏74度。出於安全原因,請務必檢查肉類最厚部分的溫度,切開肉最厚的部分,檢查是否汁液是否清澈,並於每次使用前後要清洗肉類溫度計。

5. 徹底清洗和清潔所有用於準備生雞肉的器具、砧板和表面。處理生雞肉後,記得用肥皂徹底雙手,阻止細菌的傳播。

雞蛋怎麼洗才能避免沙門氏菌吃下肚? 專家教撇步

餐桌上最常見就是雞蛋料理,根據董氏基金會6月進行國人採購蛋品行為網路調查發現, 94%的人會購買雞蛋,其中近一半的人每天會吃1顆蛋以上,尤其55歲以上年長者相較於其他年齡層吃得更多。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指出,雞蛋是優質蛋白質來源之一,尤其對於牙口及咀嚼能力逐漸變差的銀髮族而言,更是補充蛋白質的最好來源。

吃全熟蛋取代半熟蛋 遠離急性腸炎風險

調查也發現,在購買雞蛋時,44%選擇常溫、其次約31%兩者都會,最後25%的人則選擇冷藏,但無論何種購買方式,77%的人買雞蛋回家後都會直接放入冰箱冷藏。許惠玉主任表示,雞蛋蛋殼上佈有氣,很容易讓像沙門氏菌等微生物入侵,一旦吃下肚可能引發急性腸炎,嚴重甚至致命,因此只要掌握「烹煮前清洗+全熟」的關鍵,就能避免沙門氏菌的危害。

烹調採三段式打蛋法 避免吃到臭雞蛋

但在這次調查發現,有36%的人常吃半熟蛋、1%的人會吃生蛋,且烹煮前,將近42%的人不會清洗雞蛋,甚至吃半熟蛋或生雞蛋的人,佔55%的人不會清洗雞蛋,恐面臨衛生安全風險。許惠玉主任說明,母雞下蛋的產道跟糞便排泄位置相同,容易使蛋殼沾染雞糞,因此料理前應先清洗乾淨外,烹調時需使用到多顆蛋,也最好使用三段式打蛋法,包括將洗好的蛋敲開後,再將蛋打至空碗,確認無腐壞後再倒入另一個碗,避免打到臭雞蛋。

掌握保存及烹煮雞蛋撇步 吃得安心又健康

此外,若疫情期間大量採買雞蛋,也要注意保存雞蛋原則,若為傳統市場的常溫蛋,約可放置陰涼處保存7至10天,但夏天炎熱可置於冰箱冷藏,延長保存時間。許惠玉主任強調,存放冰箱前也應將雞蛋表面粉塵擦掉再放入冰箱,並避免接觸其他食物,減少交叉污染風險,也應避免自行用水清洗雞蛋再冷藏,降低致病微生物入侵蛋內的可能性,掌握保存雞蛋及烹煮雞蛋料理的撇步,就能吃得安心又健康。

Subcategories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