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Friday, 25 February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消化系統疾病

alt

腸胃炎

Gastroenteritis

腸胃炎是指消化系統發炎的疾病,籠稱,通常不能清楚判定病因。如果能正確判斷是由於特定的病因引起的,則用胃炎(也包括更細緻的稱呼如糜爛性胃炎、非糜爛性胃炎等等)、腸炎(也包括更細緻的稱呼如結腸炎、十二指腸炎等等)。

癥狀

上消化道癥狀:如厭食、嘔吐、腹瀉、腹痛。

病因

  • 腸胃炎具有難以判定具體病因的情況。

  • 細菌:可能引起胃腸炎的細菌包括創傷弧菌、沙門氏菌等等。

  • 病毒:儘管人體對病毒的抵抗力很好,但多種的病毒仍可以引發腸胃炎。如輪狀病毒、諾沃克病毒、星狀病毒等等。特別是諾沃克病毒,任何季節在成人和兒童中均可致病,而且可以通過糞便-口傳染、水源污染傳染,容易引起嚴重腹瀉。尤其在公共衛生不發達的國家或地區更容易暴發。

  • 寄生蟲:比較少見由腸道寄生蟲引起腸胃炎。也不易傳播。但該病症可引起慢性病或引起其他病變。2006年在中國各地均有發現由於生食螺肉(福壽螺、東風螺)而傳染於人體的廣州管圓線蟲就可能引起腸胃炎並引起更嚴重的病變。

  • 食物中毒:為模糊的病因,可由細菌毒素或病毒感染引起。

診斷

 

  • 病源接觸史是重要的診斷特徵:可能受污染的食物,不潔、未經處理或遭污染的飲用水,接觸有同樣病徵的患者、疫情地區旅遊,都是診斷的首要懷疑特徵。
  • 進一步診斷要通過血液、嘔吐物、糞便培養,對白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判斷。
  • 應仔細排除其他急性病症可能。

 

治療

  • 使用支持療法較為常見。也就是針對病徵進行治療。
  • 對輕微腹瀉和嘔吐患者口服電解質溶液以防止脫水。對較嚴重的患者採用靜脈點滴的方式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 對疼痛、腹瀉、嘔吐較嚴重並已經確切排除特異性病因的患者,可以給予適當的藥物止吐或止痛。
  • 病人需要給予恢復的時間,儘可能靜養,嘔吐或腹瀉的容器應儘可能近。
  • 抗生素治療均受到普遍爭議。儘管中國醫生喜歡給患者使用抗生素和靜脈點滴方式用藥。但是口服抗生素可能引起腸胃應激反應,加重腸胃炎。濫用抗生素增強致病菌的耐藥性。對於單純性胃腸炎患者,使用抗生素不會提早消除癥狀,也不會有助於痊癒。

預防

  • 如不能確定當地飲水的潔淨,可飲用瓶裝水,或將水沉澱並取其上層水充分燒開後飲用。
  • 避免接觸患者的嘔吐物、排泄物、體液,如必須接觸也應事後充分消毒。
  • 避免前往腸胃炎暴發疫情地區。
  • 避免生食。即使在中國南部地區、日本這些有生食魚貝傳統的國家和地區,也應避免生食淡水養殖或捕撈的魚類和貝類。生食海水魚貝並不安全,但受感染幾率相對較小。

 

 

alt

 

 

 

 

每天進食 不能沒腸識

人體最多疾病的器官是什麼?你絕對想不到,居然是大腸。可是腸道不是生命的動力,健康的基石嗎?越是重要的器官,作起亂來,對健康的威脅越是可怕。腸道如何威脅健康?

我在這章會先從再過幾年,一定會上升到癌症第一位的腸癌談起,接著談影響三分之一人口的「死亡四重奏」──肥胖、高血壓、高膽固醇及高血糖,與腸道及腸道菌的關係,最後當然要讓你知道幾種重要的腸道疾病。

腸癌是竄升最快速的世紀癌症
羅馬假期中的女主角奧戴麗赫本,是我這年代影迷們永遠的偶像,這樣一位美麗清新的國際巨星,因大腸癌復發而香消玉殞。上海紅頂商人;擁有航空、地產、乳業三大板塊的均瑤集團總裁王均瑤,38歲就死於腸癌,大陸網站上盛傳「腸癌是總裁病 」,當然這是錯誤的觀念。經常和和我在外配搭演講的林君穎博士(揚生公司研發經理),在講台上最擅長描述幾年前,他太太麗君與腸癌搏鬥的情境,當林博士在台上感性的說,「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廁所中,與她抱頭痛哭」,台下千百聽眾無不情傷,麗君初次發現腸癌時才35歲。

 

腸癌何其多,而且越來越多,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
【腸癌危險度自我測驗】
勾選 項目
1、有腸癌、胃炎、乳癌的家族病例
2、便便中沾有血液及黏液
3、便便形狀細長
4、持續便祕,或便祕與腹瀉經常交替
5、腹部常有腫脹感、疼痛感
6、食慾不振,體重減輕
7、最近突然有貧血症狀
8、喜歡肉食、油膩食物
9、很少攝取乳酸菌產品
10、很少攝取高纖維含量食品
有勾選第1題者,立刻定期腸道檢查
第2~7題,有勾選2題以上者,立刻到醫院檢查
第8~10題,有勾選2題以上者,要自我謹惕


腸癌的危險因子
雖然我們仍然不能確定造成腸癌的正確原因,但是,我們已經可以明確指出那些是腸癌的危險因子。
(1)遺傳因素
大概只有5~8%的腸癌是先天遺傳基因變異所造成,有一種大約佔1~2%左右的遺傳性疾病叫做「家族性大腸息肉症」,這些病人很年輕就開始長大腸息肉 ,而且一長就是幾百幾千個,最後爆發成腸癌的可能非常高。這種疾病可能是一種叫做APC的基因發生異常,APC基因的功能是減緩細胞生長,正常人腸內息肉受APC基因抑制,不會隨便亂長,但是大腸息肉症的人,APC失常了,大腸裡的息肉,才會長個不停。

再一種更常見,佔全部腸癌的5%的先天遺傳疾病是「遺傳性非息肉腸癌」,帶有這種異常遺傳基因的人,雖然不太會長息肉,但是,就是容易產生腸癌。如果一個未滿50歲的腸癌病人是近親中有3個人以上,罹患腸癌,那麼這個人多半就是「遺傳性非息肉腸癌」患者了。

(2)家族病史

除了基因變異會遺傳之外,請注意身體體質也會遺傳,也許這個家族的體質和共通的生活習慣,就是容易讓人罹患腸癌。有高達20%的腸癌病患有2位以上的至親也是腸癌患者,所以 注意自己的家族病史是非常重要,醫生通常會建議腸癌的家屬也提早去做精密的腸道檢查。

(3)年齡
超過80%的腸癌病例是50歲以上的人,也許50歲以上的運動不足,肌肉衰退,排便機能減低,腸內菌相失衡,代謝機能降低,或者是腸道受毒素長期影響的累積效應等,都是可能的原因,所以,醫生會建議50歲以上的人,每年一定要至少做一次腸道檢查。

(4)飲食

我們認為高脂低纖的西式飲食是使東方人腸癌比例步步升高的罪魁禍首。例如吃太多脂肪,為了消化脂肪,只好分泌更多的膽汁,如果腸道菌相又不好,有些壞菌就會將膽汁酸變成有致癌性的二級膽酸,吃太少纖維質,腸道內好菌一定減少,再加上不容易排便,惡性循環的結果,讓你的好菌更少,壞菌更多;壞菌不但自己生成許多細菌毒素,還會代謝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生成更多更多的毒素,毒素不但直接傷害腸壁細胞, 引致腸癌,也會進入血液中,傷害到全身其他的細胞。

(5)個人病史
患有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腸癌的人,絕對是高危險群,發現大腸息肉,當然立刻切除;罹患卵巢、子宮、或乳癌的女性,發生大腸癌的機率增加,當然腸癌病人更要預防再罹患腸癌。糖尿病患要注意了,罹患腸癌的機率高出30~40%。


(6)生活因素
經常便祕的人,不常運動的人,肥胖的人,抽菸、喝酒不知節制的人,生活不規律,經常加班、上夜班的人,都是腸癌的高危險群。

腸癌不應該如此可怕
腸癌常被稱為「安靜的致命殺手」,它平常多半沒有明顯症狀,因此通常在被發現時已經有轉移現象,導致其治癒率降到5%以下。事實上多數的腸癌屬於「高分化性腺癌」生長慢,不太會轉移,很多腸癌是由大腸息肉,經過長 達5-10年的時間,慢慢癌化而形成,只要能早期發現切除息肉,即可降低癌化的機率。

即使已演變成腸癌,若能在早期發現,並且接受治療,其治癒機率可以高達七至八成。可惜因為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數人又都沒有定期接受檢查的習慣,以致於多半是到了末期才診斷出來,使得腸癌會有如此高的死亡率。所以,只要能多觀察自己的便相、注意家族病史、定期做大腸鏡檢查,腸癌不應該如此可怕!

另一方面,腸癌是可以積極主動的經由改善生活習慣,而有效預防的少數癌症之一。飲食方面:避免高脂肪、高熱量,多攝取乳酸菌、高纖食品;生活方面:生活力求規律、適度解除壓力、適度運動、勿過量飲酒、注意正常排便等等,只要恆心,執行這些非常基本的養生之道,絕對可以預防腸癌。

腸癌盛行率一 直上升,好發年齡一直下降,在亞洲地區好發年齡更比歐美年輕5-10歲,腸癌沒有明顯症狀,發現時多數已經轉移,對國民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但是,腸癌其實是可以藉著定期腸道健檢,及改善生活飲食習慣而有效預防的,所以,我才再三的強調,腸癌不應該如此可怕。腸癌不應該在癌症中排名如此的高,腸癌不應該成為世紀癌症。



乳酸菌的益生保建功效

要維持一副年輕活力的腸道,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腸道乳酸菌的活力,如何提升呢?一方面是從調整我們的生活飲食習慣,讓我們身體自癒力,自然的去重整我們的腸道菌相,另一方面也要積極從外面補充好的乳酸菌到腸道。乳酸菌在腸道中有什麼健康功能呢?以下,我所舉的功能都已經過科學研究相當明確證明。


(1)對抗腸道壞菌,抑制腸內腐敗
乳酸菌在腸道進行醱酵分解糖類,產生乳酸或醋酸,使腸內環境保持酸性,因而抑制腐敗菌的增生。有些乳酸菌甚至會分泌殺菌物質,直接對付壞菌。日本養樂多公司中央研究所曾經讓一些志願者連續五週,每天服用100億個的比菲得菌,發現他們的糞便偏酸性,而且大腸菌、產氣莢膜梭菌等壞菌數目皆大幅減少,連便便中的氨,也明顯降低。證明乳酸菌確實能夠改善腸道菌相,壓制腐敗菌的活動。

(2)改善便祕、預防下痢或腸炎
乳酸菌所分泌的乳酸及醋酸,會刺激腸道蠕動,幫助排便,當乳酸菌在腸道佔優勢時,病菌不容易在腸道增殖,必較不容易罹患腸炎等腸道疾病。


(3)強化免疫防衛系統,改善過敏症狀

腸道是人體最重要免疫器官,在腸道免疫防衛體系中,腸道乳酸菌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乳酸菌從嬰兒一出生就進駐腸道,開始訓練我們的腸道免疫系統,讓腸道免疫系統可以正常發展,不但如此,乳酸菌在腸道內部直接與壞菌短兵相接,而且繼續不斷的刺激腸道免疫系統,讓免疫系統保持警戒,始終處於高度備戰狀況。

許多科學研究證明補充益生性乳酸菌,可以,使體內的巨噬細胞,自然殺手細胞,T細胞等各種免疫細胞活性加強。免疫系統強壯,身體自然健康,對疾病抵抗力加強,癌細胞也不容易在體內增殖。不但如此,這些益生菌不會只是無差別的加強免疫系統。我們的T細胞又可分為Th1及Th2細胞,Th2細胞過份活化時,會引發過敏反應,造成花粉症、異位性皮膚炎、氣喘等各種過敏症狀,讓我們全身不對勁,苦不堪言;好的乳酸菌在腸道裡面,會正確的去活化Th1細胞,而抑制Th2細胞,讓Th1與Th2的活性保持在最適當的平衡點。一方面保持高昂的免疫活性,一方面卻不會引起過敏反應。

(4)排除致癌物質,預防癌症
腸道壞菌會分解動物性蛋白質、脂肪,產生各種亞胺、酚類、二級膽汁酸等有害物質,這些物質不但對我們的肝臟造成極大的負擔,而且都具有強力的致癌作用,讓這些有害物質進入循環系統,全身到處跑,或者和便便一起長時間堆積在大腸裡,都是可怕的事。

日本腸道菌專家東京大學的光岡知足教授,曾經做過一個研究。有一種C3H老鼠天生就容易得到肝癌,他將這種老鼠養成連腸道內都沒有菌的無菌老鼠,然後將一些常見的腸道菌,像大腸菌、腸球菌,以及產氣莢膜梭菌,加入這些無菌老鼠腸道內時,這些老鼠不久就百分之百死於肝癌,證明這些腸道菌會在腸道內產生致癌物質,而引發肝癌;接者,光岡教授將乳酸菌和大腸菌一起放進無菌老鼠腸道,結果非常令人振奮,原來100%死亡率,居然降到50%;證明這2種乳酸菌會將腸道壞菌所產生會導致肝癌的有害物質分解或排除掉,所以,肝癌死亡率就降了一半。補充乳酸菌除了可預防肝癌外,已經有嚴謹的科學研究明確證明有預防效果的,還有腸癌、胰臟癌、乳癌等。

5)製造維生素,促進鈣吸收
科學證明腸道細菌在腸道中會製造B1、B2、B6、B12、泛酸、葉酸、菸鹼酸、生物素、Z、K等維生素。無菌老鼠特別難養,如果不給他們足量的維生素,例如葉酸、K等,馬上就出現維生素不足症狀,但是,如果將這種老鼠抓到外面來養,讓牠們的腸道菌再度正常發展時,維生素不足的症狀就自然消失。證明這些腸道菌,可以在腸道中合成維生素。

母乳裡面的維生素B1,量並不太多,但是喝母乳的嬰兒便便中,都含有相當量的維生B1,也有報告指出當便便中,比菲得菌數目多時,血液及尿液中的維生素B1濃度也會相對提高好幾倍,其他的B群維生素也是一樣,B群維生素是身體要利用糖類、脂肪,生產能量所不可或缺,而且無法在體內貯藏,必須時時補充。

我們真的要感謝比菲得菌在腸道內,默默的為我們隨時補充B群維生素。鈣質的補充對兒童發育、中高年人的骨質都非常重要,牛乳向來被譽為最佳鈣質來源,其實醱酵乳的乳酸鈣比牛乳更多,更容易吸收,而且,乳酸菌會分解牛乳蛋白質,可以幫助鈣吸收。

(6)降低血液膽固醇:乳酸菌能夠使有害的LDL降低,使有益的HDL上升。


(7)降低血壓:乳酸菌會產生特殊具降血壓功能。


(8)降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導致胃潰瘍等胃部病變,有許多特別之乳酸菌,能有效降低胃部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9)抗老化,預防老人痴呆:乳酸菌具抗老化功能,在腸道中能清除自由基,吸收重金屬等各種腸內毒素,而且改善排便,避免體內毒素累積,有效延緩老化。


(10)美容效果:
因為改善排便,清除毒素、自由基等功效,使得乳酸菌的美容效果,深受女性喜愛。

 


便便傳達的健康訊息──如何觀察自己的便便

在現實生活裡面,絕對沒有日本漫畫機器娃娃在玩路旁大便的那種事情,在現實社會裡,便便被視為骯髒的東西。在公司、在學校,上大號是羞恥的事,上了大號出來,要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神情。我女兒尤其過份,與自己的便便共處1秒鐘也不行,上一次大號就要沖好幾次水。


其實,便便是身體健康的訊息中心,由觀察每天的便便,可以知道許多有關當天的健康資訊,必須學習自己觀察自己的便便。
觀察自己的便便,要觀察以下數點:
1、便便的量
2、便便的顏色
3、便便的形狀、粗細
4、便便的密度(浮或沉)
5、便便的味道
6、排便困難度
7、需要特別注意的徵狀

(1)量:
東方人的便便量比歐美人多,因為不管如何,東方人攝取的食物纖維,還是比歐美人多。通常,一次的排便量大約在100~300克之間,中型的香蕉一條大約100克。排便量越多,健康越好,男性最好一天要排300克,女性至少也要有200克。

(2)顏色:
最理想的顏色是像嬰兒便便般的黃金色,黃土色、黃褐色也算健康,其他顏色都要注意。
黑色便便可能是上消化道(胃、十二指腸、小腸上段)出血,出血原因可能是潰瘍,甚至癌變,還是去看醫生吧!
綠色便便不常見,先看是不是食物著色,如果又有下痢的話,可能是急性腸炎或食物中毒,必須立刻去醫院。
紅色便便,除非是吃了太多紅色食物,否則都有問題,軟便、普通便的話,要注意大腸癌,水便的話,懷疑是食物中毒,潰瘍性大腸炎。
白色便便,要問是否脂肪吃太多,而消化不良,否則最好去看醫生。

(3)形狀、粗細:
栗子狀:這是典型的直腸型便祕,便便在直腸停太久,水分完全被吸收,排出很困難,甚至會撕裂肛門,怎麼辦?請你要多尊重便意,想上大號就趕快去上,努力在早上排便,多喝水,多吃纖維質,多吃五穀雜糧,增加可製造便便的材料,讓便質鬆軟。

香蕉狀、牙膏狀:都是健康的象徵,從直腸一路順暢排出。泥狀、水狀:也要注意,暴飲暴食,消化不良,腹部受涼,都可能會出現暫時性的水便。嚴重下痢的話,極可能是食物中毒,甚至是急性腸胃炎;慢性的話,可能是腸躁症。有時便便又細又長又軟,如果排便後,沒有殘便感,表示沒問題,可能只是輕微消化不良。如果你的細便,顏色深,味道臭的話,就叫做「老人性細便」,可能因為你年紀漸長了,腸道功能衰退,更可能是你太不 注意腸道健康,不運動,不保養,腹肌衰弱,食量太少(節食),使你的腸道失去生氣,沒有活力。

(4)密度:

便便最好是半浮半沉,表示含有多輛的纖維質,撲通撲通的沉到水底的便便,太硬,纖維質太少,是不好的便便。


(5)味道:
健康優質的便便,味道不會太重,便祕的便便,那真是臭得可怕,大完號後,在廁所點一根火柴,確實可以消除臭味,但是,還是保養好腸道,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6)排便困難:
能夠在五分鐘之內排出的,才是健康的便便。

(7)需要特別注意的徵狀:
(a)血便一次也不能輕忽:血便一定有原因,如果是排便之外也會出血,可能是直腸癌變或痔瘡;如果是便便外部附著血液,可能是潰瘍或是痔瘡;如果是便便整體都混有血液,則會依照病變部位,顏色有所不同。總之,如果發現便便帶血,腹部又有任何異狀,請盡快去看醫生。

(c)便便太細,也要注意:如果你的便便經常太細,總是覺得'排不乾淨',表示腸道可能因為某些原因而變窄了,最好儘早去看醫生吧!不要以為只是「老人性細便」,只是因為腸道沒有活力的關係,搞不好問題很大條哩!

(d)便便四周有油,或馬桶水面有浮油:可能是消化不良,或胰臟有問題,都必須接受檢查。

 

以上文章/資料是讀者來稿

來源應是:頑固教授的24個腸道保健祕訣
作者:蔡英傑出版日期:2006 年06 月 30 日

痔瘡問題-2

問 :

1 . 請 問 痔 瘡 是 如 何 形 成 的 ?
2. 有 什 麼 解 決 之 道 呢 ?

答 :

痔 瘡 是 因 肛 門 直 腸 交 界 附 近 之 血 管 擴 張 , 鼓 出 甚 至 脫 垂 形 成 類 似 靜 脈 瘤 之 構 造 。 痔 瘡 依 位 置 不 同 可 分 為 內 痔 及 外 痔 , 但 大 部 份 痔 瘡 是 混 合 型 , 故 稱 為 混 合 痔 。
痔 瘡 依 程 度 不 同 可 分 為 一 至 四 度 , 一 度 指 痔 瘡 由 外 表 看 不 出 來 , 完 全 包 在 肛 門 內 部 ; 二 度 指 痔 瘡 有 時 會 掉 出 來 肛 門 外 面 , 但 自 己 會 縮 回 去 ; 三 度 指 痔 瘡 大 部 份 時 間 都 掉 出 來 肛 門 外 面 , 但 仍 可 用 手 推 回 去 ; 四 度 指 痔 瘡 突 出 到 肛 門 外 面 , 且 無 法 用 手 推 回 去 。

痔 瘡 的 治 療 : 一 度 及 二 度 痔 瘡 可 用 口 服 藥 物 治 療 及 注 射 硬 化 劑 , 二 度 及 三 度 可 用 結 紮 法 治 療 ; 至 於 四 度 就 須 要 開 刀 治 療 。

20000706tt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腹瀉時可以食用大蒜嗎 ﹖

Q . 大 蒜 有 「 胃 腸 消 毒 劑 」 之 稱 , 腹 瀉 時 可 以 食 用 嗎 ﹖

 

A . 傳 統 上 生 吃 大 蒜 可 以 預 防 細 菌 性 痢 疾 及 胃 , 所 腸 炎 必 它 有 「 胃 腸 消 毒 劑 」 之 稱 , 但 是 在 患 非 細 菌 性 腸 炎 時 , 則 不 宜 生 食 。 因 為 腸 胃 道 發 災 時 其 黏 膜 血 管 擴 散 、 充 血 、 腫 脹 、 通 透 性 增 加 , 身 體 組 織 大 量 蛋 白 質 、 電 解 質 及 液 體 滲 入 腸 腔 , 而 刺 激 腸 胃 道 , 使 蠕 動 加 快 , 出 現 陣 陣 腹 痛 及 腹 瀉 。

如 果 此 時 生 食 大 蒜 , 雖 有 殺 菌 作 用 , 但 大 蒜 會 刺 激 腸 道 , 使 腸 黏 膜 充 血 、 水 腫 加 重 , 促 使 液 體 流 出 , 使 腹 瀉 加 重 。 所 必 當 已 發 生 腹 瀉 症 狀 時 , 是 不 宜 多 食 大 蒜 。

 

膽汁逆流

膽 汁 逆 流 入 胃 時 , 口 中 常 有 苦 感 、 消 化 道 潰 瘍 、 腫 瘤 及 功 能 性 腸 道 疾 病 會 產 生 , 是 後 天 性 的 較 多 , 應 對 症 下 藥 , 是 可 以 治 療 的 , 日 常 飲 食 應 視 何 種 疾 病 而 定 , 例 如 消 化 性 潰 瘍 則 要 限 制 糖 、 酸 、 澀 、 硬 食 物 等 。

20000306t20000307

食道炎飲食

食 道 炎 患 者 在 能 夠 進 食 之 後 , 為 了 使 食 道 休 息 , 早 日 康 復 , 飲 食 上 應 該 要 注 意 :

少 量 多 餐 : 可 以 避 免 胃 漲 或 胃 酸 過 多 , 胃 酸 過 多 可 能 會 逆 留 至 食 道 , 刺 激 食 道 黏 膜 。
避 免 食 用 油 膩 食 物 或 含 高 脂 肪 的 食 物 。
避 免 食 用 朱 古 力 、 酒 精 或 含 咖 啡 因 的 食 物 如 : 咖 啡 、 可 樂 、 茶 等 。
飯 後 不 要 躺 下 休 息 。
睡 前 2 - 3 小 時 不 要 進 食 。
避 免 太 緊 的 衣 服 。
體 重 超 重 者 要 減 重 。
戒 煙 。
2000022220000223t

血便的現象

個 案 : 偶 而 有 血 便 的 現 象 , 大 概 相 隔 一 段 時 間 才 會 發 生 , 而 時 間 長 短 則 不 一 定 , 去 年 有 去 過 醫 院 做 腸 鏡 的 檢 常 , 檢 常 結 果 並 無 異 常 , 但 至 今 還 是 陸 續 發 生 了 幾 次 。

分 析 : 偶 而 有 血 便 , 考 慮 的 因 素 是 痔 瘡 , 其 次 是 腫 瘤 ( 息 肉 、 癌 ) 或 發 炎 。 既 然 腸 鏡 檢 查 並 無 腸 道 問 題 , 那 血 便 問 題 大 概 是 痔 瘡 。 若 痔 瘡 常 出 血 , 則 需 要 處 理 ( 包 括 藥 物 、 注 射 硬 化 劑 、 橡 皮 圈 結 紮 或 手 術 等 ) , 請 至 大 腸 直 腸 外 科 門 診 治 療 。

 

喝牛奶拉肚子

牛 奶 中 含 有 乳 糖 , 若 是 我 們 沒 有 辦 法 利 用 乳 糖 , 無 法 使 乳 糖 水 解 成 葡 萄 糖 和 半 乳 糖 , 乳 糖 就 堆 積 在 腸 道 中 , 引 起 發 酵 , 而 產 生 腹 漲 、 腹 痛 、 腹 瀉 的 情 形 。 我 們 常 說 這 是 乳 糖 不 耐 症 。 如 果 有 這 種 情 形 , 飲 食 中 只 要 避 免 喝 牛 奶 及 奶 製 品 如 冰 淇 淋 或 蛋 糕 、 西 點 、 布 甸 等 即 可 , 若 是 小 嬰 兒 盡 可 能 餵 哺 母 奶 或 使 用 商 業 不 含 乳 糖 的 配 方 。

有 人 認 為 每 天 喝 一 些 牛 奶 , 能 改 善 乳 糖 不 耐 的 情 形 , 但 是 因 人 而 異 的 。 最 好 的 方 法 是 可 以 喝 發 酵 過 的 乳 製 品 如 優 酪 乳 , 因 為 乳 酸 菌 已 經 將 乳 糖 分 解 了 不 必 靠 腸 道 的 乳 糖 脢 分 解 , 不 過 優 酪 乳 的 熱 量 較 高 , 所 以 最 好 選 擇 原 味 的 口 味 食 用 。

20000323tt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