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Friday, 25 February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腦神經疾病

alt

長期便秘、失眠 小心產前就憂鬱!

每次產檢,婦產科診所院長林育弘醫師一定不厭其煩地詢問孕媽咪有沒有胎動、便秘、失眠?這是因為長期便秘、失眠,就會導致產後憂鬱症,更容易罹患產前憂鬱症。今年6月有位產婦因胎兒窘迫而緊急開刀,雖順利產下男嬰。但媽咪擔心嬰兒情況而內疚,而且「吃全餐」與產前期望大不同,加上產後荷爾蒙改變;隔天,坐立難安、失眠、體重減輕,泌乳少。在老公和家人的瞭解與支持之下,即便哺乳餵母乳也配合安眠藥、軟便藥等藥物。經過2個月追蹤,母子均安。後來返診,還送林育弘醫師她釣的魚。

產後憂鬱是自殺高危險群

7月份衛生福利部公布十大死因,而大家似乎忽略了女性自殺死亡率為1249人,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10.6人(比孕婦死亡率還高),為女性第12名死因。其中產後憂鬱症,為自殺的高危險群,且產後憂鬱者常會帶著孩子一起自殺,為國內女性自殺不可忽視的原因。

治療需要丈夫的扶持

產後憂鬱症佔產後媽咪的10%,多在產後3天內發生。典型的症狀是情緒激動、哭泣、失眠、反應遲鈍、疲憊不堪、有強烈的罪惡感及擔心無法照顧好寶寶、無法集中精神處理日常事務、嚴重者甚至有自殺念頭。在治療方面需要家人(丈夫)的扶持,並勸媽咪應暫時放下照顧寶寶的重大責任,多與其他產婦接觸、談話、討論、分享。必要時,尋求精神科醫師諮詢與治療。

避免給予刺激與壓力

當老公的人,在老婆產後應多點關心。產後媽咪真的會「憂鬱」跟「情緒低落」。所以,老公要早點發現,多點關心,越快接受治療,就早點恢復。此外,提醒身邊的朋友、家人、長輩,對產後媽咪在「言語或行為上」,應該盡量避免過多的「刺激與壓力」。像是長輩老愛說,母奶怎這麼少,我ㄟ金孫會餓死;當朋友來探視時,開玩笑說,妳怎麼生完小孩,還是這麼胖。不管是玩笑的一句話或無心舉動,都會不自覺傷害到產後媽咪。

及早發現避免悲劇發生

應讓產後媽咪多休息、多鼓勵,多陪伴,多運動,好好補充營養,改變環境。不要認為老婆生完後,總是皺眉頭、不快樂這是正常的。如果能提早發現產後情緒低落了,就不會有令人遺憾旳悲劇發生了。(文章來源:林育弘醫師)

服錯安眠藥種類 小心失眠反加劇

許多人都有失眠問題,這時可能會藉助安眠藥,希望能一夜好眠,但其實服用安眠藥得多注意,因為安眠藥有不同類型,加上藥效也不一,因此必須了解自己失眠的嚴重性,再選擇正確的安眠藥,才不會傷身;鄭文婷藥師指出,許多人雖按時服用安眠藥,卻仍頻頻失眠,毫無效果,就可能是吃錯種類所導致。

老人家服錯安眠藥 失眠更嚴重

曾經有老人家多次赴醫院拿安眠藥,但不知道安眠藥有分種類,全部都在睡前服用,沒想到反使症狀更為加劇;鄭文婷藥師提醒,若萬一誤服到長效型安眠藥,不但會使晚上更容易失眠,隔天也會精神昏沉,萬一影響爬樓梯等日常生活,不慎摔傷跌倒,得不償失。

安眠藥不同藥效 對症下藥才能舒緩

鄭文婷藥師進一步說明,安眠藥通常分成長、中、短三種類型,短效型安眠藥藥效較快,且副作用小,適合入睡較困難者;至於長效型安眠藥,雖藥效強,能使失眠者維持足夠的睡眠時間,但隔天容易有嗜睡等副作用出現,因此服用任何安眠藥前都應由醫師或藥師審慎評估。

失眠服藥仍無效 應諮詢專業醫師或藥師

民眾赴醫院拿安眠藥時,應清楚交代自己的失眠症狀,且和藥師確認服用時間;鄭文婷藥師提醒,若不確定自己服用的安眠藥屬於哪種類型,建議可帶著藥物至藥局詢問清楚,若症狀仍無法好轉,應盡快就醫治療,才能避免症狀加劇,影響日常生活運作。

妳常煩躁失眠嗎? 喝這杯可入睡

年紀愈大睡眠時間愈短,還有更年期女性也常常失眠,夜間睡眠品質下降,白天容易昏昏欲睡,工作效率跟著大打折扣。中醫師建議,可用五加皮、柏子仁沖泡熱水飲用,有助增加睡眠效果,另外,睡前按摩頭皮,可消除大腦疲勞感。

內分泌失調易失眠

不少女性進入更年期,常常伴隨潮熱、盜汗,甚至失眠的困擾。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醫師蔡佩怡指出,人體老化造成身體臟器機能衰退,進而影響自律神經與內分泌失調,中醫觀點稱為「陰虛火旺」,治療以滋補肝腎、滋陰降火為主。

失眠使工作效率低、脾氣暴躁

蔡佩怡中醫師表示,失眠症狀因人而異,輕則入睡困難、入睡後易醒、醒後無法再入睡、或時睡時醒;重則整夜無法入眠,並時常伴有心悸、健忘、頭痛等症狀。一旦夜晚失眠就容易影響白天的行為,不但工作效率變差,脾氣也會變得急躁、易怒

安神茶飲+穴位按摩

蔡佩怡中醫師提供改善失眠妙方,她說,可利用15克的五加皮或柏子仁,加300cc的熱水浸泡約5至10分鐘,當作是日常茶水飲用,可安定腦神經,幫助睡眠效果佳。另外,睡前也可按摩頭部穴位,如神門、太陽、印堂穴,可幫助入眠。

解決失眠困擾 針灸治療也有效

一名50歲婦人長期有失眠困擾,但因本身不愛吃藥,導致病情遲遲未好轉,直到接受中醫針灸治療後,已逐漸舒緩症狀;台中開業中醫診所中醫師張鈴珠指出,主要是因針灸能扎入人體穴道,幫助經絡循行且調和氣血循環,當身體狀況逐漸穩定後,相對失眠情況就能漸漸改善。

根據不同症型 給予適合治療

以傳統中醫而言,針對望、聞、問、切來辨證論治;張鈴珠醫師說,失眠問題通常會分為壓力型、月經失調或更年期障礙型、腸胃失調型、身體痛而失眠型以及火氣大型等症型進行不同的治療方式。

像是壓力型失眠,患者會出現頸肩僵硬等全身緊繃現象,甚至偶爾會伴隨頭痛症狀,這時可選擇風池穴、安眠穴、肩井穴等進行針灸;而像是月經失調型,主要是因內分泌失調影響睡眠,則可選擇三陰交、陽陵泉、血海等;另外像是患者腸胃功能較差,尤其躺在床上時會因胃食道逆流感到灼熱感,這時就可選擇足三里、合谷、上巨虛等調理胃氣的穴道,進行針灸治療。

良好生活習慣 有助改善失眠

若患者本身睡眠品質好,但某幾天突然覺得口乾舌燥等症狀,且沒有任何原因就出現失眠困擾,就屬於火氣大型,這時可做刮痧或拔罐的治療即可;張鈴珠醫師提醒,除了透過中醫治療外,有失眠困擾者飲食上也應多注意,像是茶葉、咖啡、可樂等,或辛辣刺激的食物,都應減少食用,且配合運動等良好習慣,相信能甩開失眠困擾。

失眠應找出原因 用藥物解決恐造成依賴

1名67歲婦人退休後一直有失眠困擾,一開始以助眠劑入眠,但症狀卻仍未好轉,一度還因為害怕藥物有副作用,擔心影響健康,導致更無法安心入睡;鹿東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張凱茗指出,患者後來接受醫院睡眠中心建議,採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後,已逐漸恢復睡眠品質。

解決失眠困擾 找到病因是關鍵

根據調查,2013年國人出現慢性失眠的盛行率約為19.3%,且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有失眠現象;張凱茗醫師說,甩開失眠最重要就是要解決病因,但多數人都選擇服用助眠藥物,雖對部分患者達到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因誤以為失眠加重,自行加重藥物份量,反造成對藥物依賴。

改變患者失眠認知行為 解決失眠煩惱

張凱茗醫師進一步說明,其實除了藥物治療外,也可採取失眠認知行為治療方式,主要分成睡眠教育、行為改變以及認知調整,所謂睡眠教育就是透過和治療師討論適合的治療計畫,認識睡眠型態等,接著透過各種技術調整患者不正常的睡眠等相關行為,也就是行為改變,最後再透過認知調整,幫助患者找出失眠的合理原因,也是改善失眠症狀的核心層面。

調整心態和習慣 每晚都能安心入睡

透過失眠認知行為治療,有助於患者調整習慣和心態,且建立成功的入眠經驗,有效減緩失眠焦慮感,提升自信心,擺脫對藥物依賴;張凱茗醫師提醒,有任何失眠狀況,且長久無法改善,建議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的診療,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才能甩開失眠,恢復健康正常的生活。

天天失眠加速落髮 針灸治療改善

53歲的王女士,近半年多來天天失眠,半夜都會醒來2、3次,且雄性禿問題加劇,伴隨嚴重掉髮,頂上頭髮變得非常稀疏;她就醫尋求中醫治療,經過每星期3次針灸,約3個月後,不但失眠情況改善,頭髮量也變多了。

針灸穴位治療

收治個案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在裕指出,該患者合併失眠、掉髮的症狀,利用針灸穴位治療百會、印堂及神庭,可促進頭皮周邊的氣血循環,同時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有充足的睡眠,頭髮才能長得多」。

每晚11點應就寢

林在裕醫師表示,中醫觀點認為「髮為血之餘」,也就是毛髮生長需靠人體充足血液來供應養分,而晚上11時經絡走到膽經、肝經,全身血液都會被運送到肝臟儲存,隔天早上再運送到全身各個器官組織,供應一天的體力消耗、腦力思考之需。

失眠恐加速掉髮

林在裕醫師強調,睡得好、肝臟血液充足,頭部新陳代謝、血液供應就會變好,頭髮自然會長得茂密且有潤澤光采;若長期失眠,肝臟不得休息,血液無法回到肝臟儲存,供應頭髮生長的血液就會缺乏,久而久之,頭髮得不到營養,就會加重掉髮現象。

天氣悶熱易失眠 兩招助入眠

失眠是現代人的文明病,平均每5人就有1人有失眠問題,某統計顯示每年,失眠人士每年吞下高達3億多顆安眠藥,但光吃安眠藥能改善嗎?醫師強調,造成失眠的原因眾多,找出病因才是根本解決之道,建議睡前做腹式呼吸、喝麥片牛奶,能放鬆情緒幫助入眠。

天氣悶熱加重失眠

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工作壓力大,很多人都有失眠問題,尤其夏季到來,天氣悶又熱,失眠情況更是火上加油。王威仁,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表示,失眠不是病,而是疾病引起的症狀,常見的原因有焦慮症、憂鬱症、心肺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症等。

安眠藥吃過量有副作用

「找出失眠病因很重要!」王威仁指出,許多民眾一旦失眠就急著吃安眠藥,其實治標不治本,長期過量服用安眠藥,還可能出現精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等副作用,建議就醫找出病因,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腹式呼吸法助入眠

王威仁強調,治療失眠除了服用藥物,最好搭配放鬆練習,例如腹式呼吸法,睡前利用鼻子吸氣腹部隆起、嘴巴吐氣腹部下沉,盡量吸得深、吐得慢吐得久,等到有睡意再上床,可放鬆心情、幫助入眠。

睡前喝麥片牛奶

另外,王威仁醫師提醒,睡前3小時應避免劇烈活動,也不要看電視、玩手機,容易造成情緒興奮難入睡,建議睡前喝杯溫牛奶加麥片,有助睡眠品質。

 

婚前焦慮多 她夜夜失眠

原本是快樂的情侶,卻因為討論到結婚,而讓她夜夜失眠!精神科醫師指出,臨床上,有不少人因為面臨結婚,進而出現婚前焦慮症,這些準新人最焦慮的事,竟然是以害怕面對公婆為首,不知該如何和對方家人相處,以及不知如何處理人際關係,是最焦慮的原因。

婚前焦慮症最害怕面對公婆

陳大申,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表示,會出現婚前焦慮症,主要還在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會害怕有未知的改變,因而產生不確定的焦慮;根據統計,有婚前焦慮症的病人中,最害怕的原因以不知如何面對公婆居首,不知如何和對方的家人相處佔二分之一,其次則是金錢,佔四分之一,另有四分之一則是對方是否有何疾病,也是焦慮原因。

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自殺行為

臨床上,就有人會因為婚前焦慮症而出現失眠、腹痛、腹瀉等症狀,甚至會有呼吸困難的情形發生。陳大申指出,通常都是因為壓力產生的身體不適;根據研究發現,婚前焦慮症其實不亞於家庭變故,有人甚至可能出現自殺行為,要非常小心。

尋求心理諮商針對原因列表討論

對於婚前焦慮症的治療;陳大申建議,應該要先尋求心理諮商,針對患者不確定的焦慮原因可以先行列表,再進一步討論要如何處理;另外,如果有出現身體上的不適,也可服用藥物來改善,例如有失眠困擾,可以服用鎮定劑或是安眠藥,或是抗焦慮用藥也有幫助,只是藥物治療應該要放在後線。通常在經過心理諮商後的準新人,大約每十對中,有七對可以獲得改善而走入結婚禮堂。

 

Subcategories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