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Friday, 25 February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四季護理

hn4s-hl-but.png

夏日養生 “清”爲宜

中醫認爲,暑爲夏季的主氣,暑爲陽邪,其性炎熱;暑性升散,易傷津耗氣;暑多夾濕。故暑邪爲患,可使人出現一系列生理變化,如體溫調節、水鹽代謝、消化和迴圈功能的改變等。由於生理功能的變化,勢必出現一系列病理變化,如出汗較多,可使體內丟失多量的水和電解質引起水鹽平衡紊亂;水溶性維生素也可隨著汗液排出;機體散熱,蛋白質分解也加速;出汗增多,胃腸道中消化液及酶分泌下降,胃腸蠕動減弱,消化功能下降,人們食欲也下降。因而,夏季養生呈現其特殊性。

祖國醫學中早就有“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養生學說,夏日的特點是“熱”,故應“涼”克之,以“清”驅之。夏日養生的關鍵在於“清”。

思想宜清靜:

夏日酷暑難耐,氣候濕熱,人們容易悶熱不安和困倦煩燥。所以,首先要將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所謂“心靜自然涼”即是此意,要神清氣和,切忌火燥脾氣,遇事要心態平和,不要一蹦三跳,防止火從內生;

飲食宜清淡:

炎夏的飲食應以清淡質軟易消化者爲主,少食脂厚味辛易上火的食物,多食味苦食物。清淡味苦食物能清熱、止汗、補液、開胃,多吃蔬菜、瓜果,既可滿足機體營養需求,又可預防中暑。主食應以稀爲主,還可適當增加一些清涼飲料;

居室宜清涼:

早晚室外氣溫低,可將門窗緊閉,拉好窗簾,陰涼的環境,可使人心神安定;

遊樂宜清幽:

炎夏不可遠足,但可就近探幽。早晨,陽光初照,空氣清新,可到草木茂盛的山水園林中散步;傍晚,夕陽西下,可到清風習習的湖河邊倘徉,涼風徐徐,可使你心如止水,神怡如夢,心情舒適,自然可暑熱頓消。



湖北遠安縣中醫院 主任醫師 胡獻國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hno1-signoff

 

夏季食欲不振怎麽辦?

有些人一到夏季,就覺得胃口不如以前,這是什麽原因呢? 研究發現,夏季食欲不振與夏季氣候有密切關係。

夏季氣候炎熱,出汗增多,容易造成水鹽代謝失調,使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須的氯離子儲備下降,導致胃液酸度下降,這些改變都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消化功能,反射性地引起食欲下降。由於高溫,體內血液相對集中於體表,可造成消化道貧血,並使唾液分泌下降,澱粉酶活性降低,胃液分泌減少,也會造成食欲不振。一般說來,高溫條件下的食欲不好,多爲口渴引起飲水中樞興奮而抑制了進食中樞所致。中醫認爲,署、濕爲夏季的主氣,其易困脾胃而使脾主運化,司樞機的功能下降,導致消化飲食和運送水穀精微的功能下降,從而發生食欲不振。

因此,根據夏季的氣候特點採取相應措施,仍可使食欲旺盛,飲食正常。出汗較多時可適量飲用淡鹽開水,以便及時補充水鹽。講究飲食衛生,防止消化道疾患。食用一些防署藥粥,如綠豆粥,竹葉粥,荷葉粥等,有一定的防署生津作用。肥厚飲食易傷胃滯脾,因而宜選清淡而有養陰清熱作用的食品,如鴨肉,苡米,蓮米,大棗,絲瓜,黃瓜,扁豆等,能消署健胃,增進食欲。

湖北遠安縣中醫院 主任醫師 胡獻國

 

* * 相 關 報 導 只 供 作 本 網 上 雜 誌 的 讀 者 用 作 參 考 及 增 進 一 些 健 康 及 進 補 資 訊 為 目 的
,此 報 導 均 有 時 間 上 及 因 應 個 人 體 質 接 受 上 的 限 制 ,若 引 用 任 何 文 章 內 容 引 起 任 何 不適 請 速 與 你 相 熟 醫 師 聯 絡 及 診 斷; 若 本 文 對 任 何 公 司 或 個 人 構 成 任 何 商 業 影 響 或 金錢 上 損 失 , 恕 與 本 網 站 無 關。* *

 

alt



兒童夏季 宜補鈣鋅

醫學研究表明,鈣與鋅是兒童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營養素,而夏季又是兒童易造成體內鈣鋅丟失與不足的季節,因此,入夏後要注意給兒童補鈣鋅。

有關調查資料表明,我國中小學生中缺鋅缺鈣者高達40-60%,而營養學家認?,兒童補鈣鋅最好跟著季節走。因?,夏季兒童戶外活動的時間要比冬春季節長,日照機會多,這樣,人體內所含的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光照射後可轉變?維生素D3,由於體內合成內源性維生素D過多,削弱了腎對鈣的再吸收作用,致使尿鈣排出增多,容易造成體內鈣缺乏。加上夏季天氣炎熱,兒童生長發育迅速,活動量大,汗出增多,排尿增加,致使體內鈣鋅等微量元素丟失過多。另外,夏季小兒喜食冷飲,致使主食量減少,而夏季飲食多偏素食,加劇兒童體內鈣與鋅的攝取不足。

兒童缺鈣,可影響神經、肌肉的正常功能,且易患小兒佝僂病、軟骨病等;兒童缺鋅,可導致多系統的功能紊亂,如厭食、異食癖、免疫功能低下、生長發育緩慢、尤其是男孩青春期後,將發生第二性征不明顯症狀,嚴重者可喪失生殖機能。

因此,兒童夏季應多吃一些富含鋅、鈣的食物,努力糾正偏食,排除不良飲食習慣,以攝取足夠的鈣與鋅,使兒童身心健康地成長。


湖北遠安縣中醫院 主任醫師 胡獻國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小兒過食冷飲 - 有礙健康

盛夏季節,氣候炎熱,喝上一杯冷飲,頓覺涼徹心底,暑氣全消,但對小兒來說,則不宜多飲,以免危害身體健康。概括起來,冷飲危害小兒身體健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容易引起小兒缺鈣性疾病:目前市場上出售的各種類型的汽水,可口可樂等清涼飲料,大多是由小蘇打、枸椽酸、糖精、香精和色素等配成,大量飲用這類飲料,其中的枸椽酸能與人體內的鈣離子結合,形成枸椽酸鈣,使血液中鈣離子的濃度下降而發生缺鈣現象,容易?生佝僂病、小兒缺鈣性抽搐等,從而危害小兒身體健康。

2、容易影響胃腸的消化吸收:夏季出汗較多,流經胃腸的血液減少,大量進食冷飲,會降低胃腸道的溫度,使流經胃腸的血液更少,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降低,影響胃腸對營養物的消化吸收;冷飲中含有大量糖份,兒童大量飲冷飲會影響兒童的正常進食,使營養物的來源和吸收減少。

3、容易發生消化不良:夏季胃腸消化液分泌減少,過食冷飲,會沖淡胃液和消化液,影響胃酸的殺菌力和消化力,容易發生消化不良、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若進食了不潔的或過期腐敗變質的冷飲,還會發生急性胃腸炎或細菌性痢疾等,甚至會危及兒童生命。

4、容易引起小兒腸套疊:嬰幼兒腸管相對較成人長,腸系膜也較長,腸管活動度大,過食冷飲,可導致腸道平滑肌的持續痙攣和腸蠕動增強,容易造成小腸套入小腸,或小腸套入大腸而發生腸套疊,輕者可出現小兒陣發性腹痛,吵鬧不安,嘔吐,腹部包塊,粘液性血便,重者可因腸管缺血性壞死而引起腸穿孔,彌漫性腹膜炎,感染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5、容易引起上呼吸道疾病:小兒咽喉部粘膜細嫩,血管豐富,小兒過食冷飲,會使局部毛細血管收縮,血流減少,抵抗力降低,各種細菌、病毒便會乘虛而入,引起急性咽喉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等;過食冷飲還會導致水濕停聚,濕聚則易生痰,這也是有些小兒久咳不愈的原因之一。

湖北遠安縣中醫院 主任醫師 胡獻國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老人夏季飲食五要訣

夏季天氣炎熱,人易疲倦,人體胃腸也易受暑熱的刺激,功能相對減弱,食欲欠佳。老年人要安然度夏,除了注意休息和睡眠外,還要保證胃腸功能正常,以增強人體免疫力。所以食療養生就顯得十分重要了。以下五個要訣是老年人食養的重要內容。

一、飲食要衛生:

要多吃一些能夠清熱、利濕的食品,新鮮瓜果能消暑解渴,且富含水溶性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助於維持體液的酸鹼度平衡,老年人適度多吃些西瓜、苦瓜、桃、烏梅、草黴、番茄、黃瓜、等瓜果有好處。但生食瓜果蔬菜一定要清洗乾淨,防止夏季腸道傳染病。魚、蛋、肉等食品要注意保鮮防腐。 飲食用具、炊具如菜板要生熟分開使用,不可混雜,且注意消毒。如有可能可以多吃些大蒜,即可殺菌又能幫助消化,增進食欲,調味解暑。夏季細菌滋生快,食品要現做現吃。

二、肉食要少用:

防暑降溫 可喝『熱茶』

夏季,氣候炎熱,酷暑難耐,喝上一杯冷飲,頓覺涼徹心底,暑氣全消。

但醫學研究表明:

防暑降溫,熱茶比冷飲效果好,而且維持的時間更長。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對比試驗,他們將受試者分為三組,讓他們呆在溫度,濕度相同的房間裡,第一組喝冷飲(碳酸類冰凍汽水),第二組喝涼茶,第三組喝熱茶(綠茶)。

結果表明:

散熱止渴效果最好的是熱茶組,冷飲組最差,涼茶組居中,說明飲用後讓人最覺涼爽舒適的飲料是熱茶。

為何喝熱茶可以防暑降溫呢?

這是因為夏天氣溫高,當環境溫度接近體溫或超過體溫時,體內的熱量只能以出汗蒸發的形式來散熱,當熱茶進入體內後,“熱”刺激了人體的溫度感受器 - 中樞熱敏神經元,資訊傳遞至體溫調節中樞,再經過一系列的神經反射調節,皮膚毛細血管和毛孔迅速擴張,血流量大大增加,汗腺分泌增強,汗液量增多,將人體深部的熱帶出體外,達到散熱的作用。據分析,飲用熱茶後,每出汗1克,將帶走 0.58卡熱量,大約 9 分鐘可使體溫下降。這樣?生的涼爽是持久的,從而在心底裡感覺涼爽舒適。

為何冷飲解熱效果差呢?這是因為喝冷飲後,“冷”刺激了人體的外週冷感受器和中樞冷敏神經元,資訊傳遞到體溫調節中樞,因體溫調節中樞感到了“冷”,則反射性調節使皮膚毛細血管收縮,汗毛孔關閉,汗液分泌減少,雖然冷飲抵消了部分熱量,獲得短暫的涼爽,但隨後又產生的熱量則難以通暢的排出,使人更感覺到悶熱。若長期喝冷飲,還會使消化道抵抗能力下降,胃腸功能失調,誘發消化道疾病和傳染病的發生,如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急性胃腸炎,痢疾等。此外,茶中還含有豐富的鉀。夏天出汗增多,常使鉀離子丟失過多,鉀與鈉共同維護細胞內外正常滲透壓和酸鹼平衡,對神經,肌肉功能,特別是心肌的正常運動有重要影響,體內鉀不足時,常覺疲乏無力,食慾減退,耐熱能力下降,甚至導致中暑。夏日常飲茶,可補充人體鉀元素,提高耐熱能力,有效地預防中暑的發生。

夏季,請喝熱茶。

湖北遠安縣中醫院 主任醫師 胡獻國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夏日妙用『風油精』

風油精主要由薄荷腦、桉葉油、丁香粉、樟腦、香油精等組成,有提神醒腦、驅蚊止癢之功,?夏日居家旅行必備藥物。夏日風油精除驅蚊止癢外,在日常生活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1.夏天洗澡時在水中放幾滴風油精,會感到涼爽舒適,洗幾次後身上的痱子便會逐漸消退。未生痱者常用風油精洗浴,還可預防痱子的發生。但嬰幼兒皮膚嬌嫩,使用時量應減少,約?成人的1/3即可。

2.喝開水時,在杯中滴入2 ̄3滴風油精,有清熱解暑之效。

3.用本品塗搽人中、太陽、印堂等穴位,可預防中暑和感冒。

4.夏季高溫時,人常會有昏沈沈的感覺,若取少量本品塗搽於太陽穴上,或以鼻溴之,可提神醒腦,解除疲勞。

5.夏季灑2 ̄3滴本品於頭部,有提神和掩蓋汗味的作用。

6.夏季蚊蟲較多時,以布條沾本品懸挂于房內,可驅除蚊蠅;若將本品灑幾滴於蚊香上或風扇上,會增強驅蚊效果,並使人感到涼爽。

7.夏日在內衣上灑幾滴本品,可減輕或消除汗臭、腋臭。

8.感受風寒或飲食不潔引起脘腹疼痛,滴幾滴本品于肚臍孔處,再用傷濕止痛膏固定,有止痛作用。

9.夏季氣候潮濕,腳氣瘙癢難禁,若每日洗腳後取本品適量灑於患處,連續5 ̄天,可止痛止癢,治療腳氣。

10.夏季水火引起的輕度燙傷,若每隔2 ̄3小時用本品塗抹1次,重者水泡破裂時,先用本品外搽,再用消炎膏外塗,連續3 ̄5天即可獲愈。

11.將風油精滴於藥棉上,塞於鼻孔處,可治療傷風鼻塞或慢性鼻炎鼻塞,並可使頭部感到涼爽舒適。

12.感冒後口角潰瘍或長口瘡時,取本品每日3次外搽患處,連續2 ̄3天即可治癒。若每晚睡前再塗1次,效果更佳。

13.咽喉疼痛時,將本品2 ̄3滴兌入冷開水100毫升中,頻頻飲服,連續2 ̄3天即可。

14.夏季用本品塗抹冬季易生凍瘡處,每日1次,連續7 ̄10天,冬天可不生凍瘡或使發病程度減輕。

需要注意的是,孕婦不宜使用本品。因本品中的樟腦有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有害健康;同時樟腦還可通過胎盤進入羊膜囊,引起流?;懷孕早期應用本品,有可能引起胎兒宮內窒息。

 

湖北遠安縣中醫院 主任醫師 胡獻國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夏天宜吃『花旗參』

天氣漸熱,人們常感覺到虛煩燥火,食欲不振,口幹口渴,而西洋參補氣養陰,清火除煩,養胃生津,爲夏季補益佳品。

西洋參,又名洋參、花旗參,爲五加科植物西洋參的根,主産於美國、法國、加拿大,我國亦有栽培。中醫認爲,西洋參性苦、微甘而寒,入心、肺、腎經,有補肺降火,養胃生津之功。《本草從新》言其:“補肺降火,上津液,除煩倦,虛而有火者相宜。”《醫學衷中參西錄》言其:“性涼而補,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者,皆可以此代之。”藥理研究表明,洋參主要成份爲人參甙類,又含揮發油、樹脂及18種氨基酸,有鎮靜大腦作用,對生命中樞有中度的興奮作用。凡虛煩燥火、咽痛失音、倦怠乏力、咳嗽喘促、胃燥津傷、咽幹口渴以及煙酒過多、食欲不振等,皆可用之。

有趣的是,名爲“西洋參”,而最青睞它的卻是亞洲人,尤其是在香港,每年消耗的西洋參數量竟占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食法也多種多樣,炎炎夏日,燉上一煲西洋參雞湯,慢慢品嘗,可謂藥食相宜,爲人間一大快事。現介紹幾種服食方法,供選用。

  1. 含化法:將無皮西洋參放在飯鍋內蒸一下,使其軟化,然後用刀將其切爲薄片備用,每次口含1片,每天用量2-4克。

  2. 沖粉法:將本品研爲細粉狀,每次5克,用紗布或濾紙包好,放入沸水中沖泡後代茶飲服。

  3. 燉服法:將原皮西洋參切片,每天2-5克放入瓷碗內,加適量水浸泡3-5小時,再將碗密封,放入鍋中蒸20-30分鐘,早飯前半小時服用。

  4. 蒸法:將本品研成細粉狀,每次用1個雞蛋拌入本品5克,蒸熟後服食。

  5. 將原皮西洋參切成薄片,做菜湯時每次放入5克共煮,湯、藥同食,每日1次。

  6. 煮粥法:取大米50克,煮爲稀粥,待熟後加入西洋參粉5克,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次,作早餐服食。

  7. 泡酒法:取本品30克,加米酒500克浸泡7日後飲服,每日2次,每次空腹飲20-50毫升。酒盡再續,至味盡後取參咀嚼服食。

進食西洋參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服時不宜飲茶,因茶中含有鞣酸,能與西洋參的有效成分結合使吸收下降;二是服後不宜吃蘿蔔,因蘿蔔是破氣的,而西洋參是補氣的;三是畏寒肢冷、腹瀉、胃有寒濕、舌苔膩濁者不宜選用。

湖北遠安縣中醫院 主任醫師 胡獻國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hno1-signoff

Subcategories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