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Friday, 25 February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飲食與健康

巧克力種類多多 掌握3原則身材不走樣

市售巧克力的可可粉含量不盡相同,有些僅添加少許可可粉,使其具有巧克力的味道,其他則加了比重相當高的糖、油脂等,只能說是「包著巧克力外衣的糖果」。

所以,民眾在選購時,首先應注意可可粉含量,再來則是不選擇過多添加物,以免高油高糖,甚至是反式脂肪酸反而增加了心血管的負擔,讓你身材走樣。

以下是臺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提供的幾項選購建議:

1.選擇純度高的巧克力

市售巧克力種類很多,當心高油、高糖陷阱喔!分析如下:

◎黑巧克力:選擇可可粉含量在65%以上,近來由於黑巧克力的健康效用漸漸廣為人知,所以也不乏有廠商推出可可含量達80%、90%的巧克力,讓重視養生的民眾可以挑戰苦盡甘來的味蕾極限! ◎酒心巧克力:可增加巧克力的香氣與風味,雖然好吃,卻會使得熱量增加不少哦!

◎堅果巧克力:雖然堅果類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是對健康有益的食品,但是它的含量太少,所以,加上巧克力並不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而且杏仁、花生、核桃等堅果類屬油脂類,想當然爾,它的熱量必定向上攀升。如果想要攝取兩者的營養,劉怡里建議,不如兩者單獨吃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夾心酥巧克力:可可含量極少,且夾餡的部分通常是由高油脂、高糖分的食材製成,而且要注意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所以,為了健康考量較不推薦。

2.適量食用 喜歡吃巧克力的人可能會對甜食的依賴性較高,也就是比較嗜吃甜食,但因為巧克力是熱量很高的食物,一條巧克力相當於一碗白飯的熱量,卻無法擁有飽足感,若沒有控制份量,很容易就讓體重直線上升、加重身體負擔。 3.注意添加物

購買前應閱讀食物成分表、營養標示,因為有些巧克力產品會使用屬飽和脂肪酸的棕櫚油,或者為節省成本,添加營養價值較低的麥芽糊精,最好避免選用這些不利健康的成分。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用眼過度只吃「葉黃素」不夠? 醫師點名10大護眼食物!

現代人經常用眼過度、視力疲勞,補充「葉黃素」也成為一陣風潮。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主任陳昱安醫師表示,眼部細胞所需的養分,除了葉黃素外,「玉米黃素」也同等重要。人體眼部中的「黃斑部」,是眼部細胞最密集的區域,其中有二種重要成分,其一是民眾熟知的「葉黃素」,第二則是「玉米黃素」,兩者皆屬於類胡蘿蔔素,對於修復黃斑部細胞、視網膜細胞有一定作用。

陳昱安醫師解釋,葉黃素與玉米黃素都有「抗氧化劑」的特性。隨著年紀增長,人體器官容易因氧化作用而逐漸老化,因此,補充葉黃素與玉米黃素,能起到保護視網膜與預防黃斑部病變的目的。

葉黃素該從哪些管道攝取?一天要攝取多少劑量才足夠?

陳昱安醫師表示,人體無法自行製造葉黃素與玉米黃素,必須從食物中攝取。但眼部細胞在運作的過程中,會需要消耗這些類胡蘿蔔素進行代謝。 陳昱安醫師提醒,需長時間注視螢幕、眼睛疲勞者,或生活習慣不佳、經常過度用眼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攝取足夠的葉黃素與玉米黃素。攝取不足,缺乏對眼部有益的營養成分,可能造成眼力衰退快速、近視加深,引發相關眼部疾病。 陳昱安醫師以目前最新研究建議民眾,一天應攝取10-15毫克的葉黃素,才能達到眼部保健的效果,若攝取超過30毫克以上,人體便無法進行吸收。另外,美國知名大型保健研究「AREDS2」則建議,一天補充10毫克的葉黃素,並搭配2毫克的玉米黃素,是目前最標準的「黃金比例」,10:2的劑量比例可預防黃斑部病變。 至於如何挑選葉黃素種類?陳昱安醫師表示,大部份的葉黃素分為「脂溶性」與「游離性」。市售的葉黃素產品大多為脂溶性葉黃素;而游離性葉黃素較容易為人體所吸收,但價格相對昂貴。

攝取哪些食物可補充葉黃素? 每天吃「一顆蛋」就足夠?

陳昱安醫師表示,「深綠色蔬菜」是良好的葉黃素補充來源,如青花椰、菠菜、青椒、豌豆、櫛瓜等食物。另外,玉米、南瓜、紅蘿蔔等紅、黃色食物,同樣能達到補充葉黃素的效果。若平時蔬菜攝取量不足,也可多吃柳橙、奇異果等水果補充。 網路盛行「每天吃雞蛋就吃夠葉黃素」的說法是否為真?陳昱安醫師提醒,每天吃一粒雞蛋,未必能同時完整攝取葉黃素與玉米黃素,在飲食上建議還是以「均衡且全面」為首要目標,切勿偏食、或過量攝取特定食物,容易導致身體所需的養分失衡、對健康而言不見得有益。

圖片

蝦紅素可幫助視網膜血流? 吃「蝦殼類」食物補充有用嗎?

陳昱安醫師解釋,「蝦紅素」為人類從蝦子、龍蝦等海鮮所分離出的物質,在結構上亦屬於類胡蘿蔔素的一種,構造與葉黃素、玉米黃素雷同。目前研究顯示,蝦紅素在人體中無法偵測出有效的科學劑量,也無法透過人體自行製造。 陳昱安醫師表示,目前所進行的小規模動物實驗中,透過補充蝦紅素,的確可使動物視網膜的血流恢復;不過與人類攝取葉黃素、玉米黃素以幫助視網膜及黃斑部細胞的代謝作用,兩者機轉並不相同。補充蝦紅素是否對人類的視網膜血管有益,尚未經大型研究證實。 陳昱安醫師認為,蝦紅素是人工提煉物質,如果以攝取海鮮食物補充蝦紅素,可能會吃下太過量的海鮮,應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選擇營養補充品。此外,本身對海鮮過敏、有自體免疫疾病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劑等族群,應避免過量攝取蝦紅素,引發相關過敏症狀。

(文章授權提供/潮健康)

冬天進補要注意! 醫:補充Omega-3,有助促進新陳代謝

43歲的鍾大哥是一名藍領工頭,由於平時都是大量的勞力工作,下班時常跟三五好友們一起去吃熱炒飲酒,紓壓兼顧補充體力,近日更因為天氣嚴寒的關係,薑母鴨、羊肉爐、藥膳排骨等進補鍋物更是每日聚餐的口袋名單;某日,鍾大哥跟好友正在享受美味薑母鴨時,起身突然覺得胸口嚴重悶痛昏倒在地,緊急送醫檢查竟然發現自己的三酸甘油脂已經飆高接近兩千,是正常的十幾倍,險些因為心肌梗塞喪命!

注意!冬天吃太補小心隱形的三高危機

家醫科醫師洪暐傑表示,以往大部分的人都以為三高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專利,然而目前三高逐漸年輕化,以高血壓為例,依據國民健康署網站新聞指出,18-39歲有高達36.6萬罹患高血壓,其中知道有高血壓者只有13萬人,而有近24萬人不自知。三高年輕化主因包含現代人日常飲食接觸過多精緻餐點、含糖飲料以及高油脂、高熱量等炸烤食物,尤其在冬天,因為天氣冷的關係更常吃高熱量食物進補,更要注意飲食間潛藏的健康危機。

洪暐傑醫師呼籲民眾,飲食要特別注意整體的熱量控制以及營養均衡,其中有個重要觀念就是Omega-3與Omega-6脂肪酸的比例,Omega-6脂肪酸常見的主要來源可能有大豆油、葵花子油、肉類或者是一些炸類的食品等,而Omega-3脂肪酸主要較容易從鮭魚、鯖魚、磷蝦等來源幫助攝取;Omega-3主要是幫助人體抵抗發炎反應,但Omega-6則相反是促進人體發炎,兩者需要取得平衡,比例嚴重失衡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Omega-3幫助降低三酸甘油脂 磷蝦油磷脂質更好吸收

洪暐傑醫師說明,根據國外研究顯示,體內的Omega-3 (包含DHA與EPA) 比例若過低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常見攝取Omega-3的方式除了飲食外,也能補充魚油或是磷蝦油。魚油跟磷蝦油兩者的差異主要在於組成結構的不同,魚油是三酸甘油脂結構,而磷蝦油是磷脂質結構,跟人體腸胃道細胞膜的結構比較類似,因此磷蝦油在吸收率相對來說比較高。

圖片

▲洪暐傑醫師表示,三高年輕化日漸明顯!

飲食習慣不正常 補充抗氧化營養素增加抵抗力

不論是冬天還是夏天,都要注意營養素的攝取,除了補充Omega-3之外,抗氧化營養素也很重要,像是維生素E、C、ß-胡蘿蔔素…等,都是維持人體健康機能的重要元素,同時可降低身體細胞的耗損和發炎,根據農委會官網指出,磷蝦油中含有的蝦紅素抗氧化能力是維生素E的550倍,可幫助預防氧化、調節生理機能。在挑選南極純淨磷蝦油時,可以選擇有信譽的國際大廠牌,吃得安心!

農曆新年將近 保養健康身體迎好年

洪暐傑醫師提醒,健康的身體應該從年輕就開始注意、保養,正常的睡眠、規律的運動以及均衡的飲食是缺一不可,緊接著的農曆新年要到了,在團圓聚餐的時候更要注意飲食均衡,可以提高攝取Omega-3,幫助機能體內代謝、遠離三高心血管疾病威脅,打造由內而外的好氣色!

補充蛋白質要多喝豆漿? 解析「燕麥奶、牛奶、豆奶」差異

「燕麥奶」咖啡從國外紅到臺灣,成為時下最流行飲料;隨著蔬食風潮,豆奶在各種手搖飲料中持續迸出創意火花。不過,雖然燕麥奶、豆奶、牛奶名稱雖然都有「奶」,但是製作方式與營養成分卻是大不同!

從原料到製程 三者皆不同

營養師蔡孟融指出,燕麥奶是將燕麥以水浸泡後,加水磨成漿、煮沸、過濾製成,有些燕麥奶產品會使用酵素水解改善質地,或額外添加油脂、食品添加物等成分,讓口感與牛乳更相近、品質更穩定;而豆奶是將黃豆浸泡於水中,再磨漿、分離豆渣、煮沸而成;牛奶則是乳牛分泌的乳汁,經殺菌等步驟處理後,即可飲用。

燕麥奶屬全穀雜糧類 當心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

蔡孟融營養師強調,以六大類食物來區分,燕麥奶屬於「全穀雜糧類」,主要營養成分是醣類(碳水化合物);俗稱豆漿的豆奶則屬「豆魚蛋肉類」,以提供蛋白質為主,且是同類別中推薦最優先攝取的食材;牛奶則屬「乳品類」,可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是很好的鈣質來源。

喝前要注意 腎功能不佳、過敏者需留意

蔡孟融營養師提醒,一般人很容易攝取過量的醣類,因此在喝燕麥奶時,需注意一天攝取的醣類總量,避免身體造成負擔。而高齡者、減重者等常有蛋白質攝取不足的狀況,建議多喝豆奶與牛奶。

此外,由於牛奶、大豆是過敏原,對這些成分過敏的人需注意,而豆奶容易產生脹氣、有乳糖不耐症的人應避免飲用牛奶;至於豆奶與牛奶含有較多蛋白質,若飲食中有限制蛋白質的病患,如:腎功能不佳者,應先與醫師討論,再遵循醫囑適量飲用。

開封後儘速飲用 避免細菌汙染

食藥署叮嚀,燕麥奶、豆奶、牛奶的營養成分不同,應注意營養素的均衡攝取。最重要的是,飲品在開封後都應儘速飲用完畢,或放置冷藏保存;大包裝飲品則避免對口飲用,以免口中細菌污染飲品,導致腐敗加速,造成食安疑慮。

外食族別輕忽隱形殺手!選對好吸收的Omega3預防三高

三十歲的業務陳先生從來都沒發現自己是三高族群,某天因為肚子劇痛去掛急診,診斷出急性胰臟發炎,而在抽血檢查時,發現他的三酸甘油脂破表到兩千,是正常值的十幾倍!

三不五時應酬、聚餐 三高悄悄找上門

現代人工作時間長,壓力又非常大,加上常常應酬、聚餐,攝取過多的高油脂、高熱量食物和含糖飲料,很容易成為了隱形三高族而不自知,義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洪暐傑說:「三酸甘油脂過高不是只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和中風,也容易引起胰臟發炎,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胰臟損壞,影響胰島素的分泌,形成終身的糖尿病,所以千萬不可輕忽!」

洪暐傑醫師呼籲民眾為了健康一定要控制飲食,在營養的選擇上要特別注意Omega-3跟Omega-6的平衡,當我們攝取過多的Omega-6,像是大豆油、葵花子油、肉類或者是一些炸類的食品,讓Omega-6與Omega-3比例明顯提高,就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以及腦血管疾病。不過Omega-6可調控發發炎反應,所以也是有必要的,只是要注意兩者的平衡,Omega-6跟Omega-3最理想的比例是1:1,當Omega-6與Omega-3的飲食失衡情況出現時,就要補充Omega-3與降低Omega-6來達到平衡, 避免成為三高族。

圖片

▲洪暐傑醫師表示,提升Omega3的攝取,預防三高健康危機。

預防三高 吃對好吸收的Omega-3

有關於Omega-3的醫學研究指出,補充Omega-3能夠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死亡率,而2003年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每日攝取1克的Omega-3,另外每日攝取2-4克的Omega-3有助降低三酸甘油脂,市面上最常見的Omega-3補充保健食品有魚油和磷蝦油。

雖然魚油和磷蝦油一樣都是提取自海洋生物,兩者都是EPA和DHA的良好來源,但是兩者的結構卻是大不相同,魚油是三酸甘油脂結構,不溶於水,磷蝦油的磷脂質結構同時具有親水與疏水性,而且跟我們腸胃道中細胞膜結構較類似,所以磷蝦油的吸收率會比魚油高。 此外,磷蝦油中還含有天然抗氧化劑-蝦紅素,蝦紅素其實是來自藻類中的色素,因為磷蝦以藻類為主食所以會將蝦紅素累積於體內,在行政院農委會的網站上指出:「科學家發現蝦紅素的抗氧化能力是維他命E的550倍,能抑制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保護血管壁,能阻斷血管壁面因氧化造成血管病變。」

選購Omega-3保健食品 認明永續海洋標章

洪暐傑醫師說:「很多三高的人是沒有症狀的,等到有症狀出現,通常是器官已經受損了!經常久坐、外食、少運動的上班族,都是三高的高風險族群,建議這些人平常就要定期做健康檢查,減少Omega-6的攝取、提升Omega-3攝取量。」

Omega-3的來源主要還是來自海洋,當我們從大海中獲取有益人體健康的營養素時,也要關心海洋生物的永續生存,近年來有許多國際海洋管理組織便致力於此,像是英國的非營利組織MSC海洋管理委員會,就是依照科學的方法為海洋設定漁業捕撈配額,針對管理良好的漁場進行評估及檢驗,並發給MSC認證標章,建議民眾購買磷蝦油時可挑選擁有MSC海洋管理委員會認證標章的產品。補充身體營養、促進代謝的同時,也能確保地球生態的永續。

全家一起吃飯有這些益處? 跟著這些建議來聚餐!

忙碌的現代,大部分家庭都成為了外食族,一家人一起在家用餐的時間越來越少,是一間非常可惜的事情。美國心臟協會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指出,全家人在家一起用餐有很多好處,家人聚餐非常重要,與您的家人一起吃飯大約20分鐘,每週只需三到五次,就有許多想不到的益處。但在所有人都忙碌不得閒,如何全家人一起在家吃飯,協會提供幾項小技巧。

全家在家用處 好處有這些!

1幼兒問題行為減少

2小朋友的詞彙量增加,有助增加學校成績表現

3青少年吸煙、吸大麻或濫用酒精的機率較低

4孩子比較不會變胖、超重,飲食失調症狀的比率也下降

5在家吃得食物通常比較健康

每週都能全家在家吃飯 跟著這樣做未雨綢繆

先比對每個人的工作和活動時間表。每周選擇至少兩天,每個人都有時間在家吃飯。即使你必須單獨吃晚飯,也可以規劃晚餐後全家人一起相聚吃水果、零食,這也是增加相處時間的好方法,另外,週末一起吃早餐或午餐也是大家都比較有空的時間。

營造沒有電視、手機的用餐環境

試著與家人討論,在餐桌上營造沒有電視、手機、電玩、電腦的用餐環境,包含大人也要嚴格遵守,別在餐桌上用手機處理公務了!如果沒有這些干擾因素,家人就能更專注在彼此身上,與家庭或朋友進行深度對話、分享生活體驗,增進感情交流。

試著破冰

許多人都有一個疑問,抱怨他們不確定在餐桌上應該和家人聊什麼話題?如果有些人不願意分享一天中經歷,或許可以詢問上個月每個人最喜歡的記憶,或講一些笑話。家人聊天是可以輕鬆愉快的,尤其對小孩更是如此。

參考資料:

Meal Planning: Benefits & How To's of Family Dinners

https://www.heart.org/en/healthy-living/healthy-eating/cooking-skills/meal-planning/meal-planning-benefits--how-tos-of-family-dinners

子宮肌瘤可吃當歸生薑羊肉湯嗎? 中醫師精闢解析

「醫師,有子宮肌瘤不能進補,真的嗎?」、「要怎麼吃才能避免肌瘤增大?」這是許多子宮肌瘤患者常見疑問。究竟罹患子宮肌瘤婦女在飲食上該注意什麼呢?周宗翰中醫師指出,子宮肌瘤是相當常見的一種婦科疾病,目前西方醫學尚未確定機轉,大多歸咎於雌激素不正常的分泌;而就中醫觀點來說,子宮肌瘤在中醫屬於癥瘕、積聚所造成的一種婦女疾病,多好發於痰瘀寒凝、氣滯血瘀的體質的患者身上。

造成此類體質形成的原因,主要與個人不良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有關,其中又以飲食占最重要的關鍵。因此,想要預防、改善子宮肌瘤的症狀,最重要的還是從調整飲食習慣做起。

肌瘤患者可吃羊肉爐? 適宜坐月子食療

冬天常常吃羊肉爐,子宮肌瘤患者可以服用嗎?周宗翰中醫師其實常用當歸生薑羊肉湯,作為產婦坐月子的食療。華人婦女生產次數多且勞動量又大,但年長後老化的速度比其他國家的婦女慢,這和中國婦女產後懂得坐月子有關,冬天常見的當歸生薑羊肉湯,其實就是很好的坐月子食療,坐月子期間飲用,不但對身體的健康有幫助,亦能在這個時候強化身體較虛弱的部份,也就是改變體質,有好體質當然能延緩身體的老化速度,不是沒有道理的。

羊肉甘溫無毒 冬季進補防寒,還具有催乳作用

本草綱目:羊肉甘、溫、無毒,可以用於治療腎虛腰疼,陽痿精衰,形瘦怕冷,病後虛寒,產婦產後大虛或腹痛,產後出血,產後無乳或帶下。周宗翰中醫師表示,冬季常吃羊肉,可收到進補和防寒的雙重效果,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抵禦寒冷,而且還能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修復胃粘膜,幫助脾胃消化,還具有催乳作用,很適合哺乳期的女性食用。

搭配當歸擴張外周血管,降低血管阻力,補血養血、潤腸通便、調經活血,以及改善腸道乾燥便祕的狀況,兩者搭配加上生薑就是當歸生薑羊肉湯,出自《傷寒雜病論》。方中當歸養血活血,生薑溫陽散寒,羊肉補虛生血,全方共濟養血活血、溫陽散寒之效。對於冬天容易手腳冰冷,氣滯血瘀可以有效改善症狀。

當歸生薑羊肉湯補氣養血 燥熱體質避免食用

當歸生薑羊肉湯是醫聖張仲景用治療虛寒腹痛之名方,如果平時喜歡吃冰冷食物,加重生薑的用量;痛多而嘔者,加陳皮、白朮可作本湯運用參考。但是更年期婦女陰虛有熱、發燒、燥熱體質、咽喉疼痛感冒等避免食用,但很多人會問子宮肌瘤的患者可以喝當歸生薑羊肉湯?子宮肌瘤的病因是氣滯及血瘀,嚴重的話常常會有月經過多的問題,容易產生貧血體質,如果患有氣血不足加上子宮虛寒的症狀,本來就應該「補氣養血」,就非常適合使用當歸生薑羊肉湯。

中醫在治療子宮肌瘤時,首先要把「清除」肌瘤的“病氣”(風、寒、暑、濕、燥、火)。在清除去“病氣”的用藥上,絕不可以傷害了身體的“元氣”。另一方同時也要小心的進行「修補」的工作,子宮才能復原。特別要注意的是修補的用藥,不能補到肌瘤,當子宮內膜成塊剝落,形成血塊的時候,會同時扯破子宮壁上的血管,當歸生薑羊肉湯能溫暖子宮,使月經的血塊減少,反而能避免經量過多的狀況發生,但是使用上還是要以專業的中醫師判斷為準,切勿自行服用。

當歸生薑羊肉

材料:當歸20克,黃耆6克,羊肉400克,生薑4片。

烹制:藥材用煲湯袋包裹,羊肉洗凈,切塊,一起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約2小時,棄藥包,下鹽便可,為3-4人用。

進補過頭失竟自律神經失調! 中醫傳授祕訣調回陰陽平衡

時序進入冬天,天冷總是讓人忍不住想吃些補品,暖胃補身。不少人都認為,晚餐吃熱騰騰火鍋、喝熱湯,能夠溫暖全身,幫助晚上入睡。不過,中醫師表示,不是每個人的體質都適合進補,有一些體質的進補過頭,甚至可能釀成自律神經失調,反而造成失眠連連。

吃完麻辣鍋難以入睡 心悸胸悶自律神經失調

康涵菁中醫師表示,近來臨曾遇過1位30多歲女性,吃完麻辣火鍋後,準備睡覺時忽然心跳加速、胸悶脹氣,當晚毫無睡意並難以入眠、睡睡醒醒。隔天上班進到辦公室不通風的環境後,不舒服的感覺又再度發作,接連幾天都有類似的情況發生,於是到心臟科和腸胃科門診求助,各項檢查都沒有異常,便前來中醫尋求幫助。

經過仔細詢問之下,患者說因為自己容易手腳冰冷,天氣轉涼之後,三不五時就會吃一些麻油雞、當歸鴨麵線或是麻辣火鍋,想要暖和四肢。經過康涵菁中醫師診斷,患者是屬於氣鬱而非陽虛所導致的四肢冰冷,結果過度的進補,反而會導致身體的陰陽失衡,也可以視為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

天冷交感神經較興奮 進補過度更亢奮

西醫理論中的自律神經,包含了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負責維持人體基本的生理運作,像是呼吸、心跳節律、腸胃蠕動、血壓等都與其有關,兩者會相互拮抗,且無法受到人體意識的控制。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眾多,像是壓力、情緒,或是環境氣溫的改變,都會影響其運作。

康涵菁中醫師提醒,到了天氣寒冷的時期,正常人體的交感神經就會較為興奮,進而收縮血管、提升血壓並保持體溫,此時若過度的進補,反而會更加重交感神經的亢奮,導致心悸胸悶、睡不安穩等不舒服的症狀產生。

進補導致陰陽失衡 延伸相對應症狀

中醫文獻中雖無自律神經一詞,但可以用陰陽的方式去解釋,將交感神經的功能視為陽的作用,副交感神經的功能視為陰的作用,而人體最舒適的狀態,就是陰陽平衡,一旦陰陽失衡,就會有許多相對應的疾病產生。一般冬令進補主要是補充陽氣,但如果過度進補,便會導致陽多於陰,進而產生上火情況,像是血壓偏高、心跳加速、皮膚發炎及口破、便祕等症狀就會接連而生,且又會因為「陽不入陰」而導致失眠。

錯誤進補先降火 疏肝理氣緩解燥熱

康涵菁中醫師建議,當這樣錯誤進補發生不適症狀時,必需趕緊先服用由黃連、黃柏、黃芩所組成的「三黃粉」降火,迅速緩解食補在體內產生的燥熱。此外,現今社會生活與工作壓力很大,若又加上經常熬夜,可能會比一般人更容易產生自律神經失調,因為這類型的患者往往肝氣疏泄不暢,便可能會肝鬱化火化熱,擾動陰陽平衡,導致睡眠障礙。

因此,可以適時酌加幫助疏肝理氣的方藥,例如「加味逍遙散」或「龍膽瀉肝湯」,也可有效改善交感神經過度敏感的失眠。同時,頭部的針灸也能夠幫助調節緊繃的頭皮張力,達到抑制交感且活化副交感神經的功用。

進補後容易亢奮、心悸、難眠的患者,建議可在睡前一小時在瑜伽墊上做一些和緩伸展,將動作放慢,配合腹式呼吸,並搭配聆聽慢節奏的療癒音樂,藉此可提升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將亢奮的情緒緩和下來。做完瑜伽伸展完畢之後,可閉目片刻,幫助全身氣血重新均衡分布,也能溫和的溫煦四肢。

康涵菁中醫師表示,自律神經容易失衡的患者,平時的飲食除了不能接觸太多補品以外,還需避開咖啡因、辛辣、油炸或偏鹹的飲食,否則容易刺激交感神經。相反地,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B群、色胺酸、酪胺酸、鈣、鎂、鋅等食物,有助於穩定神經與情緒,像是中藥材中的珍珠粉,就含有鈣、鎂、鋅的成分,且可平肝清心,很適合這種亢奮難眠的患者。然而珍珠粉偏涼,最好經由合格中醫師評估後再服用,也才能夠在患者交感與副交感回歸平衡,睡眠改善後,提醒民眾停止服用的時機。

Subcategories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