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Friday, 25 February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腦神經疾病

alt

失眠引起口苦口臭 食療方有效

你會有口乾、口臭與口苦的問題嗎?雖然是很常見的小毛病,又似乎很難為外人道,但卻會讓人很容易就發覺到;其實,中醫針對口乾、口臭與口苦可以提供治療方法,而且平常的食療方也很有效。

龍眼肉+蓮子+紅棗+白木耳+百合

一名長期有失眠之苦的空姐,就因為口乾、口臭與口苦去求診於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傅宗楷中醫科主任,傅主任建議她每天晚上吃10顆龍眼肉,溫補安神,再加上蓮子、紅棗、白木耳、百合,涼補降火氣,才吃了十多天,不但失眠問題改善了,就連口乾、口臭與口苦也好了。

多因呼吸道與腸胃肝膽有問題

傅宗楷表示,口乾、口臭與口苦大多是因為呼吸道與腸胃肝膽方面有問題,有不少家醫科會轉介口乾、口臭與口苦病人來中醫調整體質;尤其是容易失眠,又火氣大,肝火旺的人,吃太多燥熱的食物,引起消化不良,就容易發生。

酸棗仁與茯苓有效

通常中醫會針對口乾、口臭與口苦病人先望聞問切一番,傅宗楷主任指出,中醫對於口乾、口臭與口苦也會辨證論治,看是要健脾整腸,還是要疏肝解鬱,中藥方劑例如酸棗仁與茯苓都對於口乾、口臭與口苦有成效。

 

長期胃食道逆流失眠 咖啡提神恐罹癌

「工作時間長,三餐不固定,你又胃食道逆流了嗎?」熟悉的廣告台詞,點出現代人衝刺事業背後的辛苦,尤其到了夜間躺下時,更是常常不舒服到輾轉難眠。

根據統計,30歲以上,每4人就有1人胃食道逆流,其中更是將近九成有睡眠問題,到了白天又只能靠咖啡、甜食、甚至是碳酸飲料和高熱量食物提神,長期下來症狀加劇,若未及時治療,更有罹癌風險。

隨著尾牙旺季來臨,上班族交際應酬頻繁,胃食道逆流患者恐大暴發,林肇堂,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提醒,若發現有火燒心、溢赤酸的症狀,應及早就醫、診斷並治療,選擇適合的藥物,搭配生活習慣改善,保護腸胃健康。

相關"咖啡"文章

壓力大常失眠 安眠藥只治標不治本

有失眠的困擾?千萬別長期依靠安眠藥來助眠;醫師指出,安眠藥治療失眠,只能治標,無法治本,想要夜夜好眠,應該要從生活型態中找出問題,針對問題加以改善,才是治本之道!

鄭玠豪,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家醫科主治醫師表示,門診中,有不少是因為壓力大而導致失眠的患者,這些人不只是有失眠問題,甚至因此而產生免疫力失調。

睡不好常失眠 易使免疫力失調

不只是一般人會有壓力而睡不好,金鐘影帝雷洪與「最美麗的歐巴桑」陳美鳳,看似光鮮艷麗,但是在日前,也都聲稱因為壓力大常熬夜,近來飽受免疫系統失調之苦,身體健康拉警報。

鄭玠豪醫師指出,睡不好,常失眠,確實易於造成免疫力失調,若是只吃安眠藥,其實只是治標不能治本,而且反而有害身體;因此,針對長期失眠者,通常會分析他的生活型態,評估其生活作息,找出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身體健康鐵三角 飲食+作息+運動

現代人由於長期的長時間工作、生活作息混亂,以致身體都處於與疾病一線之隔的「準疾病狀態」,經年累月累積之下,當超過人體自我調節能力和忍受限度時,就會產生不適,並造成疾病。

所以,想要身體健康,其實和平常的生活起居大有關係!鄭玠豪醫師說,身體健康的鐵三角包括「飲食」、「作息」與「運動」,只要有任何一項沒做好,身體就會失去平衡,時間久了,疾病於是產生。而現代人多處於與疾病一線之隔的「準疾病狀態」;因此,建議大家應定期檢視身體健康鐵三角,才能防範疾病於未然。

 

完美主義者易失眠 當心罹癌不自知

千萬別小看長期失眠!因為長期失眠所帶來的問題,可不只是精神不濟、工作缺乏效率,還可能引發身體慢性發炎,進而導致「癌化」;尤其是有完美主義者,事事要求完美的個性,最容易出現失眠,不得不慎!

近年失眠漸成為很多都市人必須面對的非常嚴重的問題;根據統計,全台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約2成;也就是說,台灣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深受失眠之苦!美兆健檢中心張盈寬院長表示,失眠會導致疲倦、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升高罹患癌症的機率;其實,這都是因為身體無法好好休息,致使免疫力下降的緣故。

失眠人口暴增,讓睡眠中心的數量十年來增加了十多倍!且已有許多研究顯示,失眠造成的生理問題與心理問題已是每個人健康隱憂之一。為什麼現代人的失眠問題如此嚴重?張盈寬院長表示,失眠多與個性有關;而根據臨床經驗發現,有睡眠障礙者,多有性格嚴謹、要求完美等特質,反之,個性大而化之者,則較不會把煩惱帶上床,因此失眠的機會相對地降低。

現代人生活充滿緊張與壓力,直到睡前還忙於工作,導致無法放鬆、輕鬆入睡,致使身體健康大受影響,進而產生罹癌危機。身體無法好好休息,會使免疫力下降,且癌細胞無時無刻都在身體裡活躍著,一旦免疫力不能夠抵抗癌細胞,人體就會深陷於罹癌的危機當中。 打擊失眠,從找出原因做起。許多疾病、徵狀都會引發睡眠障礙,如小腿不寧症、甲狀腺機能亢進、更年期婦女、氣喘者、服用含麻黃素的藥品。

張盈寬院長解釋,甲狀腺機能亢進者或是服用氣管擴張劑或含有麻黃素的藥品,常有精神好、手抖、心跳快速等亢奮現象,而更年期婦女可能會發熱、冒汗,因此難以入睡。張盈寬院長建議,積極找出病灶,才能對症下藥,遠離長期失眠。

 

安眠藥吃不得? 失眠原因正確診斷很重要

有20%以上的台灣人有慢性失眠的困擾,失眠是精神科門診最常見的主要問題。失眠絕大部分是焦慮或憂鬱所引起,很多人卻沒有找出真正原因,反而長期依賴藥物入睡。有些人只要能夠睡得著,藥吃再多也不以為意,甚至還分享親友,讓別人也變成安眠藥依賴。

要如何成功跟安眠藥說Bye Bye呢?

黃偉俐身心科診所黃偉俐院長表示:尋求專業協助,對症下藥才是正確的治療方式。許多人因為不敢去看精神科或身心科,就到其他科拿藥。結果耽誤了疾病的治療,甚至容易對安眠藥產生依賴性。如果有失眠的情形發生,應該針對造成失眠的原因予以治療,這樣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他長期失眠 針灸一覺到天亮

24歲的林姓研究生,3年多來因罹患自律神經失調,長期為失眠所苦,近日更伴隨多夢症狀,整夜睡睡醒醒,白天精神不濟,嚴重影響課業;他尋求中醫協助,經過1個多月的頭皮穴位針灸治療,長期失眠及多夢症狀,明顯獲得改善,現在已能一覺到天亮。

收治個案的林在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 指出,該患者是因為長期課業壓力,加上生性緊張而患有失眠症狀,且合併緊張、焦慮、疲倦、頭痛、耳鳴、胸悶、心悸、頻尿、便秘、腹瀉、眼睛酸澀、口乾舌燥、肩頸僵硬等症狀,診斷罹患自律神經失調。

患者藉由中醫針灸治療,透過刺激針灸百會穴,能安神定志、醒腦益智,以及印堂穴可調節陰陽、疏通氣血,發揮鎮靜安神的功效,經過約1個月的療程,現在已能一覺到天亮。

林在裕強調,以針灸治療失眠,療法簡便安全又不會加重肝腎負擔,也不會像服用助眠劑,可能會有白天想睡、全身無力及體重增加的副作用,是治療長期失眠很好的選擇。

 

失眠又發胖 中醫:酸棗仁湯可改善

我們常聽到「酸棗仁湯」,什麼是酸棗仁湯?對身體又有何幫助?鄧佳明醫師, 臺南醫院中醫科表示,「酸棗仁湯」最早的記錄在漢代《金匱要略》當中,記載道「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

醫師解釋,所謂的「不得眠」在中醫有「不寐、少寐」的意思,就是我們現代人常有的睡眠障礙。因此,古代人以酸棗仁湯來幫助入眠,是中醫當中經典處方要藥。 「酸棗仁湯」是由川芎、酸棗仁、茯苓、甘草與知母等單味中藥依一定比例組成,以「酸棗仁」為其主藥,因酸棗仁有安神養心的作用,搭配行氣活血的川芎,輔以健脾和胃的茯苓、清熱瀉火的知母,再用益氣補中且可調和諸藥的甘草等加總而成的。

酸棗仁湯則具有「清熱除煩,寧心安神」的效果。根據研究實驗證實,酸棗仁湯可增加白老鼠體內的血清素濃度,促進深層睡眠,因此,應用於人體就能有效改善睡眠品質,許多有更年期的睡眠障礙的女性、虛煩多夢的眠淺易醒者、青春期要轉骨的睡眠輔助,都有幫助效果。

「一覺好眠」也是養生的好方法!,鄧佳明醫師說,睡眠不足容易引起抵抗力下降、代謝紊亂、注意力渙散、皮膚變差、易發胖與長不高等問題;睡眠品質不好就無法消除疲勞,導致疾病的惡性循環。根據臨床療效顯示,酸棗仁湯整體藥性溫和,且無鎮定安眠藥之副作用,也無嗜睡及成癮等問題。 

 

改善生活習慣 遠離失眠困擾

1名38歲女性,從事服務業,長期有失眠困擾,常常服用安眠藥物或是嘗試睡前飲酒助眠,某次連假回婆家住一個星期,又出現睡眠困擾,且回到家後症狀更為嚴重,造成白天工作常常倦怠煩躁,因此決定就醫治療。

失眠已成為現代人的通病,儘管不算疾病,但嚴重時,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日常生活品質;身心科主治醫師陳盈菖指出,尤其許多患者處理睡眠問題,通常選擇酒精,或擅自去藥局購買安眠藥等,反而衍生更多像是藥物成癮等問題出現。

其實要改善失眠最好的方式,就是從平時生活習慣改善開始做起;陳盈菖表示,像是調整日常生活,尤其人體體溫隨著傍晚到來,也會漸漸下降,晚上就容易處於入睡的狀態,因此建議下午過後不要進行激烈運動,避免睡前半小時洗熱水澡,睡前一個小時也不應觀看情緒較激烈的節目,才能有效幫助入眠。

另外,應調整環境的光線,睡覺時應避免光線照射,若有吹冷氣習慣,可以設定在起床前30分鐘關閉,不但能達到省電效果,也能幫助身體更為清爽;陳盈菖提醒,調整生活步調,活化身體交感神經,下班後多讓自己處於放鬆狀態,把壓力和情緒暫時甩開,調整呼吸調息,漸漸就能遠離失眠困擾。

陳盈菖,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

 

Subcategories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